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普洱地区桉树人工林下植物种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桉树因其生长快、抗逆性强、用途广而被世界各国广泛种植。但随着规模化的种植,桉树人工林结构过于简单,林下植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对普洱市桉树人工林下植物种类的调查,发现桉树人工林下植物的结构为灌木—草本类型和纯草本类型:灌木层主要以紫金牛科、野牡丹科、锦葵科、蝶形花科等植物占优势;草本层则是以菊科、禾本科、蕨科等植物为主要优势种。这些植物多属当地先锋植物或耐旱种类,而非地带性森林植被下的常见组成种类。  相似文献   

2.
杉木人工林间伐后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杉木人工林间伐后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变化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间伐以后,由于林下空间环境因子的变化,植被生物量大量增加,为对照区的3.25倍其中灌木生物量增加273.5%,由对照区占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的79.78%,提高到91.75%.且灌木种类增多,并尤以层外植物较多.其生物量占灌木生物量的50.25%;草本生物量增加32.49%;林下死地被物生物量达9100kg/hm2,比对照区增加92.80%。  相似文献   

3.
不同林龄桉树林下植被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信宜市中部山区不同林龄(3 a 生和 5 a 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 统计和分析了桉树林下植被结构特征(种类组成、结构与分布)和物种多样性(Margale 丰富度指数、 Simpson 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1)3 a 生桉树林下植被共 记录维管束植物23 科 31 属 33 种,5 a 生桉树林林下植被共记录维管束植物 24 科 32 属 35 种,不同林龄 桉树林下植被结构与分布特征差异较大,乔木幼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均明显不同;(2)林龄对 桉树林下植被丰富度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优势度和均匀度影响较大;随着林龄的增加,桉树林下灌木层 和草本层植被物种多样性均明显下降,其中灌木层下降幅度大于草本层。总体而言,林龄对林下植被的 种类组成影响相对较小,但对林下植被的结构与分布以及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宜昌市郊柏木人工林从幼龄林、中龄林至近熟林3个阶段林下植被发育及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林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数量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常绿树种几乎没有增加;林下灌木层由强阳性种趋向中性种,林下草本层由栗褐苔草和地果占优势变为蕨类植物占优势;柏木更新不良显著影响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平均高度和平均盖度的变化,但总体趋势是增加的,只是平均密度有所下降;林下草本层和死地被物层的生物量呈增加趋势,但受柏木更新不良影响,灌木层生物量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不同密度桉树人工林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东南地区国有钦廉林场4年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密度林下的多样性展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林下植物种类多样性表现为:中密度低密度高密度。中密度林分的Shannon指数(H')和Simpson指数(D)分别为1.47和0.58,均为各个林分中最高;桉树人工林中密度的草本层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均高于其他坡度的林分,表明了桉树人工林中密度植物种类丰富,林下光源充足;桉树人工林灌木层物种均匀度Jsw指数的平均值分为1.150,而草本层物种均匀度Jsw指数平均值为1.057。并得出了伴随着林密度的变化,光照可从林分不同方向,如各个侧面透过林分照射于林下植被,可给林下植被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提升了林下植被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江南油杉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特征及生境因子对其的影响,对广西境内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江南油杉人工林的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及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江南油杉人工林林下灌木层物种较草本层物种丰富,灌木层的Shanor-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均明显高于草本层。草本层的Pielou指数(J)分布幅度(0.771~0.994)较灌木层的(0.841~0.945)宽。小乔木伴生树种较多,乔木种类与林地起源关系密切。不同森林郁闭度、坡度、坡向及坡位的江南油杉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随着郁闭度的上升,物种丰富度下降;阳坡灌木层植被丰富度略高于阴坡的;平坡的Shanor-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较斜坡的宽;中坡位的Shanor-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比上坡位和下坡位的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种混交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丰富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落桦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白桦)灌木丛中榛子是最优势的灌木,而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灌木丛以三裂叶绣线菊为最优势的灌木;落桦混交林灌木层主要植被种类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相比较少。(2)落桦混交林草本层草乌头、牛蒡为优势种,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具有优势的草本为细叶苔草与林地早熟禾;落桦混交林草本层组成种类较少,而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草本层组成植被种类较丰富。(3)落桦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比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要低,2种林分的灌木层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比草本层要低,说明灌木层的多样性要比草本层低;2种林分的灌木层Pielou指数均比草本层要低,说明灌木层的均匀度要比草本层低。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桉树、马尾松、红锥3种人工林在人为活动影响下植被恢复能力及生长规律,在广西苍梧县共青林场设置了固定监测样地,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这3种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2010~2012年间,3种人工林的林下灌木层种类数随着郁闭度的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草本层则呈现持续递增趋势;②3个群落的植物总个体数、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均基本一致,即:先增加后降低,不同林分的各指标大小排序为:红锥林>马尾松林>桉树林;③垂直结构物种多样性方面,3种人工林植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高低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辽西油松人工林带状混交改造适宜的混交宽度并进一步为油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采用样方法对辽西地区(朝阳建平)41a生油松人工林5m、10m、15m、20m、25m、30m带状混交改造4a后混交带内灌木及草本植物的种类、平均高、平均盖度、多样性指数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阴坡、半阳坡混交带内植物种类数量分别比对照油松保留带提高130.0%、83.3%,主要以草本植物种类增加为主,阴坡、半阳坡草本植物种类分别平均增加12种、8种,而阴坡灌木种类只平均增加了1种,半阳坡灌木种类更是没有明显变化;混交带内灌木、草本植物高度分别较对照平均提高31.0%、40.4%,盖度分别平均提高184.5%、107.5%,阴坡灌木的平均盖度和半阳坡草本的平均高度均得到了极大提高,混交带内灌木、草本的平均高和平均盖度均随混交宽度的增加而增大,混交宽度超过25m,灌木、草本的平均高和平均盖度无显著增长;阴坡5m混交带、半阳坡6种宽度混交带灌木的各项多样性指数均为0,阴坡25m混交带的灌木多样性指数最高,除半阳坡均匀度指数外,无论是阴坡还是半阳坡,30m混交带的草本多样性指数均最大。  相似文献   

