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鼠害在我国林区危害非常严重,而使用化学灭鼠药剂进行防治又会严重污染环境和误杀有益动物,甚至造成人,畜中毒,另外,长期使用化学药物,也使鼠类形成抗药性,降低了灭鼠效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探索新的鼠害防治方法。我们研制出一种新型生物灭鼠药剂;经试验,证明该经在低温下对鼠有很强杀伤能力,并且对人,畜等元毒。药剂使用简单方便,原料来源丰富,价格合理,属国内首创。在我国北方寒冷林区,可以利用早春秋末低温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退耕还林(草)地鼠害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退耕还林草地设置鼠害防治试验示范小区,运用铗日法和化学药剂克鼠星对地上鼠进行防治试验。运用灭鼠雷、人工地箭及窒息灭鼠弹对地下鼠进行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鼠药最佳投放时间应为每年的3—4月,灭鼠雷和人工地箭灭鼠率分别是70.8%和75.4%。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天然梭梭林鼠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0—2002年阿拉善左旗国家级森林鼠害工程治理项目的实施,我们对天然梭梭林区的鼠害种类、发生特点和危害情况进行了细致调查。认为害鼠发生危害的原因主要与林龄、林分状况、天敌、气象等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意见,即加强围栏封育,保护招引天敌,人工机械防鼠和药剂防治等措施。并进行了无公害灭鼠药剂的筛选试验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防治林木鼠害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林区生态环境和林业生产经营特点,总结出按鼠害地理分布、林地配置、选择造林树种、合理密植促进林分郁闭、调节林分结构、投放替代食物等营林技术与限制性使用化学药剂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防治森林鼠害。  相似文献   

5.
林木鼠害综合治理的依据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期防治林木鼠害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林区生态环境和林业生产经营特点,地出按鼠害地理分布,林地配置,选择造林树种、合理密植促进林分郁闭,调节林分结构,投放替代食物等营林技术与限制性使用化学药剂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防治森林鼠害。  相似文献   

6.
<正> 近些年来,我国林区鼠害严重,年发生面积约达67万公顷以上,林木受害重、损失大,已成为发展林业生产的又一大灾害。当前,国内外的鼠害防治,仍以化学药物毒饵诱杀为主,虽然具有较好的灭杀效果,但须连续不断地投药,才能达到减少害鼠种群密度,减轻为害的目的。且长期施用这类毒饵,有污染林区环境或二次中毒危及人畜安全之弊端。因此,积极探索研究新的灭鼠技术方法,已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最近,吉林省黄泥河林业局、东北师范大学、林业部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等单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每年发生森林病、虫、鼠害1200多万亩,防治面积400万亩左右。采用化学药剂防治,仍然是现阶段的主要防治措施,据统计每年化学药剂防治面积约占防治总面积的90%。由此可见,化学药剂对防虫、治病、灭鼠,保护现有森林,巩固绿化成果,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尚有部分地区对化学药剂使用管理重视不够,如施药人员缺乏安全使用知识;思想麻痹,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任意提高施药浓度;改变施药方法;施药工具失修,滴、漏现象严重以及施药作业过长等。任何  相似文献   

8.
幼林抚育剩余物防御幼林鼠害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龙江省带岭林区自60年代初,每3—4年发生一次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幼林鼠害。我们先后使用磷化锌、氟乙酰胺和敌鼠钠等药剂灭鼠,当时虽然压低了害鼠密度,但并没有起到长期防鼠的效果,害鼠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此,我们提出林木鼠害的综合治理问题。一、利用剩余物防御鼠害的提出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大兴安岭区人工林鼠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归纳整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多年来鼠害防治经验和资料,认为荒山草地、水湿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低产林改造及苗圃等小环境人为干扰严重、发生剧烈变化的地块鼠害发生猖獗。鼠害发生危害的原因主要与气象因子、林副产品丰欠和天敌等有密切关系。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意见,即保护水湿地,保护天敌,人工机械防鼠及无专性灭鼠药剂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鼠害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总结了我国鼠害防治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防治鼠害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驱避剂和不育剂的应用及物理机械灭鼠等。作者认为,植物源灭鼠药剂在鼠害的综合治理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并进行其产品的开发和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