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秀珍菇因其外形悦目、菇香浓郁、上口脆嫩、味道鲜美,近年来走俏上海市场,是一个深受广大市民欢迎的好品种。2005年12月,我站从福建省建瓯市引进秀珍菇原种,经分离培育后,在罗店基地场荫棚内种植秀珍菇3208袋,52d内(2006年3月25日至5月15日)共采收鲜菇898.3kg,平均单产  相似文献   

2.
金福菇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成弟 《食用菌》2002,24(1):12-13
金福菇是台湾洛巴依口蘑 (Tricholoma lobynsis)的商品名 ,日本称之为白色松茸 ,是一种珍贵天然保健食品和高品位食用菌。其菇体圆正 ,菌肉肥厚嫩白 ,营养丰富 ,10 0 g干菇中含粗蛋白 2 7.5 6 % ,粗脂肪 7.85 % ,总糖 38.4 4% ,粗纤维 8.2 0 % ,味微甜而鲜 ,菇香浓郁口感好 ,干品价值每公斤高达 180~ 2 0 0元。为开发这一极具经济价值、市场前景看好的食用菌新品种 ,本场从台湾农试所引进该菌株 ,利用稻麦草生料袋栽获得成功 ,现将其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1 形态特征子实体单生或丛生 ,菌盖初期半球形、白色、光滑 ,直径 3~ 8cm;…  相似文献   

3.
蒋其根  钱益芳  蒋峰 《食用菌》2005,27(2):40-41
秀珍菇又名环柄香菇 ,原产印度。因其外形悦目 ,质地鲜嫩 ,炒煮后菇形不变、颜色不变 ,口感好 ,又无平菇的腥味。故而深受消费者青睐。秀珍菇栽培原材料来源广泛 ,出菇温度范围广、季节长、栽培管理粗放 ,只要措施运用得当 ,均能获得高产 ,故为广大菇农接受。 1999年我福星农产品公司从台湾引进种植秀珍菇获得成功后 ,至 2 0 0 4年全区秀珍菇种植数量在 10 0 0万袋左右 ,塑料袋 ,平均单产 0 .2 6 5kg/袋 (17cm×33cm) ,成为本地区食用菌生产的主导品种。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季节及品种选择 根据秀珍菇的生物学特性及上海地区的…  相似文献   

4.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取名于其秀气而珍贵,其子实体单生或丛生,朵小形美,菇盖直径小于3cm,菇柄长小于6cm。秀珍菇质地脆嫩、清甜爽口、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真菌多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含17种以上氨基酸,因此又名“味精菇”。近年在我县种植100万袋以上,效益好。现将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台湾秀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德发 《食用菌》2003,25(6):32-32
台湾秀珍菇,中名紫孢侧耳,别名小平菇、姬菇、黄白平菇、美味侧耳,是近年来福建省从台湾引进的一个新品种。该菇形态优美、质地脆嫩、味道鲜美,颇受消费者欢迎。1 生物学特征与特性1.1 形态特征 幼菇的菇盖呈灰白色,茵褶菌柄呈白色,菌柄多为偏生,少近于中生。子实体多为丛生,少为单生。  相似文献   

6.
秀珍菇因营养价值高,市场销路好,受到广大菜农的青眯,通过对秀珍菇栽培技术的介绍,对菜农培育秀珍菇起到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秀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志生 《食用菌》2007,29(1):64-65
5秀珍菇周年栽培工艺 福州地区秀珍菇栽培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自然温栽培;另一种是利用制冷设施进行周年栽培。两者的区别在于利用自然温栽培的,在夏季基本不出菇,转潮不明显,每包原基数、菌包出菇率均有较大变数;而利用制冷设施进行低温处理栽培的,能做到周年出菇,潮次明显,出菇整齐率高,能进行集约化栽培。  相似文献   

8.
秀珍菇及其周年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约民 《食用菌》2004,26(1):32-33
秀珍菇(Pleurotus ostreactus)是侧耳属发现的一个新品种,上世纪末,首先被台湾农试所发现并驯化为栽培品种,开发成商品性栽培。本世纪初传入大陆,首先登陆是福建省和上海市。  相似文献   

9.
针对秀珍菇反季节栽培中遇到的问题,对其栽培设施和管理进行了改进,使其生物转化率能够达到100%,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陈生良 《食用菌》2007,29(4):46-46
秀珍菇外形悦目,质地鲜嫩,口感好,无平菇的腥味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栽培效益好。我场自2004年开始进行秀珍菇反季节栽培技术的研究,经过3年的摸索,基本掌握了秀珍菇夏季出菇栽培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