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双牌县是全国重点林区县之一,境内山地面积广阔,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根据全县山区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现状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双牌县要搞好山区综合开发,必须走“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水兴旅游、山外拓市场、科技创高效”的产业化路子,加快基地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培育资源,努力搞好产品精深加工,繁荣市场经济,提高资源加工增值,积极发展森林旅游。  相似文献   

2.
浅谈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建德市林地资源保护和生态林业建设现状以及他们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要搞好生态林业建设必须建立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对林地资源要实行总体规划,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搞好新农村环境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绿化产业,其基本理念是减小城乡差距、适合村民居住和提高经济收入。绿化必须是现代农村和城乡一体化的对接,规划种植、选择合适树种、优化造林配置,使之具有农村园林建设的独立特性。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搞好新农村环境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绿化产业,其基本理念是减小城乡差距、适合村民居住和提高经济收入。绿化必须是现代农村和城乡一体化的对接,规划种植、选择合适树种、优化造林配置,使之具有农村园林建设的独立特性。  相似文献   

5.
文安县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林地资源可持利用主要观点并提出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选择了24个参评因子构建了适合文安县特征的林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该县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文安县林地资源处于可持续利用起步阶段;另外,引进"障碍度"概念,进行定量的障碍诊断,针对主要障碍因素,文章认为应从提高认识,增强领导;加大资金、科技投入;抓好重点绿化工程;搞好水利工程建设;转换机制等五个方面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并对林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是非常重要的,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对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高林地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析了当前林地资源的保护利用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关于林地开发利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林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切实提高林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探讨了遂昌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林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切实提高林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探讨了遂昌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林地资源具有分布不均衡,利用差异大;人均占有量小;宜林荒山多,利用潜力大;林地生产力低;森林覆盖率低等特点。我国已在木材生产、人工造林、五大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仍存在着植被破坏严重、经营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缺乏有力的保护措施、管理水平低、开发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今后应在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抓重点工程建设、实行集约经营、综合开发利用、加强保护与利用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决策的确定,为林业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平泉县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在耕地潜力有限的情况下,林地等非耕地资源利用前景看好。“十一五”期间,全县林业要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围绕“三个转变”,突出抓好“五个重点”,充分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分析退耕还林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中,详细阐明:退耕还林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步实践;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一定基础;二者都要求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保障.退耕还林工程必须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2.
非法占用国有林地案件侦查工作存在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林资源保护是当前林业建设和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非法占有国有林地不仅具有隐蔽性强、缓慢蚕食等特点,并且在调查取证中也存在着证据少、取证阻力大等问题。为强化国有林地资源保护力度,必须做好宣传工作、规范执法、加强打击力度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林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林地资源具有分布不均衡,利用差异大;人均占有量小;宜林荒山多,利用潜力大;林地生产力低;森林覆盖率低等特点。我国已在木材生产、人工造林、五大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仍存在着植被破坏严重、经营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缺乏有力的保护措施、管理水平低、开发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今后应在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抓重点工程建设、实行集约经营、综合开发利用、加强保护与利用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发展林业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所以要保证林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林业长期见效与广大农民短期利益之间的矛盾,搞好林地综合开发利用。我们在实施“退耕还林”和“大绿工程”中,对人工林高效复合经营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者芬兰 《中国林业》2008,(15):62-62
青海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之一,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艰苦,林业建设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态、产业发展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存在许多亟待改进和提高的方面,突出的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份质量不高,林地产出效益低下,林业的多种功能还远未开发利用,林业的多种效益也远未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认为造林只为国家,自己从林业中获得的收益不多,靠林致富的欲望不高,严重影响造林营林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寻求对策,走出一条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林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栎类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南省栎类资源的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开发利用途径及开发利用策略进行研究。湖南省栎类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是本省残存不多的天然阔叶林中的优势种,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除传统上作为用材、淀粉资源、鞣料资源外,还可作为薪炭材、利用栓皮、培养菌菇、饲养柞蚕等;同时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等诸多极为重要的生态效益。栎类在本省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差异和地域性特点,构成相对集中于湘东、湘南、湘西北山地一线,呈“马蹄形”分布的格局。由于常与其他树种混交,资源零星分散,且分布偏远,造成利用困难。对栎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将保护现有栎类资源,发挥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对资源丰富的重要商品原料可加大开发力度;对一些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栎类树种可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在开发利用模式上,要走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注重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将栎类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7.
金川县食用菌资源种类丰富、蕴藏量大、质量上乘。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但必须做好培育后备资源、管好天然原始林和进一步调查资源、做好产地区划工作;同时做好设立专门机构、就地组织加工、加速基地建设、推广栽培技术、扩大驯化品种、溶入综合开发、拓宽开发范围7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全国各地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文章通过塱边村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分析了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误区,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注重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乡村环境,注重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乡村优美的自然景观重现和原有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对通海县土地资源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该县1991年至1995年四年间除水域外,其它各种地类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园地和林地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居民、工矿及交通用地也有所增加;未利用地得到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利用正向合理利用、高水平集约经营和高生产力方向转变;耕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化。另一方面,土地利用上也存在不重视保护耕地,土壤出现退化现象;水面利用不充分;耕地减少太多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耕地土壤的产出能力,同时继续加强对水域和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总体规划,切实保护耕地,搞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0.
林地资源管理是当今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西北监测区“林地征占用地调查中”发现的许多问题 ,均对我国下世纪提高森林覆盖率 ,改善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战略目标构成较大威胁。如何正确处理当前林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怎样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林地资源 ,西北森林资源监测区“林地征占用地调查”所揭示的问题值得人们深刻反省 ,认真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