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测度分析区域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探究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驱动因子,为区域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80—2020年长沙市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28个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模型、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区域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分析。【结果】1980—2020年长沙市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耦合度呈“倒U形”,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森林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上升的“S形”趋势,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先升后降再升的“N型”趋势,但2015年后各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均有所放缓。【结论】1980—2020年长沙市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以中度协调阶段为主,基本处于中度耦合协调向良好耦合协调的过渡时期,提升空间较大;森林生态-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以及森林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在1980—2020年均呈不同程度上升,但上升趋势趋缓。建议从构建优良的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8~2018年间森林旅游经济与地区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8~2018年间森林旅游经济和地区生态环境整体发展水平相对稳定,以华北和西北地区为主的12个省份的森林旅游经济和地区生态环境发展均有待提高。中国森林旅游经济与地区生态环境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上稳定发展,耦合协调度基本低于耦合度,华中地区综合发展水平最高,西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整个系统基本处于由良性耦合向高水平耦合过渡的最终阶段,11年间高水平耦合发展阶段的省份占比增加,华东和华中地区保持高水平耦合稳定发展,东北地区耦合程度下降。两个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化平稳,整体属于失调衰退类型,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31个省份均属于森林旅游经济效益滞后发展,生态环境带动森林旅游经济发展。因此,提出了在推进森林公园旅游的过程中,要有效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推动绿色产业来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3.
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呼和浩特市2000-2013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总体来说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上升趋势,由2000年严重失调衰退类发展到2001-2003年的中度失调衰退类,到2004-2006年轻度失调衰退类,到2007-2009年和2012年为濒临失调衰退类,到2010-2011年和2013年为勉强协调发展类;但在此期间两者的协调发展类型及其协调发展水平仍然存在差异;2000-2004年、2006-2008年和2010-2011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类型均为经济滞后型,2005年、2009年和2012-2013年发展类型为环境滞后型,但两者相差不大。预计未来生态环境与经济会向优质协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南昌市城市化与城市林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计算两者的综合发展指数,并运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模型计算了南昌市城市化与城市林业发展的协调度。结果表明:1)2002—2012年,南昌市城市化呈快速发展趋势,城市林业的发展可以分为较快发展(2002—2007年)、平缓稳定发展(2007—2009年)、快速发展(2009—2012年)三个阶段;2)城市化与城市林业的发展状态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城市化略滞后于城市林业阶段(2002—2005年,2010—2012年)、城市化与城市林业波动发展阶段(2005—2007年)、城市林业滞后于城市化阶段(2007—2009年);3)南昌市城市化与城市林业协调度总的为优良协调,协调度较高,城市化与城市林业的发展速度比较一致,但城市林业质量是否符合了城市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系统分析思维,将公园系统和经济系统纳入到“公园-经济”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我国大陆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构建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探究1996—2017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变看,全国尺度上“公园-经济”复合系统由失调衰退向耦合协调过渡;经济因素长期活跃,公园系统经历“迟缓-提速”的过程;各规模城市间耦合协调发展差异波动上升,呈特大、大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引领,中、小城市失调滞后的特征。2)从空间分异看,复合系统耦合协调与经济水平存在空间对应性,呈“沿海-内陆”的梯度化分异特征;东部公园、经济发展强调“量质并举”,中部、西部和东北侧重“以量驱动”。  相似文献   

6.
以贵阳市偏坡乡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人口素质、区域经济等相关指标,构建了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与Logistic增长预测模型,对典型喀斯特峰丛槽谷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和预测。结果表明:偏坡乡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2015年为中级协调发展阶段,2016~2020年为逐步良性协调发展阶段,2021~2027年趋向于高效协调发展阶段。随着生态休闲旅游的合理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偏坡乡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也逐步趋于高效优质协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省为研究区域,并借助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且以2001~2010年贵州省统计年鉴和环境发展公报中的数据为依据,运用变异系数法求各项指标权重,根据权重构建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了耦合度模型,深入研究了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01~2010年以来,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除了在2005~2006年期间有所下降以外,总体来看呈现上升趋势;从耦合协调度来看,贵州省的耦合协调度也在不断增强,从2001年的基本耦合阶段到2010年的高水平耦合阶段。总体来说,贵州省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处于相对协调状态,但城市化发展水平一直低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今后必须在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研判公园与人口的互动关系是提升城市宜居环境水平的关键。文章以江苏省34个县级市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公园-人口"系统2000—2018年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变特征进行时空双维定量探究。研究表明:1)从2个系统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看,时序上由公园引领转变为人口主导,空间上呈现"苏南苏北苏中"的发展态势。2)从"公园-人口"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来看,在时序上经历了"勉强协调→濒临失调"的转变,空间上呈现"苏南苏北苏中"的演变格局,且存在一定的"圈层+轴线"结构。系统耦合协调视角研究可定量化呈现江苏省公园与人口的多元动态关系,以期为两者协同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
通过灰色关联度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探讨了湖南长江经济带产业水资源利用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机制,得出以下结论:①岳阳沿江地区产业水资源利用与城镇化两系统各指标间的关联度均在0.6以上,属于中等及以上关联。②岳阳沿江地区产业水资源利用综合水平在波动中下降,城镇化综合水平总体呈现线性上升趋势,两者呈现反向发展态势。③岳阳沿江地区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曲线呈现倒“U”型,由勉强协调发展类城镇化滞后型发展为中级协调发展类产业水资源利用滞后型。④2017年岳阳沿江地区各县市区呈现中级协调产业水资源利用滞后型、良好协调产业水资源利用滞后型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综合评价值来看,2008~2015年广西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系统均呈上升趋势,评价等级从较差提高到较好程度;从耦合协调度来看,2008~2015年广西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系统的总体协调度还不高,但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1.