10.
速生桉等3种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国营沙塘林场的速生桉(广林9)、马尾松、湿地松3种人工纯林的生物群落调查为基底,研究不同类型林分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类型林分之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差异,速生桉人工林物种种类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立地原有植被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研究区草本层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总体比灌木层小,速生桉人工林草本层和灌木层分层不明显,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草本层。  相似文献   

11.
在黄柏山林场4种典型人工林中设置样地,对林下植物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掌握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林下植被特征。研究表明:1)檫杉混交林林下植物丰富度最高。2)4种类型人工林林下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各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植被类型都呈现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说明乔木植被类型对于林下物种及其多样性影响较大。在营造人工林时,树种的选择对于其可持续经营有着重要影响作用。3)4种类型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是草本灌木。可能由于4种林分的郁闭度都较高,影响了灌木层生长,同时也为草本层喜阴植物的生长创造了一定条件。在黄柏山林场的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适当进行抚育间伐,增加林内透光度,以利于林下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营雷州林业局30个5年生桉树无性系人工林的调查、试验,旨在阐明不同桉树无性系人工林碳储量的变化规律及营建桉树碳汇林的合理措施.结果表明:30个桉树无性系人工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储量为148.743 t·hm-2,高于之前学者研究的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其中,乔木层和土壤层分别占34.39%、61.88%;乔木层平均碳储量达51.948 t·hm-2,不同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23(101-1)、25(179-1)、4(BU1)、26(184-1)号无性系表现最优;土壤层的平均碳储量为92.033 t·hm-2,不同无性系土壤层碳储量差异不明显;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碳储量分别是2.430、0.731、1.592 t·hm-2,占比例较小.营建桉树碳汇林关键在于无性系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3.
分析我国热带北缘地区炼山营造的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前后林下植被物种组成与生长的差异,初步探讨桉树与林下植被的关系,为我国热带地区的桉树种植提供参考。造林前的植被包括3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1个果树林,炼山后全部种植桉树。结果表明:炼山造林2 a后,林下植被得到恢复,其种类组成没有发生改变,而频度的变化则与植物类型有关,频度减小的以灌木为主,频度增大的以草本为主。果树林改造为桉树林后,林下植被出现了一些新的物种,且物种平均高度大幅增加;马尾松林改造为桉树林后,多数物种的平均高度和盖度接近原有群落的水平,而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从林下植被层消失,割鸡芒(Hypolytrum latifolium)盖度大幅提高,表明种植桉树对林下植被的影响因物种而异。经过炼山造林,在广东省茂名地区种植桉树对少数物种影响较大,短期内没有降低林下植被的多样性,长期是否存在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昆明呼马山公园人工桉树林乔木层树种为单一的直杆桉,林下植被类型有灌木-草本型。草本层紫茎泽兰这一外来物种在整个林地的草本层中占据绝对优势,阳坡林下植被的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都比阴坡的要高。灌木层生物量低于草本层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短轮伐期尾叶桉人工林皆伐作业前后林地植被变化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皆伐后,由于林地生境条件改变,使林地植物群落组成发生了变化,有一部分植物消失(消失种)、一部分植物增加(侵入种),大部分植物保留下来(保留种)。灌木层种数减少,草本层种数增加。为减小皆伐对林地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植被和水土流失),有利于植被的尽快恢复,建议皆伐后迹地清理方式采用沿等高线分布的带堆法,避免采用火烧法。  相似文献   

