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验设3个制袋时间处理,研究不同制袋时间对庆科212和香菇808香菇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月8日制袋处理,庆科212和香菇808总产量均较高,不同制袋时间对香菇子实体商品性状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以越南安息香(Styrax tonkinensis)树木屑为主料栽培香菇L808,发现不但香菇产量明显高于对照,早期出菇量多,而且香菇子实体菌盖表面颜色比对照更浅,商品性提高。试验结果表明越南安息香是当前香菇L808的适宜基质树种,越南安息香可作为香菇专用林的营造树种。  相似文献   

3.
四种香菇品种的栽培模式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香菇菌种(‘808’‘939’‘9608’‘168’)为试材,采用层架、立架、覆土3种栽培模式,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香菇生产质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华中地区栽培生产的香菇菌种,为香菇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依据,以促进香菇产业发展。结果表明:香菇品种‘168’采用覆土式培养,所得香菇产量与品质最佳,香菇总产量较其它品种和栽培方法提高17.2%~39.7%,是目前最适于华中地区栽培的香菇品种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2015,(6)
试验结果表明,麸皮添加量20%为最适香菇L-808生长发育的培养料配方。在该配方培养料上,L-808菌丝生长速度最快、长势最好,子实体产量最高,比10%和15%麸皮添加量的产量分别提高57.11%和69.34%。  相似文献   

5.
对日本香菇19、庆科212及L808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日本香菇19菌株抗杂能力强,耐高温,产量高,个体大小较匀,组织致密;庆科212因菌龄短,产量高,抗性较强,商品性好,与L808一样,适宜在试验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瑞萍  王庆祥 《食用菌》2000,22(6):30-31
为了适应香菇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栽培技术,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和对各地生产调查,现将代料香菇秋栽技术报道如下:1 品种的选用 秋栽香菇的种性要求有三:一是发菌旺,抗杂性强;二是早熟,接种后70~75天出菇,发菌透料后30~35天达到菌丝生理成熟;三是出菇整齐,疏密适中,菇体中等,单生,出菇潮次分明。目前适宜选用的香菇品种有856、L27等。2 接种期的安排 秋季栽培香菇在适宜接种期内以早为佳,力争早发菌满袋,早转色成熟,早出菇,多出优质菇。确定接种期应因地制宜,一般夜间气温稳定降到28℃以下就可接种。在豫西…  相似文献   

7.
以中原气候条件下夏香菇覆沙栽培模式为基础,以武香1号、931、L808、L18、南山1号、S605、939等7个香菇品种为供试菌株,通过观察比较各品种的菌丝满袋时间、菌丝长速、长势、各潮次产量及子实体主要农艺性状等指标,精准筛选出适宜在河南省夏季覆沙栽培模式栽培的香菇品种。结果表明:南山1号、L18出菇期较短,菇形好,且产量主要集中于6-8月,最适宜夏季覆沙出菇;武香1号出菇期较长,菇形圆正,出菇期集中于7月以后,也比较适宜夏季覆沙栽培。S605、939采用菌棒覆沙栽培,有利于安全越夏,菇形好,菇体适中,后期产量高,但出菇晚,总产量较低,其栽培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L808采用覆沙模式产量低,菇质差,不适宜该模式栽培。  相似文献   

8.
陈雪  龙芳  姚南 《食用菌》2023,(4):25-27
为筛选出适宜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栽培的高产、优质、抗逆的香菇品种,进行10个香菇品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香菇0912适宜中高温出菇,出菇效果好,生物学效率、产量最高,抗杂性强,品质优;香菇808、香菇130、庆元212适宜中温出菇,生物学效率较高,抗杂性较好,品质较好;香菇135适宜中低温出菇,生物学效率较高,抗杂性较好,品质良好。上述5个香菇品种均适宜在贵阳市栽培。  相似文献   

9.
刘勇勇 《食药用菌》2020,28(5):344-345,355
针对景宁生产中存在的传统主栽品种种性退化、优质高产品种缺乏的问题,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引进香菇新品种‘浙香6号’,与现有生产性应用品种‘L808’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结果为:两个试验点‘浙香6号’菌棒平均接种成活率表现略低,但增产明显,分别比‘L808’增产7.04%和12.12%;其菇盖圆整、厚实,菇柄短,外观颜色比L808浅,菇体结实致密,不易开伞,口感好,适宜推广。并详细述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以每袋播种量70 g、50 g和30 g接种,不同播种量对香菇菌袋发菌和出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接种量,对于菌种块菌丝萌发和菌丝体生长速度影响不大;但对菌袋污染率、菌丝满袋时间和出菇产量有一定影响。综合分析,以每袋50 g播种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摸清定向出菇新技术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传统免割保水膜袋法为对照,开展了定向出菇新技术的出菇试验。试验选用2个香菇品种L808和兴农1号,统计香菇产量,测量子实体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定向出菇新技术在产量上的表现因品种而异,对于品种L808,采用2种栽培方式,其产量持平;而对于品种兴农1号,采用定向出菇技术栽培的产量显著高于传统免割保水膜袋法;新技术在单菇重、菌盖直径等子实体形态特征指标方面优于传统的免割保水膜袋法。研究表明定向出菇新技术可用于香菇栽培。  相似文献   

