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与动植物育种目标类似,食用菌育种的目标是利用菌株和种群的天然表型变异来繁育满足人们需求的优良栽培品种。要进行高效的食用菌育种,既需要了解菌株自然的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异,也需要一套能够结合所需基因和性状的育种方法。笔者简要说明基因型和环境互作(genotyp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GEI)是食用菌育种时应考虑的关键因素的理由,并阐述通过改进实验设计来准确评估GEI的方法。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为例,探讨了有效利用GEI不仅可以得到新的基础生物学数据,而且可以培育出食用菌新品种。这些新知识和品种不仅可以满足特定地区的栽培需求,而且可减少食用菌菌株的退化。  相似文献   

2.
一、简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成立于 1 96 0年 ,是我国食用菌界建所最早、学科齐全、综合技术力量较强的食用菌专业所。在 1 2 0 0个地市级以上农业科研所参加的“八五”评估中获得第三名 ,赢得“百强研究所”称号。目前 ,我所已确立了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及菌种保藏、设施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及药用真菌等比较齐全的学科专业方向 ;拥有农业部食用菌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分室、全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食用菌分中心、上海市药用菌 (真菌多糖 )中试基地等重要的科研支撑体系。我所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3.
生物工程育种,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育种新技术。此项技术已应用于食用菌远缘杂交育种及品种改良上,国内外进展很快。迄今,采用生物工程手段,中外许多学者已从50多种食用菌中成功地制备出原生质体,有些能再生出菌落并能形成子实体。其中Yumi.M.和肖在勤分别从糙皮侧耳和凤尾菇中获得比原亲株高产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正>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湖北省食用菌研究所三位一体,是我国最早从事食用菌教学科研和生产开发的事业单位之一。几十年来,在食用菌的资源调查、遗传育种、栽培工艺、病虫防治、保鲜加工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均取得了大量可喜的成果。本中心(所)秉承多年的优良传统,自主培育和筛选了一大批优质的食药用菌菌种,欢迎选购。  相似文献   

5.
对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转化的机制和已成功应用的食用菌种类、转化的具体过程以及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目前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在食用菌基因功能和外源蛋白表达上的应用,分析农杆菌介导食用菌构建随机插入突变体库等方面的问题,并对食用菌无筛选标记遗传转化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食用菌的转基因研究和工程菌株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同工酶作为一种新的鉴别指标,已被生物界广泛应用。近年来,在国内食用菌研究中,同工酶的应用已有所开展,但一般局限在寻找菌株间及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同工酶差异。本文试图在食用菌的辐射育种中将同工酶作为一种生化指标加以认识,以便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分析研究一些突变体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为食用菌诱变育种中早期筛选突变体和定向育种寻求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细胞融合技术,在食用菌的育种工作中,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培育新型的食用菌品种提供了省力的手段。我们拟通过细胞融合技术,进行光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和毛木耳(Auricalaria polytraclra)的种间杂交。为此,首先进行了这两种菌的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研究,对酶系统、渗透压稳定剂、酶解温度、菌丝菌龄以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2015,(1)
<正>河南省泌阳县真菌研究所主要从事食用菌的遗传、育种、栽培、加工、菌种保藏、药用真菌研究,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和食、药用菌信息收藏。是国内在研究与推广香菇栽培技术作出重大贡献、取得重要成就的的科研单位。泌阳县真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是以泌阳县真菌研究所为主体转制而成的有限公司,公司具有自营出口贸易、电子口岸报关资格。禹宗本所长(总经理)愿与食用菌界的同仁共同为发展我国食用菌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综述了食用菌的研究现状、食用菌的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及细胞工程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展望了食用菌育种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单孢分离器分离食用菌单孢菌丝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蓬勃发展,如何培育优良菌种,以满足社会需求愈来愈受到真菌工作者的重视。在真菌育种中,无论是常规育种还是杂交育种,获得单孢菌丝是食用菌育种的重要技术手段。国内在这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但简单易行且准确度高的方法并不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微生物学会于1985年12月16—20日在福建省三明市召开了全国食用菌育种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院校、科研、生产、情报、出版等125个单位的198名代表出席了大会,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主任张树庭教授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日本和东南亚各国食用菌育种概况的报告。我国著名食用菌专家杨新美、陆大京、陆师义、李家慎、黄年来、许光辉等分别主持了会议,这是我国食用菌育种科研工作的一次盛会。会议采用大会报告和小会交流讨论相结合,学术气氛十分活跃,大会共收到六十多篇论文,其中丝状真菌和食用菌基因工程、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及菌种筛选、高产罐藏蘑菇新品种101选育、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上  相似文献   

