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华文 《花卉》2009,(11):16-16
一提起人参榕,就会令人想起其状如人参的根部,与普通的小叶榕如2个品种。其实,它们是同种,即同是小叶溶(Ficus microcarpa)。这是因为人参榕实际上是小叶榕的实生苗(播种苗)长大的植株。用种子播种萌发的植株均有人参状的根部。  相似文献   

2.
李协和 《花卉》2009,(11):17-17
以赏根为主的人参榕盆景,其实是细叶榕。长江以南各省区的常见乡土树种。桑科榕属常绿大乔木。  相似文献   

3.
采用酒精-丙酮(1∶1)进行萃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常见桑科榕属植物小叶榕、黄金榕和花叶榕的胡萝卜素、叶黄素和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胡萝卜素含量为:小叶榕>黄金榕>花叶榕;叶黄素含量是:黄金榕>花叶榕>小叶榕;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为:小叶榕>花叶榕>黄金榕。可见,黄金榕叶黄素含量最高,小叶榕的最低,花叶榕的居中;而小叶榕的胡萝卜素含量最高,花叶榕的最低,黄金榕的居中。由于这3种植物各种色素的含量差异,使得这3种植物的叶片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相似文献   

4.
黄晨昀 《花卉》2016,(15):55-56
正广州市番禺区在这几年出现很多的细叶榕,在广州老城区没有这么多细叶榕,在老城区里更多的是老榕树。番禺出现这么多细叶榕的原因,可能是新的建设比较多。在高速路的隔离带是一长排的细叶榕,在一些村口也会种上几棵细叶榕。榕属桑科乔木,榕树四季常青,郁郁葱葱,树冠高大,远远地看上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给人以生机无限  相似文献   

5.
<正>人参榕(Ficus microcarpa)属于桑科榕属,常绿乔木,由细叶榕的实生苗培育而成。它基部膨大的块根,有的植株还在其干基部嫁接了金钱榕(F.deltoidea)或卵叶榕,显得更为高雅。现结合南疆地区的气候特点,提出适宜的栽培管理方案,为南疆地区种植人参榕盆景提理论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阿拉尔市位于新疆南部,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多年平均气温4.1~17.7℃,多年平均降水量72.2 mL,多年平均光照2 852.7小时。1.2前期造型设计方法选取适于做盆景的  相似文献   

6.
榕管蓟马是榕树上的主要害虫。文章就榕管蓟马的分布及危害、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提出防治措施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详实调查福州榕属植物资源、引种情况和实际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定量定性地分析了该属植物在福州园林上的应用情况;以《福建园林植物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评价标准,对福州榕属植物的应用价值及其引种方向进行科学评估;并结合福州实际情况,从生态性、独特性和多样性的角度提出福州榕属植物的应用方向,有效促进福州榕属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应用,对福州城市生态建设和地域特色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上杭县临江楼前红皮榕施工为例,从项目基地的选树、移植方法、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技术工作(如红皮榕的挖掘、红皮榕的装卸及运输、红皮榕的种植)、红皮榕的后期养护管理方面,对红皮榕大树移植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橡胶榕三杰     
陈花 《花卉》2014,(6):12-13
橡胶榕株形丰茂而端庄。观赏价值较高,是著名盆栽观叶植物。极适合室内美化布置,中小型植株常用来美化客厅、书房;中大型植株适合布置在大型建筑物的门厅两侧及大堂中央,显得雄伟壮观,可体现热带风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细叶榕种子播种育苗对比试验,可知不同的处理方式对细叶榕种子发芽率有着较大影响,此项试验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育苗的出苗率,为实现产业化育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红色恋曲’一串红是从辽宁省朝阳市郊区农家采收种子后,通过系统选育出的红色新品种。该品种在早春播种露地栽培条件下,植株呈半球形,株高38 ~ 50 cm,冠幅62 ~ 80 cm,花序长10 ~ 25 cm,花萼及花冠红色。夏季高温时基本不落叶不黄叶,能正常开花;不易发生疫病和花叶病;适宜在北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低温胁迫下佛手半致死温度测定和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青皮’和‘矮化’佛手(Citrus medica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为试材,测定不同低温下处理24 h后,叶片的电解质外渗率(REC),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在半致死温度下设置不同处理时间,测定REC、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抗寒性分析。结果表明:佛手REC随温度降低及处理时间延长呈“S”形上升, LT50在-4~ -5℃之间;在LT50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Pro和MDA含量逐渐上升;12~ 24 h为佛手在LT50下冷害发生的临界时间。  相似文献   

