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典型样带调查法,在卧龙自然保护区邓生阴坡的岷江冷杉天然林内设置不同海拔梯度的样带,分析岷江冷杉天然林的生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岷江冷杉天然林乔木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均优丰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呈上升趋势;灌木种随着海拔梯度上升物种丰富度下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均优丰多样性指数则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生态优势度指数的变化与之相反;群落所有植物的α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与乔木层一致。从β多样性变化来看:随着海拔上升,岷江冷杉林内乔木、草本和所有群落所有植物的相异系数CD和Cody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灌木层因为物种数和优势种的改变形成β多样性的双峰变化,这与灌木植物的实际分布是相符的。群落整体的物种差异和更替速率受物种数较多的植被类型影响较大,随海拔升高呈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2.
不同结构毛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调查了不同结构毛竹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格局状况,结果表明,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下植被物种有30~42种,竹阔混交林下植物种类比毛竹纯林多8~13种,竹阔混交林下植被的辛普森指数高于毛竹纯林,而香农-威尔指数竹阔混交林与毛竹纯林接近,种间相遇机率、生态优势度和均匀度除个别指标值差异较小,毛竹混交林与毛竹纯林多样性指数值相差不大.毛竹纯林与竹阔混交林下植被优势物种并不明显,物种的分布格局也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3.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台湾水青冈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浙江省清凉峰自然保护区1 hm2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的调查,并对样地所在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该群落各层次的代表种类明显,木本植物中以台湾水青冈为优势种和建群种,草本植物中以苔草属和鳞毛蕨属为优势种.木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小,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大;②样地植物物种丰富,在垂直结构中,以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植株密度均最高,乔木层次之,草本层最低.  相似文献   

4.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变化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NERN)的监测数据,分析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随纬度、经度和海拔的空间变化格局。植物多样性指标包括物种丰富度指数(Patrick指数)、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和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ielou)。结果表明:沿纬度梯度(从南向北),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呈下降趋势,草本层无明显的变化趋势;乔木层多样性指数先下降后升高。沿经度梯度(自西向东),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呈下降趋势;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灌木层的变化趋势与乔木层相反,草本层的变化趋势不明显;3个层次的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在海拔垂直梯度上,随着海拔的升高,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峰值偏向于低海拔;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相似,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依据生物多样性分析方法,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指数等作为评价指标,对图们市石岘镇中药材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石岘镇共调查到87种植物,其中乔木有9种,灌木有10种,藤本有2种,草本有66种。香农-威纳指数(H2)以及均匀度的大小次序均为Q1Q2,说明Q1样地群的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物种分布比较均匀。在调查株数较大的分组群体多样性分析中,应该用总调查株数来计算频率,以提高不同群体间的可比性。辛普森指数不适合于N较大分组群体多样性指数的比较,而香农—威纳指数含有每个个体的信息,更适合分组群体多样性指数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应用调查所获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研究分析了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种主要森林类型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8种主要森林类型乔、灌、草3层植物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类型是红桦林、青杄林和祁连圆柏林;在其不同的森林层次上,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特点;8种主要森林类型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随其垂直分布海拔高度的变化不明显,而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总体呈现出随垂直分布海拔高度的上升先升后降的规律,即其最高值出现在此几种主要森林类型垂直分布的中段.  相似文献   

7.
以南亚热带5个年龄系列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时空互换的方法对其植物多样性及乔木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演替阶段次生林之间的植物多样性及乔木生物量差异,为次生林的管理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1)共调查植物69种,隶属于39科,55属;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多样性呈波动的不稳定状态,乔、灌、草各层物种组成及多样性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乔木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J_(sw)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规律;林下灌、草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S呈现前期平稳,中期升高,后期下降的趋势;林下灌、草层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J_(sw)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规律。(2)通过异速生长方程计算,乔木生物量随演替的进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趋于稳定的状态,演替进行到30 a时,乔木生物量最大(296.91 t·hm~(-2))。(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S差异不显著(P0.05),但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J_(sw)均匀度指数差异显著(P0.05);乔木层不同组分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天然林森林资源的景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天然林森林资源的景观变化,文章使用了景观空间格局分析软件包FRAGSTATS,主要计算了景观形状指数、平均形状指数、面积加权斑块平均形状指数、双对数破碎度、斑块平均分维度、面积加权斑块平均破碎度、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均匀度指数、修正辛普森均匀度指数、修正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面积加权斑块平均形状指数、双对数破碎度、斑块平均破碎度略有下降,也就是说,斑块(小班)形状变化不大。森林景观的变化要滞后资源的变化。各种斑块的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明显。斑块丰富度和斑块丰富度密度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9.
