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照、水分、基质对江南油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种子萌发对环境的适应性,设置光照、水分、基质等环境条件对江南油杉种子萌发进行胁迫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对江南油杉种子萌发无显著性影响,种子萌发率为81.67%~83.33%,对幼苗生长具有一定影响;在持续黑暗胁迫条件下江南油杉幼苗均为黄化苗;间歇性光照对江南油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无显著影响。江南油杉种子在10%水分条件下不能萌发;在25%~30%水分条件下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为75.00%左右;当基质中水分小于25%时江南油杉种子不能萌发或萌发效果不好,幼苗生长较差;当基质中水分大于30%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江南油杉种子在滤纸基质条件下萌发效果最好,种子萌发率为83.33%;在细沙基质条件下幼苗生长最好,胚芽长22.42 mm,胚根长53.08 mm。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羊角槭的种胚发育与萌发抑制机制,获得破除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有效方法,以提高种群繁育效率,扩大羊角槭种群数量以缓解目前极度濒危的生存现状。【方法】连续3年调查统计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2株人工种植羊角槭种胚发育结实情况,通过白菜种子发芽试验研究种子不同部位(外种皮、内种皮、种胚)的萌发抑制作用,并通过不同处理(剥除外种皮、激素浸种与低温沙藏)探索打破种子休眠促进萌发的方法。【结果】羊角槭种胚发育不良且存在单株个体间差异,3年平均饱满种胚率仅9.73%~33.98%,饱满种胚平均生活力52.22%,饱满种胚率低于其他槭属植物。羊角槭内、外种皮与种胚均存在萌发抑制物质,外种皮与种胚提取物对于白菜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更强;内源ABA含量测试发现,种胚ABA含量最高,达1 818.58 ng·g~(-1),其次为外种皮1 053.34 ng·g~(-1)、内种皮859.05 ng·g~(-1),种子内各组织的萌发抑制作用与内源ABA含量直接相关;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剥除外种皮、激素浸种与低温沙藏)打破休眠试验发现,未剥除种皮种子低温沙藏及种子剥皮室温沙藏均不能萌发,而剥去外种皮种子经一定时间的低温沙藏可打破胚休眠,使得种子萌发率提高到30%;剥去外种皮种子进行不同激素(GA_3,6-BA)、不同浓度与浸种时间处理,发现激素浸种时间对于羊角槭种子发芽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浸种激素种类或浓度均对羊角槭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显著(P0.05);对剥除外种皮种子配合适当浓度的外源激素(GA_3,6-BA)浸种处理再行低温沙藏可提高羊角槭种子发芽率,其中以100 mg·L~(-1)GA_3或200mg·L~(-1)6-BA浸种12 h效果最好,种胚发芽率分别达到46.67%与43.33%,可作为羊角槭打破休眠促进萌发的适合方法推荐应用。【结论】羊角槭种子败育率高、空瘪现象严重,这与花粉供应限制有关,异株授粉作为自交补充有助于授粉成功、胚发育,在构建保护群落时应避免分散、零散的种植,减小个体间距、促进异交结实,以提高种群繁育效率;羊角槭种子同时存在外种皮强迫休眠和胚休眠,内源ABA是种子萌发的主要抑制物质;通过剥除外种皮结合激素浸种、低温沙藏能够提高种子萌发率。该研究对于扩大羊角槭种群规模、实现这一极小种群树种的种群恢复与可持续保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将河沙、泥炭土、黄心土按照不同比例配成基质,研究不同基质对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时间和成苗率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其萌发的基质配比。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降香黄檀种子的萌发影响显著,黄心土(发芽率72.7%、发芽势49.3%、发芽时间12.7d、成苗率69.71%)和泥炭土(发芽率68.0%、发芽势53.3%、发芽时间13d、成苗率74.15%)适宜降香黄檀种子的萌发,而河沙中的种子所需萌发时间长(17.7d)、成苗率低(27.90%)。结合成本考虑,黄心土是降香黄檀播种较理想的基质。  相似文献   

4.
