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合冀中南地区种植的优良马铃薯品种,以费乌瑞它、中薯2号、中薯3号、中薯5号、石薯1号、郑薯5号、郑薯6号、克新1号和春薯2号为试验材料,以早大白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石薯1号、中薯3号和费乌瑞它3个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性强、薯块大而整齐及薯皮光滑等特点,667 m~2产量分别为2 570.12、2 405.53 kg和2 286.86 kg,适合在冀中南二季作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针对河北省甘薯种植品种单一、品种退化严重造成的病虫害加重、品质下降、产量和效益降低等现象,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甘薯种质资源,坚持数年开展田间种植观察、鉴定及杂交育种、系统选育等工作,培育出了优质、高产、抗病且适合河北省种植的品种——石甘薯1号。植株呈匍匐状,生长势中等,抗蔓割病、根腐病、黑斑病,薯块下膨纺锤形,薯皮浅红色,薯肉白色,平均667 m2产量2 239.4 kg。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了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包括整地做畦,定植方法、草害防治、肥水管理、控旺促根、病虫害防治、科学收获等7项措施,有力保障了石甘薯1号的高产、优质及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3.
选用优质、高产的特早熟或早熟品种最好.如中薯5号、中薯2号、东农303、郑薯5号等.注意马铃薯不要连年套种,应隔2~3年套种1次,否则病害加重,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随着马铃薯的种植规模和消费量日益增加,为缓解每年5—7月的马铃薯供应淡季问题,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适时推出适宜河北二季作区种植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种——石薯1号,该品种2月底、3月初播种,5月底、6月初收获,结合茎尖脱毒、试管苗培育、试管薯生产等技术的应用,可更好地发挥石薯1号的早熟优势,为弥补夏季供应短缺、提高种植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菜业资讯     
《蔬菜》2013,(12):75-76
广西育出马铃薯新品种“桂农薯1号”和“桂彩薯1号” 2013年11月4日,由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承担的“日本保健功能型马铃薯种质的引进、创新及应用”项目已通过自治区专家组验收。该项目首次在广西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保健功能型马铃薯新品种“桂农薯1号”,填补了广西无自主选育马铃薯品种的空白。“桂农薯1号”不仅高产,而且维生素C含量比普通马铃薯高出30%以上。  相似文献   

6.
本刊摘编 《蔬菜》2014,(5):48-48
<正>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共同承担,蔬菜所金黎平研究员主持的"南方冬种马铃薯推广应用项目"日前在广东省惠东县平海镇召开了"南方冬种马铃薯新品种示范现场测产验收会"。对核心示范区新品种"中薯18号"、"中薯20号"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田间测  相似文献   

7.
郑薯八号是从"Mermavrx豫马铃薯一号"的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早熟,生育期58天左右.春季每667 m2平均产量1 124.26 kg,高产可迭1 397.3 kg以上.薯块圆形,浅黄皮白肉,芽眼浅,表皮光滑,商品薯率高.品质优,淀粉含量为12.9%,VC含量高迭26.8 mg/100 g,蛋白质含量为2.12%,还原糖含量0.26%.抗病毒病、晚疫病、环腐病.适宜二季作栽培及一季作早熟栽培.  相似文献   

8.
中原二季作区春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中原二季作区春地膜覆盖栽培的优质、高产、抗病的马铃薯新品种,以郑薯5号为对照,采用春播地膜覆盖方式,在商丘地区对引进的6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品种中除青薯9号不能正常成熟外,其余品种均能正常生长。冀张薯12号、中薯10号、中薯8号比对照增产13.60%~19.76%,其中冀张薯12号667 m2产量最高,为1 864.22 kg。中薯5号、中薯7号虽较对照略有减产,但植株较低、早熟,既能提早上市,又适合套作,可考虑作为双膜防寒早熟栽培品种推广。青薯9号虽然生育期长、产量低,但红皮黄肉、抗病性强,可作为特色品种进行小面积试种。  相似文献   

