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弄清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黑叶猴资源现状,我们于2013年3-5月,采用直接观察计数法、访问调查和洞穴数量统计法,对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的分布、种群数量、栖息地现状以及生存和保护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于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进行了重复调查。对比2次调查结果发现:黑叶猴栖息分布范围、种群数目有扩大,总数维持在稳定范围内。分析认为,由于黑叶猴的栖息生境保护较好、人为干扰较少,近20年来,黑叶猴的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经扩大、增长,目前增速稍降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为查清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麝资源(Moschus berezouskii)状况,为保护区保护管理提供依据,2017年10月—2018年7月采用样线法、红外相机监测法及访问法对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麝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林麝的数量约为1 523头,林麝平均密度为5.05头·km~(-2),保护区林麝密度属于中等,尚未达到理论承载量。在生境选择上,保护区林麝喜欢利用食物丰富、隐蔽条件好、郁闭度高、坡度较陡、干扰强度弱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山脊及中、上坡环境。日活动节律表明,保护区林麝活动主要集中于白天,白天活动的频率是夜间活动的两倍以上。本文详细研究了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麝的生存环境、种群密度及日活动节律,为林麝的保护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综合采用线路调查法和红外触发相机调查法,对长青保护区内的林麝及其活动痕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喜欢在针阔混交林、中等海拔、坡度较陡、西南或南向的区域活动,其主要分布区为大坪和柏杨坪片区,次要分布区为杨家沟、石塔河、东坪和九池等地;林麝种群稳步发展,柄息地持续恢复,但仍显岛屿状、零星化分布特点.严格控制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是林麝及其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金佛山为例,对该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公园和森林公园等不同类型的7个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地的总规划面积约为95 101.9 hm~2,7个自然保护地相互空间重叠总面积约为31 858 hm~2,约占所有保护地总规划面积的33.50%,其中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间的空间重叠面积最大,约为22 632 hm~2。以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为原则,遵从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总体要求,提出将金佛山分布的不同保护地分别整合为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金佛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或者全部整合为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套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5.
银杉(Cathaya argyrophlla Chun et Kuang)是松科常绿乔木,世界性珍稀植物,属我国一类重点保护植物,自然繁殖能力较弱,种群数量小,具有关资料介绍,全球1米以上银杉只有1300余株。笔者通过多年的调查和人工繁殖试验;基本摸清了金佛山的银杉分布,种群数量和银杉的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林麝种群在2000年以前分布很多,近年来林麝数量已经明显减少。龙洞沟地区不仅是太白山最主要的林麝分布区域,也是秦岭地区林麝最主要的分布区域。根据龙洞沟地区林麝的活动特点设计了调查样线,从海拔1600~2800m,每300m的海拔段设为一个调查样带,在每个样带内调查此区域野生动物种类、林麝活动情况和威胁林麝生存的因素。结果发现:林麝主要集中分布在龙洞沟海拔1900~2500m的落叶阔叶与常绿针叶混交林带,但此区域人为干扰很强烈,包括旅游、挖药和放套捕猎等行为。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野外观测和访问调查,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水獭资源、栖息地食物状况和致危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水獭种群不足10头,近30年来种群数量下降了97%;水獭栖息地由于过渡捕捞、农药污染、筑坝等人类活动,许多水生动物种类已减少或消失,水獭的食物严重不足,导致水獭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8.
正银杉是中国特有的孑遗植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第四纪冰期后残留下来的稀世珍宝,堪称"植物界的大熊猫"。银杉和它的家族曾广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如今仅残存于中国重庆、广西、湖南和贵州的部分山地。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金佛山是银杉的重要分布地之一。1938年,植物学家杨衔晋首次采集到银杉标本,采集地正是金佛山。金佛山的9个野生银杉群落是全球分布最北的银杉群。  相似文献   

9.
野生动物资源的定期调查与持续监测是维持、评估及管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为明确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的底数和种群变化特征,2022年11月至12月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林栖鸟类开展冬季调查。根据足迹链及其他痕迹对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进行间接调查统计,并采用样带法估算种群数量,通过生境片断化程度、保护现状、发展趋势等3个方面对栖息地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布设的56条样带中发现:兽类3目7科12种,且种群在数量和分布上都具有相当规模,以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紫貂(Martes zibellina)、貂熊(Gulo gulo)、驼鹿(Alces alces)较突出;林栖鸟类1目1科2种,为黑嘴松鸡(Tetrao urogalloides)和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asia)。原麝、貂熊、驼鹿与紫貂的栖息地质量良好,雪兔(Lepus timidus)、马鹿(Cervrs canadensis)与黑嘴松鸡的栖息地质量较差。根据调查分析评价结果提出建立健全科研监测体系、恢复野生动物生境连通性等针对性管理建议,以推进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华西都市报(成都)205年9月11日消息,近日,中国首届禅竹文化节在重庆金佛山景区拉开帷幕,金佛山将佛文化与方竹相结合,打造了禅竹文化节,其中最让人期待的是金佛山禅修竹韵梵音会,而首次举行的皈依法会和禅武表演也让游客领略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目前有"世界一绝、中国独有"之称的金佛山方竹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