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高苹果基因转化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刘庆忠 Hamme.  F 《果树科学》2000,17(3):159-163
采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强株系EHA105(p35sGUS-intron)研究了影响‘皇家嘎拉’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外植体的β-葡萄糖醛酸酶(GUS)基因的瞬时、稳定表达水科和转基因植株的再生。证明在培养基生长素(IBA、NAA)存在的条件下,外植体的GUS基因的瞬时表达水平提高了3~4倍,而共培养两周后稳定表达水平提高2  相似文献   

2.
培育苹果转基因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用“皇家嘎拉”苹果白化面外植体,通过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证明了培养基中存在生长素可促进基因转化,转化效率比对照提高2倍以上。将外植体下EHA101株系在含有生长素的2基中共培养,获得了转基因植株。采用PCR分析和SouthernBlot核酸杂交,确定GUS基因已整合到苹果植株的染色体上。组织化学染色确定了GUS基因在杆株体内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4.
农杆菌介导Ferritin基因转化苹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皇家嘎拉苹果的叶片为转化受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铁结合蛋白(Ferritin)基因导入受体中,诱导获得了抗性芽.经PCR检测从抗Km植株中选择到4株阳性植株,进一步经PCR-Southern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到4株苹果基因组中,RT-PCR检测表明,Ferritin基因在4株转基因植株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杆菌介导番茄遗传转化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番茄进行遗传转化,比较了不同的农杆菌种类、农杆菌侵染时间、外植体种类及番茄品种对农杆菌侵染效率的影响.转化后得到的再生植株,利用PCR、Southern杂交检测GUS基因是否整和进入基因组.结果表明:农杆菌介导法成功介导了GUS基因导入番茄.农杆菌EHA105侵染番茄的效率明显高于LBA4404,侵染时间3 min较好.子叶外植体的转化明显优于下胚轴,黄色串珠樱桃番茄的遗传转化效率高于中蔬5号;优化的转化条件可以使番茄获得较高的遗传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6.
苹果基因转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程家胜 《园艺学报》1992,19(2):101-104
  相似文献   

7.
新乔纳金苹果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再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张志宏  王关林 《园艺学报》1997,24(4):373-380
新乔纳金苹果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再生张志宏1景士西1王关林2方宏筠2吴禄平1(1沈阳农业大学果树园艺系,沈阳110161;2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大连116029)关键词苹果;根癌农杆菌;转化;转基因植株GeneticTransformationo...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苹果抗病性,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片转化法,将带有NPTⅡ筛选基因、GUS标记基因及β–1,3葡聚糖酶目的基因质粒导入‘富士’和‘嘎拉’苹果。具有卡那霉素(Kan)抗性的转化株系,经GUS组织化学染色及PCR扩增检测,得到17个‘嘎拉’阳性株系和11个‘富士’阳性株系。选取‘嘎拉’和‘富士’各3个阳性株系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所试转化株系中。选取‘嘎拉’及‘富士’各5个阳性株系进行半定量RT-PCR检测,除1个‘富士’株系没有条带外,其余株系均有阳性条带,且各条带的明亮清晰程度有差别,说明不同转基因株系中目的基因的表达量有差异。转化植株离体叶片接种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进行抗病性表型检测结果证实,‘嘎拉’10个转化株系中8个株系表现抗病,7个‘富士’转化株系中2个株系表现一定的抗病性,抗病性的增强与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将苹果杂交种(长富2号×新红星)种子用50mg/LGA3液打破休眠,经消毒处理后接种在MS培养基上,获得无菌组培苗。以该组培苗叶片为试材,通过不同激素组合,获得适宜于植株再生的培养基为MS+NAA0.4mg/L+TDZ2.0mg/L。通过不同质量浓度的Kan筛选,证明15mg/L是Kan最佳的选择。利用含AFL2基因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转化苹果叶片,得到转AFL2基因的阳性植株,经PCR检测,有2株出现特异性条带,证明该基因已经整合到苹果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0.
以转菜豆铁蛋白基因的嘎拉苹果4个株系的试管苗为材料,通过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外源和内源铁蛋白基因的转录表达量,结果表明苹果转基因植株外源铁蛋白基因的转录表达量与其插入的拷贝数没有明显的关系,可能受插入位点的影响;同时在铁诱导的条件下,外源铁蛋白基因与内源的铁蛋白基因的转录表达特性一致,转录水平受铁的调控,随着铁诱导时间的延长,其mRNA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对转基因植株的根、茎、叶3个部位铁蛋白基因的转录表达量研究结果表明,外源菜豆铁蛋白基因与内源苹果铁蛋白基因的mRNA含量均在根部最高,茎次之,叶片最低。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生长年龄、砧木完全一致的苹果短枝型品种和普通型品种的营养特性。结果表明:(1)短枝型品种地上部的N素营养、碳素营养明显高于普通型品种,地下部根系的营养含量相反;(2)短枝型品种耐肥性较高;(3)两类品种对铵态氮和硝态氮肥的田间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液膜果袋对苹果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液膜果袋后果实着色指数与套纸袋、对照相当,优于套塑膜袋,果面颜色鲜艳程度略差于套纸袋,但优于对照和套塑膜袋;果面光洁度显著提高,病虫果发生率显著降低;果实单果重与套纸袋和对照相当,优于套塑膜袋;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室温下贮藏90d后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其它处理,烂果率低于其它处理;各处理的农药残留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但液膜果袋处理的残留量较低。  相似文献   