“双碳”政策的提出,在经济、物流等各个行业掀起一阵“减碳之风”,生态发展格局影响着各个行业的发展。为了保证在“双碳”战略下,新经济格局持续、有力地发展,提高行业间的协调发展水平或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新格局下对经济发展的测度进行分析,从协调发展水平入手,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经济-物流-生态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分析成渝双城经济圈2016—2020年经济业、物流业与生态业之间的协调程度,引入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成渝经济圈内经济、物流与生态的耦合协调度,以期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协调、稳定发展,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索了长沙城市化水平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通过创建城市化系统和水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指标体系,对长沙市2000~2014年间的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水平进行了量化评估,探究了其时序变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4年长沙市水资源环境和城市化综合水平均呈增长趋势,长沙城市化和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在0.70757~0.949998之间,达到优质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省域森林生态安全与林业产业结构时空耦合测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探讨森林生态安全与林业产业结构耦合特征的基础上,分别构建森林生态安全与林业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0,2013,2016年中国大陆各省域森林生态安全与林业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耦合协调发展阶段来看,大部分省域在4个年份分别处于磨合、磨合、磨合、协调阶段,部分省域发展过程出现了跃进或倒退现象;从相对发展状态来看,大部分省域在4个年份分别处于超前、超前、超前、滞后状态,当前森林生态安全较林业产业结构仍存在一定差距;从耦合协调发展类型来看,大部分省域在4个年份分别为类型Ⅵ、Ⅵ、Ⅵ、Ⅶ,当前森林生态安全滞后于林业产业结构,二者处于低度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系统和森林旅游系统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耦合关系。通过对森林旅游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指标体系动态耦合模型的构建,对我国森林旅游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关系、波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10—2018年,我国森林旅游产业效益处于快速上升的态势,生态环境效益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除2011年为低级共生阶段外,其余年份均为协调发展阶段。除2014年和2018年森林旅游发展快于生态环境建设,其他时间生态环境建设均快于森林旅游发展。森林旅游经济可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提高明显,生态环境和森林旅游系统获得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基于PSR模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压力—状态—响应(PSR) ”模型,从生态系统视角构建包括生态系统压力、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环境管理3个子系统共21个指标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全球60个主要国家(地区)的数据,从国际比较的视角考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生态文明协调度。结果显示:中国生态文明综合指数排名第50位,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较大,在发展中经济体中位居中游,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适应; 中国生态环境管理表现相对优异,但生态系统压力和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滞后,导致我国生态文明协调程度偏低。实证分析表明,一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生态文明协调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我国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着力提升各子系统间的协调互动水平,特别是生态环境管理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林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林业资本、劳动力的投入,以及林业科技进步的推动。基于福建省2003-2019年林业统计年鉴数据,利用索洛余值法和指数平滑法对福建省2020年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福建省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预测值为60.09%,表明福建省林业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的贡献度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辽宁省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结合辽宁省自身情况系统科学地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模型,并将这个耦合系统的演化周期分为低级共生、协调发展、极限发展和再生发展4个阶段。通过对辽宁省各指标的计算及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01-2002年从再生发展阶段转为极限发展阶段,2003-2004年从极限发展阶段转为低度协调发展阶段,2005-2010年则处于极限发展阶段。2001-2010年辽宁省的城市化综合指数呈现直线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效应综合指数呈现波动式变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耦合度曲线呈现先大波动变化后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选取福州市2000,2005,2010,2015,2020年5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运用ENVI5??3与ArcGIS10??2,在对影像预处理后得出其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并与像元二分模型相结合得出植被覆盖度,结合差值法、均值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福州各地区植被状况进行分析,研究2000至2020年福州市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福州市的总体植被覆盖水平较高,其植被覆盖度分布呈现西部和北部普遍高于东南部地区,沿闽江流域地区与沿海地区的植被覆盖度普遍较低;永泰县、闽清县、闽侯县等地势较高且人为活动因素较少的地区,植被覆盖水平较高.福州主城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植被覆盖度由2010年前的明显退化,在2010年后间转变为明显改善,但诸如永泰县的某些高植被覆盖度区域,由2010年前明显改善在后10 a间转变为明显退化.福州市政府森林城市建设,特别是对主城区与沿海地区植被的改善已卓有成效,但也要注意开发西部地区乡村旅游观光、森林产业对原有绿色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程度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微观尺度测度各县市"新四化"的同步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融入绿色化指标构建了"新四化"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5年咸宁市"新四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5年,咸宁市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耦合度等级出现良性耦合趋势;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前期有所波动,后期增长平稳并呈现中级协调状态。提出了今后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加速农地流转和农村人口转移提升城镇化支撑作用,提升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控制高污染高消耗企业,保障区域经济的绿色化发展,促进咸宁市"新四化"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新罗区林区生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罗区林区生态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新罗区林区的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一种波浪式上升,大致分成两个时期:2015年新罗区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处在低水平协调发展阶段;2016~2019年新罗区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虽然也处于低速发展阶段,这主要是由于产业转型而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