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葡聚六糖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葡聚六糖对黄瓜幼苗叶面进行喷施处理,可以促进幼苗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提高,增强黄瓜幼苗的生活力,但黄瓜幼苗株高没有明显变化。同时,黄瓜幼苗叶片细胞膜相对电导率降低,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VC含量明显增加。这些变化都可能与葡聚六糖诱导黄瓜幼苗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浓度葡聚六糖和接种立枯病菌处理,研究了葡聚六糖对菜薹接种立枯病菌后的发病率、病情相关蛋白(PRs)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聚六糖处理可提高菜薹对立枯病菌的抗性,降低发病率。葡聚六糖处理对菜薹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接种立枯病菌后,产量明显降低,但葡聚六糖处理可以抑制立枯病菌对菜薹生长的影响,减轻产量的损失。葡聚六糖和立枯病菌处理都能明显诱导提高菜薹植株体内病情相关蛋白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内源激素乙烯、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的水平,但葡聚六糖的诱导作用明显大于立枯病菌。这些结果表明,葡聚六糖可提高植株体内病情相关蛋白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通过较高水平的内源激素乙烯、IAA和ABA的代谢传递抗病信号,诱导菜薹植株对立枯病的系统抗性。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下外源物质对黄瓜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杨酸、草酸、脯氨酸对黄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以及对黄瓜幼苗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其幼苗在干旱胁迫下体内SOD、CAT、MDA、Pro、电导率以及叶片水势的变化及其与外源物质的关系,为减轻干旱对黄瓜幼苗的伤害采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浓度为1.0、2.0、4.0 mmol/L水杨酸浸种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幼苗的生长状况,使植株低矮、粗壮,对形成黄瓜壮苗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水杨酸、草酸和脯氨酸对黄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在干旱胁迫下,水杨酸2.0 mmol/L浸种处理能提高黄瓜幼苗的耐旱性,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黄瓜叶片电解质的渗出增加,CAT活性增强,MDA含量增加,叶片水势降低;水杨酸、草酸和脯氨酸在黄瓜幼苗四叶一心期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水杨酸0.1 mmol/L能显著缓解干旱胁迫对幼苗造成的伤害,草酸5 mmol/L喷施处理效果次之,以上处理均能提高黄瓜幼苗的耐旱性;水杨酸、草酸和脯氨酸叶面喷施处理具有时效性,其有效处理在3 d之内作用效果明显,提高了黄瓜幼苗的耐旱性,在喷施药剂处理的第5天,作用效果明显减弱,喷施药剂的第7天,几乎完全没有作用;水杨酸可以提高黄瓜幼苗的耐旱性,使其保护酶活性提高,增加Pro含量,减少MDA积累对膜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青花菜贮藏期间幼苗质量以及定植后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优秀为试材,分别在11、16、21℃条件下贮藏0、2、4、6d,筛选出与定植后幼苗心叶生长速度相关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贮藏温度为11℃的处理幼苗形态指标保持良好,第1片真叶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定植后幼苗心叶生长速度较快。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贮藏期幼苗壮苗指数与定植后植株生长恢复能力的相关系数最高,可作为评价青花菜幼苗贮藏质量的一项指标;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指标"第1片真叶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壮苗指数、比叶重"能够很好地反映青花菜幼苗短期贮藏后的生长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5.
黄瓜穴盘育苗播后灌溉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品种中农203 为试材,研究了与播前启动肥配套的播后不同施肥种类、施肥浓度及施
肥频率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及壮苗形成的影响,通过测定黄瓜幼苗茎粗、全株干质量等形态指标及叶绿素
含量、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筛选出黄瓜穴盘育苗播后灌溉施肥较优处理为:子叶平展至第1 片真叶平展
时12-2-14、20-10-20 两种肥料交替施用,施肥浓度为N 100 mg·kg-1;第1 片真叶平展至第2 片真叶
平展时12-2-14、20-20-20 两种肥料交替施用,施肥浓度为N 200 mg·kg-1 ,两个阶段施肥频率均为1
次肥、2 次水。黄瓜幼苗表现为壮苗指数增加、叶绿素含量升高和根系活跃吸收比增强,分别比其他处理
提高了6.13%~15.44%、3.75%~16.41%、5.85%~14.85%。  相似文献   

6.