小红柳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和内蒙古等地的沙丘边缘和丘间低地,是浑善达克沙地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其天然更新主要以有性生殖为主,通常出苗率较高,但次年幼苗保存率极低。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小红柳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当土壤含水量为16%时,种子萌发率最高,在3%的土壤含水量下,种子将不能萌发;(2)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在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下,萌发率显著降低(P0.01),当温度45℃时种子活力丧失;(3)光照对种子萌发没有明显的制约或促进作用;(4)适宜其出苗的沙埋厚度为0~0.1 cm,随着沙埋厚度的增加,出苗率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当沙埋厚度0.4cm时,种子可萌发但幼苗不能冲破土壤表层;(5)小红柳种子无休眠期,寿命为51 d左右,可供其萌发的时间较短。通过本研究,可以明确该植物在萌发阶段对沙地环境因子的需求,为后续探讨其在沙地环境中种群更新困难的原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对木荷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对木荷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水培还是沙培、避光还是光照下,木荷种子萌发率、幼苗高度都是随PEG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都在PEG浓度为20%时达到最低;幼苗的相对含水量没有随PEG浓度的增加依次递减;水培自然光照下的萌发率>沙培恢复光照的萌发率>沙培避光的萌发率。由此说明避光能抑制木荷种子萌发,特别是在干旱、避光的情况下木荷种子受抑制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文章初步研究了光照、温度、水分、沙埋深度等环境因子对花棒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棒是需光植物,在全光照条件下萌发好;全光照最适宜温度为25℃,发芽率高达94.4%;在无光照下最适宜温度为25℃,发芽率达到了83.2%;土壤含水量为20%是花棒种子萌发的最适宜含水量,发芽率达到81.6%;沙埋深度对花棒种子萌发有影响,浅层沙埋适宜花棒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盐和干旱胁迫下不同大小刺槐种子的萌发规律,提出合适种子大小与胁迫程度的选配建议,为刺槐优良苗木的培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土壤筛,将种子分为大粒、中粒和小粒3个等级,明确每个等级种子大小特征、千粒质量和吸胀率。用NaCl和PEG 6000模拟盐和干旱胁迫,配制不同渗透势(0、-0.05、-0.15、-0.30、-0.49 MPa)的NaCl、PEG溶液。将不同大小的种子放置在光照培养箱内进行萌发试验,分析种子的萌发特征、幼苗生物量和根系发育,并比较不同大小种子在萌发中的可塑性。【结果】1)大粒和中粒种子的吸胀率显著大于小粒种子,中粒与小粒种子的千粒质量对比大粒种子分别降低22.01%、61.72%。2)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显著降低,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增加;幼苗含水量、生物量、根长、根表面积、比根长、比根表面积显著降低。盐胁迫处理比干旱胁迫有着高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含水量,但在根干重、根冠比、根长、根表面积、比根长、比根表面积上低于干旱胁迫的。在各个指标的胁迫指数上,盐胁迫高于干旱胁迫的。3)在整个萌发过程中,大粒和中粒种子与小粒种子相比,...  相似文献   

8.
凋落物对迷人杜鹃幼苗更新和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百里杜鹃”是全国唯一以保护杜鹃花科杜鹃属植物为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迷人杜鹃是保护区内重要的保护树种。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控制相结合,阐明凋落物,迷人杜鹃幼苗更新和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野外踏查百里杜鹃林迷人杜鹃群落不同厚度凋落物下幼苗更新情况;采用人工模拟用凋落物厚度和播种位置的试验,探讨凋落物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理影响;以迷人杜鹃为主的凋落物水浸提液的乙醚相、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溶液浇灌进行迷人杜鹃种子萌发试验,并对三相溶液进行 GC-MS检测,探讨凋落物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影响的生物化学原因。【结果】自然条件下,过厚的凋落物影响迷人杜鹃幼苗更新,凋落物厚度<4 cm处,幼苗数量最多,随着凋落物厚度的增加,幼苗数量逐渐减少。盆播试验发现,对照的种子萌发率最高;凋落物上方播种的种子萌发速率和幼苗发生率低于下方播种;随着凋落物厚度的增加,下方播种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发生率逐渐降低;3种有机相浸提液浇灌种子,均随着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降低,尤以乙醚相溶液对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在浓度为12 mg·mL -1时,发芽率降低82.98%,苗高降幅为68.75%,且胚根停止生长。因此认为,凋落物具有物理阻碍作用和化感作用,其物理原因:一是过厚的凋落物层的机械障碍导致萌发幼苗难于扎根或生长;二是凋落物层加厚,导致种子萌发所需的光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种子萌发。其化学原因是凋落物水浸提液中存在丰富的化感物质抑制了种子萌发和成苗,其中乙醚萃取相含29种,乙酸乙酯相含有16种,正丁醇相含有4种。【结论】在杜鹃林抚育管理中应合理地清理林下凋落物,以促进迷人杜鹃幼苗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9.
