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优化竹林经营技术体系,实现竹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在系统阐述竹林立体复合经营概念和内涵基础上,总结了竹林立体复合经营理论体系,并对现阶段主要经营模式技术研究现状、竹林生态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经营模式和目标选育技术、经营理论体系、竹林经营综合评价体系和全产业链发展途径应作为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我国竹产业发展现状;从竹子的生态优势、我国竹林资源培育与经营现状、主要竹产品的产品特性与生产水平及其应用领域等几个方面,分析探讨了竹产业发展的方向;并针对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缅甸是东南亚林业大国,尽管近年来森林资源总量下降,但竹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十分巨大,竹产业被列为该国政府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方向。但是缅甸竹产业整体开发水平落后,且面临竹材综合利用率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及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亟待以科技为主的全方位提升。中国在竹林经营和产业开发方面经验丰富,但也存在资源短缺、与周边国家交流不足等问题。因此,推动和深化两国竹业合作既有助于提升缅甸竹产业综合实力,也有利于解决我国竹产业纵深发展的某些瓶颈问题。文中通过对缅甸竹子资源和产业的梳理,包括竹子资源与竹林经营、竹子利用与产业发展状况、竹产品国际贸易,提出了中缅竹业合作的初步设想,以期为深化两国林业合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通过3个维度的产业分类对竹产业的问题与发展进行探讨。【方法】分别立足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特点,对我国竹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结果】当前竹产业存在着3个维度的发展性问题:一是竹资源生产效率偏低,濒危竹种保护基础薄弱;二是竹产品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创新性不足;三是传统竹文化挖掘不够深入,现代化转型乏力。【结论】针对上述问题,首先,需要推广竹林复合经营模式,建设优良竹种资源库,丰富竹资源;其次,要开发竹林碳汇产品、推进竹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竹产品供给质量;最后,要弘扬传统竹文化,彰显文化自信,传播新时代竹文化,焕发竹文化活力。  相似文献   

5.
竹林资源是竹产业发展的基础环节, 提高资源的总量和质量, 对于促进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作为竹产业大国, 目前竹林资源培育和经营管理政策并不完全适应竹产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文中针对现行竹产区竹林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政策问题, 从产权制度、分类经营、鼓励提高质量、竹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改革与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竹林生态与竹材循环利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竹林是浙江省主要森林资源,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对竹林进行生态经营,能够更好地发挥竹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章论述了浙江省竹林生态经营的意义和现状,提出了竹林生态经营的优先研究领域。以竹资源开发为基础的竹产业经济是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基于资源培育、产品开发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竹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应用文献研究、重要竹产区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了中国竹资源培育现状与增产潜力。结果表明,中国竹种研究利用不充分,有文献报道的竹种约60种,不足竹种总数的10%,且主要为毛竹;在竹林资源中低产、低效林占竹林总面积的比例较大,为45.8%,加强竹林经营能明显提高竹林的生产力;竹林经营成本较高,占竹林经营收益的40%~78%,是制约竹林经营的主要因素;自1973年以来竹林面积每年以约2.7%的速度增加,竹林面积的增加带来了巨大的增产潜力。文章建议,应拓展特色竹种质的研究与利用,提高竹林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增强竹资源供给能力,以便更好地支撑竹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闽北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平市是我国毛竹生长最适宜区,竹类资源丰富,竹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目前产业发展仍存在竹林经营总体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品牌少、科技含量小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分析了闽北竹产业的发展优势,促进竹产业发展所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竹产业发展潜力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云南省具有的竹资源丰富,种苗培育、竹浆造纸、深加工等技术成熟,竹产品有市场需求,市场初具规模,政策支持等竹产业发展潜力.分析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统筹发展规划、政策和资金保障,培植龙头企业、建立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加快市场建设等竹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南平市是我国毛竹生长最适宜区,竹类资源丰富,竹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目前产业发展仍存在竹林经营总体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品牌少、科技含量小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为提高竹业经济,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大力加强竹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竹林资源培育,狠抓笋竹加工.