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阐明H2O2和NO对龙眼成花及AP1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9年生反季节储良龙眼结合H2O2和NO促进剂及信号阻断剂喷施,分析成花及AP1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反季节龙眼AP1基因在成花过程中表达量上升,而SNP和MV处理均不同程度上调了侧花原基形成时顶芽和叶片中AP1基因的表达,尤以SNP处理效果最为显著;DMTU处理显著抑制了侧花原基形成时顶芽和叶片中AP1基因的表达,L-NNA处理对侧花原基形成时叶片AP1基因表达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对顶芽AP1基因表达影响不大。结合龙眼成花情况,推断加强NO、H2O2信号有助于促进龙眼成花,而阻断H2O2信号将抑制龙眼成花。  相似文献   

2.
苹果LEAFY同源基因的cDNA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苹果的果台枝顶芽中克隆了两个长约1.4 kb的cDNA片段,分别定名为AFL1和AFL2。它们的碱基序列在编码区有90%的同源性,但在3’末端非编码区仅有约印%的同源性。它们表达的肽链氨基酸序列与小叶杨、大豆、矮牵牛等有70%以上的同源性,与番茄、金鱼草、拟南芥有近70%的同源性,证明它们是LFY的同源基因。RT-PCR的结果表明,生长期AFL2在萼片、子房、根、茎、叶以及果台枝顶芽中都有表达,而AFL1只在果台枝顶芽中表达;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台枝顶芽中,AFL1在顶芽停止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以后才清晰表达,而AFL2在生长期6~10月都有表达。因此认为苹果中的这两个LFY同源基因虽有共同的起源,但是在功能上存在差异,在花和营养组织的发育中起不同的作用。DNA印迹分析表明,在苹果属及近缘的梨属植物中LFY同源基因是多拷贝的。  相似文献   

3.
番茄S-腺苷蛋氨酸脱羧酶基因SlSAMDC1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蔓陀罗S-腺苷蛋氨酸脱羧酶全长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 筛选NCBI番茄EST数据库, 依据同源EST信息,经人工拼接、RT-PCR及RACE技术验证,获得了1个新的SAMDC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SlSAMDC1(GenBank登录号:EF550528),并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了879 bp的上游调控区域。SlSAMDC1 cDNA序列全长1 847 bp, 5′-UTR和3′-UTR分别长523 bp、241 bp;存在3个ORF(微型uORF、小型uORF和主ORF),主ORF编码360个氨基酸的SAMDC酶原;SlSAMDC1基因组序列全长3 648 bp,有3个内含子,均位于5′-UTR,所有内含子的剪切位点均符合真核生物“GT-AG”规则。SlSAMDC1基因与其它植物来源SAMDC基因同源性较高,与人、大肠杆菌以及酵母的同源性较低。表达谱分析发现,SlSAMDC1基因在番茄根、茎、叶、花蕾、果实等器官中均表达,果实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lSMDC1基因的上游调控序列存在多个顺式作用元件,如W-box、TATA-box、CAAT-box等。  相似文献   

4.
以番茄品种‘Moneymaker’幼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番茄颈腐根腐病病原菌的方法,研究了接种该病原菌后番茄幼苗形态、生理及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病原菌对番茄幼苗生长、根系保护性酶活性及防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为该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12 d后,番茄幼苗主要生长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病情指数高达62.3%。随着接种天数增加,接种和对照处理幼苗根系活力均呈上升趋势,但接种处理增幅较为缓慢,且接种后6 d和12 d均显著低于对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另外,随着接种天数增加,接种处理幼苗根系中乙烯信号标记基因ETR4与Pti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水杨酸合成关键基因ICS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而PAL的相对表达变化幅度较小;防御信号基因PR1a的响应较为强烈,相对表达量最高升至200倍左右;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1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5.
番茄S-腺苷蛋氨酸脱羧酶基因SlSAMDC1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蔓陀罗S-腺苷蛋氨酸脱羧酶全长eDNA序列为信息探针,筛选NCBI番茄EST数据库,依据同源EST信息,经人工拼接、RT—PCR及RACE技术验证,获得了1个新的SAMDC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SISAMDC1(GenBank登录号:EF550528),并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了879bp的上游调控区域。SISAMDC1 eDNA序列全长1847bp,5′-UTR和3′-UTR分别长523和241bp;存在3个ORF(微型uORF、小型uORF和主ORF),主ORF编码360个氨基酸的SAMDC酶原;SISAMDC1基因组序列全长3648bp,有3个内含子,均位于5′-UTR,所有内含子的剪切位点均符合真核生物“GT-AG”规则。SISAMDCl基因与其它植物来源SAMDC基因同源性较高,与人、大肠杆菌以及酵母的同源性较低。表达谱分析发现,SISAM-DCl基因在番茄根、茎、叶、花蕾、果实等器官中均表达,果实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ISMDC1基因的上游调控序列存在多个顺式作用元件,如W—box、TATA—box、CAAT—box等。  相似文献   