2005~2006年进行了兴安圆柏种子繁殖和扦插育苗试验。通过综合比较发芽率、株高、地径、苗高和根系发现,在干藏、沙藏以及秋播3种处理中,秋播种子萌发率可以达到60%以上,当年生苗最高可达17.8 cm,主根长18.5 cm,侧根11条,地径2.3 cm,且苗木生长整齐、旺盛,育苗效果最佳。扦插时间和基质种类明显影响扦插育苗结果,与黄沙土和泥炭土比较,河沙是最适扦插基质,而6、7月份扦插效果最好,以中河沙为基质扦插生根率可以达到64.3%,9月份以后生根率小于5%。  相似文献   

10.
云锦杜鹃种子繁育及幼树移栽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云锦杜鹃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幼树移栽试验,结果表明,云锦杜鹃种子的萌发率不高,在比较合适的基质(腐殖土 锯末和腐殖土 洗净剪碎的苔藓)中,萌发率为38.6%和38.2%;幼苗的生长状况也与基质密切相关。同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还与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联系,直射光照射5h效果最佳。4-5月是幼树移栽的适宜时期,移栽成活率高达90%;但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强光照会使成活幼树的叶片变薄,叶绿素含量下降,并出现枯焦现象,甚至死亡。因此,光照和湿度是影响云锦杜鹃幼苗和幼树生长发育最主要的生境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祁连山野生的黄瑞香生长在海拔2 500~2 600 m左右的半荫半阳的缓坡地带,为适应祁连山寒冷的冬季和凉爽的夏季气候,黄瑞香种子具有较强的休眠特性。探寻破除黄瑞香种子休眠的方法,可为其种子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种子萌发抑制物的生物学鉴定、激素溶液浸种、低温层积、干藏等不同处理方法对黄瑞香种子的休眠类型、休眠原因及其破眠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新采收的黄瑞香种子生活力为84.6%,但不萌发,具有显著的休眠现象。种子吸水过程符合Logistic曲线,其种皮对种子吸水无严重阻碍作用。2)黄瑞香种子种皮和胚的醇提液、水提液对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和胚根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外种皮的水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和胚根长的抑制作用在相同浓度条件下比醇提液明显;种胚的醇提液和水提液在0.1,0.15 g·m L~(-1)的浓度下完全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在0.05 g·m L~(-1)浓度下种胚的水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和胚根长的抑制作用显著低于醇提液;内种皮的醇提液在低浓度条件时已对白菜种子的萌发和胚根的伸长产生极其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内种皮的水提液无论浓度高低对白菜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均较小。这些结果说明黄瑞香种子外种皮中存在的水溶性萌发抑制物、种胚中溶于有机溶剂和水的萌发抑制物、内种皮中溶于有机溶剂的萌发抑制物的共同作用是其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3)黄瑞香种皮的电镜结构显示未处理的种子的种皮表面细胞排列较规则紧密,种皮中长柱状细胞构成栅栏组织;经5℃温度条件下层积90天后,种皮表面已出现较多的"蚁穴"状孔洞,有利于种子萌发。【结论】将新采收的黄瑞香种子进行GA3和6-BA溶液浸种、低温干藏和暖温干藏处理,均不能有效提高黄瑞香种子的萌发,经5℃湿沙层积90天后黄瑞香种子萌发率近80%。新采收的黄瑞香种子为综合性休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板栗胚轴的临界含水量,探索板栗种子低温保存技术和胚轴超低温保存技术,为板栗等顽拗性种子设施保存提供参考。【方法】以采自山东济南的‘烟泉’品种板栗种子为试验材料,剥取其胚轴,使用硅胶快速脱水至目的含水量,测定不同含水量胚轴的萌发率。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分析不同含水量胚轴的热力学特征,根据胚轴含水量和对应热焓关系测算胚轴临界含水量。运用低温密封保存法保存板栗种子,采用直接冷冻法、程序冷冻法、玻璃化冷冻法和程序玻璃化冷冻法对不同含水量板栗胚轴进行超低温保存测定。