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洛阳红"牡丹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Na_2SeO_3浓度、不同pH值、不同矿物元素浓度及蛋白胨、牛肉浸膏、酵母浸膏对牡丹叶柄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Na_2SeO_3、蛋白胨、牛肉浸膏、酵母浸膏等没有起到有效地控制牡丹叶柄褐化的效果;综合考虑褐化率及总体褐化程度,在牡丹叶柄组培中,应选用pH=5.2的培养基;在确保矿质营养元素充足的情况下,降低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有利于控制褐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Na_2S_2O_3—Cu(Ⅱ)的氧化还原反应,间接测定油茶壳、黑荆树皮中的单宁。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结果与皮粉吸附法相符。为目前测定该类样品单宁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3种激素不同处理穗条对油茶扦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选用ABT1、NAA和IAA 3种生长激素及不同处理浓度及时间对油茶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BT1和NAA适合油茶的扦插繁殖,ABT1 200 mg/L浓度浸泡2h处理效果最好,NAA 100 mg/L浓度浸泡1h处理效果也较好,IAA对于促进油茶扦插的生根效果并不理想,在油茶的扦插繁殖中不宜选用IAA...  相似文献   

4.
油茶平衡施肥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不同品系产量的影响,研究了在不同平衡施肥处理下不同品系油茶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N肥和P肥对增加油茶产量具有显著地影响,增施K肥对提高油茶产量和产投比有效果,但在幼林期增产效果不明显。(2)油茶各品系之间在相同施肥处理下产量增加具有显著差异。(3)在生产上,在经济条件不允许施肥的情况下垦复也是一种经营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覆盖方式对油茶造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稻草覆盖、薄膜覆盖和杂草覆盖等3种不同林地覆盖方式对油茶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方式均显著提高了0~40 cm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并显著提高了油茶幼林的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3种覆盖方式的效果为稻草覆盖薄膜覆盖杂草覆盖。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林农间作对油茶林病虫害的影响情况,从而确定病虫生态调控模式,在油茶幼林中分别间种金银花、大豆、花生3种作物,就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林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调查与差异及回归分析。调查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对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烟煤病以及油茶尺蠖、油茶毒蛾等油茶主要病虫害都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间作处理的油茶林其油茶炭疽病的病情指数与纯林间的差异显著,其中,间作金银花处理的效果最好,防效达27.80%;3种间作处理的油茶林其油茶软腐病的病情指数与纯林间的差异不显著,防效都在10.00%左右;3种间作处理的油茶林其油茶烟煤病的病情指数与纯林间的差异也不显著,防效都在10.00%左右;间种花生、大豆的油茶林与其纯林的虫咬率间差异显著,防效分别为21.97%、20.33%。文中由此得出,3种间作模式对油茶主要病虫害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间作大豆是3种间作模式中最适用于调控油茶病虫害发生的间作模式,采用这种间作模式可以促进油茶幼林的生态调控,还可提高种植作物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油茶林地细根的分布特征及其随林龄变化的规律,本文利用根钻法研究了3种林龄的岑溪软枝油茶林分细根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及年内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油茶林细根总生物量(B总)变化规律:5年生油茶林(3 174.62 kg/hm2) 2年生油茶林(1 750.74 kg/hm2) 8年生油茶林(1 301.13 kg/hm2),且三者差异极显著(P 0.01)。在水平方向上,距离树干10 cm处的细根总生物量(B总)表现为5年生油茶林 2年生油茶林 8年生油茶林;距离树干20 cm处的细根总生物量(B总)随着树龄的增加而降低,即2年生油茶林 5年生油茶林 8年生油茶林,且差异显著(P 0.05);在垂直方向上,细根生物量垂直方向上的回归模型以多项式y=ax3+bx2+cx+d拟合效果最好,细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随着深度的加深细根生物量逐渐减少。不同林龄的油茶林细根生物量均呈单峰性动态变化,生长高峰期均出现在8月份。  相似文献   

8.
采用踏查及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平江县油茶有害生物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记录油茶有害生物52种,包括病害5种,虫害41种,有害植物4种,有害动物2种;平江县主要油茶有害生物种类为油茶炭疽病Glomerela cingulata、油茶软腐病Agaricodochium camelliae和茶籽象甲Curculio chinensis,3种有害生物共计发生面积9 705. 9 hm~2,均为轻中度发生,占全县油茶林面积26. 26%,主要分布在平江中部区域(童市、三墩、梅仙、安定等乡镇);利用调查数据对不同类型油茶林有害生物种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嫁接油茶林有害生物种类明显多于天然实生油茶林,油茶中幼林有害生物种类明显多于20-30年生油茶成熟林。  相似文献   