16.
在广西南部4个地区桉树人工林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林下资源植物种类结构及其组分重要性特征的研究,结合林下药用植物价值评定,结果表明:(1)桉树人工林草本层的资源植物主要有东方乌毛蕨、铁芒萁、五节芒,平均重要值57.64±61.30,灌木层的资源植物主要有盐肤木、海金沙、玉叶金花、三叉苦、金毛狗,平均重要值10.51±5.17;(2)桉树人工林下资源植物以药用植物为最多,其药用价值评分(0.2)从高至低依次为盐肤木、玉叶金花、金毛狗、海金沙、三叉苦、潺槁木姜子、鸡眼藤、东方乌毛蕨;⑶在广西南部地区桉树人工林下发展盐肤木、玉叶金花、金毛狗、海金沙、三叉苦、东方乌毛蕨等资源植物很有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林龄(1a、2a、3a、5a、7a)尾巨桉林地0~60cm土壤和枯落物的碳含量及碳储量,测算了不同林龄桉树林地叶面积指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降低趋势,不同林龄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林龄相同土层之间土壤有机碳储量差异不显著;枯落物碳储量差异显著,大小顺序为:5 a (4.83 t·hm-2)>7 a (3.89 t·hm-2)>3 a (2.66 t·hm-2)>2 a (2.43 t·hm-2)>1 a (1.56 t·hm-2);0~6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与林龄、乔木层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草本层生物量、枯落物层生物量之间呈正相关性,但相关性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为广西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桂东南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主产区幼龄林(1 a)、中龄林(2 a)、近熟林(3 a)、成熟林(5 a)、过熟林(6~8 a)5个不同龄级15个样点45块1 000 m~2样地为调查对象,比较分析不同龄级桉树人工林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对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龄级桉树人工林共有63科142种植物,其中灌木层35科88种,草本层28科54种;分布最广的植物为禾本科植物,共计10种。幼龄林下灌木丰富度指数最高,中龄林丰富度指数最低;近熟林和成熟林共有种数最高,达35种,相似性系数为0.365。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了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变化,有机质与灌木层Simpson指数和全磷与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呈现显著正相关,仅有机质与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省信宜市池洞镇和水口镇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统计和分析了不同坡 位(上坡位和下坡位)和不同密度(低密度 1 350~1 700 株 /ha、高密度 1 950~2 475 株 /ha)桉树林个体生 长量(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及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Margale 丰富度指数、Simpson 优 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1)坡位显著影响桉树林生产力和林 下植被多样性,下坡位桉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和林下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上坡 位,但下坡位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低于上坡位;(2)密度对胸径和单株材积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树高 和林分蓄积量,高密度桉树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均明显低于低密度桉树林。总体而言,肥力条 件更好的下坡位更利于桉树生长,产量更高,坡位对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有所不同;高 密度(1 950~2 475 株 /ha)造林时,增产效果不明显,但存在林下植被多样性下降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对郑州西南城郊生态林典型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灌木层自然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略高于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且差别较小;草本层自然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人工林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