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白龙江上游水源涵养林植被分布及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白龙江上游水源涵养林植被分布及恢复情况的调查研究,得出本区域内植被主要分布在海拔3 500 m以下,植被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升高表现为低—高—低,在海拔2 000~3 000 m范围内植被的种类、多样性及群落的复杂结构均达到最高;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及其林下植被生长良好,灌草盖度高,林下灌木种类多;在同一海拔范围内,阴坡灌草种类及盖度明显大于阳坡。  相似文献   

2.
川西亚高山天然次生林是西南亚高山林区水源涵养林的主要森林类型,在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收支上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干筛法和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对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林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本区域各演替阶段次生林的土壤团聚性均比较强,大团聚体的含量为冷杉+桦木混交林最高,且大团聚体的形成与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有机碳的含量主要是存在于大团聚体中,以>5 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最高,表现为桦木+冷杉混交林>冷杉原始林>桦木林,且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氮含量呈正相关。虽然冷杉原始林大团聚体含量较冷杉+桦木混交林低,但有机碳总含量最高。微团聚体含量随演替阶段的升高呈升高趋势,有机碳的含量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基本呈增加趋势,比较不同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贡献率发现,虽然<0.25 mm粒径的有机碳含量高但是贡献率低,说明微团聚体对有机碳的保护力更强,且桦木+冷杉混交林>桦木林>冷杉原始林。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方调查及取样分析方法,研究了桂南地区4种不同植被模式生态公益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影响显著的土壤因子,建立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模式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乔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均以马尾松×红锥混交林最大,物种多样性相对最高,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椆木混交林次之,大叶栎纯林最低;灌木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为马尾松纯林马尾松×红锥混交林大叶栎纯林马尾松×椆木混交林;草本层各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2)不同植被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产生了一定影响。综合比较,马尾松×红锥混交林和马尾松×椆木混交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较显著,大叶栎纯林次之,马尾松纯林最差。(3)速效磷、全氮、全磷、全钾、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率和容重分别与植物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极显著(P0.01)的线性关系,它们是拟合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方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为我国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研究其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进程对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和香合欢树种发展,以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香合欢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时间换空间,分析香合欢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了解干湿两季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和容重均随林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均在成熟林中最低;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氮含量均随林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中龄林中最高;雨季土壤pH值、总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高于旱季;旱季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雨季;林龄和季节对土壤理化性质均有一定影响。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容重为影响林分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重要因子。在香合欢天然次生林更新过程中,土壤养分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中龄林中最高。在香合欢幼龄林中,土壤养分含量较低,但植株生长速度较快,需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应加强对香合欢幼龄林的抚育管理,在旱季增加水分供给,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5.
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山麓农田-侧柏群落(群落Ⅰ),油松-华山松-锐齿栎群落(群落Ⅱ),油松-华山松-栓皮栎群落(群落Ⅲ),油松-华山松-辽东栎群落(群落Ⅳ),巴山冷杉-落叶松群落(群落Ⅴ),红桦-牛皮桦-巴山冷杉群落(群落Ⅵ)6种类型群落的高等植物及其针叶树小蠹虫的多样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山麓灌丛群落至针阔混交林群落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呈递增趋势;在中山针阔混交林群落与巴山冷杉和落叶松群落、红桦-牛皮桦-巴山冷杉群落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从总体来看,森林植被的多样性程度高于灌丛和草甸,阔叶林则高于针叶林.群落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规律则与之相反.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中针叶树小蠹虫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研究结果表明: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群落Ⅱ、Ⅲ、Ⅳ、Ⅴ、Ⅵ、Ⅰ;针叶树小蠹虫群落优势度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不同类型的森林植物群落中,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生态环境复杂,植被丰富的中山针阔混交林群落中,针叶树小蠹虫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较大,但优势度指数低,小蠹虫大发生的几率较小.加强管理,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对提高植物群落自身调控害虫种群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典型取样的方法,对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臭冷杉-红松林和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臭冷杉-红松林8块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66种,隶属34科56属,阔叶混交林6块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77种,隶属33科62属。从不同群落类型同一植被层看,臭冷杉-红松林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小于阔叶混交林,两种群落类型乔木层和灌木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而草本层差异明显,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仅臭冷杉-红松林的Pielou均匀度指数略高。从同一群落类型不同植被层看,两种群落类型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Simpson指数均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其中臭冷杉-红松林草本层均匀度指数略高于乔木层,而阔叶混交林中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7.
