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蟹味菇(Hypsizygus marmoreus)又名真姬菇、玉蕈、斑玉蕈.目前栽培的蟹味菇有浅灰色和纯白色两个品系,白色品系又称“白玉菇”、“玉龙菇”.蟹味菇形状美观,质地脆嫩,味道鲜美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蟹味菇的生产周期为110~120 d,其中菌丝生长和后熟期为85~95 d,出菇期为20~25 d,现将其袋料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蟹味菇又叫真姬菇,子实体丛生,灰褐色至本白色,菌盖上有网状纹,菌肉污白色,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质地脆嫩,味道鲜美,是日本市场第五大宗食用菌。蟹味菇可以鲜销,也可以盐渍,是一个具有出口创汇前途品种。目前上海地区栽培不多,为摸索蟹味菇我地的栽培季节及高产栽培措施,笔者进行了蟹味菇引种栽培试验,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将该试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毅 《食药用菌》2015,(3):143-146
以连载图解的方式介绍福建海鲜菇栽培工艺流程。概述海鲜菇袋式栽培的原理,详细介绍栽培包的制作中常用原料包括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等的性质、特点,以及辅料麦皮、豆粕粉、米糠、石灰等的合理使用。扼要介绍蟹味菇、白玉菇工厂化栽培的两种配方和改良的海鲜菇配方。  相似文献   

4.
郁维荣 《食用菌》1996,18(6):28-29
蟹味菇又名真姬菇、玉(学名Hypsizygus mar-moreus,日本名),菇形优美,质地脆嫩,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蟹鲜味故名蟹味菇。据测,蛋白质含量高于金针菇,氨基酸含量也较高,尤其以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达到所测17种氨基酸总量的60%以上。因其味道更为鲜美,近年来风靡日本市场,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食用菌珍品,已成为日本第五大食用菌。我国近几年来陆续进行蟹味菇的栽培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未见有大棚栽培蟹味菇的报道。笔者就自己两年来的栽培心得及其栽培中所存在的问题作如下探讨。共促其的栽培工艺进一步完善,早日推广应用,使其成为又一个能出口创汇的食用菌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张引芳  王镭 《食用菌》1992,14(4):13-14
蟹味菇又称玉蕈、真姬菇,学名Hypsizygus mar-moreus,隶属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菇科、离褶伞族、玉蕈属。蟹味菇菇形怡人,质地脆嫩,因具有独特的蟹鲜味而赋之其名。营养分析表明,它的蛋白质含量高于金针菇,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测定的17种氨基酸总量的60%以上。蟹味菇的子实体形态和风味极似野生的(Lyophyllum shimeji),因野生的味道极为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所以从1973年开始,日本菇农将栽培的蟹味菇叫作供应市场,业已成为日本第五大宗食用菌。蟹味菇可鲜销或盐渍,是一个具有出口创汇前途的食用菌新品种。为  相似文献   

6.
选用7种不同来源的蟹味菇菌株在同一配比的原料及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栽培,出菇后对各菌株的菌盖厚度和直径等子实体性状进行了测量,对菇型的整齐度、有无瘤状物进行了记录,从而筛选出菌丝生长良好、子实体外观质量好、生物学效率高的蟹味菇菌株。结果表明:7号绿圣菌株生物学转化率高,同时菇型规整且无瘤状物,适合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7.
海鲜菇因颜色不同分为白玉菇和灰色真姬菇。目前南方各省工厂设施周年温控栽培的主要是白玉菇(海鲜菇、纯白蟹味菇)。北方山西、河南、河北等地主要栽培灰色(大理石斑纹)品种。栽培者要根据消费市场来选择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8.
真姬菇是从日本引进的一种珍稀食用菌.市场上有很多有创意的商品名:蟹味菇、海鲜菇、松茸菇、灵芝菇、鸿喜菇、玉蕈、胶玉蘑、偏耳…….据杨祝良报道,云南省也有野生的真姬菇,但目前各地栽培的真姬菇都是从日本传入的.多数栽培户对日本的栽培技术并不了解,真姬菇的产量、质量也参差不齐.为了帮助各地栽培者掌握日本的栽培技术,特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9.
白雪菇又名玉蕈、魔玉蕈,又称为海鲜菇和蟹味菇。具有独特的蟹鲜味,其味比平菇鲜,肉比滑菇厚,质比香菇韧,口感甚佳。白雪菇目前主要以鲜菇和盐渍菇出口日本,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售价昂贵,供需缺口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及开发前景。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以蟹味菇培养料为试材,采用常规高压、阶梯式高压和常压灭菌方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栽培试验研究了培养料不同的灭菌方式对蟹味菇菌丝体产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体后熟期,阶梯式高压灭菌培养料中菌丝体的3种木质素酶和4种纤维素酶活性最高,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为315.12、123.27、19.15 U·L~(-1);滤纸酶、内切酶、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132.57、64.02、34.37、29.02U·L~(-1)。在阶梯式高压灭菌处理下,蟹味菇的农艺性状均高于常规高压灭菌与常压灭菌。蟹味菇子实体的平均丛质量依次为高压灭菌(184.58g)常规高压(174.72g)常压灭菌(170.24g)。  相似文献   

