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张静仪 《现代园艺》2023,(4):107-109
在景观设计中通过营造空间可以打破尺度的壁垒,不同空间形态特征的产生有着不同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作为中西方园林的集大成者,中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对现代景观设计有着借鉴意义。立足中西古典园林空间的特质及其文化历史背景进行比较,分析其造园思想与空间组织手法,结合视觉空间艺术与空间的关系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方古典园林。  相似文献   

2.
马玛骞  林海 《现代园艺》2023,(16):135-137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生命的追求。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以师法自然、崇尚自然为出发点,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景观的和谐统一,追求情境交融的意境表达。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包括叠山理水、植物搭配、建筑升华和空间营造等,其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并对世界园林建造产生了深刻影响。探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有助于更好地传承造园手法的文化内涵及特色,使古典园林造园要素更好地融入现代园林设计中,为现代园林建造提供有益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贾杨 《花卉》2019,(18)
本文从物态、时态、形态三个角度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的手法,指出了意境营造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营造具有意境的园林空间。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造景手法和园林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私家花园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从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在私家花园设计中的应用角度出发,采用文献分析法,对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私家花园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相关研究。首先,分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地方特色,其次概述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表现要素及主要造景手法;最后,阐述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私家花园中的应用,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私家花园的融合之美。通过借鉴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景观要素、现代工艺和地域文化的地方特色,赋予私家花园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不仅可以提升私家花园的价值和观赏性,还将有助于传承和推广中国园林文化。  相似文献   

5.
西泠印社是中国传统园林之中意境营造的集大成者,凭借孤山得天独厚的台地地势,在错落的地形中,以多变的造景手法,营造出风格独特且个性鲜明的"印学"意境。孟兆祯先生赞其为中国台地园林经典之作[1]。通过对西泠印社山地园林意境营造进行系统探究,从园林立意、实境构成、意境生成、意境深化等方面详解古典园林景观意境营造的手法,为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提供参考[2]。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园林是源于老庄哲学,在崇尚自然思想的支撑与影响下产生的,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私家园林,植物都是构成园林意境空间必不可少的要素。本文立足于对江南私家园林植物配置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其配置特点和文化意境,挖掘江南私家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和文化内涵,希望结合时代特征发挥其积极的借鉴作用,运用到现代设计中,进一步丰富和提升现代园林绿化空间营造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种园林艺术,更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其对于空间的营造手法在现在看来依然值得学习。本文分析如何运用筑山理水的手法、让建筑内环境与外环境的穿插融合以及如何种植植物,来创造丰富的空间组成。  相似文献   

8.
黄顺 《中国园艺文摘》2015,(2):132-133,168
从传承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髓入手,针对当前城市频发的雾霾天气,倡导自然、朴实、健康的禅宗设计理念,解读禅意园林的设计内涵和空间营造手法,并结合苏州新博物馆主庭院营造的成功做法,进一步论证其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晔 《现代园艺》2012,(22):130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既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哲学思想(儒、释、道思想),同时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屹立于世界园林之巅,其展现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营造最佳人居环境的理念与现代社会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其创作理念和造园手法对现代园林的设计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就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借鉴意义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古今园林的设计手法是相通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可以从古典园林设计中汲取养分,可以将其看作是设计灵感的源泉。通过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分析与运用,可以深入探讨和体会古人造园的匠意,并将其运用到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多浮于空洞的平面构图形式,缺乏对空间、视线、场地等各方面的细致考虑,若要在设计方面有本质的提升,不妨借鉴和学习古典园林设计手法。本文主要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具体手法进行分析,并将其解剖运用在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园林是在一定的物理空间范围内,运用各种装饰技术,使山水、风景、建筑有机组合。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蕴含的美学思想广泛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思想源泉。园林造景离不开灵芝真菌资源的选择,灵芝真菌在园林构造中不仅具有外在的美学观赏作用,而且更体现出其深藏的中国古典文化意境及内涵,其中灵芝作为中国观念中重要的一种吉祥真菌,在我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新中式景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凌  万婧  潘鄱 《北方园艺》2011,(6):119-121
通过对新中式景观的认识,从源、衍、意三方面分析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现代演绎,探析新中式景观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董金卫 《中国园艺文摘》2013,(6):145-146,230
面临当今席卷全球的"强势"文化肆意冲击"弱势"地域文化之时,相对处于"弱势"的近代中国文化所发展起来的中国现代园林又该何去何从?中国传统园林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后继而衰亡,而在中国近代文化滋养下的现代园林始终未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国园林如何重生?唯有立足本土文化,继承传统元素和传统造园技法,推陈出新彰显时代特征,紧跟当代人类生活而设计以及科学技术条件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园林景观只有被赋予一定的思想意境,并与景观要素相融合,才能真正的体现园林艺术价值。而园林植物因为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裁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常用来进行园林意境的创造。结合实例对我国古典园林、现代园林运用植物造景创造园林景观意境的方法进行研究,揭示园林未来的发展应结合时代特点,并借鉴优秀的传统艺术手法进行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的创造,融合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相似文献   

