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
一、飞播造林概况与成效宝鸡市从1980年开展飞播造林,并逐步转入大面积生产。9年来,飞播面积5.822万公顷,有效面积4.356万公顷。据历年飞播调查资料,成苗面积1.734万公顷,占有效面积的39.8%,占播种面积的29.8%。在秦岭南坡、北坡及千山山系建成了一批以油松为主的大面积幼林区,飞播较早的麟游、凤县的一批播区已初见成效,7~8年生油松幼林每公顷有苗3750~6750株,平均高1.5米,冠幅60~1 00厘米,地径5厘米,生长旺盛。宝鸡市的飞播成效率与北方省区相比,见下表。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干旱山区大面积飞播造林提供经验和科学依据,探讨飞播造林出苗成苗的规律及特点,准确掌握飞播造林的技术措施,我们在1982—1985年进行了播区不同地面处理与飞播造林出苗成苗关系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播区自然条件北票市飞播试验区位于辽宁西部,东经120°9′—11′。北纬40°45′—50′。海拔高度340—606m,山势比较平缓,土层厚度一般为20—40cm,植被盖度0.4—0.8,播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36mm,而量多集中在7、8  相似文献   

3.
以植被、土壤、土层厚度、坡向和坡位为主,分析其对飞播造林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土壤、土层厚度、坡向是影响油松飞播造林成苗的主要生态因子,坡位也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综合分析最佳组合生态环境,即以植被盖度0.3-0.7,土壤为砂壤土,土层厚度在61厘米以上的阴坡或半阴坡为最佳生态环境组合。  相似文献   

4.
建国后,我省飞播造林的发展从无到有,步伐由小到大,现在,每年以100—120万亩的速度向前迈进。截止1993年,飞播总面积1665万亩,成林成苗面积700多万亩,占飞播总面积42%,占宜播面积的56.6%。飞播造林为绿化三秦大地做出了卓越贡献。在现在成林成苗面积中,已建成了用材林基地550万亩,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林150万亩。在秦巴  相似文献   

5.
实践表明,评价飞播造林的成效,不仅要看其成苗情况,还要看以后的生长和成林的可能性。因此,研究立地条件对飞播成苗及其幼林生长的影响,对正确选择播区,全面评价造林成效及合理经营飞播林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准确地确定立地条件中影响飞播成苗及其幼林生长的主导因子,弄清油松飞播成苗及其幼林生长的最适立地条件,我们采用数量化方法对太行山区1982年的飞  相似文献   

6.
我省飞播造林始于六十年代初,但由于缺乏经验,在树种选择和播期确定等关键技术上失误较大,致使飞播试验失败。直到1979年,我省在栾川、卢氏两县重新开始飞播造林试验,最终获得了成功。1979—1996年,全省共飞播作业676.61万亩,保存面积(包括成效面积和成苗面积)307.54万亩,为全省1997年实现基本消灭宜林荒山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17年来全省飞播造林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有许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具体说来  相似文献   

7.
1980年,我场共培育国外松苗15.2亩,共用种子42.2斤,计产合格苗33.23万株,平均每斤种子产苗7874株.平坦分场创造了湿地松育苗高产记录,每斤产苗11082株,铁路林分场、老山科研所创造了火炬松育苗高产纪录,每斤分别产菌10000株、11111株.苗木生长良好,湿地松苗平均高25—30厘米,粗0.4—0.6厘米,最高52厘米,粗0.9厘米,火炬松苗平均高20—25厘米,粗0.5厘米,最高54厘米,粗1.2厘米.  相似文献   

8.
采用福美双涂层处理飞播油松种子进行驱鸟试验,效果显著。飞播试验地当年有苗数提高1.48倍,3年后苗木保存数提高6.62倍。福美双对鸟类有良好的驱避作用,能达到保护飞播种子减轻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汉中市2004—2006三年连续完成飞播造林53.4万亩。汉中市飞播站分别在播后第二年10月组织进行了成苗调查,成苗面积183328亩,成苗面积率34.3%,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飞播造林成苗调查方法调查依据国家GB/T15162—2005(飞播造林技术规程),以播区为总体,参照出苗观察情况,估测播区有苗面积成数(精度80%、可靠性95%)计算出样方总数和间距,  相似文献   

