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利用连城县杉木人工林的树高进行理查德曲线方程的拟合,得出其各立地质量等级的理论树高,并分析立地质量等级及经营管理水平对杉木人工林树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实用树高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情报研究自动化是胜利完成高技术局部战争情报保障的重要条件,包括情报资料存贮与检索自动化、情报分析自动化以及情报产品管理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贝叶斯法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江西杉木密度试验林为例,分别基于贝叶斯法和传统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并在贝叶斯法中考虑无信息先验分布和有信息先验分布。结果表明:利用贝叶斯法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预测值的可靠性比传统法好,而且基于有信息先验分布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要略好于无信息先验分布。这是因为利用生长模型预测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使得利用传统的估计方法分析杉木人工林生长模型稳定性比较低,可靠性也相对较差。贝叶斯法综合利用了先验信息和样本信息,而传统法仅利用了样本信息,而且贝叶斯法把模型参数看作是随机变量,更能反映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的本质,预测杉木人工林树高的可靠性更好,而传统法把模型参数看作固定值。研究结果为杉木人工林生长模型的估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会同杉木人工林的树高分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湖南会同县170块杉木人工林样地资料,用Weibul分布函数模拟出直径分布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树高曲线理论模型,推导出树高分布预估模型,同时进行了精度分析和假设检验  相似文献   

6.
油松人工林单木树高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使用Richard,Logistic,Korf,Mitscherlich,Schumacher,weibull等6种理论生长方程拟合了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单木树高生长过程,从中选出模拟效果最优的生长方程。研究结果显示:三参数理论生长方程Lo—gistic、weibull、Richard、Korf对油松树高生长拟合的精度基本相近,明显高于二参数的Mitscherlich、Schumach—er方程;立地指数显著影响各方程渐进线参数和形状参数,将立地指数引入各理论生长方程中,构建了模拟油松人工林单木树高生长精度最优的预测方程为Logistic式;使用未参加建模的油松解析木数据对构建的预测方程进行T检验,发现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6213>0.05)。可见,本文构建的预测方程可以准确预测油松人工林单木树高生长过程,为油松人工林科学经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会同杉木人工林固定标准地的实测材料,以Von Bertalanffly生长理论为基础,采用生长量修正法建立了会同杉木人工林单木竞争生长模型,精度较高,运用性强。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貌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生长曲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掌握景宁县杉木人工林的生长情况,采用4种生长方程分别拟合杉木胸径树高生长情况,并选择最优生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多项式方程能够较好的拟合景宁地区杉木林的生长情况,平均决定系数高达0.889;地形因子对杉木生长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福建杉木人工林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福建省杉木产区的材料 ,根据相对生长理论 ,选用Richards一般化的Bertalanffy模型为福建省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基本模型 ,并将地位指数和密度指数引入该模型 ,形成以地位指数、密度和年龄为自变量的多形生长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该多形生长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对指导闽西北杉木营林生产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信息 ,对杉木速生丰产林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Sloboda多形指数曲线方程拟合了晋西方山县和吉县刺槐人工林的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在95%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可用于试验区人工林收获预估和立地质量评价。将试验区坡向、坡位和部分地形按照优势木的高生长量由大到小的排序为:阳坡下部、阳坡凹地、阴坡中部、阳坡中部、半阴坡上部、阳坡上部、半阳坡中部、阴坡上部、峁顶、阳沟坡、半阳坡上部。  相似文献   

11.
Richards函数拟合多形地位指数曲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Richards函数为基本模型,讨论了不相交多形地位指数曲线的拟合。解决了标准年龄时树高与指数值不一致的问题;给出了根据树高和年龄求指数的实用迭代公式;探讨了标准年龄不同,指数曲线形状是否会变化的问题;最后讨论了本文所用的杉木多形地位指数曲线模型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主要水保树种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 2个主要土壤侵蚀类型区设立了 2 78块标准地 ,利用获得的原始资料 ,通过树高生长散点图的趋势拟合树高生长导向曲线方程 ,以基准年龄分别为 2 0a、15a ,间距为 1m ,编制了 4个水土保持主要造林树种的立地指数表  相似文献   

