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毛竹林覆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双层覆盖、单层覆盖对毛竹林出笋时间、笋期、竹笋产量、竹林土壤温湿度、幼竹及幼鞭生长状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措施显著提高竹林土壤温度,但对土壤含水率影响不显著;双层覆盖竹林出笋时间较单层覆盖和对照竹林分别提前6 d和15 d,笋期较单层覆盖和对照竹林分别增加9 d和15 d;双层覆盖竹林相对于对照竹林在竹笋净产量和竹笋可食部分重量方面分别增加95%和102%;双层覆盖竹林幼鞭平均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竹林,跳鞭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竹林,表明覆盖措施对竹鞭生长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酸雨地区火炬松幼林施肥对土壤和针叶养分含量的影响*孙翠玲郭玉文宋菲唐国银彭久联刘祖芬关键词火炬松、酸雨、施肥目前我国林木施肥以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杨树(Populusspp.)等树种较多[1]...  相似文献   

3.
不同覆盖物对雷竹林笋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8种覆盖物对林地土壤温度的调节和对雷竹林笋期、笋产量及竹林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覆盖物均提高了林地土壤温度,提早了始笋期,延长了产笋期,增加了竹林的笋产量与产值。经综合评定,若糠覆盖为最佳处理,与对照相比,其试验林地表层土壤(0~25cm)温度提高3.83℃,始笋期提早41d,笋期延长40d,产量、产值和纯收益分别增长29.4%、270.3%和310.2%。  相似文献   

4.
施用磷肥对杉木幼林土壤养分和磷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土壤立地大多供P不足,杉木幼林施用磷肥肥效显著。李贻铨等认为施P、K肥能促进杉木幼林生长[1,2];叶仲节认为幼林施P肥初期有效,施N无效,施K还会出现负效应[3]。作...  相似文献   

5.
湖州市不同竹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经营方式对4类竹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样分析了湖州市毛竹材用林、笋用林、早竹林和杂竹林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和全磷6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杂竹林和材用林优于早竹林和笋用林。其中笋用林的容重最大(1.40 t.m-3),总孔隙度最小(46.97%)。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以杂竹林最高,依次为杂竹林>材用林>早竹林>笋用林,全磷含量依次为杂竹林>早竹林>材用林>笋用林。4类竹林土壤全K、水解氮、速效磷及土壤酸度状况均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
以"谷壳、稻草"为主要材料,对毛竹林地面进行覆盖,研究地面覆盖对毛竹林竹鞭生长及出笋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林地覆盖后,土壤的p H值有所升高;毛竹出笋时间显著提前,笋期延长,春笋产量大大提高;与未覆盖林地相比,在0~20 cm浅土层中分布的竹鞭鞭长比例明显增大,竹鞭的分布有上移趋势,鞭径有所减小,鞭侧芽的总数减少,但休眠芽中的活芽比例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地面覆盖对毛竹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地面覆盖对毛竹林出笋状况及地下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覆盖技术后,毛竹出笋时间显著提前,笋产量大大提高;覆盖后样方内竹鞭总长度为740.48cm/m2,幼壮龄鞭占总鞭长的35.95%,和未覆盖竹林相比,鞭段数有所增加,总鞭长和幼壮龄鞭的比例有所下降;覆盖毛竹林鞭侧芽的总数少于未覆盖毛竹林,但休眠芽中的活芽高于未覆盖竹林。表明连续覆盖2年后的毛竹林地下鞭还具有丰产潜力。  相似文献   

8.
夏蜡梅花芽分化及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蜡梅(CalycanthuschinensisChengetS.Y.Chang)为蜡梅科夏蜡梅属[1],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自然分布在浙江省的天台和昌化。蜡梅科中唯独它花无香气,花大而美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夏蜡梅发现后,改变了长期以来认为夏蜡...  相似文献   

9.
IlexsubrotundifoliaC.J.QietQ.Z.Lin,sp.nov.[Sect.PseudoaquifoliumS.Y.Hu,Ser.Sideroxyloides(Loes.)S.Y.Hu]Speciesfoliissubrotundisintergerrimisrigidissimiscrassissimis,stigmatibustenuiterdisciformibus,pyrenisdorso3-striatiset2-sulcatisabomnibuscomparabi…  相似文献   

10.
白斑弄蝶莫氏亚种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斑弄蝶莫氏亚种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周宗瑞,黄晏明,周旗关键词白斑弄蝶莫氏亚种,生物学,防治盾叶薯蓣(DioscoreazingiberensisC.H.Wright)又名黄姜,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和石灰岩干热河谷地区的稀疏灌丛或竹林中,提取的皂...  相似文献   