13.
谌有光  王鹰  宋俭  唐周怀 《果树学报》2000,17(4):249-254
采用24种进口和国产苹果育果袋进行物理性状检测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进口袋外袋和内袋纸透气度、内袋纸表面吸水性、外袋不透明度、外袋纵向柔软度等技术指标多优于国产袋。因而,用进口袋所套果实外观品质普遍优于国产袋。为了促使国产袋的质量迅速赶上并超过进口袋,提出了苹果育果袋纸张物理性状参考控制值,建议尽快制定苹果育果袋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4.
苹果杂种树叶片在预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研究了苹果杂种实生树果实与成年期叶片、成年期叶片与童年期叶片部分性状相关性,以解决早期选择问题.结果表明,苹果杂种实生树成年期叶片叶柄短与大果型、叶片面积大小与果实大小、叶形指数与果形指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成年期叶片与童年期叶片在叶柄长度、叶片面积、叶形指数上又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苹果育种工作者可以利用果实与叶片间的这些相关性,进行实生苗的早期选择和预先选择,淘汰不良的类型,减少供选杂种的数量,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四川苹果园昆虫群落的组成、发展演替、群落的空间格局、时间格局;揭示了苹果叶片害虫的群落结构及其苹果生长季节4一10月昆虫群落结构的变动规律,提出了在群落水平上的苹果害虫综合控制技术,经建立试验园验证,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苹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多年来,转基因技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苹果上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农杆菌介导法是苹果上应用的主要转化方法,叶片再生不定芽途径是被广泛应用的受体系统。影响这一受体系统的主要因素有基因型、外植体的来源、叶片发育阶段及生理年龄、培养条件以及抗生素等。而菌株的类型、侵染时间、共培养的时间和条件、酚类物质及转化植株的选择方式等则影响基因的转化。已有多种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转入苹果中,且遗传分析表明外源基因能够稳定遗传。但依然存在转化效率不高、外源基因表达强度不够、可转化的目的基因有限及对转化植株的选择不够重视等诸多问题。综合有关文献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转基因苹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贮藏温度对藤牧1号苹果果实保鲜效果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藤牧1号苹果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贮藏温度对果实酶活性及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0℃和5℃温度条件下果实纤维素酶、PG、LOX、淀粉酶活性变化均表现前期逐渐增加,出现峰值后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20℃条件贮藏的果实不但纤维素酶、PG、LOX、淀粉酶活性始终高于5℃条件的果实,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也较早。果实贮藏期间,果肉原果胶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果胶含量逐渐增加,纤维素含量逐渐下降。20℃条件贮藏的果实的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的含量变化率均高于5℃条件贮藏的果实。随着果实中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的变化,果实逐渐软化,果肉硬度降低,失重率增加,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8.
苹果粗皮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苹果粗皮病最早在日本、美国等地发生,日本称粗皮病(Rough Bark Disease of Apple Trees),美国叫内部坏死病(Internal Bark Necrosis,简称IBN)。近年来,这一病害在我国的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等地不断发生,而且面积逐步扩大,严重影响着苹果的产量和品质。由于对苹果粗皮病缺乏了解,很多研究者和果农把这一病害与轮纹病混淆,因而不能有效的防治苹果粗皮病。文中对苹果粗皮病的发生症状、发病规律和诊断指标进行了描述,简要介绍了苹果粗皮病与枝干轮纹病的区别,论述了锰、铁、钙、硼、氮、磷、pH及水分等土壤因素,砧木、品种、树龄、管理等栽培因子与粗皮病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早春断根后连续3年的观察,较完整地记载了苹果断根根系的再生状况及对新梢生长的影响。调查表明,盛果期乔砧苹果在发芽前断根,当年的抑梢效果不明显,第2年表现出显著的控长效果;距主干80cm左右断根后,根系再生复原期至少需2年以上,恢复期内对果实产量及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