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我国水稻主产区,稻草秸秆以焚烧和丢弃为主,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宝贵的可再生资源,为实现稻草的资源化利用、降低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gium)生产成本,用稻草按不同比例代替常规培养料中的棉籽壳栽培虎奶菇。结果表明:随着稻草替代量增加,虎奶菇的出菇周期缩短,但产量有所降低。用30%稻草、20%棉籽壳、18%麸皮、15%玉米芯、15%木屑、1%蔗糖、1%轻质碳酸钙为培养料栽培虎奶菇,和常规培养料栽培相比,出菇周期缩短6d,产量无显著差异,每袋利润提高0.26元。  相似文献   

2.
以东华虎奶菇1号和临川虎奶菇0121为研究材料进行栽培试验,比较两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稳定性、生物学转化率、抗杂和抗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临川虎奶菇0121菌株菌丝生长速度、长势、生物学转化率和抗病能力均优于东华虎奶菇1号,为优良栽培菌株。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基质对大球盖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稻草和谷壳等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结果显示,利用培养料(稻草50%+谷壳50%)栽培的大球盖菇,生物学效率极显著高于纯稻草或者纯谷壳的栽培料,同时菌丝生长快、出菇早。说明在稻草中加了谷壳的培养料比纯稻草疏松,这样既有利于提供大球盖菇生长所需的氧气,又保持了稻草的营养供给。这样使废弃物(稻草和谷壳)得以资源化利用,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食用菌生产开辟了新的原料来源,缓解食用菌生产发展存在的"菌林"矛盾。  相似文献   

4.
研究培养温度、初始pH、碳氮源及不同碳氮源浓度对虎奶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虎奶菇菌丝在蔗渣、木薯渣、桑枝、稻草、杂木屑、玉桂木、棉籽壳等培养基上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虎奶菇菌丝最适培养条件:温度35℃,初始pH 6.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碳源最适浓度10 g/L,最适氮源为麦芽浸粉,氮源最适浓度4 g/L;虎奶菇菌丝桑枝培养基上菌丝长势最好,对其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3人工栽培技术虎奶菇的栽培工艺,主要由菌种制作、培养料配制、装料、灭菌、接种、发菌(培养)、覆土出菇管理的环节组成。3.1茬口安排虎奶菇属典型的高温性恒温型品种,菌丝生长温度范围20~30℃,最适温度为22~26℃,菌丝抗杂性强;子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将金针菇菌渣按10%、20%、30%、40%和50%的比例代替部分粗木屑用于秀珍菇的栽培,观察秀珍菇菌丝生长,测定产量,探讨金针菇菌渣对秀珍菇栽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中用20%~30%的金针菇菌渣代替部分粗木屑进行秀珍菇栽培,节本增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用金针菇菌渣不同比例的配方栽培秀珍菇,观察其菌丝生长、测定子实体产量、分析各配方投入产出比。试验表明,培养料中用33%左右的金针菇菌渣代替木屑栽培秀珍菇,可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8.
以杏鲍菇的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分析菌渣对双孢蘑菇产量、子实体农艺性状以及成本利润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渣与牛粪比例3∶1时双孢蘑菇产量和菇质最好,比稻草栽培和纯菌渣栽培分别提高5.23%和13.36%,且菇体紧实致密,单朵菇平均重35.7 g;纯收入最高的为纯杏鲍菇菌渣,达到42.91元/m2,比对照增加39.82%,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拓宽云南热区咖啡主产地可再生资源咖啡壳资源利用途径,探讨咖啡壳制作"虎奶菇"菌种的可能性,为云南热区利用咖啡壳资源制作"虎奶菇"等珍稀食用菌菌种提供科学依据。以"虎奶菇1号"菌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三因素试验设计,以菌丝生长情况及菌种使用效果为评价指标,筛选以咖啡壳作为主要原料生产"虎奶菇"菌种的培养基。结果表明:"虎奶菇"菌丝在9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均能正常生长,其中筛选出配方4(即咖啡壳刨花麸皮培养基:咖啡壳40%、刨花40%、麸皮18%、石膏1%、石灰1%)、配方7(即咖啡壳刨花棉籽壳培养基:咖啡壳40%、刨花40%、棉籽壳18%、石膏1%、石灰1%)和配方9(即咖啡壳棉籽壳麸皮培养基:咖啡壳40%、棉籽壳40%、麸皮18%、石膏1%、石灰1%)为该试验条件下的最优配方,综合评价指标与对照相差不大。经合理搭配,咖啡壳作为"虎奶菇"菌种生产原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临川虎奶菇-0121"为供试菌株,对虎奶菇"冷菌热菇"种植模式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低温季节发菌,可利用虎奶菇自身的呼吸作用产热提升温度,能促使菌丝体生长加快,提前完成发菌。采用带盖套环封口技术,在阻隔杂菌的同时,空气流通好,也更有利于虎奶菇菌丝体生长。  相似文献   

