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通过对淮盐高速公路沿线湿地水环境的分期调查和检测,从多个水质指标分析了水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沿线湿地水环境中的水温、水深、SS等参数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总氮、氨氮、总磷、溶解氧等化学指标也有相应的变化,其中总氮含量在通车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空间变化上,盐城南互通湿地各项水质指标测定值都较高,其中总磷含量与其他样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义丰溪湿地植被恢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选取义丰溪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对象,以光滩为对照,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纯林、无瓣海桑+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obovata+卤蕨Acrostichum aureum混交林)土壤0~30 cm土层的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等养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植被恢复20 a后,土壤pH值显著下降,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不同恢复模式下,除pH值外,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纯林(P<0.05),说明混交林模式的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植被恢复效果较好。因此,在后续的红树林营造修复中应采用混交林模式以确保植被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有机肥料能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并改善其质量,还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增加土壤氮素磷素含量,改善土壤的容重和孔隙度,增强土壤保水、保肥和通透性,提供大量微生物来提高土壤的酶活性,加速土壤中有机养分的分解和循环,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连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有大面积落叶松林己进入主伐阶段,笔者针对落叶松可否重茬更新问题,进行了本项研究。研究方法按照动态分析的要求进行了外业标地调查和室内测定。分析结果证明,长白落叶松二代林地土壤与一代林地相比,有机质含量降低19.5%;PH值降低0.2—0.3个单位;A层和B层的全氮量分别下降22.0%和15.9%、全磷量分别降低24.3%和28.3%、速效钙分别降低14.9%和27.2%、速效锰分别增高59.4%和7.4%,致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坏,肥力降低。今后落叶松连栽经营,必须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5.
禁牧对高原湿地纳帕海退化草甸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采用比较研究法对高原湿地纳帕海禁牧4年、禁牧8年和未禁牧的退化草甸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分析,探索禁牧对高原湿地退化草甸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禁牧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值,增加了土壤毛管持水量,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且禁牧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随着禁牧时间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逐渐递增,且表层0 ~ 20 cm土壤比深层20 ~ 40 cm土壤变化幅度大;纳帕海湿地退化草甸土壤理化性质随着禁牧时间的增加趋于良性循环,并与植物生长和植被演替有着密切关系,表明禁牧是高原湿地退化草甸土壤恢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爆破整地技术在石质荒山造林绿化中已有较大面积的应用,在河北省的“生态经济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爆破整地技术在规划设计、整地方法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生态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已有人进行了研究。但到目前尚未见到有关爆破整地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方面的报道。为此,作者于1986~1988年间,在易县梁格庄乡旺隆村对此课题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细菌肥料对湿地松幼龄林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研究细菌肥料对湿地松幼龄林生长及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为细菌肥料对湿地松土壤改良的应用提供参考,以期在促进湿地松生长及改良土壤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方法]2016年7月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区组,3个处理,分别为细菌肥料处理、基质对照处理及不添加任何肥料的空白对照处理。2017年11月测量湿地松的株高和地径,采用5点取样法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以及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用Biolog-ECO板分析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细菌肥料显著促进了湿地松幼苗株高和地径的增长,空白对照、基质对照处理和细菌肥料处理地径的相对增长量分别为98.27%、105.53%和123.09%,株高的相对增长量分别为55.69%、66.56%和85.18%,细菌肥料处理和基质对照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密度,增加了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以及最大持水量,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但细菌肥料处理的作用更显著。细菌肥料和基质对照均提高了湿地松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性氮以及速效钾含量,但细菌肥料处理与空白对照处理之间在4种养分含量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基质对照与空白对照之间只在有机质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细菌肥料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以及脲酶活性,细菌肥料还使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对6类碳源(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酚酸类和胺类)的利用能力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S)显著提高,基质对照也促进了上述指标的升高,但效果并不显著。[结论]细菌肥料处理和基质对照处理均可以促进湿地松幼苗的生长,提高湿地松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水解性氮的含量,同时使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蔗糖酶以及脲酶活性升高,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以及优势度指数,提高了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以及代谢活性,但细菌肥料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基质对照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福建柏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实现人工林养分的精确调控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在柳州沙塘林场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为1987年营造的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以未造林灌草地为对照,分层(0~15、15~30、30~50、50~70、70~100 cm)测定14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结合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同种林分内,随土层加深,土壤密度递增,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全N、碱解N、有效P含量递减。不同林分间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5种林地的土壤pH值变幅为3.94~5.12;土壤有机碳、全N、碱解N、有效P含量以及化学计量特征C:N、C:P、N:P比值均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灌草地;杉木林土壤的全P含量在所有林分中最低,杉木林生长可能消耗更多的磷元素;与对照灌草地相比,营造这4种人工林后使土壤全K含量明显减少,速效K(除米老排林外)也有相似规律,这种变化规律暗示了人工林对K元素的消耗量大;木荷林和杉木林土壤的pH值、全K、速效K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明显低于其它林分和灌草地。土壤综合质量根据主成分得分依次为:米老排林 >蓝果树林 >木荷林 >灌草地 >杉木林。 结论 (1)人工阔叶林比针叶林能更有效地积累土壤有机碳、N和P等养分,并能明显地优化土壤密度和孔隙度,在今后的造林实践中应优先考虑阔叶林。(2)人工林营造33 a后,土壤全K含量明显地小于对照灌草地,且不同林分间具有差异,因此,在森林经营时应注重K元素调控管理。  相似文献   

10.