11.
高低产毛竹林地土壤酶活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产竹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和蔗糖酶的活性都高于低产竹林地;磷酸酶活性两种地类间无明显不同。低产竹林地各类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及有效磷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高产竹林地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所有酶活性都无相关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及有效磷含量相关性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样分析了湖州市马尾松林、毛竹林和杉木林3种林分土壤的酶活性。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的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P<0.05),而马尾松林与杉木林之间无明显不同。从3种林分总体上分析,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含量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而单个林种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含量的相关性均不理想,且林种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筇竹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云南省大关县木杆镇选择4种筇竹林分类型: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天然筇竹—山茶混交林、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等,研究不同筇竹林分类型、不同土层深度(0~20、20~40和40~60 cm)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结果表明:1)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的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高于其他3种林分类型,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的土壤蔗糖酶活性高于其他3种林分类型,说明人工施肥处理对提高蔗糖酶活性有一定的作用;2)除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的蔗糖酶外,4种林分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在土层0~20 cm达到最大值,并且随着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除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的蔗糖酶和脲酶与过氧化氢酶、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和天然筇竹—山茶混交林的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的酸性磷酸酶与蔗糖酶无显著相关外,其他酶活性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研究表明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桉树人工林地土壤酶活性与营养元素含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典范相关分析 (canonicalcorrelationanalysis)对桉树人工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关系的研究表明 ,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与营养元素全P和全N含量关系最大 ,即正效应较大 ,它们对N、P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转化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养分K、P和Mg含量有一定的负相关作用。“综合土壤酶因子”可作为土壤肥力评价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以板栗+银杏+茶(CGT)、板栗+茶(CT)、纯茶(T)种植模式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各模式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茶树与板栗、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土壤pH、氮、磷、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脱氢酶、多酚氧化酶均高于纯茶模式,其中脲酶活性增幅较大,CGT、CT模式比T模式分别增加了134.6%、105.1%;各模式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差异较大,CGT、CT、T模式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依次为0.746、0.557、0.453,表明复合模式将有利于提高茶园的土壤肥力,这样既提高了复合系统的生产力,又实现了土壤肥力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6.
研究湖南会同连栽第2代杉木人工纯林和撂荒对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30 cm和30~60 cm土层中,撂荒地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普遍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且腐殖质碳、有效磷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磷含量在0~30 cm土层中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0~30 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1),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5),30~60 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也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地(P<0.05),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也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但差异不显著(P>0.05).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之间均呈较好的正相关,而且与水解氮、速效磷、腐殖质碳的相关性高于其与有机质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在林地土壤质量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可作为林地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撂荒具有更好地恢复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能力,对维持杉木人工林地持续生产力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树人工林连栽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笔者通过结果表明:与第1代林相比,第2代林土壤真菌、放线菌、细菌的数量分别下降34.38%、14.38%、56.63%,土壤微生物总量下降56.05%。连栽导致土壤磷酸酶活性下降20.00%,脲酶活性下降11.54%,蔗糖酶活性下降29.39%,蛋白酶活性下降50.00%,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1.92%,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100.0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植代数间,土壤细菌数量、微生物总量、蛋白酶活性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崇阳雷竹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标准地,调查研究了林地覆盖对雷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各类微生物数量变化的趋势一致,冬季数量最低,夏季最高。季节性林地覆盖对土壤固氮菌数量的影响不显著,对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及氨化菌数量的影响均极显著。林地覆盖对雷竹林地土壤蔗糖酶活性影响极显著,在林地未覆盖条件下土壤蔗糖酶水解作用更强,林地覆盖抑制了蔗糖酶的水解作用。林地覆盖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极显著,林地覆盖能显著地提高脲酶活性。林地覆盖对土壤蛋白酶的影响极显著,林地覆盖提升蛋白酶活性,使土壤有效氮含量增大。林地覆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细菌、真菌数量、土壤酶活性(特别是蛋白酶、磷酸酶和蔗糖酶)及土壤养分状况(主要是有机质含量)从杉木幼龄林到中龄林随着林冠的郁闭,林下植被盖度急剧下降,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总数,蛋白酶,磷酸酶,蔗糖酶以及土壤有机质从中龄林到成熟林随着林木密度及郁闭度下降,林下植被盖度逐步得到恢复,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降低,有可能导致中龄林土壤中多酚类有毒物质的积累,这或许是杉木连栽产量下降或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水稻编织物在坡耕地红壤水土流失控制上的作用.结果表明:稻草编织物覆盖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稻草编织物覆盖的小区径流量为697.67 m3,侵蚀量为6.44 t/hm2,而无覆盖的小区产生径流量为1 728.19 m3,侵蚀量为111.98 t/hm2,径流量是覆盖处理的2.48倍,侵蚀量是覆盖处理的17倍.降雨因子与径流量及侵蚀量的关系研究表明:雨强越大,径流量就越大;雨强大也导致侵蚀量增加;侵蚀量不仅与径流量有关,还与人类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