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草莓品种红颜为试材,在日光温室中进行土壤栽培、半基质栽培和高架栽培3种方式的促成栽培,比较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基质栽培和高架栽培的缓苗速度明显比土壤栽培快。在物候期方面,半基质栽培草莓的初果期和盛果期均为最早,土壤栽培最晚。草莓植株长势由强到弱依次为高架栽培、半基质栽培、土壤栽培。土壤栽培、半基质栽培和高架栽培春节前每667 m~2产量分别为461.40、587.20、506.80 kg,总产量分别为1 873.96、1 873.43、1 919.42 kg。土壤栽培的草莓果实糖酸比、16种氨基酸总量、VC含量均最高,高架栽培最低。土壤栽培、半基质栽培和高架栽培每667 m~2总收入分别为51 321.20、55 084.60、53 592.40元,纯利润分别为12 276.95、18 149.42、13 523.73元,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31、1∶1.49、1∶1.34。综上所述,在日光温室促成栽培草莓时,采用半基质栽培模式早期产量高,经济效益最好;高架栽培模式总产量最高;土壤栽培模式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2.
大球盖菇栽培模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球盖菇层架式栽培、畦式栽培、地坑式栽培3种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坑式栽培明显优于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地坑式生料栽培的生物学效率达59.2%、出菇产量14.8 kg/m2、净收入111.5元/m2、投入产出比1∶4.0,其生物学效率分别比层架式生料栽培和畦式生料栽培高出12.2%和26.1%,净收入分别比层架式栽培生料和畦式生料栽培提高了12.4%和26.4%;地坑式熟料栽培的生物学效率达185.5%、产量17.8 kg/m2、净收入119.3元/m2、投入产出比1∶3.0,其生物学效率分别比层架式熟料栽培和畦式熟料栽培高出11.3%和18.7%,净收入分别比层架式熟料栽培和畦式熟料栽培提高了8.1%和15.2%。  相似文献   

3.
从原料处理、栽培流程和栽培注意事项入手,介绍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熟料开放式栽培的技术要点。在产量、质量和出菇时间等方面,分析竹荪熟料开放式栽培相对于发酵料栽培的优势,提出了效益和成本、链孢霉对栽培的影响、栽培工艺提升等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茯苓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段木、树桩、残料、袋料、锯末、松针为栽培材料,以段木为栽培材料考虑露天栽培、温室栽培、灯台树与茯苓套种3种栽培环境,分别对茯苓的栽培材料和栽培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产量:树桩栽培>段木栽培>袋料栽培>残料栽培>锯末栽培(栽培材料),温室>露天>树荫下(栽培环境);生物学效率:段木栽培>树桩栽培>袋料栽培>锯末栽培>残料栽培(栽培材料),温室>露天>树荫下(栽培环境)。  相似文献   

5.
<正>4 小(洋)南瓜的栽培方式和季节安排小(洋)南瓜具有耐寒和低温伸长性较强等特性、可进行冬春早熟栽培、春季早熟栽培、一般露地栽培和秋季栽培。冬春栽培应用大棚覆盖及多层保温设施,早春栽培可用小拱棚半覆盖栽培,秋季栽培后期应覆盖薄膜保温。不同栽培方  相似文献   

6.
吴建峰 《中国南方果树》2022,(2):151-153,159
以嵊州桃形李为试材,设置大棚避雨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套种绿肥栽培和露地栽培等4种模式,露地栽培模式为对照,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嵊州桃形李裂果、品质、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避雨栽培可有效防止裂果,地膜覆盖栽培和套种绿肥栽培可减轻裂果.  相似文献   