水杨酸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干旱胁迫下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瓜种子为试材,采用浓度为1.0、2.0、3.0、4.0mmol·L~(1)的水杨酸浸种处理黄瓜种子,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抗干旱的能力。结果表明:1.0~2.0mmol·L~(1)水杨酸浸种处理可以促进黄瓜种子的萌发能力和幼苗生长,而3.0~4.0mmol·L~(1)水杨酸抑制黄瓜种子萌发,且以1.0mmol·L~(1)水杨酸处理黄瓜发芽特性效果最佳。1.0mmol·L~(1)水杨酸引发可以提高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强,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说明1.0mmol·L~(1)水杨酸在缓解干旱胁迫对黄瓜生长阻碍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苯并噻二唑( BTH)诱导黄瓜幼苗对霜霉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0.5 mmol/L BTH (苯并噻二唑) 溶液在接种黄瓜霜霉病菌前4、8、12、24、48、96、168 h (7 d) 和接种后2、4 d处理二叶期的黄瓜幼苗, 结果表明BTH对霜霉病菌无直接的抑制作用, 但能诱导黄瓜幼苗对霜霉病产生局部和系统的抗性, 系统抗性的表达在处理后48 h产生并持续7 d以上。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BTH处理可系统性地增强这两种酶的活性, 且与黄瓜对霜霉病的诱导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促生菌CH1诱导黄瓜对猝倒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根法研究了植物生长促生菌CH1诱导黄瓜对猝倒病的抗性以及黄瓜植株经CH1处理后根部与叶部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物酶( POD) 、过氧化氢酶(CAT) 、多酚氧化酶( PPO) 和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促生菌CH1提高了黄瓜的成苗率, 处理后的28 d, 猝倒病相对防效高达78.64% , 推测促生菌CH1使黄瓜产生的诱导抗性是其防病的主要原因。黄瓜经CH1处理并同时接种腐霉菌后, 处理根部与未处理叶部组织中SOD、POD、CAT、PPO和PAL活性都明显高于其它处理, 其根部这些酶的活性分别在处理后3、3、5、5和5 d时出现高峰, 叶部酶活性变化基本与根部的相吻合。表明这些酶活性的提高与CH1诱导的黄瓜对猝倒病抗性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而且CH1对这些酶活性的诱导具有系统性。  相似文献   

9.
以"吉利4号"黄瓜为试材,研究高温胁迫下水杨酸对黄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SA溶液均可降低黄瓜叶片中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提高黄瓜幼苗叶片中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强根系活力;表明水杨酸能够缓解高温胁迫对黄瓜幼苗的伤害,其中以250 mg/L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正以黄瓜品种中农203为试材,研究了与播前启动肥配套的播后不同施肥种类、施肥浓度及施肥频率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及壮苗形成的影响,通过测定黄瓜幼苗茎粗、全株干质量等形态指标及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筛选出黄瓜穴盘育苗播后灌溉施肥较优处理为:子叶平展至第1片真叶平展时12-2-14、20-10-20两种肥料交替施用,施肥浓度  相似文献   

11.
水分亏缺逆境对温室黄瓜生长及有关物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绍辉  张福墁 《园艺学报》2004,34(6):743-746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黄瓜生长影响很大: 土壤水分充足时, 植株生长健壮高大, 叶片舒展, 叶面积大。水分处理初期, 叶片脯氨酸、游离蛋白质含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加, 水分处理时间延长则此趋势消失。叶片与根中亚精胺(Spd) 和腐胺(Put) 含量均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增加, 不同水分处理对黄瓜叶片与根中精胺(Spm) 含量的影响不大。叶片ABA 含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采用诱导接种和挑战接种,探讨通过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诱导后,黄瓜对霜霉病和角斑病的交互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黄瓜植株经角斑病菌诱导接种后可以产生对霜霉病、角斑病的交互保护作用,对霜霉病的交互保护防效最高可达97.14 %,对角斑病的防效可达59.08 %。同时经亲和病原菌诱导后,寄主叶片中有大量木质素沉积,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提高,增强了寄主的抗病性。亲和病原菌可以诱导寄主产生广谱抗病性,不仅对该病原菌引起的病害,而且可以对其他病原菌引起的病害产生交互保护作用,并且诱导的交互保护作用与诱导间隔期有关。  相似文献   

13.
