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模拟工厂化生产豆芽工艺培育黄豆芽,对培育过程中出现的烂芽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确定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并测定了立枯丝核菌不同菌量对绿豆芽的致病性,结果显示:不同接种量引起绿豆芽的发病时间、发病率及生物产量均存在明显差异。接种量为2块菌饼配制5 mL和2块菌饼配制10 mL的菌丝悬浮液造成严重的烂芽,第5天发病率分别达46 %和25 %。不同处理防治豆芽立枯病的试验表明:40 ℃热力消毒、1 %石灰水和1/5 000高锰酸钾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91.30 %、54.35 %和50.00 %。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球孢白僵菌Bb09侵染美国白蛾体壁的过程及其对美国白蛾卵及各龄幼虫的致病性,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球孢白僵菌Bb09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致病过程,并采用喷雾法以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1×108孢子/mL、1×107孢子/mL、1×106孢子/mL、1×105孢子/mL、1×104孢子/mL)接种美国白蛾卵及1~6龄幼虫,测定其致病性.结果 表明:球孢白僵菌Bb09接种美国白蛾3龄幼虫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分生孢子以芽管形式入侵美国白蛾表皮并穿透体壁,对美国白蛾进行侵染;球孢白僵菌Bb09对美国白蛾卵无致病力;对于同龄幼虫,随白僵菌孢子悬浮液浓度增加,致病性逐渐增强,对同一浓度白僵菌孢子悬浮液,随幼虫龄期增大,累积死亡率逐渐降低,以1×108孢子/mL接种美国白蛾1到3龄幼虫,第7天的累积死亡率为98.89%、97.78%、87.78%,致死中时(LT50)估计值为0.43~1.88 d,1.13~2.49 d,3.05~4.01 d;通过时间 剂量死亡率模型(TDM)分析,球孢白僵菌Bb09侵染美国白蛾的剂量效应在前4d变化较大,死亡率较高.综合分析,球孢白僵菌Bb09对美国白蛾低龄幼虫较高龄幼虫有更高的致病性,为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3个不同颜色的双孢蘑菇品种,4株不同地理来源的有害疣孢霉菌株为供试材料,对有害疣孢霉的接种方式、接种浓度、接种时双孢蘑菇菌盖大小、接种后湿度控制及抗病性评价时间等因素做了综合研究及分析。观察并记录发病症状及发病率,建立病情评价标准。结果显示最佳评价方法为,喷雾式接种,菌盖直径9 mm~14 mm,接种有害疣孢霉的最佳孢子浓度3×104个/mL,接种后最佳培养湿度86%~91%,最佳评价时间为接种后第5天。建立科学的适用于双孢蘑菇湿泡病的抗病评价体系,为双孢蘑菇湿泡病抗病遗传育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前提。  相似文献   

4.
木霉HT-03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木霉HT-03孢子悬浮液处理番茄幼苗,结果表明,木霉HT-03孢子悬浮液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孢子悬浮液50倍液处理效果最为显著;木霉HT-03对番茄幼苗POD、PPO及SOD活性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原液处理对PPO活性的影响较大,对POD活性影响最明显的浓度为50倍液,SOD活性在处理后第4天开始增加,第7天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纳米材料处理活化水培育绿豆、红豆芽苗,研究其对芽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试验过程中所用水的活化时间分别为0、4、8、12 h。结果表明:在生长方面,与C K相比,T2处理的绿豆芽苗和红豆芽苗鲜质量分别增加9.3%和15.0%,胚轴长度与干质量也略有增加;品质方面,与CK相比,绿豆芽苗T3处理维生素C含量增加6.2%,T1处理可溶性总酚含量增加3.0%、类黄酮含量增加24.1%;红豆芽苗T2处理可溶性总酚含量比CK增加1.0%,T1处理类黄酮含量增加3.9%。  相似文献   

6.
利用葛根栽培食用菌后所产生的菌糠,研制生物有机肥。结果添加5%麸皮及10%矿物质,按15%接种量接种,生料堆肥生产生物有机肥,总菌数(个/g)可达7.0×10^9,其中细菌6.6×10^9,放线菌3.8×10^8,霉菌4.0×10^7。  相似文献   

