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麝与麝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除对麝分类、分布、形态的介绍外,侧重对野生麝的生态、生活习性、食性等做了较深入的观察研究。对麝的驯化、人工饲养、野生资源保护提供了可行性资料。  相似文献   

2.
怎样养麝     
麝,俗名獐子、山驴子,属于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食草反刍动物。公麝的脐与生殖孔之间有麝香囊,能分泌麝香,在发情季节特别发达。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是300多种中成药配方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芳香工业不可缺少的香料。过去,靠狩猎野生公麝获取麝香,但因野生麝资源日趋枯竭,麝香在国内外就显得非常紧缺。为满足市场需要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有不少地方开始了人工养麝并取得了不少经验。现综述如下供饲养者参考。一、麝的生活习性:麝主要分布于高寒地带,因生活栖居环境不同,分为林麝和坪麝两种。林麝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贺兰山林区马麝经济价值,分布范围及生活习性。依据长期的野外工作详尽描述马麝在贺兰山林区的生活习性。同时对贺兰山林工马麝资源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其物种面临绝迹,提出贺兰山要区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贺兰山林区马麝的生活习性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贺兰山林区马麝(MoschussifanicusBüchner)经济价值、分布范围及生活习性。依据长期的野外工作详尽描述马麝在贺兰山林区的生活习性。同时对贺兰山林区马麝资源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其物种面临绝迹。提出贺兰山林区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贺兰山林区解放初期麝资源较为丰富,据调查,五十年代末有麝1.6万只。由于乱捕滥猎和生态条件变化的结果,麝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到七十年代末只有400隻左右。为了正确贯彻“护、养、猎并举”的方针,使麝资源不断得到恢复和发展,根据我们的经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积极开展对麝的全面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可捕捉幼麝进行人工饲养,为发展麝资源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 2.实行禁猎后,麝的天敌——狐狸也相应  相似文献   

6.
从论述马麝野外巡护与监测的目的意义开始,结合马麝野外生活习性,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巡护监测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7.
丁香的文化意蕴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香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名树,具有株形优美、花繁叶茂的观赏特性和抗性好、适应性强的优良生态习性。本文归纳了我国常用丁香品种的植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和园林用途,阐述了丁香的文化底蕴,分析了作为园林绿化树种的优势,提出了在园林绿化中的主要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麝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曾是世界上麝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由于偷猎盗猎和对其栖息地的干扰破坏,使我国麝资源急剧减少。本文在论述我国麝资源现状及危机原因的基础上,在种群保护、栖息地管理、限制麝香利用、监测与研究等方面提出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麝类动物生物学特征与养殖业发展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麝类动物养殖业已有50余年的历史,但受到疾病和成活率的困扰,人工繁育种群长期徘徊不前。许多学者从饲养麝类动物的行为、生理、疾病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但未见结合麝类物种生物学特征与产业发展的研究。鉴于此,从麝类形态特征、行为特征、生理特征、遗传特征与养殖业的关系,分析目前麝养殖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见解,以期对我国麝类养殖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安徽麝是中国麝属中的新种,同时也是我国兽类中的特有种,分布在安徽、湖北及河南三省相邻接的大别山区。为了摸清安徽麝的生存状况和种群数量,2003年冬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金寨县林业局共同组成调研组,历时两年时间,深入安徽省的金寨、霍山、岳西县,湖北省的阴山、麻城县,河南省的商城县等地进行调查走访,获得一些宝贵的原始材料,同时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在王歧山等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安徽麝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进一步比较、甄别,对安徽麝的生存状况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