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当地植物生长或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并恢复矿区生态系统平衡,学者们开展了诸多的研究及创新了诸多的解决方法。文章主要概述植物修复对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及在植物修复中的促进和增强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包括城市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的普遍性,重金属污染存在显著时空差异性,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对于城市大气污染水平依赖性,以及城市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特征.介绍了目前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有植物固定,植物萃取,植物挥发和根系过滤.同时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未来方向提出了初步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植物修复是矿区重金属污染常用的一种生物修复方法,将植物修复应用于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已成为环境科学和土壤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分析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对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进行了综述,并以新余市仰天岗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为例,探讨植物修复在矿区污染治理方面的规划应用,以期为矿区污染及其修复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极大,其治理方法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危害;阐述了当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新途径--植物修复技术,着重介绍了提高植物修复功效方法中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和改进超积累植物的性能;阐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铅锌超富集植物及耐性植物筛选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利用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提取作用从污染土壤中去除重金属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之一.本研究从植物修复作用机理入手,分析了超富集植物和耐性植物的特点与解毒机制,列出了Pb-Zn超富集植物种类,最后分析了Pb-Zn植物筛选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超富集植物的筛选和植物修复工作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重金属铅锌超富集植物和耐性植物筛选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锰元素为过渡金属,用途极为广泛,我国作为锰矿的开采大国,锰矿区周边土壤锰污染现状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针对锰矿区土壤锰污染现状和植被恢复治理技术的研究具有局部性及区域性特点。为此,综述了不同区域锰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锰污染现状、不同区域土壤中锰含量差异,调查了锰矿区周边富锰植被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矿区周边土壤中锰污染植物修复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重金属污染有害人类健康,影响环境质量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效的净化污染土壤,维持可持续的对土地的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问题之一,利用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保护环境是当今的热点课题。本文就利用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原理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植物选择技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桉树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区土壤生物修复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了重金属污染的概念,指出了土壤修复的几种基本方法及其优缺点,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阐述了桉树作为重金属污染富集植物的研究依据,认为将桉树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一方面可在避免种植食用性植物前提下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实行植物修复,另一方面可缓解当前木材资源供给压力,提高经济收益,具有明显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治理重金属污染最为绿色的方法,因为此技术成本低、实施方便、无污染。超富集植物的研究是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重点,然而一种植物由具有富集重金属特性到应用于现实的重金属污染修复并非易事。研究表明,在现实条件下,植物修复技术应用于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中存在一些约束。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目前超富集植物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通过分析超富集植物在现实条件下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不足,提出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利用超富集植物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回顾了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事件,从4个方面论述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来源,从重金属离子的迁移转运、超富集重金属植物的选择和植物的预警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超富集植物修复和应用,并对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桉树作为耐性和适应性较强的木本树种,在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文中综述了国内外菌—植体系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报道。菌—植体系与桉树可以形成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及提高抵抗外界胁迫能力的共生系统,具有固定与去除土壤重金属的2种功能,能通过改善根际环境和改变土壤重金属形态,增强桉树适应性和抗逆性,从而增强桉树吸收、转运和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建立菌—植体系,可以发挥有机载体、桉树与益生菌种三者的功能优势,提高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即仍需从基因分子层面对桉树应对重金属胁迫的具体信号传导和响应机制以及菌—植体系各部分间的互作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竹类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受到全世界关注。植物修复技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已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及难点。当前,竹类植物被逐渐运用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中。竹类植物以其快生长、大生物量、易栽培、高经济效益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修复重金属污染潜力的物种。文中系统阐述了竹类植物的分布、形态、生物量、生态和经济价值等特点,以及国内外关于竹类植物在重金属修复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树叶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指示大气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南京市区交通流量大的区域和相时清洁区(江苏省林科院)不同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Pb、Cd、Cu)含量的分析,研究了大气污染指数,初步探讨了植物重金属含量与城市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植物叶片中重金属Pb、Cd和Cu的累积量与大气中Pb、Cd和Cu的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所调查绿化树种叶片的重金属含量因重金属种类、采样区和树种的不同具有明显差异,悬铃木叶片累积Pb的能力最强,而杨树叶片对Cd和Cu的累积能力最强.市区大气重金属质量状况为:交通枢纽区中央门、南京化工厂和沪宁高速属于重污染,生活区新庄属于中轻度污染,远郊林科院属于无污染区.  相似文献   

14.
林地重金属污染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森林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物种多样性以及净化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我国第1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林地土壤污染超标率高达10%,其中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砷、镉等。但目前针对森林生态系统污染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针对森林生态系统重金属的来源及其特征的综述性报道更少。文中总结了森林生态系统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包括大气沉降、工业活动和交通运输、施肥和污泥林用、矿山开采等; 讨论了重金属对森林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危害。旨在揭示重金属进入林地的途径和污染过程及其危害,为合理保护森林生态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林地土壤环境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公路旁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与农作物中的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重金属在农作物不同器官的积累分布等,旨在对公路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及公路旁农作物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森林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选取华南沿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森林土壤,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分析了土壤中常见重金属元素镉、铅、铜、镍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单因子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评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研究区铅含量较高,均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规定的风险筛选值70 mg/kg;镉、铜、镍含量均在风险筛选值以内。从空间分布特征上看,铅含量呈西南向东北逐渐升高的趋势,镍、镉含量呈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的趋势,铜含量呈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总体变化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污染程度评价表明,铅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呈轻污染等级;镉、铜、镍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重金属含量未超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945,综合污染等级达到警戒线。潜在生态风险评估表明,研究区镉含量呈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铅、铜、镍均呈轻微潜在生态风险程度;4种重金属元素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小于150,属于轻微程度。总的来说,研究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有必要进行定期的森林土壤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17.
植物对土壤Cd、Pb污染的修复与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呈现扩大趋势,其中Cd、Pb污染尤为严重。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虽有很多,但各有利弊。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治理方法存在花费高、操作难、容易破坏土壤理化特性和干扰土壤生物多样性等问题。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重视,它具有原位修复、廉价、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文中从重金属Cd、Pb对植物的影响、植物修复技术和植物抗性机理3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对未来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