7.
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ume)DC.]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方式在《水生蔬菜答农民问》之40,41及42[1?3]中进行了介绍。水芹不仅栽培模式丰富,栽培方式多样,而且栽培技术也极具地区特色。其中,基本的栽培方式为无性繁殖种苗露地水田土壤越冬青芹栽培,在此基础上演化出其他栽培方式,如有性繁殖种苗栽培、设施栽培、越夏栽培、湿润栽培(旱地栽培)、浮水栽培、软化栽培、人工培植基质栽培及水培等。这里主要介绍无性繁殖种苗露地水田土壤越冬青芹栽培基础内容及常见的重栽(深栽)软化栽培。同时,为了促进有性繁殖技术在水芹生产中的应用,对有性种子育苗和有性种子留种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亦予以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葡萄避雨栽培就是在葡萄植株上搭设避雨棚,力求避雨、遮阳,达到防病、降温、提高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和扩大栽培区域的一种栽培方式。实行避雨栽培后,我国葡萄种植区域已经由北方区域扩大到江南地区、从露地栽培向避雨栽培迅速转化、由单一品种向多样化品种转变,葡萄种植业迅猛发展。从葡萄避雨栽培的主要作用、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和避雨栽培应注意事项等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这将有助于指导江南地区科技工作者和果农更进一步开展葡萄避雨栽培研究和生产。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我国羊肚菌栽培中土地租金、栽培设施和人工费等栽培成本投入过大等问题,通过多年栽培试验,总结了通过适宜林地的选择、播种全程机械化操作和免补水栽培管理等轻简栽培关键技术,降低和节省了土地、棚体、喷淋设施和用工等支出,可节省40%以上的栽培成本,实现了以林养菌、生态高效的羊肚菌林下机械化轻简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试验分别设自然栽培季节和反季节脱袋"长城形"畦式栽培、脱袋覆土栽培、熟料压块栽培和熟料床式栽培各4种栽培模式,用生物统计的方法从中选择出自然栽培季节最佳的栽培模式为熟料床栽模式;在反季节栽培中则以"长城形"畦式栽培模式的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含水量、黄花菜生长和鲜蕾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67 m2栽培5000株时,不同栽培方式土壤含水量、黄花菜生长和鲜蕾产量总体表现是单垄栽培﹥宽窄行栽培﹥等行距栽培;宽窄行集中连片栽培,增加宽行距、缩小窄行距,等行距栽培增大行距、缩小株距,黄花菜生长势均较好,鲜蕾产量高。建议利用田边地界单垄栽培黄花菜或采用窄行距0.4 m、宽行距1.2 m、株距0.17 m的宽窄行集中连片栽培。  相似文献   

12.
灵芝人工栽培采用袋料栽培,主要是获得子实体和孢子粉.栽培过程有材料准备、装袋和灭菌、接种、管理、采收和贮藏.栽培期主要掌握六个技术环节是灵芝栽培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瓶式栽培和袋式栽培是食用菌产业两种栽培模式,瓶式栽培有一定局限性,而袋式栽培适合所有菌类企业化生产。不同菌类袋式栽培对塑料薄膜袋材质与规格要求不同,对其中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和类比,涉及的食用菌品种有金针菇、杏鲍菇、海鲜菇、香菇、黑木耳、猴头菇和银耳等。  相似文献   

14.
以番茄品种"富勒"为试材,设置4种不同的栽培模式,测定了不同栽培模式下番茄的生长指标、产量、品质指标,研究了设施黄沙栽培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以及番茄根际温度的影响,以期为沙漠地区沙质土壤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无纺布种植袋栽培模式根部温度变化幅度最大,土壤平作栽培最小;黄沙垄作栽培模式下番茄根最长,土壤栽培最短;番茄株高、茎粗在土壤栽培下较黄沙栽培模式下大;667 m2产量、单果质量和株产量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平作最高,其次是黄沙垄作栽培、黄沙平作栽培、无纺布基质袋栽培;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表现为无纺布基质袋栽培模式最高,土壤栽培模式最低.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荷花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当前荷花栽培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荷花的引种栽培、分藕栽培、无土栽培、促成栽培、反季节栽培、化控栽培和组织培养技术,为荷花的标准化栽培与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三、灵芝短段木熟料栽培灵芝栽培根据使用原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段木栽培和代用料栽培。段木栽培形式又可根据其不同工艺而分为生料段木栽培和熟料段木栽培,长段木和短段木栽培等。现着重介绍短段木熟料栽培。 (一)短段木熟料栽培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菜用甜瓜栽培形式有暖棚越冬栽培、冷棚早熟栽培、露地栽培和秋延后栽培等,早春保护地栽培经济效益较好,栽培面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根据栽培模式选择合适的品种,可供选择品种有:八棱脆、红瓤酥、过路白、白皮棱子酥瓜、一串铃梢瓜等。  相似文献   

18.
大棚金针菇栽培中的几个关键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身茂  李元丹 《食用菌》2010,32(1):54-55
目前,金针菇的生产及栽培已经走向成熟,栽培方式可分为三种,即工厂化栽培、冷库栽培及大棚栽培。由于工厂化栽培和冷库栽培耗资较大,广大菇农仍采用大棚栽培,笔者通过生产实践,现将大棚金针菇栽培管理中的几个关键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春促早栽培、春季栽培、越夏栽培和秋季栽培4种栽培模式实现了迷你黄瓜周年生产。应根据季节不同和品种特性选择合适的品种,采用不同的温湿度管理。  相似文献   

20.
朱明会 《中国食用菌》2020,(1):83-85,89
为了控制香菇栽培成本,在对香菇栽培成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对香菇栽培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和土地租赁成本等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并提出香菇栽培的总成本与栽培方式也有密切关系。香菇栽培成本的控制,要从技术手段和科学管控两方面入手综合考虑。研究结果对我国香菇栽培和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