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着重介绍了李实腐病、李黑霉病、李黑斑病、李红点病、李袋果病5种果实常见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以期为果农提供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李树穿孔病、流胶病、红点病、褐腐病是生产中的常发多发病害。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这几种病害及其药剂防控技术。1李穿孔病1.1症状表现李穿孔病为李树第一大病害,一点不能马虎。该病不但危害叶片和幼果,还危害主干和枝条。如不及时防治,会造成大量落果落叶,严重时还会出现干枝、死树现象。按照不同的症状以及致病机理,李穿孔病主要表现为以下3种类型。1.1.1细菌性穿孔病属于细菌性病害,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防治李红点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的方法,测定8种药剂对李红点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种供试药剂对李红点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和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对李红点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进一步试验表明,3种不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和肟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交替使用对李红点病的防治效果在89.76%以上。基于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和戊唑醇对李红点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防治李红点病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4.
连城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东侧,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连城县是福建省主要的油栋产区之一,现有油榇1 100 hm2,2009年产量达1.06万t.以往该县在普通李上极少发生李袋果病,在油栋上尚未发现有李袋果病发生.国内外关于油(桍)发生李袋果病的报道也极少.2011年3月中下旬,该县西北部的四堡、北团、罗坊和中高海拔的文亨、曲溪、姑田等乡镇油(桍)园大面积发生了李袋果病,病果率0.6%~4.7%,严重的达7.3%.笔者通过深入调查分析,认为果园失管及花期低温是李袋果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好地指导果农进行防治,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霉斑病穿孔病,是桃(李)三大穿孔病之一,属真菌性病害,既侵染桃,更为害李(布朗)。近年来;随着布朗李的发展,该病为害日趋严重。由于该病以前在我地为害较少,生产者一直来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了解甚少。导致该病在布朗李上普遍流行。已成为布朗李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笔者在浙江省金华市及义乌市赤岸镇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煤烟病,又名煤病、煤污病、烟煤病。以病菌霉层遮盖枝叶和果实,严重阻碍光合作用。对树势及产量、品质影响极大。该病除危害柑桔、荔枝、龙眼等常绿果树外,还可危害桃、李、石榴、梨等落叶果树。下面将煤烟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茵红李煤烟病在四川省宜宾县高场镇发生较重,据调查统计,茵红李煤烟病重发生区病叶率与病果率均在50%以上。文章主要介绍茵红李煤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红晶李果实 5月中下旬成熟 ,果实近圆形 ,色泽艳红 ,有水晶感 ,外形美观 ,平均单果重 71 .1 g ,抗细菌性穿孔病和耐瘠薄能力较强 ,但红晶李系异花授粉品种。而“黑宝石李”等授粉品种经济价值较低 ,易感染细菌性穿孔病。因此在保证红晶李的授粉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授粉树的比例是提高红晶李果园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 ,我们开展了红晶李果园水插花枝授粉技术的试验。1 材料和方法试验地位于丽水城园艺场三岩寺背 1 996年栽植的红晶李基地 ,面积共 4hm2 ,其中 3.33hm2按 2 0 %配制 ,“黑宝石李”的授粉品种 (CK )0 .67hm2 纯红晶李果园与…  相似文献   

9.
李袋果病(Taphrina.PrunTul),又名襄果病,是李的一种重要病害,除为害李外,还侵染美国李和郁李属果树。据国内资料报道,李袋果病在我国仅分布于东北和西南的高原地区,新疆未见有发生该病的报道。 1986~1990年,笔者对伊犁地区各野果林病虫害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于1986年6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春川渝地区李种植基地的青脆李出现大量果斑病,通过对感病样品进行组织分离,利用形态学和多基因联合序列(ITS、RPB2和G3PDH)分析进行病原鉴定,明确引起川渝地区青脆李果斑病的主要病原真菌LY1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青脆李、脆红李、金脆李、青萘和半边红进行致病力测试,结果表明,该病菌对青脆李、脆红李等5个李品种的枝条、叶片和果实均有致病性。运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供试的17种杀菌剂中,7种药剂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其中病原菌对75%肟菌·戊唑醇最敏感,EC50值为0.118 3μg·mL-1。  相似文献   