9.
为给筛选抗旱性强的油茶优良单株以选育油茶抗旱砧木提供参考依据,以香花油茶、小果油茶、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这6个油茶物种的1年生实生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控制浇水使土壤自然干旱的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其苗期抗旱性的强弱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的暂时萎蔫系数和永久萎蔫系数分别达到5.09%和3.11%,均显著高于其它油茶物种;而香花油茶的暂时萎蔫系数和永久萎蔫系数均最小,仅分别为2.42%和1.10%;6个油茶物种的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香花油茶小果油茶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6个物种内不同单株间的抗旱性均存在分离情况,依其永久萎焉系数的大小可将其划分为0%~1%、1%~2%、2%~3%、3%~4%、4%~5%共5种抗旱类型,其中,广宁红花油茶的抗旱类型分布在3~5级之中;博白大果油茶分布在2~4级之中,陆川油茶、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均仅在2、3级之中有分布,香花油茶只在1、2级之中有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和推广油茶发展的"绿色"集约经营模式,促进油茶增产增收,以6年生"长林"系列油茶为研究对象,分别设配方肥、复合肥、有机肥3种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作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长林"系列油茶春梢生长、果实产量和果形指数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肥料在短期内对油茶春梢粗度、长度及油茶果实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油茶当年生叶片的SPAD值有影响,3种施肥处理的SPAD值明显大于对照,其中以配方肥的效果为最好,3种施肥处理的油茶果形指数均值均大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福建林业科技》2017,(1):61-64
采用实地调查与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对尤溪县6个坡度级和4种经营类型的油茶林的分布面积和产量及3种经营类型(低产林)的改造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尤溪县油茶林2008年的面积13519.03 hm~2,主要分布于斜坡地和陡坡地,两者共占总面积的91.28%,不同坡度级的油茶林产量的变化幅度为61.90~110.62 kg·hm~(-2),缓坡地以上的林分产量随着坡度级的加大呈降低的趋势;现有油茶林经营类型以中和差为主,约占整个种植面积的89.78%,油茶林产量与经营等级呈正相关,好、中、差、荒芜4种经营类型的油茶林产量分别为313.42、102.73、64.83、27.59 kg·hm~(-2),总的年平均产量为93.92 kg·hm~(-2);中、差、荒芜3种经营类型的油茶林改造后3 a的平均产量与改造前3 a相比,产量比值分别为2.4、2.6、7.1,平均增产150 kg·hm~(-2)左右,且改造后林分增产幅度与经营类型密切关联,经营类型越低则增产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信息素黄板和普通黄板对 7 种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林内的害虫进行诱捕,掌握试验林内 主要害虫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在供试的油茶林内诱捕到了茶黄蓟马 Scirtothrips dorsalis、八点广翅 蜡蝉 Ricania speculum、东方丽沫蝉 Cosmoscarta heros 和茶小绿叶蝉 Empoasca pirisuga 4 种油茶害虫。而 信息素黄板和普通黄板 2 种黄板在诱捕茶黄蓟马、八点广翅蜡蝉、东方丽沫蝉和茶小绿叶蝉的数量上没 有显著差异(P>0.05)。岑软 2 号油茶 Cengruan 2 林内诱捕的茶黄蓟马数量较陆川油茶 C. vietnamensis、 博白大果油茶 C. gigantocarpa、岑软 3 号油茶 Cenruan 3、越南抱茎油茶 C.amplexicaulis、南荣油茶 C.nanyongensis 多,达到了 1 502.8 头 / 板,差异显著(P<0.05),而普通油茶林内诱捕到的茶黄蓟马数量 较陆川油茶多,为 1 141.6 头 / 板。诱捕数量最少的为陆川油茶,为 173.6 头 / 板,差异显著(P<0.05); 岑软 2 号油茶林内诱捕到的八点广翅蜡蝉较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岑软 3 号油茶和越南抱茎油茶多,为 6.8 头 / 板,差异显著(P<0.05);岑软 2 号油茶林内诱捕到的东方丽沫蝉的数量较越南抱茎油茶和南荣油 茶多,为 10.6 头 / 板,差异显著(P<0.05);岑软 2 号油茶林内诱捕到的茶小绿叶蝉的数量较博白大果油 茶和南荣油茶多,为 9.2 头 / 板,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油茶最适磷硒施用浓度,为富硒油茶培育、深度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赣无2号2年生嫁接油茶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磷水平(单株每盆施用量分别为0.564 8、1.129 7、1.685 5 g,分别编号P、P、P)、不同硒水平(单株每盆施用量分别为0、16、32、48 mg,分别编号Se0、Se、Se、Se)处理,采取2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富硒土壤为基质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磷硒配施对油茶植株各器官硒吸收的影响。【结果】同一硒水平、不同磷水平处理下,低硒(施用量不大于16 mg)条件下,施磷可促进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与Se0处理相比,施硒会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外源添加有机硒肥均可促进油茶植株对硒的吸收,硒含量增加,硒累积量增加;施磷可促进油茶植株对硒的吸收,硒含量增加,但效果不显著。土壤有效磷含量在Se0P处理下达到最高值19.203 mg...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浸杀和喷杀方法开展油茶饼粕抑螺试验,结果表明:油茶饼粕的茶皂素含量为14.8%.以油茶饼粕10.0 mg/L室内浸杀钉螺2d和3d,钉螺死亡率均达100%,浸杀抑螺效果呈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以油茶饼粕4.0 g/m2和8.0 g/m2室内喷杀钉螺7d,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84%和100.0%,杀螺效果与氯硝柳胺相当.  相似文献   