15.
梁浩华  曹伟 《中国园艺文摘》2013,(10):103-104,117
古典园林空间意境的产生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密不可分,儒道佛思想主要是通过对中国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的渗透,折射到园林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审美观念中,从而对园林空间的意境营造产生影响。文章从意境的本源、风格、立意构思、布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来揭示传统文化对其产生的深刻引导作用,并提出新时代的园林设计师,在对待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创新问题上,不应还只停留在抄袭模仿古典园林文化的表面层次上,而应当探根索源,挖掘其最原真的一面——即对时代生活文化的反映。设计师应当作为生活的阐释者,要把握时代的精神,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修养,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富有民族特色,才能经得起生活的推敲和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16.
周曙  吴淑平 《中国园艺文摘》2012,(6):110-111,132
从东西方美学以及哲学自然观角度,分析法式古典园林中的"现代设计观"在中国传统观念下产生的审美经验,得出两国在传统园林审美方面的差异,并分析这种差异下法式风格在中国现今园林设计中可能存在的消极反应,了解其顾虑存在的原因,有助于我国现代园林建设中更好地吸收和融合外来园林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一直深受诗词和绘画等艺术的影响和渗透。两宋时期绘画和诗歌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发展达到空前的水平,这极大促成以叠山为代表的造园艺术在创作技艺、布局手法、审美角度和赋予的情感及表达的情趣等方面的成熟。文章从两宋时期园林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探讨园林模仿诗画和其意境的互通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园林精妙绝伦的造景手法及所蕴含的崇尚自然的精神为世人所称道,但在当代景观设计潮流中却充满盲目照搬西方园林的各种案例。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的分析,并结合具体实践案例的应用,对如何将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结合现代景观设计建设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strategic role played by private gardens in meeting societal challenges in urbanized environments in the late 19th-early 20th century. These gardens represented a means to provide food, a healthier living environment and, by implication, improved living conditions for the growing urban population. This strategic role was embedded in spatial and urban planning policies, as exemplified here in two case studies: the residential area Rostorp, Malmö (Sweden) and the region of Flanders (Belgium). With the case studies’ results as starting point their historical narratives were written. These narratives were then confronted and the cases were qualitatively compared to demonstrate how, over time, the idea and materiality of the private garden have created value and meaning. These values include the strengthening of family values,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social coherence, sense of place and identity, and creating social space which enabled an exchange of knowledge. We argue that these values have been gradually lost over the past half-century, particularly the understanding of private gardens as strategic spaces in which social challenges can be met. Due to lack of documentation, current knowledge of their meaning and heritage is poor. Their physical space is declining through urban densification. We add to the densification debate by arguing the potential for reinvigoration of the private garden and its values, to meet and plan for sustainable urban futures. Based on historical reflections and a present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and meaning of private gardens in Belgium and Sweden, the main contributions of this article are general insights on the heritage and meaning of private gardens and a future outlook on the strategic role of private gardens in planning.  相似文献   

20.
山西园林与江南园林风格影响因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湘阳 《现代园艺》2011,(17):57-58
山西园林和江南园林虽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部分,由于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的不同,它们又有着本质的不同。文章就影响其发展的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因素进行比较,由此分析找出造成它们园林风格上面异同的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