12.
二线粒体(Mitochondria)是真核细胞的“动力站”.线粒体具有自主性的遗传体系,有自已的DNA(Mitochondria DNA,简称mtDNA)、RNA、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核糖体、转移RNA 和氨基酸活化酶,在体内外都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随着食用菌遗传育种研究的深入,伴随分子育种的发展,我们继平菇、草菇核RNA 研究之后又着手mt DNA 的研究。有关食用菌mtDNA 的研究迄今尚来见报道。本  相似文献   

13.
许祖国 《食用菌》1996,18(6):11-11
单孢育种是食用菌育种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首先分离出单个孢子,单独培养成初生菌,通过初生菌丝的同宗或异宗结台,得到次生菌丝,再经过栽培选育得到高产优良品种。这种方法在食用菌生产中直接应用不多,故不为广大基层食用菌工作者熟悉,在一般食用菌书籍中介绍得也不详尽。笔者“有性繁殖对菌种复壮作用的研究”一文在《食用菌》杂志上发表后,河南、江西先后有三位读者来信询问一些问题,故现将单孢育种法及一些具体问题介绍如下,请阅读时结合上文。已作介绍的尽量简略,试验器具和方法也尽量把适合基层条件的因陋就简的办法作为重点介绍。 (一)孢子收集 种菇在收集孢子前要进行消毒。草菇、蘑菇等有菌膜包被菌褶的菇类,可用0.1%升汞溶液浸泡1~2分钟,再用无菌水漂洗几次,用无菌纱  相似文献   

14.
紫外线诱变对平菇菌丝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紫外线诱变育种已成为食用菌育种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对诱变机理方面的研究甚少。本试验旨在研究紫外线诱变对平菇菌丝长速、生长势和细胞内含物变化的影响,为食用菌紫外线诱变育种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菌株为无孢5号,本校分离。平板培养基为综合马铃薯汁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38,硫酸镁1.5g,维生素B_1 1片,水1000ml,pH值自然。接种后将平板置恒温箱25℃下培养。 (二)照射剂量与方法 试验设1′30″、2′、3′、5′和对照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用18×90mm培养皿平板培养菌丝,每个平板中央接入8mm的菌丝  相似文献   

15.
香菇金针菇原生质体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技术的应用为食用菌育种开辟了新天地,国内外均进行了以原生质体为材料的食用菌育种的研究。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是开展以原生质体为材料育种工作的基础。笔者在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的同时,也重点研究酶解时间、渗透稳定剂和再生培养基对香菇、金针菇的野生型和营养缺陷型单核体菌株原生质体释放、再生的影响,以及它们的再生过程,为食用菌原生质体的融合育种、诱变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用菌产业作为我国农业传统产业和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已备受关注。该文综述了我国对食用菌栽培和利用的历史,重点总结了食用菌育种、栽培料的选择、灭菌方法、接种流程以及栽培模式等研究现状;指出我国食用菌栽培应该以节约、环保为基础,充分利用好当地的有利条件,选择合理的栽培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在食用菌的育种工作中,经常涉及孢子萌发的问题。1979年以来,我们对一些常见食用菌的孢子萌发过程作了观察研究,现将几种平菇孢子萌发的形态结构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种:系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食用菌室保藏的菌种,其中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有8313、农平、农大11号、伊平和云侧耳;美味侧耳(Pleurotus sapidus)有539;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有82238423和农科1号;佛罗里达侧耳(Pleurotus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遗传育种及种质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伴随着科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应用于食用菌的育种以及种质鉴定.主要对食用菌育种的遗传学基础、育种技术、种质评价及鉴定的手段进行综述,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对食用菌育种研究的趋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近来,我们先后在《食用菌》、《中国食用菌》上拜读了杨国良等先生有关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与黑木耳(A. quricula)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科研论文。据悉,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有关木耳属种间育种取得成功的首次报道,值得庆贺。但是,该文闸述的某些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似欠妥当,同时,作为一项鉴定已逾一年的科研成果,在正式发表时仍对融合子的鉴定只字未提,这就大大削弱了文章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下面,仅就有关的主要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杨国良先生及广大读者指正。一、“酵母膏缺陷型”不宣作为准确的遗传标记。营养缺陷型是在氨基酸。维生素、碱基一类营养物质的合成上发生缺陷,只有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相应营养物之后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种生化突变型,是原生质体融合中常用的一种遗传标记。为了准确检出融合子并对融合子进行遗传分析,获得在  相似文献   

20.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戴秉丽(农学农机系农业微生物室长春130062)开发食用菌新品种是大力发展食用菌栽培的重要基础。目前以自然选育、理化诱变和杂交育种等常规手段为主体的食用菌育种研究中,正在逐步引入现代生物技术,旨在促进现有食用菌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