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建立螺螨酯在火龙果全果和果肉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并对火龙果果肉中的残留量进行膳食摄入评估。【方法】样品中螺螨酯加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和石墨化碳黑净化,离心,上清液过滤膜后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火龙果全果和果肉中螺螨酯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7%~105%和81%~9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6%~13%和6.6%~8.1%。火龙果全果和果肉中螺螨酯的最低检测浓度(w,后同)均为0.01 mg·kg^-1。【结论】按本试验设计进行施药,不同采收间隔期火龙果全果和果肉中螺螨酯的残留量分别为<0.71 mg·kg^-1和<0.14 mg·kg^-1。螺螨酯的普通人群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是0.003 1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0.5%左右,认为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对螺虫乙酯及其四种代谢产物的消解残留作出科学评价,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了一年三地螺虫乙酯及其四种代谢产物在柑桔中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螺虫乙酯在柑桔中的半衰期为1.74~5.83d,在施药后2d内的螺虫乙酯代谢过程中不同程度检出螺虫乙酯-烯醇、螺虫乙酯-酮羟基、螺虫乙酯-烯醇-吡喃葡萄糖。以螺虫乙酯有效成分含量66.65~99.98mg/kg的药液施药2~3次,14~28 d后柑桔全果、果肉及果皮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残留总量均小于MRL值(1mg/kg),可以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枣和火龙果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分析了2种水果中残留量差异,并对最终残留量进行长期膳食摄入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样品中吡唑醚菌酯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进行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软件分析2种水果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差异,长期和急性膳食摄入评估采用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枣(全果)、枣(果肉)、火龙果(全果)和火龙果(果肉)中吡唑醚菌酯在最后1次施药间隔7 d时残留量分别为1.27~1.99、1.36~2.13、0.097 5~0.163 mg/kg和0.01~0.017 3 mg/kg;在最后1次施药间隔14 d时残留量分别为0.931~1.68、0.999~1.80、0.057~0.15 mg/kg和0.011 4~0.018 9 mg/kg。吡唑醚菌酯的普通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1.83 mg,占每日允许摄入量的97%。枣(儿童)、枣(成人)、火龙果(儿童)和火龙果(成人)中吡唑醚菌酯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分别为0.001 07、0.006 10、0.000 675、0.000 939 m...  相似文献   