9.
2008—2013年巫溪县开展了农业部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落实万亩高产示范片1个(3.28万hm2),千亩核心示范片57个(0.4万hm2),通过推广"以脱毒种薯推广和晚疫病防治为核心的‘四推三改’集成高产技术",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目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重庆万亩高产创建活动中,4年综合评比巫溪县获得重庆市第一名,曾连续3年创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最高单产达到3962.6kg,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和种薯产业的发展。在引进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指导晚疫病防治和推行"薯-玉-苕"和"薯-玉-苕-薯"套作模式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在西南山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安徽省长江沿岸稻茬马铃薯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高产高效栽培引种推广提供依据,共引进14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稻茬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费乌瑞它、中薯3号、中薯5号表现较好,早大白、克新1号、夏波蒂在我地品质不佳,彩薯中的后红旗、黑金刚、红宝石深受市场欢迎,规模栽培中主栽品种和彩薯适宜搭配栽培。  相似文献   

11.
运用AMMI模型,结合双标图对2007年国家中晚熟西北组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各承试点的平均产量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中,L0031-17、青薯6号高产但不稳产,陇薯3号为高产稳产型,品种960102、中9931-48稳产但不高产,8025-1不稳产又不高产。AMMI模型具体、直观、有效的综合评价,为马铃薯品种提供了一种比较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新品种陇薯7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陇薯7号是以庄薯3号为母本、以菲多利为父本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晚熟,生育期120 d(天)左右,薯块休眠期长。薯块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较浅,表皮光滑,商品薯率80 %,干物质含量25.2 %,淀粉18.75 %,VC 203.1 mg?kg-1,粗蛋白2.68 %,还原糖0.18 %。对晚疫病和花叶病毒病的抗性优于渭薯1号。每667 m2产量2 000 kg左右,高产可达3 000 kg,适宜甘肃省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运用AMMI模型.结合双标图对2007年国家中晚熟西北组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各承试点的平均产量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中,L0031-17、青薯6号高产但不稳产,陇薯3号为高产稳产型,品种960102、中9931-48稳产但不高产,8025-1不稳产又不高产.AMMI模型具体、直观、有效的综合评价,为马铃薯品种提供了一种比较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又名土豆,在我国是粮菜饲兼用的高产作物,其茎、叶又是很好的绿肥,肥效超过红花草,上市时期正是蔬菜淡季,经济效益较高。但农户在生产上经常用商品薯作种薯或本地薯留种,马铃薯因带病毒退化严重,导致薯块变小,产量低下,667m2产量只有500~1000kg。若推广脱毒马铃薯,可增产30~50%,甚至成倍增产,大有潜力可挖,现就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1 选择良种 马铃薯因病毒退化现象严重,在选种时一定要调运少带毒薯种和脱毒薯种,品种可选用东农303,克新4号,费乌瑞它,中薯3号、中薯4号、中薯5号、郑薯4号、郑薯5号等早熟、抗性好的品种。2 安排…  相似文献   

15.
《吉林蔬菜》2011,(1):29-29
1选育单位春薯9号马铃薯由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选育。2品种来源"春薯5号"为母本,"郑薯6号"为父本杂交育成。3特征特性①块茎性状:薯型卵圆型,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少且  相似文献   

16.
水果型甘薯‘苏薯13号’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薯13号’是优质高产鲜食型甘薯新品种,具有良好的生产适应性和较高的产量潜力。文章主要阐述‘苏薯13号’在南京市六合区的种植表现,并总结出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春播马铃薯应用地膜覆盖等早熟高产栽培技术,使产量和效益大大提高。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如下:一、播前准备1、选用早熟高产良种良种是高产稳产的内在因素,应选用结薯早、薯块均匀、品质好的品种,如早熟型克新四号、东农303、津引7号、8号,高产型紫花白等。2、田地准备⑴土壤要求。马铃薯喜微酸性沙壤土。选有水浇条件,土质肥沃,通气良好的轻壤土地,于11月中下旬深耕以增加土壤储水及透气性,然后冬灌,春季播前平整土地。  相似文献   

18.
不同马铃薯玉米套作模式对产量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铃薯是毕节市的优势作物,大多以和玉米套作模式进行种植,为了探索马铃薯新品种毕薯5号与玉米套作合理的薯、玉行比配置,我们在海拔1600m以下的地区开展薯玉套作模式对比试验,为该品种的推广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马铃薯品种为毕薯5号,玉米品种为毕单14  相似文献   

19.
<正>1选育单位春薯9号马铃薯由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选育。2品种来源"春薯5号"为母本",郑薯6号"为父本杂交育成。  相似文献   

20.
简述脱毒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10号’的品种特性,从"种薯选择,提埂垄作技术,种薯处理,播种施肥,喷药盖膜,放苗破膜,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其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并与常规栽培作了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