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尤建玉先生在花木之乡长大,从小就对花卉盆景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中国传统盆景艺术有较深的研究。为提高盆景制作水平和创新能力,他不断冲电,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经常参与各项盆景观摩交流活动。其制作的盆景作品构图新颖、古朴自然、动静相宜,在作品表现形式上善于师法自然、不拘陈式,作品中既能体现传统盆景艺术精髓“诗情画意”,又融入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参悟,把人生的各种境界表现在盆景之中。在制作手法上灵活多变,技法细腻,对盆景形式美和内在美有自已独到的见解。(尤建玉盆景作品另见第58、59页)  相似文献   

2.
榔榆成型盆景作品经摘叶后,可欣赏寒枝(冬景),出芽后又见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景),一般来讲一年有二、三次最佳观赏期。榔榆盆景入冬前如处理得当,在寒风凛冽的冬日,观榔榆盆景火红的冬叶会别有一番景致。  相似文献   

3.
春日峥嵘     
枝法是岭南杂木盆景创作技法的重点之一,其优秀的作品常常能以细腻的枝线和严谨的角爪夺人眼目,手法独树一帜,个性特色鲜明。因为枝法的丰富多彩,树木整体表现力愈加丰富,萌芽、着叶或寒枝都能各具其相,一年四季均可以品赏。  相似文献   

4.
作品选用一头多干的雀梅桩材创作成丛林式盆景作品。作品树干布局恰到好处,疏密聚散适宜。右边营造一大斜干,飘逸潇洒、野趣别致,体现出岭南盆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创作理念。作品通过摘叶处理后,到了新芽萌发,似是大地春回、万物生长之象;而等到叶片翠绿时,又似是阳光普照夏日来临。  相似文献   

5.
<正>岭南派风格创始人之一的孔泰初,从19岁起就致力于盆景艺术事业,首创截干蓄枝法,时至近日,截干蓄枝法已成为岭南盆景的最重要的技法特征,有别于其他盆景造型手法,岭南盆景利用截干蓄枝造型,盆景不用绑扎、机械纠型,而是一刀一剪、蓄养渐进而成,力雄势猛,枝托构图造型随意,求生向上欲望强烈,以"树上树"(树中有树)为特色,易于表达自然神韵。随着鉴赏、技艺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自然的思考 自然是什么?是山川河流,风雨雷电、树木花草,可以说广阔的很,也深远的很,我们这里谈及的自然,主要是与盆景相关的或者说能被盆景利用或学习的那一部分“自然”,是与盆景创作有关的自然。比如树的自然生存状态、常见的树相等。具体到盆景创作中所要用到的自然,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指的具体的盆景素材,比如我们山采的树桩,我们点缀的山石等等。我们要谈及的自然,应该是广义的更高层面上的自然,即自然界里树木生存的自然树相,象松树高耸的气节、河岸垂柳的飘逸恬静,柿树的寒枝、枣树的铁干等。  相似文献   

7.
正谈到岭南盆景艺术,就很自然提到岭南枝法。众所周知,截干蓄枝是岭南盆景艺术枝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很多不同类型枝法造型。其实是不同的枝形,造就于不同的法则去处理盆景构图,如脱衣换锦法、柳格法、木棉品字枝法、跌枝法、飘枝法、平行枝法等,皆是根据不同的枝形,配以不同的法则处理构图所需。目前,岭南盆景枝法运用很多,但总体没有摆脱传统困境,束缚着构图造型的禁忌。创新是盆景艺术的生命,笔者在十多年的盆景创作过程中,摸索出一种全新的枝法,即模拟  相似文献   

8.
<正>岭南盆景一代宗师孔泰初独创的截干蓄枝的技法,为岭南盆景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岭南盆景发展初期,盆景为文人雅士赏玩之物,多以小微体量为主,道法自然之雅,借以陶冶情操,故有“高不盈尺”之说。这一时期,创作素材以叶片小、叶面革质的灌木或小乔木为主,并甄选出“岭南五大品种”推广发展。“源于自然,超越自然”,是当时盆景人的艺术创作格言,不等边三角形树冠的矮仔大树、斜飘的形态成为竞相摹仿的经典构图。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岭南盆景的市场价值逐渐得到社会认可,引起了收藏风潮,初步发挥了一门文化艺术应该有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9.
冯连生新作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冯连生先生早期作品多以树石、组合、多变见长,其作品构图严谨,意韵深远,深得树石盆景爱好者喜爱。  相似文献   