7.
无根豆芽素     
江苏省金坛县城西植物激素分装厂生产的无根黄豆芽素和无根绿豆芽素,是由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制而成,主要用途是抑制主根和须根的生长,使豆芽粗壮、嫩白,并提高产量20~30%。有一定的保鲜作用。一支(2毫升)无根绿豆芽素,加水5公斤左右后,再倒入增白剂一支(2毫升)搅拌均匀,当芽长0.5~1厘米时浸芽一次(10分钟);当芽长3厘米时用浸过的余液再浇芽一次,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棚室番茄根部腐烂病害主要有疫霉根腐病、番茄茎基腐病、褐色根腐病、黑点根腐病和枯萎病、黄萎病等。经调查,发病率高的是疫霉根腐病,占发病总数的58.8%,其次为番茄茎基腐病,大约占15.5%,褐色根腐病占9.5%,而其他根腐和未知的根部病害只有16.2%,且存在有较多的复合侵染现象。  相似文献   

9.
以C_2H_4、CO_2和N_2为试验因子,选用L_9(3~4)正交设计不同浓度混配组合;以下胚轴长、下胚轴粗和主根长为绿豆芽外观形态考察指标;全株质量和产出比为产量构成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矩阵分析,对3个外观形态和2个产量构成考察指标的权矩阵分析和外观形态与产量构成的总权矩阵进行分析,为绿豆芽工厂化生产提供最佳混合气调方案。结果表明:影响绿豆芽外观形态和产量构成的权重由大到小的因子与水平依次为A_3=0.230 0、B_1=0.059 7、C_3=0.058 8,说明绿豆芽外观形态和产量构成与C_2H_4、CO_2和N_2的关联度依次为C_2H_4CO_2N_2;最优处理组合为A_3B_1C_3。综合分析成本及环境考量,认为生产实践中采用C_2H_460mL·L~(-1)、CO_2800mL·L~(-1)、N_285%(A_2B_1C_2)混合气调方案,有益于绿豆芽下胚轴增长增粗、抑制主根伸长而提高产品外观商品性、增加豆芽产量。  相似文献   

10.
《吉林蔬菜》2010,(3):42-42
症状:茄子德巴利腐霉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育苗前期,种子发芽后和出土前后均可染病。出土前染病造成烂种或烂芽;出土后3片真叶前染病主要发生在茄苗茎基部,初现水浸状黄褐色病斑,后迅速扩展,病部缢缩成线状,往往在子叶尚未凋萎时,幼苗便折倒贴伏在地面上,故称猝倒病。苗床上猝倒病多零星发病,形成发病区以后迅速向四周扩展,形成一片一片的猝倒,生产上头一天还长的挺好,  相似文献   