分析比较了23年生福建柏与毗邻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福建柏林地比杉木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强,土壤孔隙和水分性能良好,土壤营养贮量较为丰富且供应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培肥土壤的作用。并认为采用福建柏与杉木轮栽或混交方式造林,可改变地力下降状况。  相似文献   

11.
按照国家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对4个等级公路的平均日交通量(pcu/d)的规定,选取醴陵市日交通量不同的3条县级道路X016、XB26、XB373沿线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预实验及实地采样调查分析了县级公路建设对其沿线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县级公路的建设对沿线的土壤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采用样线法对土壤0~10 cm的表层土进行分析,结果主要表现为土壤全氮、全磷从道路边缘到林内依次呈下降趋势;p H值高于林内,有机质含量低于林内未受干扰样地。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国内外相关湿地土壤动物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介绍了湿地环境下土壤动物生态特征(数量、类群和分布)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因素,以及湿地生境下土壤动物的指示功能和调控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总结与归纳的基础上对未来湿地环境下土壤动物群落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应将土壤动物、植被状况、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加强全球环境变化与土壤动物之间影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取野外调查与查阅历史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神府高速公路建设期间土壤侵蚀特征、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路域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整改措施,从而为路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与相邻高地林土壤属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为例,分析了河岸林与相邻高地林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显示,河岸林土壤含水量、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相邻高地林;河岸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低于相邻高地林。不同类型河岸林和相邻高地林土壤含水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差异显著,土壤酸碱度差异均不显著。河岸林与相邻高地林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6 4)。土壤含水量、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不同林型河岸林和高地林下的分布格局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有"城市花园"美称的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之一,具有众多的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当前城市湿地公园正遭受着种种人为因素的破坏,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提出了立法保障、技术改进、吸引公众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希望能有效保护城市湿地公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土壤酶活性的角度分析清澜港红树林不同群落类型湿地土壤质量状况,为海南省红树林湿地土壤碳汇监测与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对5种红树植物群落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 结果 (1)不同群落类型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熵碳皆是榄李群落最低,且显著低于个别群落;土壤微生物熵氮在不同群落类型间无显著差异。(2)不同群落类型表层土壤酶活性基本表现为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不同群落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表现为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角果木群落的最高,均显著高于海莲和正红树群落;蔗糖酶活性以杯萼海桑群落的最高,显著高于海莲和正红树群落。(3)土壤脲酶活性与含水量(SWC)、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和还原性物质总量(RS)呈极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SWC、MBC、MBN和R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N、TK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SWC、SOC、MBC和TN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SWC、SOC、MBC、TN和MBN呈极显著正相关。(4)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SWC、MBC和RS是影响清澜港红树林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 结论 可以通过土壤酶活性来表征清澜港红树林湿地土壤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7.
国家级湿地公园机制运行具有有效整合“脆弱”湿地,提高湿地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 保障湿地公园规范运行,管理有效,进行湿地红线管理,牢牢守护生态红线的优势。以伊川县伊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典型案例,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湿地生态系统、科普宣教、经济社会等角度分析了河南省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的举措、管理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效,为湿地公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压实对土壤理化特性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娜  王立海 《森林工程》2010,26(1):7-11
概述国内外有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压实的研究成果,压实主要造成土壤容重和机械阻力增加,土壤通气性、持水性和渗透性降低,土壤内化学元素吸收受到限制,进而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同时压实还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表面CO2释放速率,并分析减轻土壤压实的方法和土壤压实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杉木凋落物归还林地供其再度吸收和利用是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途径。虽然前人对杉木人工林、混交林凋落物的特性和养分循环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凋落物的特性与土壤养分循环有了较深的了解,但杉木凋落物对土壤各项物理性质影响的相关综合论述类文献较少。文章通过分析近年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数据,运用对比、举例说明的方法阐述了杉木凋落物对土壤容重、孔隙度、通气性、水分、温度、团聚体等物理性质的影响,并对改善杉木人工林地的土壤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