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 1083-2008栲胶原料分析试验方法,对从广西各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主产地采集的26个不同品种或无性系的油茶壳的总抽出物、单宁含量和总颜色值进行测定,并对其用作栲胶原料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壳的平均总抽出物为26.5%、单宁含量为9.6%、总颜色值为25.8。认为选取单宁含量大于10%的品种或无性系的油茶壳用作栲胶原料,并在生产过程中增加部分提纯工艺,可生产出单宁含量达60%以上的栲胶产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橡胶树老幼态无性系植株的抗寒生理特性,比较其抗寒能力。以3个橡胶树品种老幼态芽接无性系的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模拟低温胁迫(4℃对照、2℃、0℃、-2℃、-4℃)处理后,测定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6个指标,分析各指标随温度下降的变化规律,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无性系老幼态植株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胁迫温度的降低,橡胶树老幼态无性系枝条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的趋势;MDA和H_2O_2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多数无性系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所有幼态无性系相对电导率、H_2O_2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老态无性系;多数幼态无性系丙二醛低于老态无性系;多数幼态无性系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老态无性系。各无性系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品种幼态无性系的平均隶属度都远高于老态无性系。参试的橡胶树品种幼态无性系的抗寒性都比老态无性系强。研究结果为橡胶树幼态无性系的利用潜力和栽培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洛阳1号"日本落叶松是从天然林分后代超级苗中选出的天然杂种无性系,造林13年树高、胸径达11.33 m和11.67 cm,比对照高69.4%和114.9%,表现出明显的前期速生性。2011年该品种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生长快、材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特性,是优良的造纸用材树种,适宜在海拔800 m以上山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4 a生香椿18个优良无性系的区域化试验、对比、分析,最终结果表明:‘豫林1号香椿’为早期速生特性一直表现优良的无性系,胸径年平均生长量达2.3~2.8 cm,两年生嫁接苗平均高可达4.1 m左右;平均胸径是对照的1.52倍,平均树高是对照的1.49倍。该品种比本地表现最好的香椿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39%和29%,且遗传性状稳定,抗性更强。2016年1月,经河南省林木良种委员会审定为林木良种。  相似文献   

5.
‘乡核1号’为甘孜州乡城县的实生乡土核桃优株,树势较强,雌雄花期同步,果实9月中旬成熟,果实椭圆形。核仁饱满,黄白色。平均单果重14.5 g,平均壳厚0.97 mm,取仁易,坚果出仁率61.6%,脂肪含量62.9%,蛋白含量21.2%。2014年4月通过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6.
‘昌紫核桃1号’优良无性系是昌宁县林业和草原产业发展办公室从本地核桃栽培优良品种中,经过13年时间选育出的适合本地发展的优良新品种。该品种出仁率47.3%,口感香糯甘甜,连续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在普通干藏中,是目前发现最耐贮藏的品种。2019年12月通过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定名“昌紫核桃1号无性系”(良种编号:云R-SC-JS-037-2019)。  相似文献   

7.
该项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我国开展林木无性系育种的可能性和潜力,开辟林木树种改良的新途径。针对世界集约经营林业的发展对传统林木育种的冲击,笔者1974年首先提出了“有性杂交创造变异和无性系选育利用”、“群体基础上的无性系选择和无性系选择基础上的群系利用”的理论,并根据这些理论研究了杉木、白榆、刺槐、油茶等树无性系选育策略和应用技术。历经15年,取得了显著的遗传增益:刺槐、白榆优良无性系材积生长超过对照40—70%;油茶亩产油量成倍增加;多无性系造林60万亩,证明林木无性系选种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华宁大砂壳核桃(Juglans sigillata"Huaningdashake")原产于华宁县羊槽、麦勒果一带,是经过长期的大自然选择和人工筛选培育所形成的林木品种。2013年11月,华宁大砂壳核桃获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林木良种认审定。一、生物学特性华宁大砂壳核桃属胡桃科核桃属,落叶乔木,树体高大,枝叶茂盛;树皮幼时平滑,老则纵裂,翘起;小枝粗壮,髓心片状分隔,羽状复叶,长卵形,长  相似文献   

