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阆中滕王亭子,系唐代滕王李元婴所建,清代中期以后俗称"滕王阁".阆中滕王阁,从文化意义上讲,是一个纪念性园林;从风水角度看,则是一座水口园林,其园林选址、空间布局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论文梳理了唐代阆中滕王亭子演变为今日阆中滕王阁的历史过程,对其园林艺术、建筑艺术和植物配置等做了详尽分析,并进一步得出名人名篇存名阁,建筑是机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韦摘 《广东园林》2001,(4):21-23
一、建设“山水城市”的提出“我近年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溶合在一起 ,创造‘山水城市’的概念。”———摘自 1990年给北京大学吴良镛教授的信“所谓‘山水城市’即将我国山水画移植到中国现在已经开始、将来更应发展的、把中国园林构筑艺术应用到城市大区域建设 ,我称为‘山水城市’”。———摘自 1992年给美术界王伸的信二、建设“山水城市”的核心精神“您说 :‘山水城市’的核心精神主要是 :‘尊重自然生态 ,尊重历史文化 ;重视科学技术 ,重视环境艺术 ;为了人民大众 ,面向未…  相似文献   

3.
结合广州市“山、水、城、田、海”自然格局式的山水城市建设实践,特别是近十年广州在城市环境建设优化和生态建设保护方面的做法和成就,从三个方面阐述钱学森先生“山水城市”理论的核心,强调城市建设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协调发展、传统文化与园林景观相互交融,并借用佛家“不争、无相、舍得”六个字说明山水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4.
1990年 7月 31日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致信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说 :“我近年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溶合在一起 ,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 ?1 993年 2月 ,在北京召开的“山水城市座谈会”钱老又作了《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的书面发言。笔者多年对中国风景名山的研究 ,阐述中国山水诗画的兴起 ,“羊城八景”是广州山水城市的缩影和重塑珠江“母亲河”形象等 ,请同行赐教。一、中国山水诗画的兴起从魏晋、南北朝至清代鸦片战争时期 ,长达 1 70 0多年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和科学文化曾…  相似文献   

5.
依托迁西县“山区城市”“滨水城市”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以“尊重、顺应自然山水环境”为规划思想,以“三山一河”为重点,以“显山露水、合理布局”为原则,通过强化山脊轮廓线保护、构建生态绿脉、实施“碧水”工程、增加滨河生活岸线等措施,构建山、水、园、林、城相辉映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6.
徽州水口林     
徽州地处万山丛中,峰奇峦秀,水碧潭清。居民村落多借助山水布局。无论依山而建还是临水而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讲究村头、村尾组景,徽州人称为“水口”。水口都有水口林,又称风水林。水口林如绿色屏障,环绕、环抱、掩蔽着村庄。远远望去,只见林木,不见村落。徽州人家在水口植树主要依据传统风水理  相似文献   

7.
<正>“我设想的山水城市是把我国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结合起来,同这个城市自然山水条件结合起来,让每个市民生活在园林之中,而不是要市民去找园林绿地、风景名胜。所以不用‘山水园林城市’,用‘山水城市’。”这是钱学森1996年3月15日说过的话。钱学森大名如雷贯耳。他是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两院院士,荣膺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相似文献   

8.
也讲风水     
也讲风水陆耀辉讲“风水”有真伪:“风水”先生讲的“风水”是以鬼神为中心的迷信说法,以骗人钱财为目的。本文要讲的是“背靠大山而避风,水源充足、森林繁茂、五谷丰登、牛羊满圈、鱼虾满塘、百业兴旺”的风水,是可以富国强民的科学。古人把“风水”称为“堪舆”。“...  相似文献   