【结果】1)含水量从初始的61%降至25%时,胚轴萌发率未明显下降;当含水量降至20%时,萌发率降至82.1%;当含水量降至10%,萌发率降至25.6%。2) DSC热分析显示,随着胚轴含水量降低,结晶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热焓均呈规律性下降趋势,二者显著正相关。当含水量降至25%时,结晶起始温度降至-37.2℃,峰值温度降为-44.1℃,热焓值降为5.0 J·g~(-1)dw;当含水量降至20%时,冷却结晶和加热熔融阶段均无结晶峰出现。3)以胚轴含水量和对应热焓测算,‘烟泉’品种板栗胚轴的萌发率开始显著下降的脱水临界含水量为23.9%。4)将板栗种子密封保存在2℃低温环境下6个月,种子萌发率、胚根和胚芽长度无显著性变化(P0.9)。5)在4种超低温保存方法中,程序玻璃化冷冻法和玻璃化冷冻法的胚轴萌发率高于直接冷冻法和程序冷冻法,程序玻璃化冷冻法效果最好。【结论】板栗胚轴含水量降至20%及以下会对胚轴萌发活力产生影响,属于典型顽拗性种子。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结合不同含水量胚轴萌发情况,可有效确定板栗等顽拗性种子的临界含水量,‘烟泉’品种板栗胚轴的临界含水量为23.9%。板栗种子在2℃低温密封保存条件下可有效保存6个月以上,其萌发率、根胚胚芽长度无显著变化。加入冷冻保护剂PVS2可提高板栗胚轴超低温保存后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3.
云南蓝果树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自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蓝果树为中国特有极度濒危一级保护植物,为探讨云南蓝果树濒危机理并进行有效保护,通过野外原位实验和室内受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蓝果树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是否有自毒效应。结果表明:野外条件下,云南蓝果树的种子萌发受野外枯枝落叶和自身种皮的显著抑制;室内受控实验发现,云南蓝果树的根、茎、叶和种皮浸提液对种子萌发都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抑制作用,其中,根的抑制作用最强(80.90%),种皮的抑制作用最弱(13.59%),而且云南蓝果树的根、茎、叶浸提液和根际土壤对幼苗生长(株高、叶片数和生物量)也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的野生资源现状与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花黄牡丹为西藏二级濒危植物。由于其结籽率、种子自然萌发率、种子幼苗转化率都很低,致使大花黄牡丹种群数量极度濒危,同时加之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加深了大花黄牡丹的濒危程度。因此对这一濒危物种的野生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并就其种植和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对于保护这一物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甘肃白龙江林区生长的濒危植物大果青杄种子的形态和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和不同年龄的大果青杄种子千粒质量、空壳率、含水量、生活力、长、宽及直径等差异显著。不同年龄树木种子形态和部分萌发指标之间存在多样性;而且树木年龄越大,空壳率随之减少,生活力减少的幅度更大。在常温(20℃)下,经蒸馏水浸种,浓硫酸催芽的种子的发芽率为0;而42年的大果青杄种子经200mg L-1赤霉素(GA 3)处理24h后,在14d内发芽率达到70%,且发芽整齐。大果青杄种子的休眠属综合休眠,且种皮透性并不是导致大果青杄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采自日本不同地区的抗松材线虫病黑松品种"虹青"(Pinus thunbergii'Hongqing')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质处理下的种子出苗率、成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差异.结果表明:以蛭石为黑松容器育苗基质,除东京都町田市种子的成苗率低于净营养基质处理外,其出苗率、以及静岡县御殿场市、九州种子的出苗率和成苗率均高于净营养基质和河沙处理,其中九州种子的出苗率及成苗率最高,分别为62.7%和52.1%;河沙处理的出苗率和成苗率均最低;九州的种子质量最佳,播种于蛭石中的7个月幼苗平均高8.85 cm,地径为5.1 mm;东京都町田市的种子质量最差.采用蛭石为育苗基质,对立枯病进行早防早治,能大幅度提高黑松出苗率及成苗率.  相似文献   

17.