9.
硬头黄竹为西南地区特色丛生竹品种,以硬头黄栽培群体特异性种质资源为材料,首先收集优良无性系,然后进行株系筛选和品系比较,最后进行大区试验并使其性状稳定。选育的硬头黄竹新品种"竹海硬头黄",平均单株秆重12.67 kg,纤维素含量58.78%,纤维长度2.0 mm;木质素含量21.18%,灰分含量2.21%。秆重、纤维含量及纤维长度比普通栽培种分别提升了24.35%、11.00%、13.40%;木质素、灰分含量比普通栽培种分别下降了6.25%、16.44%,是优质、高产的丛生竹新品种。选育的"竹海硬头黄"是西南丛生竹优良的种质资源,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香花油茶良种选育和生态经济型品种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生长良好的30个香花油茶无性系叶为材料,使用叶面积仪和Dualex植物多酚-叶绿素仪对叶表型性状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叶水分含量特征:叶含水量为52.07%~62.44%,含水量高于55%的无性系占比70%以上。叶表型性状:15号无性系的叶长最大,29号无性系的叶宽、叶面积、叶周长、形状系数均最小;各无性系叶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18%~23.07%,叶周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为9.18%),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3.07%);叶宽、叶面积与其他叶表型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在主成分分析中,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2.708%,说明这2个主成分概括了6个性状的主要信息。其中,叶面积的特征向量值最大,其次是叶宽,叶面积和叶宽是区分香花油茶无性系最主要的叶性状。经聚类分析,香花油茶各无性系可被划分为3个类群。叶绿素含量:香花油茶不同无性系间叶绿素含量存在变异,变异系数为8.48%;25号无性系叶基、叶中的叶绿素含量与其他无性系有显著差异,叶尖叶绿素含量除与18号无性系无显著差异外,与其他无性系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光皮桦无性系造林试验的初步结果分析可知,其优良无性系与实生苗的生长差异显著,其中1、2号无性系3年生单株材积对比实生苗增益分别达31.7%、36.7%。立地条件对光皮桦生长影响较大,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无性系与林地的互作效应,达到最佳的增产效果。林木育种工作应遵循"有性起源,无性利用"的改良途径,充分发挥无性系育林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印楝药用优树无性系测定的分析评价方法,并进行农药型印楝优株评价。[方法]以印楝药用优树和平均木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完全谱系设计建立无性系品比试验,采用重复力估算法在表型水平上对无性系当代种子农药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提出"农药型印楝"的概念和标准,根据该标准进行农药型印楝优株评价。[结果]无性系种子印楝素组分含量随优树种子印楝素组分含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在无性系内和无性系间都存在不同程度变异:同一无性系各分株间的印楝素B变异(5.26%37.55%)较印楝素A变异(6.06%15.80%)和印楝素AB变异(2.95%16.14%)大,印楝素B和印楝素AB几乎呈退化和/或趋中遗传倾向,而印楝素A则既有退化和/或趋中遗传倾向又有超母遗传倾向;无性系间种子印楝素组分含量性状具有异质性(P0.01)。无性系印楝素A重复力(0.78)、印楝素B重复力(0.81)和印楝素AB重复力(0.83)均较高,表明无性系间印楝素组分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遗传效应和一般环境效应造成的,受特殊环境效应影响较小。按农药型印楝标准,评定LD0505、WW0401、AT0515三个无性系为"农药型印楝品种",LD0505和WW0421是"农药型印楝亲本"。[结论]重复力估算法适用于印楝药用优树无性系测定的分析评价,优树种子农药品质性状的遗传传递力强,无性系能保持优树农药品质的优良特性;评定LD0505、WW0401、AT0515为农药型印楝品种,LD0505和WW0421还可作为农药型印楝亲本,其余优树无性系不宜选择。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分析了辽东山区异砧红松无性系结实性状和种子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异砧红松无性系结实性状优于本砧红松无性系。异砧红松无性系单株结果数和单个球果重量分别高出红松本砧嫁接苗木的59.4%和8.1%;种子的平均长、宽比红松本砧无性系种子分别大1.56 mm、1.29 mm。种子出仁率和千粒重分别比红松本砧嫁接大4.67%和164.05 g;种子营养成分与本砧红松无性系种子营养成分没有显著差异。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并未因异砧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营养物质含量差异也不大。异砧嫁接缩短了红松果林建园时间,促进了红松结实,提高了红松果林的产量和质量,为辽东山区营建红松果林增加了一个途径,同时节约了大量的红松实生苗,降低苗木培育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较适合生产燃料乙醇的刺槐无性系,选取8044、8048(豫刺1号)、83002(豫刺7号)、84023(豫刺8号)、速生刺槐(无性系3-Ⅰ)、四倍体刺槐、匈牙利大叶刺槐和普通刺槐8个无性系或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范式洗涤法,测定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并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各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大部分无性系纤维素平均含量在速生期最高,半纤维素含量在生长初期最高,木质素含量在速生期最低。且各无性系在同一生长时期,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普通刺槐和84023在生长末期的综纤维素含量最高,均达到55%;其中,纤维素含量分别为34.7%和34.4%;木质素相对较低,分别为20.7%和18.8%,较适合作为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  相似文献   