4.
建立甲哌鎓和烯效唑在李果实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分析甲哌鎓和烯效唑残留量差异,评估2种农药残留长期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样品前处理为QuEChERS方法,残留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李果实甲哌鎓和烯效唑在储藏183 d时,降解率分别为13%和14%,残留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储藏较为稳定。李果实甲哌鎓和烯效唑在2个采样间隔期时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甲哌鎓和烯效唑的普通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d daily intake,NEDI)每千克体重分别是0.355 918、0.033 007 mg,分别占每日允许摄入量的2.90%和2.62%。李果实甲哌鎓和烯效唑的所有人群和儿童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d short term intake,NESTI)每千克体重均为0.000 095 4 mg;育龄妇女和普通人群及成年群体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每千克体重均为0.000 127 mg。李果实甲哌鎓的所有人群和儿童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占急性参考剂量的百分比(ARfD%)均为0.031 8%,育龄妇女和普通人群及成...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检测法,对长沙、杭州、广州三地自然条件下柑桔施用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333~500倍液1~2次后啶虫脒及高效氯氰菊酯在果实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情况进行研究,并据此对啶虫脒和高效氯氰菊酯残留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啶虫脒及高效氯氰菊酯在柑桔中的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药后21d啶虫脒和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均在90%以上,半衰期分别为4.93~9.83d和4.02~5.31d。不同施药剂量和施药次数,末次施药后21d及以后啶虫脒及高效氯氰菊酯残留量均未超过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儿童,其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在柑桔生产上,遵循良好的农业操作规范使用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对我国居民的膳食安全不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6.
【目的】全面评价螺虫乙酯对山楂叶螨种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螺虫乙酯对山楂叶螨成螨的致死效应,并通过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螺虫乙酯对山楂叶螨雌成螨的亚致死效应。【结果】所建TDM模型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螺虫乙酯对山楂叶螨致死率高峰出现在药后24 h,药后24 h、48 h、72 h的LC50值分别为294.58、254.70、172.61 mg·L-1,浓度为200 mg·L-1时LT50为62.63 h。药后9~10 d,螺虫乙酯200、20 mg·L-1处理的山楂叶螨存活率降为20.00%和37.50%。山楂叶螨单雌产卵量、卵孵化率随螺虫乙酯浓度升高而急剧下降。与空白对照比较,螺虫乙酯200、20 mg·L-1处理的山楂叶螨总繁殖力和净生育力分别降低44.11%、38.00%和82.79%、64.70%,螺虫乙酯0.02 mg·L-1处理的总繁殖力和净生育力则分别提高1.73%和3.96%。螺虫乙酯各浓度处理对山楂叶螨F1代幼若螨存活率影响较小,与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螺虫乙酯能够降低山楂叶螨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乙酰甲胺磷在银耳上使用的安全性,研究了乙酰甲胺磷及其代谢物甲胺磷在银耳子实体和银耳培养料中的消解残留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在降解过程中可转化为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银耳培养料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0.7d、0.6d;按推荐剂量低浓度直接对银耳子实体施药,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银耳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5d、2.1d,银耳采收时乙酰甲胺磷的残留量为2.26mg.kg-1,甲胺磷残留量为0.25mg.kg-1;菌袋扩穴后按推荐剂量高浓度对菌袋施药,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银耳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6d、7.9d,银耳采收时乙酰甲胺磷残留量别为0.74mg.kg-1,甲胺磷的残留量为0.1mg.kg-1。两种施药方式,银耳中乙酰甲胺磷残留量均超过我国规定的MRL值(0.2mg.kg-1),而甲胺磷均不符合不得检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不同浓度和不同喷施次数氯氰·丙溴磷对阳朔金橘的喷施处理,测定不同时间间隔阳朔金橘果实中丙溴磷的残留量。以期达到了解丙溴磷在阳朔金橘果实上的消解规律,提高金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丙溴磷在阳朔金橘果实上消解较为缓慢,半衰期为8.8 d。残留量与施药次数和浓度成正相关。结论:实际生产过程中连续使用次数应不超过2次,施药浓度控制在250 mg/kg以下,安全间隔期为75 d。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在桃上的残留行为,评估两种农药的长期膳食摄入慢性风险,推荐两种农药在桃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计算推荐值和国际标准值对中国普通消费者的保护水平。【方法】建立乙酸乙酯QuEChERS-GC-ECD同时测定桃中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分析两种农药在桃中的残留消解及最终残留量,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计算慢性风险商(RQc)及MRL对中国普通消费者的保护水平(CPLc)。【结果】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在桃中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2.5~5.6 d、1.6~6.7 d,属易消解农药。推荐采收间隔期(PHI)为14 d,普通人群对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的RQc分别为18.0%、45.1%,桃的贡献率分别为0.09%、0.2%。桃上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的美国MRL对中国普通消费者的保护水平分别为5.37、2.06,试验推荐MRL的保护水平分别为5.53、2.19。【结论】采用改进的乙酸乙酯QuEChES-GC-ECD方法,可简便、快捷地实现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的同时检测。按照推荐PHI,两种农药的长期膳食摄入慢性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推荐MRL严于美国MRL,但二者对中国普通消费者慢性膳食风险起到的保护水平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0.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梨果中螺虫乙酯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提出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梨果实中螺虫乙酯残留的方法。梨果试样利用乙腈为提取剂,N-丙基乙二胺(PSA)、石墨化炭黑(GCB)和C18为分散净化剂的Qu ECh ERS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离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螺虫乙酯在空白梨果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5.27%~81.32%,相对标准偏差为3.4%~4.1%,方法检出限为0.0003mg/kg,定量限为0.001mg/kg。表明该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农残标准的要求,适用于梨果实中检测螺虫乙酯的残留。  相似文献   

11.
试验测定分析162份蔗区土壤样品的氮、磷、钾,有机质,pH值和其中16份样品中的铁、铜、锌、锰4种微量元素。结果表明:碱解氮49.85-307.41mg/kg,有效磷0.9-48.35mg/kg,有效钾26.09-625.78mg/kg。有机质0.84-10.48%,pH值4.32-6.15。有效铁23.64-118.36mg/kg,有效铜0.03-1.17mg/kg,有效锌0.18-1.85mg/kg,有效锰0.11-25.59mg/kg。结合蔗区土壤养分分析,连续两个榨季应用配方施肥,甘蔗增产12.75-15.75t/hm^2,蔗糖分提高0.23%-0.48%,出糖率提高0.14%-0.47%。  相似文献   