15.
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林农间作对油茶幼林病虫害影响的情况,并制定相关的病虫害良好预防及控制的模式,针对油茶幼林当作所间作种植的大豆、金银花、花生3种作物不同间作模式对病虫害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调查与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银花、大豆及花生3种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病虫害的控制均有一定影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中间作金银花达到的处理效果是最好的。3种间作模式均显著影响油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间作大豆是调控病虫害发生最适用的一种间作模式,利用这种间作模式可以有效地达到调控油茶幼林生态情况的目的,可促进种植作物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科学管理油茶林地施肥,通过设置6个施肥模式,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生长、叶片生长、春梢叶片养分累积、以及叶片酶活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长度、直径、数量、生物量、叶片叶绿度值、春梢叶片数、春梢叶片养分含量和叶片酶活性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春梢长度、直径、数量、生物量与春梢叶片全氮、全磷及全钾养分含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指标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不同施肥模式与油茶春梢生长关系密切。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春梢生长、叶片生长的效果依次是M_0M_2M_3M_1M_5M_4,模式4最能促进油茶春梢生长及春梢叶片生长;对油茶春梢梢数和叶片酶活性的效果依次是M_0M_1M_2M_3M_4M_5,模式5能显著促进油茶春梢梢数增加及叶片酶活性的提高;对于油茶春梢叶片养分的效果依次是M_0M_1M_3M_2M_4M_5,模式5对油茶春梢叶片养分的累积起着显著的作用;故在油茶林生产上推荐采用施肥模式M_5。  相似文献   

17.
为寻求油茶叶绿素提取效果最好的方法,以长林4号油茶叶片为试材,研究5种不同提取方法对油茶叶片叶绿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提取效果差异显著,提取效果最好的是丙酮∶乙醇=2∶1的混合液,其次是丙酮∶乙醇=1∶1的混合液,然后是丙酮∶乙醇∶水=4.5∶4.5∶1的混合液,80%丙酮和95%乙醇提取效果相对较差。丙酮∶乙醇2∶1混合液法比较适合油茶叶绿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18.
《湖北林业科技》2021,50(1):22-24
采用多花黄精根茎繁殖苗在油茶林下开展不同栽培模式种植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在容器、大田和油茶林下三种栽培模式下,多花黄精平均株高和平均地径大小为:容器大田林下,且容器栽培显著高于大田和油茶林下栽培,平均块茎鲜重大小为:容器林下大田,容器和油茶林下显著高于大田栽培。三种栽培模式对多花黄精地下块茎多糖、黄酮和薯蓣皂苷元等活性成分含量大小均为:林下大田容器,且林下栽培显著高于大田和容器栽培。三种不同油茶密度对多花黄精地径、株高和根茎鲜重影响均为:D1D2D3,其中平均株高D1显著高于D2和D3,D1根茎鲜重显著高于D3。不同坡位对多花黄精生长有一定影响,株高下坡位上坡位中坡位。  相似文献   

19.
为给沼液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6年生油茶林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了B0(0 kg/株,对照组)、B1(10 kg/株)、B2(20 kg/株)、B3(30 kg/株)、B4(40 kg/株)共5个试验组,就不同沼液用量对油茶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液能有效促进油茶的营养生长,对油茶地径增长和冠幅增长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B2处理和B3处理的单株产量比对照组分别增长了25.45%和4.1%。5个处理组中,B3处理对油茶果实品质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B3处理的单果质量增加了8.83%,其横径增加了10.21%,其纵径提高了9.37%。文中还对油茶产量与其各营养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树高增长量对油茶产量的相关性最大。综合分析认为,B3(30 kg/株)处理最能有效促进油茶生长,提高油茶产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出'岑软2号'和'岑软3号'良种油茶在广东省的适生地,制订科学合理的用种方法,避免油茶良种在生产应用推广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为广东省油茶品种区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广西林科院选育的'岑软2号'和'岑软3号'油茶良种为研究对象,在全省油茶主产区,按照统一试验要求开展区域试验,通过稳定投产期内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