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疆阿图什是我国木纳格葡萄的最大产区和优势产区,近年来随着葡萄面积的不断扩大,葡萄斑叶蝉危害逐年加重。为有效控制危害,笔者于2006—2008年对该虫进行了田间系统观察,掌握了斑叶蝉的发生规律,并总结了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葡萄二点叶蝉,又称葡萄二星叶蝉、葡萄小叶蝉、葡萄斑叶蝉、葡萄二点浮尘子,土名叭啦虫,是危害葡萄叶片的重要害虫,各葡萄产区普遍发生。与大田相比,庭院葡萄一般管理较为粗放,技术水平不高,葡萄二点叶蝉发生十分普遍,危害也很严重,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3.
<正>危害葡萄的叶蝉有葡萄二黄斑叶蝉、葡萄斑叶蝉、棉叶蝉、小绿叶蝉、假眼小绿叶蝉、小字纹小绿叶蝉、蔷薇小叶蝉、桑斑叶蝉、血点斑叶蝉、桃一点斑叶蝉、黑胸斑叶蝉、白边大叶蝉、黑尾大叶蝉等十多种,均属同翅目叶蝉科。陕西关中地区以葡萄二黄斑叶蝉、葡萄斑叶蝉发生最为普遍,数量较大,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4.
葡萄斑叶蝉是危害葡萄的主要虫害之一,本文以高空喷药的方式对葡萄主产村的斑叶蝉进行防治,使虫口减退率均达到85%以上,平均虫口减退率为90%,控制了葡萄斑叶蝉的蔓延,降低了发生区的虫口密度,减少了危害,使防治区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5.
葡萄叶蝉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蝉又名浮尘子,属同翅目叶蝉科。为害葡萄的常有二黄斑叶蝉和斑叶蝉两种。2000年西安市葡萄产区普遍发生。叶片受害率严重的达百分之百,导致叶片提早脱落,树势衰弱,葡萄产量品质降低。 1 为害症状 两种害虫均以成、若虫群栖于叶背刺吸汁  相似文献   

6.
以哈密地区"无核白"葡萄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斑叶蝉种群对葡萄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斑叶蝉种群增大,叶绿素含量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之增加;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降低。试验表明高密度的斑叶蝉可对葡萄造成相应的危害,葡萄自身可通过一些途径进行防御。  相似文献   

7.
葡萄斑叶蝉[Ezythroneuraapicahs(NaWa)]是吐鲁番葡萄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以成虫、若虫群集于叶的背面吸食汁液,叶片正面呈现白色斑点,虫口密度大时整株叶片变为黄白色、焦枯并提前脱落,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笔者通过多年的定点调查和普查,基本掌握了葡萄斑叶蝉在吐鲁番市发生危害的规律,并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葡萄斑叶蝉在鄯善县发生和蔓延,由于其成虫有翅,善飞翔,产卵量大,扩展速度很快,防治难度较大,对葡萄造成很大的危害。不仅其分泌物污染果面失去商品价值,而且其成虫、若虫刺吸葡萄汁液,使树势迅速衰败,果实干瘪,品质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黄板监测掌握葡萄斑叶蝉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治方法,对减轻葡萄斑叶蝉危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葡萄斑叶蝉属于同翅目叶蝉科.其别名有葡萄二星叶蝉、葡萄二点叶蝉、葡萄二点浮尘子。20世纪90年代中期,伽师县葡萄品种以马奶子、和田红、无核白等本地品种为主,外引少量巨峰葡萄。2000年以来引进木纳格、红提、黑提。随着葡萄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葡萄斑叶蝉也随之侵入本县,自2003年开始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危害特点是以成虫或若虫在葡萄叶片上刺吸汁液.受害叶片先出现失绿小白点,后连成自斑,致使叶片苍白早期脱落。目前已发展成为葡萄害虫优势群体.给葡萄产业造成严重威胁。为此,2003~2005年,县农技中心植保站对葡萄斑叶蝉进行了系统调查。并掌握其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葡萄斑叶蝉又名二星叶蝉、二点叶蝉,是葡萄的主要害虫之一,必须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11.
1 葡萄斑叶蝉 葡萄斑叶蝉 ,又名葡萄二星叶蝉、葡萄二星浮尘子、葡萄小叶蝉等 ,主要以成虫、若虫聚集在叶背面刺吸汁液 ,使叶先出现淡绿的白色小斑 ,严重时全叶淡绿苍白 ,早期落叶 ,影响生长发育。除危害葡萄外 ,还危害梨、桃和山楂等。1 1 发生规律 此虫在我省一年发生 3代 ,以成虫在葡萄园附近石缝、杂草和落叶下越冬。翌年春季葡萄发芽前 ,越冬幼虫先在桃、梨寄主嫩叶上吸食 ,葡萄展叶后又转到葡萄上危害。5月下旬出现第一代若虫 ,6月间是第一代成虫发生期 ,8月中旬和 9~ 1 0月间分别为二代和三代成虫盛发期 ,葡萄整个生长季节都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定点调查结合普查对石河子垦区葡萄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葡萄害虫有8种,分别是葡萄斑叶蝉(Erythroneuraa picalis Nawa)、缺节瘿螨(Colomerusv itis(Pagenstecher))、东方盔蚧(Parthenolecanium corni Bouche)、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Ugarov and Nikolskii)、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Lewis))、绿长突叶蝉(Batracomorphuspandarus Knight)、沙漠墨蟋(Melanogryllus desertus(Pallas))和钳叶甲(Labidostomis seniculaKraatz)。其中葡萄斑叶蝉和缺节瘿螨是石河子垦区葡萄栽培的主要害虫,分布广、为害重,8月底为葡萄斑叶蝉种群数量最高峰。绿长突叶蝉为害酒葡萄的新害虫,有扩散蔓延的趋势,其越冬代成虫发生量高峰期为6月底;第一代若虫高峰期为7月下旬;第一代成虫高峰期为9月中旬。6月中旬为白星花金龟羽化出土盛期。并对主要害虫进行了防治实践。  相似文献   