12.
‘宛椒207’是以日本‘枥木三鹰椒’为母本、‘特抗高产三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杂交手段,通过优良单株定向选择,经多年系统选育的簇生小辣椒(朝天椒)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210.2 d,平均株高73.0 cm,株幅49.5 cm,有效分枝数8.0个,果实纵径5.0 cm,果实横径0.9 cm,平均单果鲜质量1.36 g,单果干质量0.52 g,干鲜比0.37,单株果数115.0个,667 m^2平均干椒产量273.04 kg。维生素C质量分数136 mg·100 g^-1,辣椒素质量分数81.8 mg·kg^-1。花皮果率10.0%,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河南省各地露地栽培。2020年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13.
采用小鼠S180移植瘤实验研究了巴西菇子实体中麦角甾醇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并通过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中性红法)、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检测(MTT法)、体外抑杀肿瘤细胞(MTT法)以及鸡胚绒毛尿囊膜(CAM)等试验初步探讨了麦角甾醇抗肿瘤活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巴西菇子实体中提取的麦角甾醇在剂量10 mg·kg-1·d-...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性生产纳米级杀菌剂是近年来农药研发的新领域。为了解纳米氧化亚铜(Cu2O)对辣椒疫霉菌和辣椒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配制了5个浓度的纳米Cu2O,分别为250、500、750、1 000、1 250 mg?kg-1,采用含药培养基法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同一质量浓度的纳米Cu2O对辣椒疫霉菌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对辣椒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质量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毒力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都在0.97以上|纳米Cu2O对辣椒疫霉菌和辣椒根腐病菌的EC50分别为135.4 mg?kg-1和706.2 mg?kg-1。纳米Cu2O对辣椒疫霉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α-萘乙酸钠(SNA)通过促进根系生长等方式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复硝酚钠(CSN)也可以增强植物抗逆性.为探究两者复配对亚适宜温光环境下辣椒幼苗的促进作用,以陇椒3号为试材,采用SNA、CSN及两者不同浓度的复配溶液喷施幼苗,研究了辣椒幼苗在亚适宜温光〔(12±2)℃/(8±2)℃,(150±20)μmol·m-2·s...  相似文献   

16.
过量施肥对设施番茄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寿光设施番茄部分棚室施肥情况及设施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检测,发现寿光设施番茄栽培存在过量施肥状况,为了分析过量施肥对设施番茄的影响,对25个番茄死棵及生理性病害发生较严重的棚室进行采样分析。所调查棚室土壤样本EC值平均为1.4 mS·cm^-1,远高于0.9 mS·cm^-1的标准,碱解氮含量平均为219 mg·kg^-1,基本在适中水平;速效磷含量为389 mg·kg^-1,是丰富标准的4倍;速效钾含量为1015 mg·kg^-1,是丰富标准的4倍。所调查的25个棚室中有80%以上的出现了死棵,70%以上的棚室土壤表面出现绿苔,56%的棚室存在生长点异常及黄化等生理性病害。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菌丝及子实体对铬的富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对多种重金属都有富集特性,因此应更关注食用菌的栽培和食用安全性。本研究中,选择了黑木耳的2株野生菌株YAASM1399、YAASM1402和2株栽培菌株YAASM2691、YAASM2692,测定当培养基质中Cd浓度不同的条件下,摇瓶液态培养的菌丝体及袋料栽培的子实体中的Cd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质中Cd浓度的增加,菌丝体中的Cd浓度在极显著增加,而子实体中Cd浓度增加趋势较为平缓,培养基质中Cd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菌丝体中的Cd浓度是子实体中的10倍~20倍;当培养基质中Cd浓度达到0.61 mg.kg-1时,只有菌株YAASM2692的子实体中Cd浓度为0.74 mg.kg-1,其它菌株子实体中的Cd浓度均已超过国家卫生要求标准1.0 mg.kg-1。  相似文献   

18.
以宁夏荒漠草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弃耕地、草地和柠条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分析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以期探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范围在1.78~6.17 g·kg^-1,具体表现为弃耕地>柠条地>草地>耕地。表层(0~5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深层(10~60 cm),说明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主要富集在表层;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为0.57~1.38 mg·g^-1,变化趋势具体表现为柠条地>草地>耕地>弃耕地,且柠条地在每个土层都高于其它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范围为6.8~11.1 mg·kg^-1,变化趋势表现为草地>耕地>柠条地>弃耕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占有机碳的比例范围为13.7%~43.1%,大小排序为柠条地>耕地>草地>弃耕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占有机碳的比例范围为0.11%~0.48%,比例大小为耕地>草地>柠条地>弃耕地,耕地和草地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占有机碳比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这与有机碳在耕地和草地中变化趋势一致。土地利用变化可以显著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与分布,能够敏感的反映土壤碳库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宁夏荒漠草原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张万萍  赵丽 《中国蔬菜》2012,1(2):66-71
研究了紫皮蒜与白皮蒜不同苗龄根系分泌物、不同浓度水提取物及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辣椒疫霉病病菌、草莓灰霉病病菌和番茄青枯病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紫皮蒜、白皮蒜均以苗龄20~30 d的根系分泌物对3种土传性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紫皮蒜水提取物完全抑制辣椒疫霉病病菌、草莓灰霉病病菌菌落生长的最低抑菌浓度为5.00 mg?mL-1,而白皮蒜的最低抑菌浓度则为20.00 mg?mL-1|紫皮蒜乙酸乙酯提取物完全抑制辣椒疫霉病病菌和草莓灰霉病病菌菌落生长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0 mg?L-1与2.50 mg?mL-1,而白皮蒜乙酸乙酯提取物最低抑菌浓度要达到10.00 mg?mL-1和20.00 mg?mL-1,二者乙酸乙酯提取物最低抑菌浓度达到20.00 mg?mL-1时对番茄青枯病病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