9.
何谓山水园林城市?自1993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呼吁“中国应建‘山水城市’”之后,城市生态与城市景观受到进一步关注与重视。钱先生认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城市应该是:“第一,有中国的文化风格;第二,美;第三,科学地组织市民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建设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南省三门峡市按照“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品位,建设自然山水城市”的战略构想,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积极营造最宜人居的城市环境。依水而建,伴绿而荣,凸显自然山水优势。三门峡拥有丰富的山水文化和森林绿地资源,在自然生态环境上既有黄河流域特色,又有北国江南风韵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广州天河区建设“羊城东绿心”的规划思路。通过整合优化华南植物园、广东树木公园、龙眼洞森林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和火炉山森林公园的生态资源,构建森林公园群,形成“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生态景观格局以配套天河智慧城建设,提升广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赤峰市森林城市建设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赤峰市自然环境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城市发展的需求,提出了"龙乡山水林城,塞外宜居赤峰"的森林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创建森林城市,努力使赤峰成为"森林进城、车行林中、人走树下、出门见绿、林水相依"的自然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13.
文章概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审美思想,包括山水比德,道法自然,风水学、诗情画意、涵蕴意境等方面的美学观念。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形态包括湖、池、沼、溪、涧、泉等。理水的艺术手法包括对水形、水色、水声以及理水布局、动静结合等方面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凡  张云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6):151-154
以大理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地方民族特色、自然山水景观等为依托,运用大量植物,尤其是大理的乡土植物,结合景观功能需要,对大理市下关城区西洱河滨河绿地进行了绿化规划,以期在保护旧有河道、发展原有景观的同时,逐渐形成“山水相依、水城相绕”的景观格局,建设起城市的文化轴、生态轴,达到丰富城市景观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周泱 《广东园林》2014,(1):46-49
文章介绍了北京园博会的总体情况,并图文并茂地分析北京园博会三个主要的园中园--岭南园、江苏园、北京园的空间布局、地域特色、设计亮点与不足。通过总结这三个园中园的异同,进一步探讨了北京园博会园中园的设计特色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韩洋  张苗  赵欢  程继夏 《绿色科技》2014,(2):172-175
指出了清洁生产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思维模式,是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唯一战略选择。结合企业实例概述了清洁生产和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经过计算得出了清洁生产产生的经济效益,给了企业一个衡量的标准。清洁生产为经济效益的实现提供了更好的途径,经济反过来为清洁生产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研究结果表明:清洁生产需要和经济相互协调,以保证在清洁生产方式下达到环境与经济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林芳 《绿色科技》2014,(7):338-340
根据“教学做相融合、产学研一体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要求,阐述了高职院校林业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探讨了高职院校林业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总结了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1长兴县及规划区概况 1.1自然概况 长兴县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地处浙江省北端,东临太湖,北接江苏宜兴市,西邻安徽广德县,西南和东端毗连本省安吉、湖州市区。  相似文献   

19.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s that were plann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local traditional beliefs and the Feng Shui concepts of ‘ho:go’, featured in remaining patches of flourishing planted forest on Ryukyu Islands, were estimated to have been built about 300 years ago. This study sought to clarify the actual landscape composition and map the layout and distribution of landscape elements, with a focus on understanding the dimension of the widespread Feng Shui woods. The cultural landscape combines shapes of patches of greening, corridors of planted forest belts and intersecting roads, scattered areas of water and clustered human settlements. On the relatively flat islands, a forest belt about 15 m wide was planted to curve in front of the village and be connected with the preserved natural forest on the low hills behind the settlements to shape a green protective circle with a radius of about 400 m. The grounds of each house were surrounded by one row of trees. Thousands of big Fukugi trees were found surrounding the settlements and sacred sites. These forest belts are almost completely connected and shape green corridors providing habitat for flora and fauna. Inside the village, roads have been designed to meander, and thus function to mitigate damage from strong winds. In Okinawa, utaki (sacred places dedicated to a guardian deity of hamlets) and the remains of old springs also consist of important landscape units. Such a traditional aesthetic village landscape embodies the harmony of man and nature, or ‘people living in the forests’. A cultural landscape with ecological context needs to be reevaluated as a rural planning style in island topography, and promoted as a tourist attraction in order to better conserve 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