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慈溪市是全国名的杨梅之乡,主栽品种为荸荠种杨梅,占杨梅总面积的95%以上。但由于品种单一、成熟期过分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应和采收,也影响了销售和经济效益。为此,我们于1999年春季,对4—12年生的实生杨梅树和部分劣质低产杨梅树进行高接换种试验,高接成活率从传统的20%—30%提高到85%以上,2001年开始投产。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梅为我国原产特有果树,国外栽培不多,国内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诸省(区)其中尤以浙江为最多。慈溪市是浙江省杨梅的重点产区,年产量占全国县(市)级之首位,素有“杨梅之乡、棉花之县、蔬菜之地、草编之邦”的称谓。全市1989年杨梅栽培面积5.6万亩,其中投产的3.7万亩,产量1.7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慈溪市的杨梅资源,早在1932年由旧浙江省农业改良场李驹、章恢志先生进行过调查,编入《浙东杨梅调查报告》一书;此后1960年又由浙江农业大学与浙江省农业科学  相似文献   

3.
陈树忠  叶国君 《福建果树》1992,(3):43-44,42
浙江省慈溪市现有杨梅栽培面积5.5万亩,常年产量1万余吨,为全国产量最高的县(市)。但是近几年来杨梅生产上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大小年日趋严重。为此我们对观城区杨梅大小年的成因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大小年成因的演变 1.产量差片变化:根据对观城区1975~1991年17年的杨梅资料分析,1983年前的9年间,杨梅年产量低而稳定,大年不大,最高年份比平均年产量上升29%;而小年不  相似文献   

4.
<正>1998年我县从浙江引进东魁和荸荠杨梅主栽品种进行试种,通过几年的探讨摸索和精心管理,试种园获得成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杨梅面积已超过万亩,杨梅病害也逐年显现和  相似文献   

5.
杨梅是浙江省慈溪市的传统特产水果,也是该市程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回顾该市杨梅产业发展历程,主要抓了几方面工作:发挥资源优势,营造杨梅文化;优化区域布局,实行规模生产;狠抓科技兴梅,实现优质高效;制订执行标准,实施名牌战略;拓宽流通渠道,扶持龙头企业;完善服务体系,推进产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杨梅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溪是我国杨梅的发源地之一,是荸荠种杨梅的原产地。杨梅是慈溪市农业支柱产业,是山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慈溪的一张名片,一个招牌。  相似文献   

7.
宁海县一部份杨梅产区的生产管理属于粗放经营,缺乏生产绿色果品意识.杨梅"大小年"结果普遍存在,尤以成年结果树为甚."大年"时,满树挂果,果粒小,品质差,商品价值低.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业优势,于2001~2004年引用了慈溪市杨梅研究所研制的杨梅专用"疏花剂"在力洋炭梅疏花疏果上的应用,以期获得对生产具有明显作用的产品.通过试验,表明杨梅专用"疏花剂"的疏花疏果效果十分明显.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积累经验,提高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浙江省慈溪市农业创新园区内8年生‘东魁杨梅’物候期及果实生长发育的观察,结果表明:‘东魁杨梅’的花期比荸荠种杨梅推迟2d,占花序的结实率高达75.4%,而占花序的坐果率仅为2.7%,平均单果重20.3g,最大单果重为39.5g,成熟期比荸荠种杨梅迟6d。  相似文献   

