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省的落叶松人工林已大面积成林,但遭到落叶松绿叶蜂的严重危害.在我地区和我省东北的青山、横道河子等林区,落叶松人工林于1965-1966年落叶松绿叶蜂曾一度发生,受害木枝短,树冠窄小,树叶残缺不全,影响光合作用,不利树木正常生长发育. 我省几年来对落叶松绿叶蜂生活史进行了研究和防治试验,其结果整理如下. 一、形态特征1、成虫:落叶松绿叶蜂属叶蜂科,(学名待鉴).雌虫比雄虫大,雌虫体长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叶蜂对林木的危害及防治办法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叶蜂对太白林区落叶松人工林的危害在九十年代末开始显现,近年来发生的面积逐步扩大,严重影响林分生长,有成灾之势。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落叶松叶蜂无公害防治技术,2017年在六盘山林区开展了利用粘虫板、烟碱·苦参碱、六盘山翠金小蜂防治落叶松叶蜂试验。结果表明,在绿色、黄绿色、土黄色、红色4种颜色粘虫板中,落叶松叶蜂成虫最趋向于绿色。不同浓度的烟碱·苦参碱对幼虫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稀释10倍液防治效果为92.39%,最经济有效。不同放蜂量的六盘山翠金小蜂,按虫蜂比为1:5放蜂最经济有效。筛选出的三种无公害技术对落叶松叶蜂防治效果均高于90%,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落叶松叶蜂无公害防治技术,2017年在六盘山林区开展了利用粘虫板、烟碱·苦参碱、六盘山翠金小蜂防治落叶松叶蜂试验。结果表明,在绿色、黄绿色、土黄色、红色4种颜色粘虫板中,落叶松叶蜂成虫最趋向于绿色;不同浓度的烟碱·苦参碱对幼虫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稀释10倍液防治效果为92.39%,最经济有效;不同放蜂量的六盘山翠金小蜂,按虫蜂比为1∶5放蜂最经济有效。筛选出的3种无公害技术对落叶松叶蜂防治效果均高于90%,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 近几年来,河北北部一些林区的针阔叶林先后受到叶蜂的猖獗危害,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经济损失。1979—1980年丰宁平顶山林场50亩11—14年生青杆人工林受丰宁新松叶蜂为害致使40%林木枯死;草原林场300余亩12—14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受魏氏锉叶蜂为害,40%以上林木针叶被食光:1985—1987年围场,隆化及丰宁20多年生落叶松人工林连续发生高山偏叶蜂和落叶松叶蜂为害成灾,面积达4万余亩,  相似文献   

6.
塞罕坝机械林场大面积的落叶松人工纯林,自80年代中以来虫害加剧,主要为落叶松尺蠖与落叶松腮扁叶蜂。经两年的调查研究,已摸索出它们在该林区的发生发展规律,并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木兰林区落叶松食叶害虫发生规律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4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过程中,对木兰林区落叶松食叶害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确认发生较为严重、对落叶松生长构成一定威胁的食叶害虫主要有落叶松毛虫、落叶松尺蛾、落叶松腮扁叶蜂、落叶松鞘蛾。该文报道了该4种落叶松食叶害虫的发生及危害特点,对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云杉丹巴腮扁叶蜂属膜翅目墒叶蜂科。国内分布于四川、青海和甘肃。幼虫危害青海云杉,也危害华北落叶松等。该害虫自1989年在天祝县乌鞘岭林区更新地内首次发现后,先后向乌鞘岭、哈溪、华隆、夏玛等林场林区蔓延,面积自最初的50多公顷,发展到1400公顷,其中原工程造林区650公顷,2000年以来的退耕还林区260多公顷,其他天然林区480多公顷,天祝县部分国有林场苗圃内也有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洮河林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海拔2150—4000米,是一个高寒天然针叶林区。总面积7,975,000多亩,有林地1,484,200多亩,宜林地422,000多亩,林木蓄积量16,733,900立方米。是个有七十多年开发历史的老林区。解放前,这个林区为反动统治阶级所占有。官僚地主、木商资本家采取“拔大毛”、“林尽还山”等掠夺式采伐,使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抗日战争期间,曾设立过省林牧公司、洮河流域国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野外踏查和标准地调查方法,查明西宁市天然林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有18种(虫害13种、病害4种、有害植物1种)。云杉叶锈病、云杉梢斑螟等依然是云杉天然林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灰拟花尺蛾等威胁到白桦天然林的安全;落叶松-青杨锈病、落叶松叶蜂、落叶松球蚜等是天然林区落叶松人工林、杨树人工林的主要威胁。天然林区以叶部病虫害发生为主,钻蛀类害虫局部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腮扁叶蜂综合防治*⒇杨春(河北围场阴河林场068456)关键词落叶松腮扁叶蜂综合防治虫口减退率平均虫口密度落叶松腮扁叶蜂属膜翅目扁叶蜂科,腮扁叶蜂亚科。其幼虫暴食落叶松针叶,连续为害3年可使树木停止生长或死亡。该虫种适应海拔高度为1700~18...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腮扁叶蜂化学防治方法研究初报赵亚民,周秀珍(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围场068456)落叶松腮扁叶蜂(Cephalcialariciphila)属扁叶蜂料腮扁叶蜂属。1987年,阴河林场20~25a生的落叶松人工林首次发生落叶松腮扁叶蜂危害。由于...  相似文献   