实施科技兴竹、培育龙头,创建品牌等发展对策,使竹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南平市建阳区是我国毛竹生长最适宜区之一,竹类资源丰富,竹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产业发展仍存在竹林经营粗放,竹产品档次低、品牌少、科技含量小等一系列问题。主要分析了建阳区竹产业的发展优势,提出了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四川是全国竹资源大省,泸州是四川竹子分布的核心区域,竹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分析泸州竹资源及竹产业现状、有利条件与发展潜力,指出当前泸州竹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进行对策研究。今后应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竹林为重点,加强竹林资源定向培育,大力发展竹子加工产业,提高竹产业集约化经营水平,打造龙头企业和发展竹业旅游,促进资源有效整合,形成"主攻二产、发展三产、提升一产"的竹产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从竹林资源的变化、竹产品产量与产值、产品加工业、劳动就业、产品市场流向等方面,概述了近20年来我国竹产业发展的水平、速度与结构,并表明我国竹产业呈持续发展态势。对竹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政策制度改革、政府干预、经济利益驱动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表明,家庭承包经营、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政府的政策指导与扶持等极大地促进了竹产业的发展,竹产业成为竹产区农民脱贫的有效途径。最后对竹产业的发展潜力从资源、加工业、市场、经营机制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通过2个不同方案对竹林经营结构及其收获量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竹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山东栽培竹子历史悠久,“南竹北移”的成功极大丰富了山东竹子栽培利用的经验,为北方竹子种质资源保存和竹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竹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北方竹林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新时代发展北方竹产业,要着眼于竹产业服务国家战略,立足地域特色,明确发展定位,科学规划发展方向,深化产学研合作,丰富经营模式、拓展竹产品种类,不断延长竹产业发展链条,依靠科技引领竹产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世界竹业开发利用现状、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概述了亚太、美洲和非洲3大竹区的竹林资源及其经营情况, 综述了各国用竹造纸、竹笋生产、竹材加工, 以及竹制品和竹建筑、竹林环境利用现状, 提出了发展竹林资源、开发竹产品、开拓市场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雨雪冰冻灾害对毛竹林的影响及恢复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总结毛竹林雨雪冰冻灾害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层厚度等环境因子对毛竹林灾害程度的影响,认为海拔、坡度是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竹林经营类型(纯林、混交林)、立竹密度、立竹年龄结构、大小年等林分结构状况与灾害程度密切相关。指出了毛竹林混交经营,合理林分结构建立,科学施肥,立竹钩梢等毛竹林预防雨雪冰冻灾害和灾后恢复技术,总结提出了毛竹林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因子,增强抵御雨雪冰冻灾害能力的林分结构模式优化,灾后快速恢复及经济效益提高或稳定的竹林复合经营等需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江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基于江西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提出了做强县域竹产业集群、加快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竹产品市场、加快竹林资源培育和做好顶层设计等6条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川陕革命老区大巴山区拥有优良乡土竹种资源和生产绿色食品的山地立体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竹林经营类型转换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竹业发展的根本。山地立体生态环境是竹林类型分布和资源培植配置的主导因素,是大巴山笋竹产业发展的优势潜力。在分析大巴山区竹资源基础与笋用开发潜力的基础上,围绕周年产笋的区域基地建设进行了笋用竹资源培植配置设计,涉及11个竹种,3种培植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宁波市竹林资源情况、竹林培育及竹资源利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宁波市竹产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竹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实施并加快竹林基地建设;创新培育模式;发展、创新竹林培育与加工技术;完善政策。  相似文献   

20.
福建南平市建阳区自然条件适合竹类植物生长,竹种类型多样,资源丰富。但在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竹林结构不合理、笋竹加工龙头企业较少、与竹产业有关的服务业发展滞后、高端竹制产品较少等问题。为此,文章对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竹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