10.
读者茶座     
一景二盆三几架,盆是盆景构成的三要素之一,是盆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为盆景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在,关系到植物的生长与存亡,同时,景盆也对作品的构图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把盆景作品的配盆简单地视为一个普通环节,而应该将其看作是盆景艺术创作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1.
《花木盆景》2008,(11):9-9
“一景二盆三几架”,盆是盆景构成的三要素之一,是盆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为盆景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在,关系到植物的生长与存亡,同时,景盆也对作品的构图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把盆景作品的配盆简单地视为一个普通环节,而应该将其看作是盆景艺术创作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2.
<正>树石盆景传自然之形、作者之神于一体,融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充分表现自然美、创造美和意境美,既能弘扬民族文化,又能展现时代精神,是中国盆景发展的主流。树石盆景是以树木与景石为素材在盆中表现自然景观,借以  相似文献   

13.
正要创作出好的山石盆景,必须发扬传统,突出个性。掌握好地理环境特性,将自己的感情融入盆内,求其形似重在意境。盆景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其关键是巧妙地用好简化手法,繁中求简,小中见大,以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给人以美的感受和超脱的意境。这盆作品,运用高远法的构图,秀在名山御笔峰,美在名山碧水间。灵感取自于湖南张家界石林,与云南石林的感悟相结合,有张家界石林奇峰林立的风采,也有云南石林拔地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盆景形式多彩,类型繁多,其中树石盆景格调雅靓,多姿多态,富于情趣的营造和画意的表现,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传自然之神、作者之神于一体,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深受大众喜爱。本栏目连载由张志刚先生编著的《中国树石盆景》,该书全方位地介绍了树石盆景的历史与发展、树石盆景的用材、树石盆景的制作、树石盆景的养护管理、树石盆景的艺术表现以及大量的名家作品赏析,内容通俗易懂,理论结合实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艺术插花的构图和艺术表现是中国式艺术插花作品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中国式艺术插花的构图与艺术表现的阐述,在构图作品时如何体现作者的思想;在构图立意的表现方法方面,较为详细地说明了中国艺术插花与自然的关系,借用中国绘画艺术的语言,花材与花器之间的形状、色彩关系等提升作品的意境和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冯连生新作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冯连生先生早期作品多以树石、组合、多变见长,其作品构图严谨,意韵深远,深得树石盆景爱好者喜爱。近年来,冯先生博采众长,在单体树桩方面亦多有尝试,作品虽时日不多,但也初具特色。此次冯先生应邀寄来的这组作品以点石的单体杂木树桩为主,此组作品桩材凡常,可谓随处可取之材。但冯先生巧妙运用这些平常桩材,藏巧于拙,用不循常理的出枝、简约的点石、个性独具的盆钵勾勒出一种极致的朴实与随意,在整个画面中弥漫着恬淡的自然气息。此组作品尚无法算冯先生的精品力作,但其中隐藏着冯先生追求清新、自然盆景之风的尝试,故在此与读者共赏。  相似文献   

17.
品读《追月》观赏陈文辉先生的黑松盆景《追月》(见《花木盆景》2001年第六期“盆景赏石“版),心中感慨良多。我深深地被这绝妙的构思,超凡的构图,精巧的手法所打动。纵观整个盆景,桩体气韵流动,状欲高飞,势如飘然随月而去。该桩形态自然,姿态优美,神态活泼,非于盆艺有深造诣者不能为之。从总体观之,本桩为一本双干。主干右斜出而又左折斜上飘:副干自主干内侧直接与主干呼应同向左上飘。两干上布枝精炼,无  相似文献   

18.
《托根连理》为枸骨双干连根式大树型盆景。该盆景从基部分干,一干基部枯漏,只剩一片皮,另一干紧贴根部,经年日久,连成一体,形成连理状。该桩于1983年3月初获得,地栽三月后,于当年七月上盆养护,上盆前根部作适当修整。该桩高110cm,宽80cm,树干弯曲自然,树枝前疏后密,左收右放,形成不等边三角形,构图严谨。上部造型定势后,着重点放在根部。由于树桩体量大,根基部枯漏,树龄老化等因  相似文献   

19.
我们都知道截桩是盆景造型的先决条件,但是常有一些朋友问:如何把握截桩与造型的尺度?如何构图、造型才能少走弯路,加速作品成型?在此必须有一个明确认识:岭南盆景的最大特点是因材造型,就是充分发现、利用原桩固有的精华,把桩材归属到某一造型形式中,确定作品的创作主题,根据主题立意,配上最能表现主题的构图、枝法,绘出成型效果图,逐年逐月去达到自己心目中的追求。在逐步完善构图、造型的过程中使主题、立意明显清晰,最后使意境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20.
《花木盆景》1998年第三期彩页刊登了胡乐国大师的盆景《孤岗风烈》,该作品构图隽美,景观端庄,稳健之中颇具动势;盘绕亘古的根基和扭筋转骨的结顶,无不再现出百年老树历尽沧桑志不可摧的顽强精神。这盆作品的前作为《游龙回首》,笔者初见于《中国盆景——佳作赏析与技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