11.
菇螨也称菌螨、菌虱,是一种蜘蛛网、蜱螨目的小虫子。螨体柔软,扁平,椭圆形,白色或黄白色,上有多根刚毛,成虫有四对脚。菇螨个体很小,象米糠。近年来,我县利用稻草栽培凤尾菇的菇农越来越多。有些菇房靠近鸡舍、猪棚和粮仓,有的菇房是用旧房改造未注意消毒,有的菇农对稻草料的处理不妥。因此,在稻草料栽培风尾菇的过程中,菇螨危害发生较为普遍。由于菇螨的繁殖力很强,使凤尾菇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失收。栽培时如果稻草消毒不当,将菇螨带入菇床;或者是播种几天后,菌丝开始生长,菇床发出香味,引诱菇螨爬回菇床,噬食幼嫩菌丝,直接影响菌丝生长,以至咬断菌丝,使菇蕾枯萎而死亡。菇螨爬行迅速,当人在  相似文献   

12.
以常规棉籽壳培养料为对照,采用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工厂化生产的菌渣代替部分棉籽壳进行鲍鱼菇(Pleurotus abalonus)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中菌渣添加量在30%~70%时,鲍鱼菇菌丝长势均表现良好,菌丝满袋时间、原基出现时间和转潮期缩短;随着菌渣添加比例增加,鲍鱼菇产量呈降低的趋势,当菌渣添加量为30%时产量最高,较对照提高9.07%;供试菌渣培养料的单菌袋净利润均高于对照,菌渣添加量为30%时,单菌袋净利润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实现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利用板栗苞、银杏叶分别开展不同比例(5%、10%、15%)代替棉籽壳栽培效果试验,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平菇、秀珍菇的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产量和生物转化效率。结果表明:与对照(棉籽壳87%、麦麸10%、石灰3%)相比较,配方板栗苞10%、棉籽壳78%、麦麸10%、石灰3%能促进平菇菌盖的生长,提升平菇品质,对平菇菌丝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可促进秀珍菇菌丝的生长;平菇、秀珍菇单袋产量分别为1 077.53、815.53 g,生物转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31.40、32.40个百分点。配方银杏叶10%、棉籽壳78%、麦麸10%、石灰3%能促进平菇、秀珍菇菌丝的生长,单袋产量分别为1 010.16、608.93 g,生物转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0.55、3.50个百分点。板栗苞、银杏叶可用于平菇、秀珍菇生产。  相似文献   

14.
过去栽培凤尾菇,要把稻草铡成2—4寸长,十分费工,大批生产尤为不便,其实稻草长短对产量并非影响。据我试验,短稻草13天长满菌丝、20天出菇,长稻草16天长满菌丝、27天出菇,且长稻草的菇产量比短稻草的为高。长稻草栽培凤尾菇,经三十多家菇农实践,都比短稻草产量高。栽培方法是:将稻草散捆后,放入0.5%的石灰水里浸泡24小时,捞起来用清水冲洗,调 pH7—8之间,  相似文献   

15.
虎奶菇覆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水珍 《食用菌》2004,26(4):34-34
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gium,又名核耳菇、菌核侧耳,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兼药用菌。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虎奶菇人工栽培周期长,产量低,成本高,为了开发利用虎奶菇资源,我们于2000年从福建省食用菌菌种站引进了虎奶菇菌种,进行了覆土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稻草为主料设计了5种配方,栽培茶树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稻草78%,米糠19%,红糖1%,石膏2%栽培茶树菇,茶树菇菌丝生长较快,出菇周期短,产出/投入比大。  相似文献   

17.
汉方浸膏4号药渣栽培榆黄菇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正鲁 《食用菌》2010,32(5):41-41
以汉方浸膏4号药渣为原料采用熟料袋栽法栽培榆黄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栽培料组分药渣含量的提高,榆黄菇菌丝发菌速度和鲜菇产量降低。当栽培料组成为药渣30%,棉子壳60%,尿素2%,过磷酸钙1%,玉米芯4%,玉米粉3%时,榆黄菇菌丝的生长速速、长势、鲜菇产量均高于纯棉子壳料,生物转化效率达106.7%。  相似文献   

18.
介绍秀珍菇液化菌种生产自动接种技术,其工艺流程为专用固体菌种(菌丝块)→菌种液化(原始液制备)→二级液化工艺→流水线自动接种→菌袋菌丝培养→开袋出菇→采收。总结液化菌种袋与固体菌种袋出菇的比较试验结果:液化种菌袋比固体种菌袋的菌丝粗壮,结实;栽培袋成品率液化种为98.8%,固体种为93.5%;液化种的秀珍菇总产量比固体种提高4.7%。比较指出两种接种方式的接种效率、菌种成本和产量质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正>1栽培材料大球盖菇可利用农作物的秸杆作原料,不用加任何有机肥的栽培料,大球盖菇的菌丝就能正常生长并出菇。如果在秸秆中加入氮肥、磷肥或钾肥,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反而很差。木屑、厩肥、树叶、干草栽培大球盖菇的效果也不理想。作物秸秆可以是稻草、玉米秆、大豆秆、小麦秆、大麦秆、黑麦秆等。早稻草和晚稻草均可利用,但晚季稻草生育期较长,草秆的质地较粗硬,用于栽培大球盖菇,产菇期较长,产量也较高。稻草  相似文献   

20.
大棚、大田、林下三种栽培模式栽培大球盖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的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受温度影响较小,冬季发菌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大棚栽培的菇潮数、子实体产量及生物转化率略高于林下栽培模式,大田栽培的菇潮数、子实体产量及生物转化率最低;林下栽培大球盖菇一等菇产量占比最高,为46.34%,大棚栽培与林下栽培的二等菇产量占比相当,大田栽培三等菇产量占比最高,为43.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