11.
由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引起的瓜类幼苗死苗的发病规律基本相同,病菌多在幼苗出土前侵染,苗龄愈小发病愈重。带菌量较多的菜园土和温室土发病较重。低温、高湿或中湿、弱光照、土壤偏碱、播种时盖土过深是真菌性死苗发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豆芽是补充春、秋淡季供给的重要蔬菜种类。目前,重庆市豆芽月均产量1101 t,且以黄豆芽和绿豆芽生产为主,但因管理不够规范,80%的生产主体在生产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添加了生长调节剂、消毒剂等,对豆芽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不良影响。通过在全市开展调查,摸清了重庆市豆芽生产的基本情况,指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目前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黄豆、黑豆、豇豆、萝卜、蕹菜、花生、黄秋葵、向日葵等8种芽菜患病植株上的致病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24株细菌菌株和8株真菌菌株;利用真菌ITS和细菌16Sr DNA通用引物,分别对分离得到的细菌和真菌基因组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24株细菌分属8个属,分别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短稳杆菌属(Empedobacter)、戴尔福特菌属(Delftia)、从毛单孢菌属(Comamonas);24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除果胶杆菌属外,其余都不是典型的植物病原菌;其中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细菌出现在2种或2种以上芽菜上;另外4个属的细菌则只出现在1种芽菜上,呈现出寄主的专化性。8株真菌分属3个属,分别为镰刀菌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根霉属(Rhizopus);其中根霉属和链格孢属的真菌分别只出现在萝卜芽菜和蕹菜芽菜上,其他6种芽菜上分离得到的真菌菌株均属于镰刀菌属。分离菌株回接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能对芽菜造成不同程度的腐烂症状,生产过程中环境微生物污染同样能致芽菜腐烂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优质红豆芽苗菜无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豆芽苗菜是一种口感鲜嫩,营养丰富的芽菜。研究了不同浸种时间、浸种温度、催芽温度以及不同生长介质对红豆芽苗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豆芽苗菜适宜的浸种温度和时间为26℃、24h;催芽的适宜温度为20—24℃;同时在无纺布作为介质的生长条件下,生长最好,生物学效率可达116.84%,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5.
工厂化豆芽成为现代加工食品新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社会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传统家庭作坊式的豆芽生产已被日产60~100t的程序化、机械化、自动化、可调控的现代工厂化生产方式所取代。论述了我国工厂化豆芽产业的发展现状、加工特点、卫生安全、生产规范与市场监管机制,探讨了我国豆芽工厂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以期提升中国芽菜形象,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高亮  孙继发  潘玲 《蔬菜》2020,(4):15-20
为提高绿豆芽的产量和品质,采用酵素稀释200倍、400倍、600倍液,酵素600倍液+亚硒酸钠(10μmol/L)、酵素600倍液+葡萄糖酸锌(Zn^2+50 mg/L)分别进行绿豆发芽试验处理,以清水作为对照,对比分析各处理绿豆芽的生长、产量和品质表现。结果表明:酵素及其复配硒或锌对绿豆芽生产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绿豆芽产量,预防变质,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多酚化合物含量,改善品质,提高商品价值上。本研究证实,用酵素200倍液处理绿豆种子,豆芽总体表现最佳,其投入产出比(1:12.3)最高,适合在绿豆芽生产中推广应用;而在特色豆芽生产中,利用酵素复配硒或锌也能收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碘量法对绿豆芽、黄豆芽、黑豆芽3种常见芽菜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测定,对2、4、6cm不同芽苗长度时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比较,同时又比较了相同长度3种市售芽菜和试验用芽菜的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芽菜的维生素C含量随培养长度的变化而变化;相同长度试验用芽菜较市售芽菜的维生素C含量高。  相似文献   

18.
高亮  孙继发  孙超 《蔬菜》2021,(10):64-67
近年来,酵素农产品已成为市场新宠。为了充分发挥酵素黄豆芽营养丰富、保健功能突出、风味清香脆嫩、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特点,在深入研究酵素对黄豆芽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影响的基础上,完成了酵素黄豆芽全产业链生产技术规范,得到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专家的好评,并实现了批量生产和供应。实践表明:科学使用酵素益生菌会在黄豆芽生产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同常规生产相比,豆芽发芽率高,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短,豆芽抗性强、腐烂少、品质优、口感好,现已广泛被生产者和消费者认可。  相似文献   

19.
促生菌CH1诱导黄瓜对猝倒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根法研究了植物生长促生菌CH1诱导黄瓜对猝倒病的抗性以及黄瓜植株经CH1处理后根部与叶部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物酶( POD) 、过氧化氢酶(CAT) 、多酚氧化酶( PPO) 和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促生菌CH1提高了黄瓜的成苗率, 处理后的28 d, 猝倒病相对防效高达78.64% , 推测促生菌CH1使黄瓜产生的诱导抗性是其防病的主要原因。黄瓜经CH1处理并同时接种腐霉菌后, 处理根部与未处理叶部组织中SOD、POD、CAT、PPO和PAL活性都明显高于其它处理, 其根部这些酶的活性分别在处理后3、3、5、5和5 d时出现高峰, 叶部酶活性变化基本与根部的相吻合。表明这些酶活性的提高与CH1诱导的黄瓜对猝倒病抗性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而且CH1对这些酶活性的诱导具有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