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属危险性蛀干害虫。为了探讨其有效防治措施,作者利用松墨天牛引诱剂埋设引诱瓶对萧氏松茎象成虫进行诱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引诱剂比对照提高捕虫量6~8倍,差异极显著,可作为萧氏松茎象预测和防治的新方法。其不同松林间引诱效果有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受虫源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3年对萧氏松茎象发生发展情况的调查,摸清了萧氏松茎象在梅州市的危害规律。采用4种防治措施7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营林措施和人工捕捉防治萧氏松茎象效果最好,刮皮喷药防治效果较好,直接树干涂药防治效果较差,虫线清防治效果比氧化乐果好,生物防治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白僵菌无纺布菌条防治萧氏松茎象初步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室内用萧氏松茎象成虫对白僵菌无纺布菌条进行爬行接触,感染死亡率可达73.8%。在信丰和安福林间安放无纺布菌条防治萧氏松茎象,效果分别可达74.3%和72.8%。  相似文献   

4.
萧氏松茎象防治技术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从事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防治研究的经验,从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3个方面总结了萧氏松茎象的防治技术,并阐述了每种防治技术适用的条件和防治的关键点,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西萧氏松茎象发生林区420株湿地松的调查和分析得出,萧氏松茎象防治指标(CT)为1.2头/株或65%的有虫株率。  相似文献   

6.
萧氏松茎象是我国南方近年来爆发成灾的钻蛀性害虫。本文通过对固定样地的监测,研究萧氏松茎象入侵湿地松幼林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湿地松林龄的增加,萧氏松茎象幼虫危害加重,同时湿地松的耐害能力也在提高;萧氏松茎象入侵初期,主要在离虫源地较近的地方,后逐渐扩散;上坡的危害致死率超过60%,高于下坡的30%;随着林龄的增加,萧氏松茎象危害的高度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7.
萧氏松茎象的生活史和生态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萧氏松茎象在湖南省主要危害湿地松和马尾松。通过采用解剖林内虫害木的研究方法和林间的定期观察技术,对萧氏松茎象在湖南的生活习性及主要的生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在湖南的郴州两年发生一代,寄主种类、林分类型和林内植被直接影响萧氏松茎象的发生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zhang是危害湿地松Pinuselliottii Engelm、火炬松Pinus taedalinn.、华山松Pinusarmandii Franch.和马尾松Pinusmassoniana Lamb.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主要是以幼虫侵入树干基部或根颈部蛀害韧皮组织,严重时切断有机养分输送,导致树木死亡,其危害湿地松还造成大量流脂,进而降低松脂产量。据统计,萧氏松茎象在我国南方7省(湖南、广西、云南、福建、广东、江西等)119个县(市)发生,面积已达16.83万hm^2,造成3500万株林木死亡。掌握萧氏松茎象发生特点,便于林业承包户科学合理防治,达到减少损失,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萧氏松茎象的为害与华山松胸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的虫口密度与华山松的胸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随着华山松胸径的增加而增加;胸径相差3 cm以内的华山松之间,虫口数量差异不显著,相差6 cm的,虫口数量差异显著,相差9 cm及以上的,虫口数量差异极显著。这表明萧氏松茎象对华山松大树具有明显的危害倾向性。  相似文献   

10.
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萧氏松茎象是危害松林的危险性害虫,蛀食湿地松、火炬松和马尾松中幼林基、根部的韧皮。 1994年 5月在我市坪石乡大辅村首次发现,在野外定株套笼观察到其生物学特性后,对该虫进行了综合防治。   一、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   萧氏松茎象属鞘翅目象甲科松茎象属,完全变态昆虫,两年一代,以幼虫或成虫越冬。   幼虫: 5月中旬卵孵出幼虫后,仅三天就能蛀食寄主树干韧皮层, 6月中旬到 9月下旬取食量大,并形成一条通道,虫体可在通道内自由转弯,横向或纵向蛀食,粪便随松脂沿虫道流出树皮外成团泥状, 10月上旬至 11月上旬逐渐停止…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萧氏松茎象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严重危害国外松的钻蛀性害虫。通过观察分析,发现湿地松的大面积栽种使得萧氏松茎象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加上这种害虫当前还没有天敌,因此种群数量急剧上升。对萧氏松茎象的发生原因以及控制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信丰林区连续2 a研究了营林措施对萧氏松茎象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2010~2011年试验区萧氏松茎象当年虫口密度平均分别下降85.3%%和85.0%;相对防治效果平均分别为85.9%和86.0%;而对照区当年虫口密度分别上升4.4%和29.4%。这说明营林措施能明显抑制萧氏松茎象种群的上升。  相似文献   