哀牢山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设于哀牢山各植物群的样地调查材料为依据,分析了哀牢山东、西坡不同海拔高度地带性植物群落乔木层林木的高、径垂直分布特征,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垂直分布态势。结果表明:该山地植物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单峰型分布格局,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乔木层林木的最大和平均树高、最大胸径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而灌木层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值出现在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带下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带内;而草本层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则沿海拔梯度上升呈整体减小的趋势;累加其植物群落乔、灌、草3层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哀牢山东、西坡植物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最大值出现在海拔高度2000 m左右。在相同海拔高度处,西坡植物群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高于东坡,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大于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而山顶苔藓矮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最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对地表火扰动的响应。结果表明: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 Shannon-Wiener 指数和 Simpson 指数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特点; 乔木层 Pielou 均匀度指数变化不大,灌木层和幼苗层 Pielou 指数先增加后降低,但草本层 Pielou 均匀度指数波动较大,表现为先高后低再升高然后降低的特点,说明林火扰动对栎类群落林下草本层产生了重要影响; 栎类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幼苗层和草本层之间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大多不显著,只有乔木层和草本层以及草本层和幼苗层之间的 Pielou 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差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 Pielou 均匀度指数有极显著差异。不同恢复阶段的物种多样性特征,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其他各层物种多样性特征变化不具规律性; 栎类群落林下灌木和草本层在过火后 10 年物种变化更替频繁,但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幼苗始终占据一定优势; 随着植被恢复的进程,灌草植被的变化是耐荫种逐步替代阳生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天然白桦林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1年大兴安岭地区的样地调查数据,分别用大小比数、混交度和角尺度来衡量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用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来衡量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白桦优势度的提高,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下降;从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来看,混交林的水平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林分的混交程度高,林木的生长水平整体处于中庸状态;各项指标均表明,白桦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的稳定性,对白桦林向松桦混交林过渡的群落演替趋势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野外湿地样方调查及结合文献资料,选择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了湖北远安县湿地植物多样性、区系特征、主要群落类型及数量特征。结果表明:远安县湿地植物有108科264属360种,科级区系分布类型可划分为7类5种变型,以世界广布和热带分布型为主,温带分布类型较少,中国特有类型仅1科。县域范围内分布的典型湿地植物群落54种,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中,Patrick指数均值为18.80±5.1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15±0.39;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值为0.81±0.10;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为0.75±0.10;Margalef指数均值为3.44±0.87。鬼针草群丛的Patrick指数与Margalef指数最低,竹叶眼子菜群丛的香农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最低;芋群丛Patrick指数最高,乌桕群丛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加杨群丛香农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白饭树群丛Margalef指数最高。该研究结果可为远安县及类似地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及湿地资源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物群落多样性是判断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指标,为了解人工建植对稀土矿废弃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离子型稀土矿堆浸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植被恢复固定监测点,选取植被恢复5、8、11 a废弃地为样点,调查不同恢复年限样地物种种类和数量,分析稀土矿废弃地物种多样性随恢复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前期人工种植的植物逐渐被本土野生植物取代,增加物种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乔木层、草本层植物种类和数量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稀土矿废弃地乔木层物种丰富度(Gleason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指数逐渐增加,而乔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植被恢复8与11 a植被相似度最高,其次是植被恢复5与8 a,其中植被恢复11 a与对照样地植被相似度最低;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与Shannon指数呈显著相关。因此,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稀土矿生态退化区植被恢复前期人工干涉效应在逐渐降低,后期演变为自然演替,物种群落结构和种类发生变化,但与当地本土植物群落仍存在一定差异,表明生态退化区植被演替仍处于动态变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地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沈阳市棋盘山国际会议中心区域绿化植物多样性进行全面研究,并对乔灌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α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该区域乔灌植物的物种数量为35种,其中乔木树种物种为19种,灌木物种为16种。平均物种密度为1.42株·m-2;群落的Simpson指数范围在0.490~0.856之间,其中圆柏银杏混植群落的Simpson指数最大,值为0.856,而槲树群落的Simpson指数最小,其值为0.49;群落的Shannon-Wienner指数范围在0.683~1.991之间,Shannon-Wienner指数最高的为圆柏银杏混植群落,其值为1.991,Shannon-Wienner指数最低的是槲树群落,其值仅为0.683;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在0.259~0.575之间,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最高的为大山樱白蜡旱柳混植群落,而槲树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低。β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沈阳棋盘山国际会议中心乔灌植物群落的Whittaker指数为5.549,其值符合0~12这个区域并且偏小,说明在不同样方之间的共有种比较多;Cody指数从东北至西南先减小后变大,说明群落的替代程度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15.