9.
杨梅是中国的地方特色水果,为促进杨梅在农业主导产业中的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产品的市场份额,我们在杨梅产业中大力推广和应用绿色食品的标准化技术,大力加强杨梅品牌建设.2001年制订并发布了<青田县山鹤杨梅地方标准>DB332522/T004-2001和山鹤杨梅标准手册,在2004年时对该标准又进行了修订,形成新的<山鹤牌杨梅>地方标准DB331121/T004-2004和绿色食品--山鹤杨梅技术模式图.2001年青田县山鹤杨梅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2年8月份山鹤杨梅正式通过中国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认证,成为我县农业生产中的第一个"绿色食品";2001~2004年山鹤杨梅连续3年获省国际农博会金奖;2003年11月青田县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协会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称号.通过5年来的标准化技术推广实施,探索出适用杨梅绿色食品生产的一套标准化适用技术,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取得很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杨梅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江苏省是我国杨梅主产区之一,其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比较丰富,果实色泽艳丽,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果品上市正值市场淡季,倍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水果需求的多样化的追求,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名优特水果杨梅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各地政府对本地种质资源保护和挖掘的日益重视,杨梅在江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梅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并具有多种保健功效而深受人们喜爱。富民县自1992年引进种植以来,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经测定,富民杨梅含糖量高于引进种植地区浙江和云南省的石屏县,所以,杨梅一上市即倍受消费者青睐,因此,了解掌握杨梅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对提高杨梅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1985年起,我镇陆续从慈溪市引进孛荠种杨梅种植,由于农户疏于管理,大小年现象严重。我们通过合理施肥和修剪等技术措施,降低了大小年幅度,保证了杨梅种植优质稳产。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俞妙凤 《浙江柑橘》2007,24(4):37-39
杨梅是杭州市萧山区的传统名果之一。据宋《嘉泰会稽志》载:"天乐杜家产此有名,世称杜家杨梅",这说明杜家杨梅已有1000余年的栽培历史。杜家杨梅果实色泽艳丽,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杨梅的需求不断增加,梅农从中得到了很多实惠。因此,萧山区自1996年以来,杨梅以平均每年发展53.3hm~2的速度递增,目前,全区共有杨梅栽培面积913.3hm~2,其中投产面积近433.3hm~2,占全区果园面积的47%。  相似文献   

14.
文成县是浙南地区重要的杨梅产区,现有栽培面积1867公顷,产量4200吨,产值2500万元.随着我国加入WTO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关注,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消费已成为当今果品消费潮流.2001年,文成县开始全面推广杨梅无公害栽培技术,制订无公害杨梅生产技术地方标准。经多年努力,已建立无公害杨梅基地800公顷,仰山乡、珊溪镇的533公顷杨梅基地已通过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现将其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不同肥料对东魁杨梅果实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魁杨梅为试材,开展不同肥料时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康壮素叶面肥可以提高果实品质,浓度为45 mg/L时效果最好,还原糖、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对照(清水)高0.91、0.70和1.8个百分点;有机无机杨梅专用肥(有机质≥20%,N+P2O5+K2O≥15%)可显著提高果实品质,分春肥和采后肥两次各株施4 kg,果实总糖、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传统施肥(采后株施K2SO4 0.75 kg)提高1.15、0.67和1.0个百分点;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善果实品质,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百叶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东魁杨梅是黄岩区的传统特色农产品,现有种植面积3333hm2.2003年全区东魁杨梅产量达到3×104t,产值2.5亿元.  相似文献   

17.
提高杨梅嫁接成活率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汀是全国水土严重流失地区之一 ,在中轻度水土流失区种植东魁杨梅 ,在我县是一项既治理水土流失又增加经济收入的好项目 ,但杨梅嫁接成活率低。据此 ,1 998年至 2 0 0 0年在我县花眉桥果树良种苗木场进行东魁杨梅嫁接试验 ,嫁接成活率由 1 997年的 8%提高到 92 % ,出圃率由原来的 5%提高到 86 % ,现将该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在本县花眉桥中心果苗圃进行 ,土壤为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 ,排灌方便。 1月份播下杨梅种子后 ,薄膜覆盖 ,精心管理 ,于 3月中下旬按 2 0cm× 30cm株行距移栽于大田。管理一年后 ,砧木茎粗 0 …  相似文献   

18.
对杨梅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杨梅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简易伞式、直接覆膜式、毛竹大棚式3种避雨栽培方法,研究不同避雨方式对杨梅成熟期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简易伞式和毛竹大棚式效果较理想,能有效提高杨梅的收获量,增加杨梅产量,同时更好地改善了杨梅果实的色、味及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0.
郑毓 《浙江柑橘》2000,17(2):12-14
药山杨梅,已有干年的栽培历史,因产于我区城关镇药山村而得名,并为当地和周边群众所认可。近十多年来,药山杨梅种植面积日益扩大,果品质量也由普通型转为优质型,目前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在药山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药山杨梅生产的现状药山三面环山,面临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果木林地土质松软,土壤肥沃,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药山成为果树生产的天然场所,尤其使药山杨梅在总量、质量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为其争创名牌奠定了坚实基础。1.1总量不断提高从199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