濒危植物缙云卫矛不同种群的种子萌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重庆特有濒危植物缙云卫矛7个相互间有不同程度空间隔离的种群,对其种子萌发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个种群的种子在实验室条件下萌发率差异极显著,种子萌发率与所处种群的大小呈极相关,大种群与小种群的种子萌发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各种群的种子萌发率与其所处生境的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各种群的平均种子质量与种群大小及土壤条件均无关,说明种群平均种子质量是一个较为稳定的不易受影响的参数.小种群低萌发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近交衰退带来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引起的,而不是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要长期保护这些小种群,应将种群统计因素与种群遗传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增加种群中个体数目,扩大种群,提高种子萌发率,促进种群更新,才能有效地维持这些小种群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因素对风箱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风箱果自然成熟的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属于需光性种子,光照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在10~25℃条件下,种子均能萌发,以20℃发芽率最高[(78.33±1.67)%],萌发速度最快[(23.61±2.29)%];播种深度显著影响种子的出苗率(P<0.01),不覆土(O cm)出苗率高达(68.33±6.01)%;超过0.5 cm,出苗率显著降低,2 cm时出苗率为O;种子在土壤中萌发时,土壤的适宜含水量为40%,此时出苗最快[(15.44±0.15)%],出苗率最高[(51.67±1.67)%],幼苗的死亡率也较低[(16.67±8.82)%].自然条件下,温度不是种子萌发的限制因子,影响风箱果种子萌发和幼苗成功定居的关键因子是土壤含水量、光照以及播种深度.  相似文献   

19.
文冠果实生繁殖中种子发芽率低与出苗不整齐是影响苗木培育和规模化生产的主要原因,研究生产中简单有效的文冠果种子催芽方法,以降低催芽成本,提高萌芽率,对苗木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野生文冠果为材料,采用热水浸种和机械破坏种皮相结合的催芽方法,研究其对种子萌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水浸种和机械破坏种皮的方法均能使种子提早萌发,提高萌芽率,均有助于文冠果打破种子休眠。研究发现,种子集中萌芽时期在播后30 d左右,采用60和70℃的热水浸种对促进种子萌芽的效果最好,发芽率分别为47.78%和45.56%,均为对照的10倍多,且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高,幼苗长势较好。在相同浸种水温条件下,机械破坏种皮的种子其萌芽效果不及完整种子,且配合浸种的水温不宜超过80℃。  相似文献   

20.
为给利用蓖麻及类似油料能源植物修复铅、锌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采用盆栽方法,将蓖麻种子栽种在由铅锌尾矿渣、泥炭土、黄土和不同体积配比的有机菌肥混配而成的基质中,观测了不同栽培基质处理的蓖麻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情况,同时测量并分析了铅、锌、铜、镉在其幼苗各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以了解蓖麻对铅锌等重金属的耐受力与转运潜力。试验结果表明:蓖麻种子在纯矿渣基质和不同铅锌含量矿渣混合基质中均能萌发与生长;处理Ⅴ(60%矿渣+20%泥炭土+20%黄土)的蓖麻种子的萌芽率、发芽势、幼苗成活率及幼苗植株的生长势均较好,而处理Ⅲ(80%矿渣+10%泥炭土+10%黄土+有机菌肥)的各项指标却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蓖麻种子和幼苗均表现出了对铅锌等重金属的较强的耐受性,蓖麻根系为重金属的主要累积部位,只有少量的重金属转移到地上部分,4种元素的转运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铜锌铅镉,其转移系数均小于1。研究结果表明:蓖麻不属于铅、锌的超富集植物,但耐受性强,生物量大,可用于铅锌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能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