内源水杨酸参与黄瓜叶片光合系统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亮  董春娟  尚庆茂 《园艺学报》2013,40(3):487-497
 为了探讨内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在黄瓜幼苗光合系统响应低温胁迫中的作用机制,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低温下黄瓜叶片中内源SA 含量的变化;通过SA 合成抑制剂Paclobutrazol(Pac, 100 μmol · L-1)喷施和外源SA(50 μmol · L-1)饲喂的方法调节内源SA 含量,并测定不同处理幼苗的叶 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碳同化关键酶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低温引起黄瓜幼苗内源SA 含量升高,Pac 预处理抑制SA 的积累。低温导致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 v/F m)、实际光化学效率(Φ PSII)、潜在光化 学活性(F v/F o)和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等降低,叶片光化学猝灭参数[(Y(NO)]升高;内源SA 含量降低使PSⅡ活性下降幅度增大,加重了叶片的光损伤程度。低温下PSⅡ吸收的光能分配于光反应的 部分减少,而以非光化学反应的过剩能量耗散Ex 为主要的光能分配途径,内源SA 含量降低会加剧光能 向Ex 的分配。低温时喷施Pac 的幼苗中Rubisco 小亚基基因(RbcS)和碳酸酐酶基因(CA)的表达水平 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对喷施Pac 的幼苗外源饲喂SA 后,内源SA 含量升高,低温下叶片光合活性得到有 效恢复,光损伤降低,光能分配趋于合理,RbcS 和CA 的表达水平升高。上述结果表明,低温下内源SA 的积累有助于维持黄瓜叶片中较高的光系统活性和碳同化能力,从而保护光合系统,降低低温胁迫对植 物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黄瓜双断根嫁接苗合适的贮藏时间,对不同时间贮藏处理后嫁接商品苗成活率、生理和形态指标进行了研究。在20℃黑暗高湿(99%)条件下,对黄瓜双断根嫁接苗进行0(对照)、4、8、12、16、20、24、28、32、36、40、44、48h不同时间贮藏。试验结果表明,黄瓜断根嫁接苗在贮藏48h后,虽然保持较高的成活率(98.50%),但植株的壮苗指数、植株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真叶可溶性糖含量、根表面积、根长和根体积等指标与贮藏40h的嫁接苗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20℃黑暗高湿环境下,在保证黄瓜双断根嫁接苗成活以及商品苗质量的前提下,贮藏时间应控制在40h以内。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炼苗期基质含水量对黄瓜商品苗贮藏质量的影响,在炼苗期对黄瓜育苗基质进行不同含水量处理,测定了不同贮藏时间下黄瓜幼苗质量相关指标及定植后恢复生长指标,筛选了评价黄瓜幼苗贮藏质量的单一和复合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所有基质含水量处理下黄瓜幼苗的叶片健全指数、淀粉含量及定植后心叶生长速度均下降。综合来看,贮藏0 d(直接移栽),基质相对含水量45%~55% 处理下幼苗定植后生长恢复情况最好;贮藏2 d,炼苗期基质相对含水量30%~40% 和45%~55% 处理下黄瓜幼苗各项指标和定植后生长恢复能力均表现良好;贮藏4 d,幼苗质量明显劣变,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贮藏6 d,仅基质含水量75%~85% 处理下黄瓜幼苗定植后能够恢复生长。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贮藏期黄瓜幼苗叶片健全指数与定植后恢复生长能力的相关系数最高,可作为评价幼苗贮藏质量的单一指标;通过通径分析得出,复合指标“可溶性糖含量(mg·g-1,FW)+86.24 比叶重(g·dm-2)-474.56 地下部干质量(g)”能够很好地反映定植后幼苗恢复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能够诱导瓠瓜产生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病抗性的化学诱抗剂,在瓠瓜幼苗上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2,1,3-苯并噻二唑(2,1,3-Benzothiodiazole,BTH)、芸薹素内酯(Brassinolide,BL)、壳聚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TS)、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后,人工摩擦接种CGMMV,评价它们的相对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接种前3 d用0.050 g·L-1 BTH、5.0×10-5 g·L-1 BL、1.0 g·L-1 CTS、0.138 g·L-1 SA处理均可使瓠瓜CGMMV的病情指数降低,其中5.0×10-5 g·L-1 BL防效最佳,达70.38%。进一步研究表明,BL、CTS、SA以喷药后3 d为最佳诱导时间,而BTH为喷药后1 d。4种化学物质均能诱导瓠瓜对CGMMV产生抗性,其抗性差异与诱抗剂种类、浓度及诱导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7.