13.
在孟滦林区 ,危害华北落叶松的森林害虫较多 ,松腮扁叶蜂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由于该虫生活习性复杂 ,世代不齐现象十分突出 ,化学防治由于药效时间短 ,且对叶蜂的卵及蛹根本不起作用。鉴于该虫以幼虫危害 ,于 1 997年进行了用红树蚁除治腮扁叶蜂的生物防治试验 ,效果良好。1 松腮扁叶蜂的生活习性松腮扁叶蜂 ( Cephalia Lariciphila)在孟滦林区 1年发生 1代。以老熟幼虫 7月下旬至 8月上旬入土越冬 ,潜入土层下 8cm左右 ,从入土越冬至第 2年 4月下旬开始化蛹 ,6月上旬化蛹基本结束 ,遇适宜温度成虫开始交尾 ,产卵。卵期为 8d左右 ,初孵…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是内蒙古地区主要的针叶树造林树种,由于抗逆性强被广大林区栽种,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遭到食叶害虫的危害,主要食叶害虫是落叶松毛虫、落叶松红腹叶蜂。文章对其危害、成虫、幼的识别、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进行阐述,希望能给林业生产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5.
落叶松腮扁叶蜂自然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腮扁叶蜂是兴安落叶松重要食叶害虫,自1998年以来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成灾,1998—2002年间研究了该虫种群自然消长规律。将落叶松腮扁叶蜂种群按其生长发育顺序划分为卵期、危害幼虫期、滞育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5个阶段,把各阶段的作用因子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状态,根据田间调查及室内实验观察,记录各阶段的存活数,组建了5个世代的生命表,1个平均生命表。分析表明:平均种群趋势指数为4.56。其中危害期幼虫相关系数r值为0.6857,回归系数b值为0.2221,滞育幼虫r值为0.8965,b值为0.6165。滞育幼虫期为落叶松腮扁叶蜂种群生活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滞育幼虫期的自然消亡是影响整个种群动态的关键因素。突然降温等灾害性天气对发生期各虫态影响明显。重要因子分析表明,影响落叶松腮扁叶蜂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是天敌、气候、食料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观测调查,掌握了落叶松叶蜂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应用参碱杀虫烟剂、苦参高渗苯氧威乳油、灭幼脲胶悬剂、灭幼脲可湿性粉剂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了最佳防治药剂,指出了防治落叶松叶蜂的最佳时间,为生产上防治落叶松叶蜂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柴河天保新思路:建立林牧复合生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河林业局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严格保护现有林草植被,通过营造林、林下资源开发,一次性安置分流富余职工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原则,针对本局实际,提出建设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思路,最终形成一种“牧不害林,林牧互益”的永续利用、优势互补的格局。 柴河林区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东坡绰尔河流域的扎兰屯市境内。土地总面积3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0%。平均海拔700~900米。柴河林区属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522毫米,无霜期110天左右。柴河林区属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区的南延部分,落叶松纯林分布仅在海拔1000米以上,700米以下多为草…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观测调查,掌握了落叶松叶蜂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通过应用参碱杀虫烟剂、苦参高渗苯氧威乳油、灭幼脲胶悬剂、灭幼脲可湿性粉剂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了最佳防治药剂,指出了防治落叶松叶蜂的最佳时间,为生产上防治落叶松叶蜂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振  金蓉 《中国林业》2008,(1):57-57
落叶松锉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分布范围广,主要危害落叶松、华山松等新梢及嫩叶。华北落叶松自1980年在甘肃省庆阳子午岭引种成功后,逐渐推广,随着华北落叶  相似文献   

20.
云杉丹巴腮扁叶蜂属膜翅目,扁叶蜂科,主要分布于四川、青海和甘肃。其幼虫危害青海云杉,也危害华北落叶松等。位于甘肃省天祝县祁连山北坡的由青海云杉为主组成建群种的水源涵养林,是石羊河流域的主要集水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云杉丹巴腮扁叶蜂自1989年在天祝县乌鞘岭林区更新地内首次发现后,先后向乌鞘岭、哈溪、华隆、夏玛等林场林区漫延,面积白最初的50多公顷,发展到1000公顷,截至目前累计发生近3400公顷。为准确掌握该害虫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