13.
宝鸡线椒套种模式、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宝鸡市线椒套种的4种主要模式及栽培技术,表明线椒套种的优点及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秦紫光1号’是从秦岭野生陕西猕猴桃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为八倍体,外果皮红紫色,光滑。果实长椭圆形,单果质量5~8 g,果肉红紫色,营养含量高,果实总糖6.04%,总酸1.39%,维生素C 0.634 mg·g^-1,可溶性固形物12.14%,果实酸甜可口,风味独特,易后熟,不耐储存。在西安地区大田栽培,5月中旬开花,9月底成熟,11月中旬落叶。扦插苗定植后2~3年开始结果,盛果期平均产量7500 kg·hm^-2。  相似文献   

15.
百合鳞茎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红梅  赵爽  王春夏  王锦霞  赵波  陈丽静 《园艺学报》2008,35(11):1653-1660
经40 %~75 %硫酸铵分级沉淀和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从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鳞茎中分离纯化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纯化倍数为13.19,酶回收率4.68%。纯化的PAL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为单一蛋白带,其亚基分子量约58.7 kD。酶学性质研究表明:百合鳞茎的PAL不耐碱,更不耐酸;随着水浴时间延长和水浴温度提高,PAL活性逐渐降低,但40 ℃水浴30 min后酶活性仍保留47%;以L-苯丙氨酸为底物,40 ℃下的Km值为4.1×10-3 mol·L-1;金属离子Mn2+、Fe2+、Cu2+、Fe3+促进PAL活性,1.0、1.0、2.0和1.0 mmol·L-1分别为在供试范围内的最佳处理浓度,Ag+、Co2+、Ca2+抑制其活性,其中Ag+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6.
对大叶榕榕果中寄生的非传粉小蜂Camarothorax bimasculinus进行显微观察与形态比较,结果表明该小蜂具有雄性多型现象,其雄蜂具有翅和无翅两种类型。有翅型雄蜂与雌蜂外形较相似,复眼发达,具翅两对,能够在榕果外与雌虫交配;无翅型雄蜂与雌蜂外形差异较大,复眼退化,无翅,在榕果内与雌虫交配,存活寿命比有翅型雄蜂短。  相似文献   

17.
青花菜‘台绿3号’为杂交一代新品种。长势较强,株形半直立,叶片数较少。花球高圆形,紧实,蕾粒中细,球茎较粗、不易空心。单球质量0.66 kg,产量约20 700 kg · hm-2。中熟偏迟,从定植到采收85 ~ 95 d。耐寒性强,球色低温不发紫。适合浙江、湖北、云南等地秋冬季及甘肃兰州、河北张家口等西北地区夏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8.
在5~-15℃不同低温处理下对观赏特征不同的5个羽衣甘蓝品系叶片的细胞膜透性、MDA含量、CAT、POD、SOD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系的细胞膜在-10℃时开始受到损伤;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在整个处理范围内总体活性上升,尤其在-10℃时增加明显;超氧化物歧化酶在-10~-15℃变化不明显。综合各生理指标的结果,温度低于-10℃,羽衣甘蓝自身抗寒调节能力开始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19.
甬甜8 号是以高代自交系BZ-15-9-7-5-3-1 为母本,以BH-6-12-9-4-3-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薄皮甜瓜一代杂种。果实梨形,单果质量约0.45 kg;果皮白色,果肉白色,中心折光糖含量13% 左右,口感脆甜、香味浓郁;春季果实发育期30 d(天)左右,全生育期95~110 d(天)。适宜华东地区春季设施栽培,耐低温性好,田间对蔓枯病、霜霉病及白粉病的抗性较对照小白瓜强,产量2 500 kg·(667 m2-1 左右  相似文献   

20.
 以耐热性不同的两个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品种为材料, 对短期高温强光胁迫下光合作用的差异做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在叶温40℃, 1 200μmol·m- 2 ·s- 1的光强下, ‘大牛心’净光合速率比‘无粉8号’高出约30% , 与28℃叶温下光合速率结果相比较, 两品种分别降低7%和24% , 高温下, 大牛心的光合速率显示较强的耐热性。40℃预处理后随着光强的升高, 光系统II ( PSII)的电子传递效率(ΦPSII) 和PSII的激发能捕获效率( Fv'/Fm') 持续下降, 而非光化学猝灭(NPQ) 持续增加, 慢组分( qI) 一直维持在NPQ的10%左右, NPQ的增加主要是快组分( qf) 的迅速增加。可见高温强光胁迫下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高能态猝灭是甘蓝幼苗叶片耗散过剩激发能的主要方式。然而两品种之间ΦPSII、Fv'/Fm'、NPQ及其qf和qI均无显著性差异, 且最大光化学效率( Fv/Fm) , 细胞间隙CO2 浓度(Ci) , 光呼吸速率( Pr) 也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在短期高温强光胁迫下两品种净光合速率差异主要取决于与光反应无关的非气孔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