13.
陕西关中地区葡萄二黄斑叶蝉、葡萄斑叶蝉发生最为普遍,数量大,为害严重,已成为葡萄生产上的一个突出问题。防治上应以黄板诱杀、太阳能诱虫灯诱杀为主,并抓好5月下旬~6月上旬第1代若虫期和9~10月份直至落叶前末代成虫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4.
二星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又名葡萄二点浮尘子、葡萄小叶蝉、小猛虫、葡萄斑叶蝉等。主要分布辽宁、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以危害葡萄为主,也危害梨、桃、杏及花卉苗木。但近年来,由于全套袋技术在苹果树上的应用,许多果农放松了对虫害的防治,导致该虫对苹果树的危害日趋严重,须引起高度重视。1危害症状二星叶蝉属刺吸式口器,成虫和若虫在叶片背面吸食叶片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出现点片状苍白色失绿,危害加重时整个叶片呈灰白色,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甚至会导致早期落叶,对花芽分化、果品产量和质量都造成很大程度的影…  相似文献   

15.
葡萄白腐病又称水烂、穗烂病,是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在葡萄产区均有分布。北方产区一般年份果实损失率在10%~20%,病害流行严重的年份果实损失率可达60%以上。1危害特征主要危害葡萄的果实、新梢和叶片。发病先从离地碱较近的果梗开始,初期呈水渍状灰褐色病斑,逐步变为红褐色,边缘为不明显、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很快蔓延到果粒。果粒发软、腐烂,表面密生灰白色渐变黑色小点粒,  相似文献   

16.
桃一点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又名桃一点斑叶蝉、桃浮尘子、桃小绿叶蝉。主要寄生于桃、杏上,其次寄生于李、樱桃、苹果、梨等及禾本科、豆科植物上。近年随着桃栽培面积大幅度增加,桃一点叶蝉逐渐成为危害桃树的主要叶部害虫。笔者先后在陕西渭南临渭区、蒲城洛滨镇、白水北井乡、合阳同家庄等桃产区对桃一点叶蝉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制定出了一些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经调查,贺兰山东麓葡萄主要病虫害为葡萄白粉病、葡萄灰霉病、葡萄霜霉病、葡萄毛毡病、葡萄病毒病(主要是葡萄扇叶病毒病和葡萄卷叶病毒病)和葡萄斑叶蝉。葡萄白粉病自7月上旬开始发生,一直持续到落叶;葡萄灰霉病7月14日零星发生,直到9月上旬开始大发生;葡萄霜霉病7月底8月初开始发生,之后呈直线上升趋势;葡萄毛毡病在各葡萄园普遍发生,而且发生严重,尤其是永宁县玉泉营地区。葡萄斑叶蝉在当地1年发生3代,从5月上旬开始即在葡萄上为害,一直持续到10月。  相似文献   

18.
王强 《中国园艺文摘》2012,(11):168-170
根据新疆鄯善县实践,总结当地葡萄主要病虫害——葡萄白粉病、葡萄霜霉病、葡萄根瘤癌病、葡萄斑叶蝉、白星花金龟、葡萄糖槭蚧、葡萄粉蚧等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葡萄黑痘病又名疮痂病或鸟眼病,葡萄地上部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如果实、果梗、叶片等均可受害,产生疮痂型病斑.此病在全国的各葡萄产区都有发生.1 危害症状叶片染病后会出现针头大红褐色至黑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逐渐扩大成中央稍凹陷灰白色而边缘暗褐色或紫色,直径大小为1~4mm的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脉被害后出现颜色为灰色或灰褐色、形状为近梭形而凹陷的病斑,叶片随之扭曲、皱缩.  相似文献   

20.
葡萄粒枯病亦称穗枯病、房枯病,在我省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是引起果实腐烂的病害之一. 1症状粒枯病主要危害葡萄的果梗、果粒及果穗,同时也危害叶片,以果实着色以后发生较多.果穗受害,先在果梗基部或接近果粒处出现淡褐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大,果梗变为褐色,并蔓延到果穗上,引起穗部发病.当病斑绕果梗1周时溢缩干枯,果粒因失水而萎缩,出现不规则病斑,以后扩展到整个果粒变为黑褐色,干缩成僵果悬挂在树上不易脱落.病粒表面散生着很多黑色粒点,潮湿时涌出灰白色卷曲的孢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