11.
蟹味菇与其他工厂化栽培的食用菌类相比,培养天数多,而且在出菇时进行馒头搔菌,菇体可以直接从接种处长出。要特别注意已接种菌瓶的干燥问题,以及菌丝培养后期及催蕾时的湿度管理。  相似文献   

12.
以蟹味菇为试材,在同一菇房内,选用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有差异的第1、3、6层菇架进行出菇比较。结果表明:第6层菇架上的蟹味菇生长状况最好,单瓶产量达168.85g,生物转化率为65.96%;控制精确的环境因子,即温度为15.3℃、相对湿度为89.5%、光照强度为870lx、CO2浓度为2 029mg/kg时,可显著提高蟹味菇的生物学转化率。  相似文献   

13.
作者应用智能值守系统和传统人工控制系统进行室内蟹味菇生产比较试验,通过比较其不同监测点环境参数和菌菇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探明智能值守系统在蟹味菇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智能值守系统出菇房各监测点温度差的波动、温度与设定值的差值、菇房内CO_(2)浓度的差值均明显小于传统人工值守出菇房(ck),说明智能值守系统对温度、CO_(2)浓度的控制能力较精准,优于传统人工值守;智能值守系统处理蟹味菇的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传统人工值守(ck),其中产量较传统人工值守(ck)增加15.9 g/瓶,产品等级率较传统人工值守(ck)提高9%,采收期较传统人工值守(ck)提前1 d。由此可见,利用智能值守系统生产蟹味菇,既能提高菌菇的产量和品质,还能节约一定的能耗,且智能值守系统操作便捷,可在蟹味菇工厂化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以蟹味菇为试材,在同一菇房内,选用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_2浓度)有差异的第1、3、6层菇架进行出菇比较。结果表明:第6层菇架上的蟹味菇生长状况最好,单瓶产量达168.85 g,生物转化率为65.96%;控制精确的环境因子,即温度为15.3℃、相对湿度为89.5%、光照强度为870 lx、CO_2浓度为2 029 mg/kg时,可显著提高蟹味菇的  相似文献   

15.
真姬菇栽培的相关技术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真姬菇Hypsizigus marmoreus又称玉蕈、海鲜菇、蟹味菇,质地脆嫩、口味鲜美,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子实体提取物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具有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命的功效。笔者对真姬菇菌丝的营养生长周期、菌种类型和栽培真姬菇的培养料配方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利用农产品加工下脚料花生壳,在培养料中添加花生壳进行工厂化栽培蟹味菇试验。结果为:添加花生壳栽培配方表现菌丝生长浓密、洁白,较对照配方满瓶时间提前5天;子实体表现朵形好、菇柄数量适中且粗实匀称,质量更优;生物转化率为100.26%,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值和光照对蟹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对蟹味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5℃,最适pH为9.0,避光条件下培养的菌丝体色泽、长势较好。以麦芽糖为碳源,以蛋白胨为氮源,菌丝生长最快,长势旺盛。最适培养料配方:棉籽壳35%、木屑35%、麦麸25%、玉米粉5%、生石灰1%,生物学效率达到55.8%。  相似文献   

18.
正金福菇,又名洛巴伊口蘑、巨大口蘑、大白口蘑等,耐高温,栽培原料来源广,栽培方式简单,子实体肥大,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市场价格略低于双孢蘑菇、香菇和蟹味菇。磐安县是"中国香菇之乡",食用菌栽培品种一直以香菇、杏鲍菇和黑木耳为主,兼有平菇、秀珍菇、大球盖菇和金针菇等。为了提高各种食用菌废料的利用价值,磐安县食药用菌研究所联合县食用菌技术推广站,开展了利用多种食用菌废料栽培金福菇的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出口真姬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真姬菇又名玉蕈、斑玉蕈。其味比平菇鲜,肉比滑菇厚,质比香菇韧,口感甚佳,还具有独特的蟹香味,故又被称为蟹味菇。真姬菇菇形美观,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利用油橄榄冬剪枝栽培真姬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姬菇又称玉蕈、海鲜菇、蟹味菇,质地脆嫩、口味鲜美,是一种高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2009年在陇南市科技局支持下,笔者进行了引种试验,并利用油橄榄冬剪枝栽培真姬菇,对真姬菇菌丝的营养生长周期、菌种类型和栽培真姬菇的培养料配方进行了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