董春娟  曹宁  尚庆茂 《园艺学报》2017,44(7):1319-1326
为了阐明水杨酸(SA)诱导黄瓜幼苗耐冷性的作用机理,以28℃/18℃(昼/夜)为对照,测定了外源SA对低温胁迫(8℃/8℃)下根系脂肪酸总量、组分、不饱和度以及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CsFAD)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提高了根系总脂肪酸含量和饱和脂肪酸组分C16︰0、C18︰0的相对含量,并降低了多不饱和脂肪酸C18︰3的比例,根系脂肪酸不饱和度和双键指数降低;而低温下外源施用SA后,脂肪酸组分的变化得到显著缓解,饱和脂肪酸C16︰0的相对含量降低,不饱和脂肪酸C18︰3相对含量升高,脂肪酸不饱和度升高。进一步分析CsFAD的表达水平,发现低温胁迫下,根系CsFAB2.1、CsFAB2.2和CsFAD5表达受到抑制,CsFAD3和CsFAD7的表达升高;施用SA可以解除低温对CsFAB2.1、CsFAB2.2、CsFAB2.3的抑制,CsFAD2.1和CsFAD3的表达也有所升高。低温胁迫下外源施用SA可以诱导黄瓜幼苗根系FAD基因表达,提高脂肪酸不饱和度,提高幼苗耐冷性。  相似文献   

18.
黄瓜雌雄株性别苗期化学鉴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BTB(溴麝香草酚蓝 )法、NADH(还原辅酶Ⅰ )法和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法对黄瓜雌雄株进行了苗期鉴别 ,结果表明 :雌、雄株提取液加入BTB液后雌株转色快于雄株 ,反应后 5h(小时 )内在 6 30nm处雌、雄株吸光值差异最大 ,是鉴别黄瓜雌、雄株的最佳时期。雌、雄株NADH含量和TTCH含量差异显著。BTB法、NADH法和TTC法鉴别雌雄株其差异显著概率均为极显著 ,BTB法和TTC法对雌、雄株混合群体的鉴别正确率均为 10 0 % ,二者可应用于黄瓜雌、雄株苗期鉴别。而NADH法对混合群体的鉴别正确率仅 71.4%。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Salicylic acid (SA) is a common, plant-produced signal molecule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inducing tolerance to a number of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 An experiment was therefore conducted to test whether the application of SA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 (0, 0.25, 0.50, 0.75, or 1.00 mM) by seed soaking, or as a foliar spray would protect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seedlings subjected to drought stress. Thirty-six-day-old seedlings (n = 12 seedlings per treatment) were exposed to drought stress for 14 d. Pretreatment with SA improved the majority of the physiological (e.g., relative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ratio) and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e.g., shoot and root fresh and dry weights) measured in cucumber seedlings subjected to drought stress. SA ameliorated the injuries caused by drought stress by increasing shoot tissue proline contents and preventing an increase in leaf electrolyte leakage. SA was more effective at increasing the drought tolerance of cucumber seedlings when applied using the seed-soaking method, rather than as a foliar spray. The best drought protection appeared to be obtained when seeds were soaked in 0.50 mM 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