12.
‘申香215’香菇是从晚熟品种‘L808’中系统选育出的新品种。产量高,柄短菇大,越夏安全,属中高温型长菌龄品种,适合在全国范围内用于香菇代料栽培。  相似文献   

13.
香菇‘申香1513’是由高产品种‘申香18号’和硬质菇品种‘L808’通过孢子单单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菇形圆整,菇肉紧实,产量高,生物学转化率95%以上,易形成花菇;属中温型,中长菌龄品种,适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香菇代料栽培,在适宜条件下亦可生产花菇。  相似文献   

14.
香菇液体菌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香菇液体菌种的研究,确定了香菇液体菌种生产的工艺流程、培养基配方及接种量。香菇液体菌种表现出分散性好、萌发快、菌丝生长旺盛、菌龄一致、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菌液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以往固体菌种培养中存在的发菌周期长、污染率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辣椒采后病害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省广州、增城采收辣椒,在常温(25 ℃)贮藏条件下观察辣椒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测定采收时无病害症状的辣椒组织中病菌的潜伏侵染率。结果表明:辣椒采后在25 ℃下贮藏,发生的病害有果腐病(Fusarium sp.)、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且5 d后开始表现病害症状。其中果腐病、炭疽病、软腐病是辣椒采后的主要病害。辣椒采后病害主要从果柄部位开始发生,向果蒂和果身部位扩展,最后引起整个辣椒果实腐烂。辣椒果柄、果蒂是带有潜伏侵染菌较多的部位,从果柄、果蒂组织中分离出的病菌有炭疽病、链格孢菌、镰刀菌、灰葡萄孢菌和欧氏杆菌,从果身组织中只分离出炭疽菌、链格孢菌和欧氏杆菌。伤口是辣椒采后病害病原菌侵入的主要通道,伤口接种的处理发病率高,无伤口接种的处理不发病。剪除果柄可明显减轻辣椒采后病害的发生,提高辣椒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4个香菇菌株(Lentinula edodes)申香16号、申香18号、申香215和L808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木屑麸皮培养料(79%木屑,20%麸皮,1%石膏)为对照,采用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采收一潮菇后的菌渣不同比例替代木屑和麸皮进行栽培,比较栽培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培养料,申香18号在菌渣培养料A(69%木屑,20%刺芹侧耳菌渣,10%麸皮,1%石膏)和B(59%木屑,30%刺芹侧耳菌渣,10%麸皮,1%石膏)上的单菇重显著下降,菌柄长度和直径均变小,菇型改善,棒产量也显著增加;申香16号在A、B配方培养料上较对照培养料虽产量显著增加,但菇柄变长,菇型变差;菌株L808在B配方培养料上较对照培养料菌盖直径和单菇重显著下降;而申香215在培养料A、B上的各考察性状均与对照培养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规范了河南省范围内代料香菇秋栽的栽培环境与设备、菌种制作、料棒生产、接种、发菌管理、促熟与转色、出菇管理、采收与加工、杂菌防控等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8.
对四个香菇开放式接种场所内不同时间点环境中霉菌和细菌的数量、温度和湿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同一测试场所,不同测试时间点环境中霉菌和细菌的数量有所变化。总体上,消毒前和接种结束时环境中霉菌和细菌的数量相对较多,接种开始和接种进行一半时环境中霉菌和细菌的数量较少。各场所环境中的温度、湿度与霉菌和细菌的数量无相关性。消毒前环境中霉菌、细菌数量与菌棒污染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和0.96;接种开始时环境中霉菌、细菌数量与菌棒污染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和0.94;接种进行一半和接种结束时环境中的霉菌数量与菌棒污染率无相关性,而这两个时间点细菌数量与菌棒污染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和0.88。  相似文献   

19.
不同木屑颗粒度对工厂化压块香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工厂化生产品种沪香F2为供试菌株,以香菇生产常用配方(78%木屑,20%麸皮,2%石膏)为基础培养料,以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单菇重、出菇期、生物学效率以及菇型等为筛选指标,考察不同木屑颗粒度配比对工厂化压块条件下香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度组合M3(K1∶1.5mm以下,K2∶1.5~3.0mm,K3∶3.0~8.0mm;K1∶K2∶K3=1∶1∶1)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5.2±0.8)mm/d],单菇重最大[(27.1±1.0)g],产量较高[(178.7±3.6)g],菇型好,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可达到40.8%,生产周期可控制在100d以内,适合于在工厂化条件下应用。  相似文献   

20.
香菇胶囊菌种使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就香菇胶囊菌种在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1)应用香菇胶囊菌种比用传统菌种可节约接种时间50%:(2)胶囊菌种的菌棒接种污染率比传统菌种降低11.65%;(3)胶囊菌种接种至菌丝萌发的时间和菌丝长满全袋时间分别较传统袋装菌种接种方式迟20h、6.33d,但菌丝日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4)在产量上,两种接种方式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制作成本上,每1000袋菌棒,用胶囊菌种比用传统菌种可节约100.6元。因此,在生产上应用胶囊菌种具有接种方便快捷、接种成活率高、成本降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