13.
<正>萧氏松茎象属鞘翅目、象甲科、松茎象属,1996年被定为新种,主要危害湿地松、火炬松等国外松。其幼虫侵入寄主基部树干和根茎部蛀害韧皮组织,严重地切断有机养分输送,导致树木死亡。目前的防治主要采用人工掰开树皮捕捉害虫的方法来降低林间虫口密度。这种方法不但效率低,而且很难清除分  相似文献   

14.
萧氏松茎象生态控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我国引入国外松树的重要害虫,由于其卵、幼虫、蛹以及大部分越冬成虫都生存在树皮内,隐蔽性极强,许多常规防治措施均未达到理想效果。为了探寻新的有效控制措施,2000年以来作者在江西上饶地区、信丰等地探索采用人工抚育、化学除草等措施,改善林间透光度和湿度,造成不利于萧氏松茎象害虫生存的生境(主要抑制成虫产卵孵化率)。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抚育措施如清除杂草、杂灌木效果显著,化学除草剂如草甘膦替代人工抚育具有工效高、成本低、效果好且可持续控制等特点。其中采用以草甘膦穴状除草和人工穴垦两种抚育措施效果最好,其中草甘膦穴状除草适用于禾本科为主的林分,人工穴垦适用于杂灌为主的林分。上述生态调控措施符合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的方向,可作为萧氏松茎象工程治理的关键技术示范推广。为进一步完善萧氏松茎象生态控制技术体系,我们结合生产实际对今后需要逐步完善的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萧氏松茎象不同危害程度湿地松林地的枯落物及土壤物理性质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及腐殖质层厚度对萧氏松茎象危害程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枯枝落叶干质量和土壤含水量,枯枝落叶含水率和吸水率影响最小,即枯落物及腐殖质层越厚,枯枝落叶越多,土壤湿度越大的林区,萧氏松茎象发生越重。单因素分析表明:枯落物及腐殖质层厚度、枯枝落叶干质量和土壤质量湿度与有虫株率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萧氏松茎象有虫株率火炬松和马尾松林发生林地明显低于湿地松发生林地。与不发生林地相比,发生林地的土壤更湿润,土壤的保水能力更好,孔隙度更高,石砾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5个标准地的详查和49株样木的解析,对南岳景区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的发生与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的危害成正相关,且萧氏松茎象危害在先;同一山头阴坡受害重于阳坡;生长势越衰弱、林地卫生越差、风大处的林分,松墨天牛发生越重,且纯林重于混交林;松墨天牛可危害景区内华山松、黑松、马尾松和雪松,且对直径2 cm左右的小枝也蛀食危害;松墨天牛在华山松、黑松上的垂直分布差异不很明显.因此,要控制松墨天牛的危害,首先必须控制萧氏松茎象的危害,同时还应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萧氏松茎象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是危害湿地松林的危险性害虫,对萧氏松茎象受害林进行熏蒸法、注射法、埋蔸法和包扎法化学防治实验,其中以熏蒸法和包扎法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分别达100%和66%,人工捉虫是控制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萧氏松茎象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解剖萧氏松茎象虫害木的研究方法和林间的定期观察,可知该虫在湖南2年发生1代,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成虫为林间活动的高峰期,9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9月上旬到11中旬是人工捕虫的最佳时期.涂杆可减少30%萧氏松茎象入侵,药物注射可达95%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萧氏松茎象在贵州的分布、危害及治理策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2001年至2002年对萧氏松茎象开展的专题普查,本文首次报道了我省新记录蛀干害虫——萧氏松茎象在贵州的分布和为害情况,对下一步的调查研究和治理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萧氏松茎象流脂点与虫口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省萧氏松茎象发生区104块标准地调查和分析后得出被害寄主上萧氏松茎象流脂点与虫口密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y=0.452 4x1.0121来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