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萌萌 《现代园艺》2023,(17):126-128+131
古遗址文化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复活价值。在遗址公园公共设施系统中,古遗址文化所蕴含的重要内涵与历史价值应当像考古文物一样被利用与传承。鉴于目前很多遗址公园的公共设施呈现“千园一面”的低品质开发和批量化设计现象,提出将考古遗址文化融入公共设施设计中,结合具体案例的示范与解读,提炼出古遗址文化在遗址公园公共设施设计中的4种应用方式。研究结果为提升遗址公园公共设施的文化属性和建设品质提供思路,也为遗址公园开发等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炎帝神农、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也是远古时代认识和利用灵芝的创始者。神农、黄帝时代还没有文字。他们的事迹经过2千年、3千年的口耳相传,到西周才开始用文字记录下来,成为传说史料。他们的事迹有的至今还在民间流传。成为民间传说。我们通过对有关史料和民间传说的分析和互相印证,追寻神农、黄帝的灵芝故事,同时探讨这些故事对历史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瓯柑     
2006年12月2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2006年第188号),宣布即日起对瓯柑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一、保护范围瓯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关于瓯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划定的意见》(温瓯政[2004]40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现辖行政区域。  相似文献   

4.
贾震  邢建勋  李静 《现代园艺》2023,(18):129-132+135
基于城市快速发展与革新的时代背景,探讨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如何在色彩层面得到更好的保护与更新,使其更好地发挥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作用。以呼和浩特大召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运用NCS色彩系统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详细的色彩量化分析与研究,试图从客观量化和主观感知两个层面总结特征,并针对其现存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色彩优化和控制策略,提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在色彩技术层面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户外公共设施在景观环境中的地位及其独特的景观功能进行了研究,将地域文化元素充分提取并应用到户外公共设施设计当中。从地域文化元素的概念及其形态转化入手,研究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户外公共设施设计的应用方法。最后,分析张家界市的地域文化元素,将其运用在户外公共设施的设计上,进行提取、转化和再表达,力求为不同地方的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和应用提供可参考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猴头菇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自古以来皆称其为"山珍",在明、清时被列为贡品。通过查阅相关历史文献,综述猴头菇的民间传说、人文轶事、人工栽培发展历史和食疗文化等。  相似文献   

7.
梁海英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8):99-100,143
基于目前园林绿地公共设施设计缺少新意和创意,不能满足游人更高层次需求的现状,提出通过设施创意设计,使园林绿地公共设施具有情感、具有文化品质、充满活力,从而让游人、设施和环境之间得到良好的沟通,推动着人与环境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8.
龙山文化遗址公园将遗址保护与公园设计紧密结合,运用保护、修复、展示等一系列手法,根据遗址的历史和文化属性对其进行重新整合再生,使遗址公园具有保护遗址和展示历史的双重功能,同时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温婕  沈守云  胡珩 《广西园艺》2008,19(1):37-39
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新热点。在对长沙天心阁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提出对天心阁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现今广泛流传的文化大多为汉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断更新,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意识不断增强,更是提倡文化自信,与历史文化相关的景区景观提升与改造活动也逐渐增多,绚烂的传统文化也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前来探寻与体验。以瀛湖风景区为例,结合汉文化汉水文化进行研究,从发扬中华传统历史文化、坚持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总结归纳出相关保护与改造的设计方法,提出合理的景观提升与改造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赵晗 《花卉》2022,(18)
为解决遗址公园对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两个核心问题,本文以苑陵故城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方法为例,对遗址保护、公园建设和历史文化传播三个遗址公园要素进行研究,提出对遗址的充分保护与展示、通过景观规划设计满足人们亲近自然与休闲游憩需求和结合科普教育手段传播历史文化价值三个解决措施,以期为相关工程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城市与历史建筑的关系为切入点,讨论了历史建筑对城市特色和城市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原则和理念,并以武汉市的江汉路和昙华林为例,分析了武汉市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大学校园景观公共设施设计,探讨了公共设施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对多所大学进行调研,提出了在大学校园公共设施中应同校园景观环境协调,并表现校园文化历史,保持个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生态河道建设是目前城市发展的热点课题之一。通过对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型河道调研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河道构建措施,并以浙江历史文化保护型河道为例,来实践生态河道构建体系。从而为城市及其他河道的整治提供依据,使河道整治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使整治后河道生态系统更具有可持续性,发挥其最大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以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为例,以遗产廊道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探索运河遗产廊道构建及景观优化设计。针对大运河扬州段水体景观、绿地空间及沿岸历史建筑现状问题,引入构建遗产廊道思路,提出绿色廊道构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解说系统规划和遗产点保护与利用等优化策略,从而发扬传承运河遗产文化,夯实生态基地,保护修复运河自然生态及沿岸历史建筑,让运河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16.
张俊玲  万丽婷  王腾 《现代园艺》2023,(11):155-157+72
渔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江河山林草原等特定的地理环境、生存方式和文化信仰中产生并发展的,一旦离开这一生存空间,将成为无根之木。生产方式的变更、居住空间改变、传统文化转型等场域剥离现状,导致渔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难以为继。以鄂伦春族为例,从非遗本体与聚落空间整体保护视角出发,整理非遗本体结构组成和保护现状,解构非遗文化生态景观要素,探究鄂伦春传统聚落空间与文化生态景观要素之间的关联作用机制,推动渔猎民族非遗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17.
以人文景观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发展为切入点,分析苏州市平江路历史街区的现状和发展。通过对城市街道景观现状的调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景观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切实做到历史街区的保护,使得地域文化特色得以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发展和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主要从整体植物景观层面和造园要素与植物景观关系层面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并分析总结得出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的特色与不足,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的保护与延续提供思路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太原市历史悠久,城区中现存多处比较完整的历史建筑及历史文化街区,但同时存在简陋破旧、环境极差的棚户区,棚户区改造时,应注重景观环境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文试图在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文物的前提下,分析太原市历史街区中棚户区的现状与特点,对城市老城区中棚户区的景观改造更新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人们营造生态景观优美、充满活力的社会文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20.
左沛鋆 《现代园艺》2013,(24):168-170
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一个被人们很易忽视的问题,本文以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上海新天地和武汉同兴里的分析研究,理论和实践结合,发现成功的保护历史街区的案例都是保持原有的空间形态和文化风貌,提出在其他的地区的历史街区保护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的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