11.
褐斑穿孔病是桃(李)三大穿孔病之一,属真菌性病害,既侵染桃,更危害李。李树褐斑穿孔病过去在洛江区零星发生,危害不大。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管理不当和果农一直来对该病的发生和防治了解甚少,导  相似文献   

12.
李树褐斑穿孔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斑穿孔病是桃(李)三大穿孔病之一,属真菌性病害,既侵染桃,更危害李。李树褐斑穿孔病过去在泉州市洛江区零星发生,危害不大。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管理不当和果农一直来对该病的发生和防治了解  相似文献   

13.
我国李属品种资源对细菌性穿孔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4年在国家果树种质熊岳李杏圃,对我国李属8个种31个品种或类型,通过田间自然发病调查和人工接种,进行抗细菌性穿孔病的鉴定。结果表明:在12个中国李的品种中没有发现免疫品种,其中绥李3号和早红李属于抗病品种;在5个欧洲李的品种中,大玫瑰和爱琴属于中抗品种;供试的6个美洲李、杏李、加拿大李的品种均属于感病或中感品种;乌苏里李、黑刺李、樱桃李的红叶李变种是免疫品种;4个属于杂种李类型的品种中,三塔玫瑰、阿伯特属于中抗品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李属8个种,185个品种果实上细菌性穿孔病发病情况的调查,发现对细菌性穿孔病免疫的有黑刺李、杏李,乌苏里李、樱桃李、美洲李、加拿大李6个种,中国李和欧洲李有部分品种免疫,免疫比例均为81.3%。中国李抗病1、2、3、4、5级的比例为1.2%、1.9%、1.9%、5.0%、8.7%,表现出不同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5.
李细菌性穿孔病在枝干上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细菌性穿孔病在枝干上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王润珍费显伟富新华(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115214)李细菌性穿孔病是李树的主要病害之一。自80年代以来,此病在我省李产区普遍发生,为害较重,已成为当前影响李树生产的主要问题。关于该病的病原菌、病症和发生规...  相似文献   

16.
叶面喷钙防治李果实缺钙症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临安市李果实缺钙症发生严重,天目蜜李发病严重时,病果率在30%以上,发病果实表皮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浅褐色,深入果肉,表皮病斑面积超过1/3的果实则不堪食用.我们于2002~2003年进行了叶面喷钙防治李果实缺钙症的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及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89—1990年,经定点系统观察和分离、回接、鉴定,明确了在瓦房店市严重发生的引致李树枝干膨肿开裂溃疡和果实硬化粗糙裂缝及叶片多角形水渍状圆形穿孔病斑,是由桃李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pruni(smith)Dye]侵染引起的李细菌性穿孔病香。蕉李表现高度感病,并可造成严重减产和死树。已成为当前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云和县从国外引进了20余个李品种。其中有不少品种易感李细菌性穿孔病,对李树生产影响较大。本文结合云和县重河湾74hm2李基地8年的引种试验,总结了李细菌性穿孔病在云和县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的经验。(1)试验园概况试验园位于云和县城西郊的重河湾,海  相似文献   

19.
白纹羽病Rosellinia necatrix(Har-tig)Berless是美国黑李重要的根部病害,常造成黑车大批枯死。浙江省文成县1997~1998年引种黑李,在海拔70~180m的山区坡地种植13.3hm~2。由于降水量大、排水不良、管理水平低等原因,白纹羽病发生严重,每年都有9%~17%的黑李枯死,给果农造成严重的损失。笔者于1997~1999年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1症状 病株在初期表现地上部分比健株衰弱,到后期出现叶片变小变黄、枯萎、枯枝、枯干等特征。根部表面缠有…  相似文献   

20.
■李根癌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金方伦(贵州省蚕业科学研究所遵义561323)根癌病又称根瘤病、根癌肿病等,在黔北各李产区都有发生。据调查,李感病株率高达70%~80%,黄化株率达50%~60%,年植株死亡率达5%~10%,已成为该地区发展李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