13.
木麻黄工业原料林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木麻黄工业原料林为研究对象,采用Richards非线性生长方程,通过参数置换法,建立了木麻黄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结果表明:(1) Richards方程的拟合精度较高,经检验,该模型优势高的理论值和实际值差异不显著,适应性较好,能对木麻黄的优势高生长进行正确预估;(2)研究地区木麻黄工业原料林的基准年龄可确定为3 a;(3)对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的拐点进行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客观地反映不同立地优势高的生长规律;(4)为推进国内木麻黄数表、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为木麻黄林分立地质量评价,经营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利用浙江省开化林场杉木人工林36块标准地和144株解析木资料,比较分析5个树高生长模型后,选择Krof式生长函数H=aexp(-b/Ac)作为优势高生长模型。在分析优势高生长过程的基础上,确定基准年龄为20a,立地指数级距为2m。通过公式变形和推导,使用较简捷的方法编制了浙江省开化林场杉木人工林立地指数表。检验结果表明所编立地指数表精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随机过程的毛竹笋期生长模型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竹笋期生长与毛竹生长快、产量高、固碳功能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研究毛竹笋期生长模型意义重大。本研究指出毛竹笋期生长受很多随机因素的干扰,其实质上是随机过程,并应用随机过程理论与Sloboda生长方程构建了毛竹笋期生长的随机过程模型,及对该模型的特征函数进行研究。用本文构建的模型结合实测数据资料表明:1)毛竹笋期生长在大约55天完成,其生长过程可以分为2个阶段:1~25天为第1阶段,该阶段毛竹生长比较缓慢,25~55天为第2阶段,该阶段毛竹处于爆发式生长;2)对于给定的生长时间(本文指天数),毛竹的累积生长量是随机变量,其概率分布曲线由左偏峰逐步转化为正态分布,且其分布的峰值起初显著下降,后逐步变为平稳;3)毛竹笋期生长的第1阶段(1~25天),其生物量的累积量不大,但在生长的第2阶段(25-55天),因竹高处在爆发式增长阶段且地径不变,其生物量的累积速度非常快,体现了毛竹超强的固碳功能;4)对于不同的毛竹,Sloboda生长方程参数k,b的值相同,而SI的值服从正态分布。本研究给出的毛竹笋期生长随机过程特征函数(均值函数、相关函数与标准差函数),为进一步研究毛竹其他性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实测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杉木直径和高生长方程:Z=Zmt/(K+t).此方程表达形式简单,参数生物意义确切,模拟精确度高,符合和遵循林木生长随树龄(t)变化的基本规律.方程参数Zm(直径或高生长极值)和K(林木生长特征系数)与立地指数S和密度指数n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反映了杉木生长从属于立地条件、有效空间和时间综合效应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准年龄立地质量评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aking Chinese fir as researched object and Richards function as basic model,the models of single site index and polymorphic site index were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affect of stand standard age on the result of site quality evaluation with the ways of ANOVA, multicompare,curve tourning point and change of dominant tree height between site classe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with the site class getting higher,curve tourning point volue getting lower,it was impossible to define the standard age before stand growth reached steady. If stand standard age is too small, it would lead to a higher site calss in polymorphic site index evaluation; The difference was notable among stand dominant height from difference standard age,if standard age is too small, it would lead to a lower site class in single site index evalution. Taking the age steady-grown stand as standard age would not make notable affect on the result of site quality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18.
《Southern Forests》2013,75(2):115-120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velop a height–age growth model and site index curves for site quality evaluation of old secondary-growth stands of Pinus kesiya in the northern Philippines. The Chapman-Richards growth function was used in the guide curve method to generate anamorphic site index curves for this specie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developed model,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 2 ),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bias (ē), absolute mean difference (AMD) and mean percent bias (MPB) were used as statistical criteria. The Chapman-Richards model explained about 96.84% of the total variation of the dominant height. The value of ē was ?0.004 m, AMD was 2.566 m, MPB was 3.88% and RMSE was 3.331. The site index curves developed as a result of this study are significant for forest managers in predicting the growth patterns and classification of site productivities for Pinus kesiya stands.  相似文献   

19.
地位指数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评价立地生产力的方法,但对它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研究得较少。将土壤因子定量引入基于地位指数的生长模型,可直观地反映土壤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文中对国内外基于地位指数表达的立地生产力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研究所涉及的模型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为立地生产力评价和土壤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