10.
<正>我省从一九七四年开始进行飞机播种造林试验,六年来,先后在张家口、保定、石家庄、承德四个地区十六个县市共飞播油松造林250万亩。据各地调查,有苗面积为12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8%,其中每亩平均有苗300株以上的占播种面积的36%,每亩平均有苗66株到299株,还需要补植的,占播种面积的12.1%。苗木长势良好,早播种的一般苗高已达100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11.
979—1995年河南省在9市32县完成飞播造林作业面积438600hm2,其中宜播面积340800hm2,保存幼林及成苗面积187267hm2,通过补播补造,形成相对集中规模在20000hm2以上的飞播幼林2片、6700hm2以上的10片、670hm2以上的50片。文章总结了飞播造林经验,指出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为今后飞播造林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找出影响飞播油松成苗的主要因素,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和机械抽样调查方法,对滦平县历年的飞播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降水过程是影响飞播油松成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六月上、中旬雨水下透后(山场土壤湿透20厘米以上),40—60天的华山松幼苗可出圃造林。 (一) 挖塘整地:在杂草、灌木少的地方,可开挖见方宽15—20厘米、深15—20厘的小塘栽植;在杂草、灌木较多较深的地方,可开挖见方40—50厘米、深15—20厘米的大塘栽植。株行距离一般均为一米。每塘植苗2株。 (二) 取运苗木:从苗圃取苗造林时,要保持苗床湿润。双月苗因无侧根,可用手逐片拨取,用箩筐整齐装放。搬运栽植时,要遮盖不让烈日暴晒。当天栽不完的苗,可在阴坡潮湿处,挖15—20厘米深的土坑假植起来,第二天再栽。  相似文献   

14.
飞播造林是模拟对树木天然下种更新的特性,用飞机将林木种子撒到宜林地上的一种大规模机械化造林方法。1979年以来,我省在太行、伏牛、大别、桐柏等山区飞播造林300余万亩,根据成效调查,有苗面积占三分之一左右。在无苗面积中和疏苗地段内,约有三分之一是由于播后长期放牧、火灾及挖药等人蓄活动造成的。有苗的地方,目前的疏苗定株、补植补播、抚育等经营管理工作也跟不上去。由此可见,飞播林的经  相似文献   

15.
种苗是造林工作的基础。飞播造林首先从种子发芽开始,继之出苗进入幼苗时期,进而长成幼树郁闭成林,从而完成飞播人工更新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种苗是否具有适应飞播造林的特性,是影响飞播造林成败的关键。实践证明,凡是飞播造林成功的树种,均有适应飞播造林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而不同的树种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不同,播后出苗、成苗效果则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冀南山地飞播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冀西、冀北飞播造林取得了好的效果。冀南山区气候、立地条件与冀西、冀北部都有差别,对飞播造林能否成功争论很大。我们从1984年起连续4年在冀南山区的武安、涉县进行了试验。本文通过1984、1985两年的飞播成苗效果调查,对冀南山区飞播造林成败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推广飞播造林技术,加快冀南山区绿化步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岚皋县自1988年开始实施飞播造林至今,累计完成飞播造林32万亩.笔者结合多年经验,介绍如下提高飞播造林成苗的几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石质山地飞播造林药剂拌种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多效复合剂拌种,在石质山地进行飞播造林,调查结果表明,采用药剂拌种可以明显提高有苗率、降低种子损失率、缩短出苗时间、促进苗木生长、降低飞播成本,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林业近讯     
阿拉善左旗林业治沙局巳飞播16万多亩座落在阿拉善沙漠上的阿拉善左旗,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而蒸发量却在3000毫米以上,属典型的干旱荒漠区。这个旗的林业治沙局从1984年开始飞播沙蒿、沙拐枣、花棒,截止今年,飞播总面积达163660亩。今年7月份对其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1984年飞播的3500亩沙蒿,每亩平均保留2114株,平均高度67厘米;1985年飞播的沙拐枣、沙蒿,每亩平均保留847株,平均高度55厘米;1986年飞播的23900亩沙拐枣,  相似文献   

20.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下,我县从1966年开始进行飞播造林。六年来,飞播造林172.8万亩。去年上半年普查了1966年至1970年飞播的109.1万亩林地,保存率达63%,较好的播区平均每亩有苗500株以上,一般播区平均每亩有苗260株左右。飞播造林是加速绿化荒山的好办法,既节省劳力,又能降低造林成本。从测量设计到播种作业每亩只用0.02工,成本0.6元(包括种子、人工、飞行费);而同树种人工造林则每亩需1.3工,成本1.2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