元谋干热河谷8种植被类型的林地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通过对元谋干热河谷区加勒比松人工林、加勒比松 车桑子人工混交林、山合欢天然更新林、车桑子 山毛豆人工混交林、桉树人工林、草地、荒坡、膨胀土8种植被类型林地1 m土层内不同层次雨季(8月2日~9月2日)土壤水分含量的分析研究得出:在雨季8种植被类型林地土壤的水分含量均较低,因其土壤的物理性能较差,故蓄水保水能力也较差;各植被类型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养分含量均极低,按照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各植被类型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均在6级以下。元谋干热河谷区林地土壤的贫瘠特性致使林木长势较弱,是造成其植被恢复困难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珠江流域中游苍梧地区5种不同典型森林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森林类型在其森林群落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其林下的植被主要以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a)、山苍子(Litsea cubeba)为主。不同森林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基本呈现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趋势,说明草本、灌木物种多样性相对乔木层高。长周期的混交林和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常绿阔叶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植被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相对短周期的速生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桉树(Eucalyptus spp.)林及针叶树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要高。建议在珠江流域中游尽量选择针阔混交林或长周期阔叶林作为水源涵养林树种,避免选择短周期速生树种及针叶树种纯林作为水源涵养林。  相似文献   

9.
运用GPS辅助技术,以实地采样调查为主,对调查的样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优势度原则对古交市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分类。分类结果表明,古交市物种丰富,其植被类型可以分为5类,即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荒草丛。应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群落均匀度指数(JH)和(JD)对古交市内5种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中以针阔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灌木层以荒草丛生物多样性最高,草本层灌丛的生物多样性最高,不同森林类型的生物多样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以浑河上游植被为研究对象,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对研究地区植被进行群落分类,对各群落类型特征进行分析。在提出河岸带植被生态功能适应性指标的基础上,对河岸带植被进行了生态功能适应性分组。研究发现,浑河上游河岸带植被可划分为香蒲草丛、球子蕨草丛、灯心草草丛、柳属灌丛、珍珠梅灌丛、核桃楸阔叶混交林、家榆阔叶混交林、长白落叶松林和油松林等9个群落类型,群落类型表现出突出的多样性特征,且物种组成复杂;研究地区9个群落类型可以划分为强入侵性功能组、弱入侵性功能组和高逃避性功能组3个生态适应性功能组,不同生态适应性功能组的群落中的主要物种具有明显的不同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浑河上游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种典型林分类型的树种组成、枯落物持水特性和土壤持水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林分的树种组成复杂程度顺序为核桃楸+花曲柳+五角枫混交林冷杉+白桦+五角枫针阔混交林辽东栎+五角枫天然林人工日本落叶松纯林,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树种结构稳定性更强;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最大持水量的大小顺序为核桃楸+花曲柳+五角枫混交林(4 003.38thm-2)冷杉+白桦+五角枫针阔混交林(3 838.54t hm-2)辽东栎+五角枫天然林(3 444.15t hm-2)人工日本落叶松纯林(3 208.85t hm-2)。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干热河谷环境条件恶劣,生态系统退化日趋严重,对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山合欢的灌丛土壤养分的研究,可了解该系统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变化,有助于揭示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结构、功能和生物过程,对于进一步理解干热逆境下植物-土壤的相互作用机制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定怒江泸水市干热河谷区三棵山合欢孤立木周围4个方向不同距离土壤有效磷、全磷、缓效钾、速效钾含量,分析了其空间分布规律,验证了沃岛效应的存在,为进一步研究干热河谷地区生态恢复、人工造林植被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以三棵孤立木为基点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随着离山合欢植株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效磷、全磷、缓效钾、速效钾含量均趋于减少,这种规律是沃岛效应存在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3.