闽北山地杉木纯林和杉阔混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福建省建瓯市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及3种杉阔混交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林下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值均大于草本层,除杉木×鹅掌楸混交林外,其他2种混交林草本层的优势度指数值大于灌木层,均匀度指数则是灌木层大于草本层;混交林林下植物种类较少,优势种明显,且分布不均;4种多样性测度指标在不同混交林中差异不大,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差异亦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改进闽北山地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培育和经营管理、实现杉木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样方调查,对深圳市龙岗区生态风景林中的未改造低效林、天然次生林及3种改造林分(林下套种林、皆伐林、疏伐林)的植物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改造措施对林分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类型林分的物种丰富度排序为林下套种林>皆伐林=天然林>疏伐林>未改造林;经过3种方式改造后林分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皆高于未改造低效林和天然次生林,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以林下套种林最高,其次是皆伐林,Simpson指数以皆伐林最高,林下套种林次之;改造后林分灌草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未改造林,其中皆伐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次生林.综合比较疏伐、皆伐和林下套种3种改造方式对生态风景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疏伐是较适宜本地区生态风景林改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云锦杜鹃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运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均匀性指数(Pieou指数、Hill指数)探讨了井冈山云锦杜鹃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云锦杜鹃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随海拔高度下降而呈上升趋势.木本层物种多样性决定群落总体物种多样性水平;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主要受生境条件影响,林隙使群落草本层均匀度下降.  相似文献   

18.
生态疏伐对华北落叶松林分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抚育对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都具有极大作用。为了解抚育对华北落叶松林分结构和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承德市第三乡林场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生态疏伐前后的林分结构、径阶分布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生态疏伐后林分平均胸径增加2.1cm,平均树高稍有变化,林分密度从疏伐前的1 365株/hm~2下降到900株/hm~2;生态疏伐前,直径分布曲线呈左偏,6~16径阶林木数量占总数的42.6%;疏伐后,6~16径阶林木株数占总株数的21.3%,直径分布稍向右偏,更趋于正态分布;疏伐后,林下物种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有所增加,Pielou均匀度指数在1号、4号、5号样方内有所下降,2号、3号样方内呈增加趋势,且3号样方的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涨幅均最大,分别比抚育前增加了0.373、0.834和0.203。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典型样方法,分别计算各样地的物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对湖南澧县4种防护林类型(环湖低丘平原区封山育林、补植封山育林的水土保持林、平原湖区防护林和防浪护堤林)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4种防护林类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基本一致的趋势,其中环湖低丘平原补植封山育林的水土保持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数分别为20种和24种,环湖低丘平原封山育林的水土保持林为9种和17种,平原湖区防护林中为6种(10年生的湿地松林1种,5年生马尾松林为5种)和5种,防浪护堤林为1种和2种。研究结果可为湖区营造防护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油松人工林皆伐前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及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为在油松林皆伐后植被恢复和发育阶段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林分结构稳定、发挥更高生态效益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经营措施建议。【方法】采用时序研究法,在河北平泉地区选择立地一致的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32年中龄林、40年近熟林、53年成熟林)和皆伐后不同时间(5、10、24 a)的天然更新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松人工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与土壤水分间的相关性。【结果】1)皆伐前后6种林分样地共出现灌木植物21种,草本植物65种,不同样地林下植物组成存在差异。胡枝子在各林分样地均有出现,且重要值均> 20%,在灌木层优势地位明显;草本层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有18种,其次是蔷薇科和禾本科,分别为6种和4种。2)不同林分样地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皆伐前随着林龄增加林下植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皆伐后灌木层植物多样性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再下降,且变化幅度明显,伐后10 a灌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分别为1.40、0.61、1.24和0.74,与53年样地差异不显著。皆伐后不同时间的天然更新林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均与伐前53年样地的差异不显著,皆伐对灌木层植物的影响较大。3)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较一致,表现为伐前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增加,伐后5~10 a仍保持较高水平,伐后24 a出现下降,经相关分析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水分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草本层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伐前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主要与林分密度降低、光照条件改善有关,伐后主要与油松天然更新及种间竞争有关。依靠油松天然更新恢复的林地保持了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但在皆伐10 a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建议在此时对油松更新苗进行人工抚育、降低密度以维持植物多样性。土壤水分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关键生态因子,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和林下植被的恢复和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