15.
漾杂3号是云南省大理州内地方核桃经种内杂交选育出的核桃新品种,坚果扁圆球形,平均三径3.5cm;平均单果重13.4g,平均仁重7.8 g;平均壳厚1.0mm;内隔和内褶较薄,纸质,取仁较易,可取整仁,平均出仁率53.79%;仁饱满,黄白色,味香,核仁蛋白质含量18.26%,脂肪含量71.65%,风味香。经多年区域性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杉木优良无性系定向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初级种子园杂交组合全同胞测定和自由授粉半同胞测定,对杉木优良无性系(二代优树)选择方法、亲本来源及遗传特性进行研究,评选出40个优良无性系于2010年9月通过湖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并颁发林木良种证书.该批无性系根据其遗传特性划分为少节(无节)材、红心材、密植材、瘠薄地造林材和开花结实性能优5个类型,已在...  相似文献   

17.
林木无性繁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分别从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技术,无性繁殖的生理基础,无性繁殖在无性系林业、品种识别、遗传工程上的应用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林木无性繁殖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林木无性繁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抗绕实蝇的沙棘无性系植株,分析不同抗、感植株间相关生化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抗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首先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生测试验,筛选抗性植株,然后以抗、感沙棘无性系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在成虫羽化前和产卵盛期检测抗、感无性系植株相关化学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结果】1)通过林间调查果实受害率及开展沙棘绕实蝇产卵选择性试验,筛选出抗沙棘绕实蝇的沙棘无性系。2)在产卵盛期,抗虫无性系果实和叶片中总酚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敏感无性系,在果实中分别高出101.34%、50.21%和20.12%,叶片中分别高出121.22%、30.43%和40.68%。3)抗、感无性系果实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在2种无性系植株间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抗虫无性系的酯类物质种类及含量显著低于敏感无性系,而醇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敏感无性系。4)抗虫无性系果实和叶片中非挥发性物质山奈酚含量明显高于敏感无性系,分别高出29.40%和40.80%;果实中异鼠李素含量较敏感无性系高出43.20%,而在叶片中的含量较敏感无性系低41.34%。5)产卵盛期,抗虫无性系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几丁质酶(Chi)、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较敏感无性系分别高出98.21%、25.03%和20.10%,在叶片中POD和PAL则分别高出33.40%和36.30%。【结论】抗、感无性系果实、叶片中化学物质及酶活性均存在较大差异,由此推测,沙棘体内抗虫相关化学物质和酶活性与其抗沙棘绕实蝇的能力密切相关。结果初步揭示沙棘抗虫无性系的生理生化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沙棘抗虫性机制及开展抗虫性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60多年如一日,钟情林木遗传改良,构建林木无性系育种体系;最早开展杉木地理种源试验;把我国林木地理种源研究、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林业研究推向世界水平。尽管如今他已86岁高龄,但仍然经常出入图书馆,不厌其烦给年轻人“递纸条”、打电话、提建议,勇敢地与年轻人深入实验基地指导考察研究?看着落叶松、云杉、楸树等至爱,心头幸福满满。这就是马常耕,我国最早开展杉木地理种源试验的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遗传育种资深专家,我国林木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林业最早的组织者、倡导者,我国林木遗传改良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商洛紫仁核桃是商洛市自主选育的特色核桃新品系,核仁皮紫红色,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花色苷和鞣花单宁成分含量极高,在核仁种皮中含量分别为1.65%和4.10%;生长势旺盛,树体强壮,坚果圆球形,三径均值31.55 mm,平均单果重10.44 g,出仁率51.11%,壳厚1.13 mm,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3.77%、64.89%、15.65%,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总含量54.7%。该品种具有早实特性,性状遗传稳定,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