在板桥河小流域选择植被一土壤具有代表性的样地,对植被结构、生物量和枯落物层、土壤的物理、化学、微生物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流域的各种植被类型中,以灌丛草坡的面积最大(占39.5%),现有森林多为幼林,结构较差;(2)各种植被下土壤的有机质、全N、速效K含量都较丰富,但有效P含量较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状况具有明显的差别,其中以竹林土壤的养分元素含量最高,灌丛草坡的最低;(3)森林植被的土壤物理性质明显优于灌丛草坡和灌木林;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在5.89~29.45t/ha,以竹林的枯落物层贮水量最大;(4)土壤酶活性和C/N值表明,竹林土壤中有机质分解状况最好,而灌丛草坡的最差;(5)不同植被生物生长量大小为:竹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木林>针叶林>灌丛草坡,结合土壤理化、微生物性状来看,该流域的森林植被的土壤均具有较高的肥力水平,而灌丛草坡的土壤肥力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对白龙江上游主要5种灌丛类型进行土壤物理性质和入渗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丛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和入渗性能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灌丛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性能均大于其它灌丛类型,臭樱(Maddenia hypoleuca)灌丛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性能最差;不同灌丛类型土壤的初渗率在3.68~44.13 mL/min,稳渗率在1.05~4.71 mL/min,总体上是杜鹃灌丛荚蒾(Viburnum dilatatum)灌丛箭竹(Fargesia spathacea)灌丛中华柳(Salix cathayana)灌丛臭樱灌丛;土壤初渗率和稳渗率与土壤自然含水量、入渗总量和孔隙度呈及显著正相关,和土壤密度呈及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经营模式的水源涵养林生态防护功能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山西五台山研究了不同经营技术措施的水源涵养林的生态防护功能,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纯林的林冠截留率最大,桦木纯林的林冠截留率最小,针阔混交林林地的持水量较高,其次为阔叶林、人工针叶林,阔叶林地土壤入渗率较针阔混交林高;经过封禁和封育后的灌木林改良土壤的作用明显;抚育型的林木生长量比封育和封禁型的大。不同经营技术措施的水源涵养林的生态防护功能不同, 应根据具体的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以及植被类型选择不同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桂林国家森林公园选择不同的植被群落类型进行空气离子浓度监测,研究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变化。结果表明:①不同植被类型样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不同,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坪。②森林游憩区空气质量均较好,阔叶林覆盖下的空气清洁度最高,针叶林覆盖下的空气清洁度次之,灌丛和草坪区的空气清洁度相对较低。③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呈现早上最高,中午降至最低,下午又逐渐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阔叶红松林次生演替阶段群落多样性状况,研究生物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区植被保护、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持。运用物多样性指数、典范对应分析和次生演替的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方法,以大小兴安岭过渡区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为研究对象,设置33个网格样地数据,记录每个样地的物种多度、盖度、频度及土壤环境数据,测定12个环境指标。结果表明:1原始阔叶红松林群落经过顺行演替向逆行演替发展,演替趋势为:原始阔叶红松林→天然次生阔叶林→天然次生针叶林→次生裸地;2保存较好的原始阔叶红松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物种最丰富,其次是天然次生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的是次生裸地,群落结构简单。3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纬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全氮含量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8.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特征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特征与植物多样研究表明:1)植物种类贫乏,有明显的重点科;并以的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aceae和禾本科Graminea等被子植物种类较大。2)对阴、阳坡不同海拔灌丛植被α多样性的的测度表明,各样地灌丛群落灌木和草本的物种多样性H与丰富度S、均匀度E成正相关关系,而与优势度D呈相反关系;植物群落物种α多样性指标在阴坡随海拔升高表现出明显的直线上升增加趋势,阳坡呈现出中间低两边高近似“U”型的海拔梯度格局;草本具有和灌木多样性指数相似的海拔梯度格局。3)低海拔梯度和高海拔梯度的灌丛植物种类和群落生境有较大的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相似性减小,物种更替速率增大,灌丛群落的β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1月~2005年1月,在兴隆山麻家寺保护站的6种生境(灌木、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农田和人工林)中共记录鸟类25种。鸟类物种总数以灌丛和人工林最高,均为15种。阔叶林最低,为10种。鸟类多样性最高的是灌丛,最低的是阔叶林。各种生境中的鸟类组成和优势物种差异较大,建议每种生境均保持一定面积,以便保护鸟类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省理县凉台沟3种不同林型(冷杉纯林、桦木纯林和冷桦混交林)0~4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旨在为该区的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少,其大小冷桦混交林>桦木纯林>冷杉纯林。(2)各林型土壤机械组成颗粒含量的变化均是砂粒>粉粒>粘粒;土壤中砂粒含量为冷杉纯林>桦木纯林>冷桦混交林,而粗粉粒、细粉粒和粘粒则呈现相反的趋势。(3)土壤p H值介于5.3~5.8之间,3种林型p H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冷杉林的p H值最低,混交林的p H值最高;(4)3种林型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和速效K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其含量表现为:桦木纯林>冷桦混交林>冷杉纯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