6.
一串红穴盘苗N、P、K营养特性与控释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一串红苗期营养特性和控释肥在穴盘育苗中的应用效果,对一串红穴盘苗进行了氮、磷、钾营养特性和控释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一串红穴盘苗氮素的含量平均为2.7513%、磷0.5370%、钾0.8513%,苗期N、P、K平均相对吸收量之比为1:0.195:0.309,随着幼苗生长,氮变化幅度不大,磷逐渐下降,钾呈上升趋势.控释肥能够明显增加一串红穴盘苗的株高、叶面积、叶绿素、生物量和提高幼苗质量,根据壮苗指标综合评定,该试验以控释肥用量为纯氮40.00g/kg、纯磷6.99g/kg、纯钾16.60 g/kg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PSII反应中心、PSII核心蛋白编码基因相对表达量和活性氧代谢对不同高温(25、30、35、40℃)胁迫12 h的响应,以期为番茄高温季节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番茄幼苗叶片光合碳同化能力受到抑制,30、35℃高温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主要为气孔因素,而40℃时则为气孔和非气孔因素共同限制。高温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PSII反应中心活性降低,PSII电子传递受阻,PsbA和PsbP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即高温对番茄幼苗叶片的主要作用位点为PSII供体侧放氧复合体(OEC)和PSII受体侧Q_A向Q_B的传递过程,其原因主要与OEC功能的破坏及D1蛋白的降解有关。高温胁迫下PsbP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幅度大于PsbA,并且标准化OJIP曲线上0.3 ms处相对可变荧光(V_K)的增加幅度大于2 ms处相对可变荧光(V_J),说明高温胁迫对番茄幼苗PSII供体侧的伤害程度大于受体侧。番茄幼苗叶片在30、35℃高温胁迫12 h并没有诱导过量的活性氧(ROS)产生,这与非光化学淬灭(NPQ)有效淬灭过剩光能有关,而在40℃高温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NPQ显著降低,导致叶片中过剩光能(1-qP)/NPQ和ROS大量积累,这是导致光抑制加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处理对椪柑果实有机酸含量及与柠檬酸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6 a(年)生盆栽枳砧普通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为试材,设全期、前中期、前期、中期、后期等5个处理,以正常浇水为对照。用HPLC测定果肉中酸的含量,用相对荧光定量PCR测定柠檬酸代谢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5个处理组均导致果实中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等3种有机酸及总酸浓度显著增加;Cit CS1与Cit CS2的相对表达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上调;Cit Aco1的相对表达量总体是上调表达,Cit Aco2的相对表达量因不同时期处理而异,Cit Aco3的相对表达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Cit IDH2在3个Cit IDH基因中相对表达量最低,但其表达均得到促进,Cit IDH1的相对表达量因不同时期而异,而对Cit IDH3而言,其相对表达量总体是抑制表达;2个Cit GAD基因中,Cit GAD5启动较早,水分胁迫下Cit GAD4、Cit GAD5的表达均受到抑制,Cit GAD5所受影响更为显著。【结论】不同时期水分胁迫能导致椪柑果实柠檬酸积累,总有机酸含量升高,这种变化与柠檬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动有关。其中,Cit CS1、Cit CS2表达上调及Cit Aco3、Cit IDH3、Cit GAD4和Cit GAD5表达下调可能是果实柠檬酸积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从茶树不同休眠状态腋芽转录组中筛选出一条差异表达基因,经全长克隆和同源性分析证实该基因为与多年生植物休眠的形成和解除密切相关的AINTEGUMEN-LIKE(AIL)的同源基因,命名为CsAIL。生物信息分析表明,该基因包含1个1 87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23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质分子质量为69.2kD,理论等电点为6.6,是一种非分泌性蛋白;该蛋白有两个保守的AP2结构域,是植物中特有的广泛参与生长发育调节的AP2亚家族成员。亚细胞定位预测CsAIL蛋白不存在于叶绿体或者线粒体中,可能定位于其他细胞器;经同源性分析,在‘云抗十号’和‘舒茶早’全基因水平上分别鉴定了11个和12个AIL同源基因。系统进化树及序列保守性分析显示,Cs AIL与‘云抗十号’CSA001743.1和‘舒茶早’TEA027750.1的进化关系最近,与已知的拟南芥AIL蛋白处于不同分支,但具有典型的保守结构域和已知的重要氨基酸位点。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可能受生理节律、光及多种激素等信号共同调控。CsAIL在茶树顶芽、腋芽和茎中的表达量较高,叶片中较低,花中几乎不表达。在茶树冬季类休眠和生理休眠阶段,该基因的表达量在叶和越冬芽中均逐渐下调并维持在较低水平;在生态休眠及萌动阶段显著上调。分析其可能的下游调控基因CsCYCD3.2和CsCYCD6.1的表达,二者与Cs AIL的表达模式高度一致,与越冬芽的休眠状态存在高度关联。本研究表明,CsAIL可能是参与茶树休眠调控的关键基因,与CsCYCDs共同在茶树年休眠—生长循环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双核菌株G和单核菌株dan3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fvh1和fv-hyd1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基因fvh1在双核菌株G中,菌丝阶段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原基和子实体阶段,而单核菌株dan3中,测试3个阶段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基因fv-hyd1在双核菌株G和单核菌株dan3中,原基阶段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子实体阶段,而菌丝阶段表达量未检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