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宿根福禄考幼嫩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添加不同浓度和比例外源激素的培养基,对宿根福禄考不定芽诱导、增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0.5 mg/L+NAA0.2 mg/L;(2)最适增殖培养基MS+6-BA3.0 mg/L+NAA0.2 mg/L;(3)最适生根培养基1/2MS+NAA0.5 mg/L。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印楝实生苗的嫩枝为材料,对印楝的初代培养、丛生芽诱导和生根、再生植株炼苗等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出各阶段的最适培养条件:(1)初代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 0.05 mg/L 蔗糖30 g/L;(2)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改 6-BA 0.4~1.0 mg/L KT 0.5~1.5 mg/L NAA 0.05~0.2 mg/L 蔗糖30 g/L;(3)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 0.3 mg/L PG 3μmol/L 糖20 g/L。  相似文献   

3.
以红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为试验材料,对红花荷组织培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验得出:初代培养带腋芽茎段培养以MS+6-BA 1.5 mg/L+NAA0.2 mg/L为最佳培养基,带顶芽茎段以MS+6-BA 1.5 mg/L+NAA0.2 mg/L为最佳培养基; 继代培养以WPM+6-BA 0.5 mg/L+NAA 0.2 mg/L为最佳培育基; 生根培养以1/2 WPM+NAA 0.2 mg/L+IBA 0.5 mg/L为最佳培养基;移栽以基质以泥炭︰蛭石=1︰1为最佳;红花荷组培快繁技术的建立为工厂化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胡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胡杨花序轴为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技术,选出最适合胡杨花序轴愈伤化的培养基为B5+6-BA1mg/L+NAA0.5mg/L,诱导率达98.7%;愈伤增殖培养基较适宜的为B5+6-BA1mg/L+NAA1.25mg/L和MS+6-BA1mg/L+NAA0.5mg/L;芽分化培养基中较适宜的是MS+6-BA0.5mg/L+NAA0.2mg/L和LS+6-BA1mg/L+NAA0.5mg/L。壮苗培养基以1/2MS+6-BA0.2mg/L+NAA0.5mg/L为宜,此培养基得到的苗叶色浓绿,较粗壮。而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1.5~2.0mg/LIBA有利于胡杨组培苗的生根。  相似文献   

5.
金丝慈竹愈伤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金丝慈竹愈伤诱导的最佳配方MS 2,4-D 5 mg/L 6-BA (0.2~0.5)mg/L;记录了愈伤发生过程中不同类型愈伤的发生时间及生长状态,并通过对健康的I型愈伤组织进行增殖培养筛选出最佳增殖配方MS 2,4-D(2~3 mg/L)46-BA 0.2 mg/L NAA 0.5 mg/L.通过对增殖后健康的I型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实现了器官再生,并获得最佳芽体分化配方MS 6-BA 5 mg/L NAA 0.2 mg/L及不定根系发生诱导配方MS 6-BA 1 mg/L NAA(0.5~2mg/L).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求药用百合离体培养的最佳配方,大幅提高其繁殖系数,利用药用百合鳞片作为外植体,对百合鳞茎的诱导、增殖、生根等关键性技术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鳞茎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鳞茎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2 mg/L+NAA 0.6 mg/L和MS+6-BA 0.2 mg/L+2,4-D 0.4 mg/L;幼苗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  相似文献   

7.
以洋水仙品种Pink Charm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洋水仙的组织培养技术,优选出最佳的芽诱导培养基MS 6-BA2.0 mg/L NAA1.0 mg/L,继代培养基MS 6-BA 1.5 mg/L NAA1.0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6-BA0.2 mg/L NAA 0.5 mg/L。  相似文献   

8.
尾赤桉无性系DH201组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Ms改良后对尾赤桉无性系DH201的腋芽诱导、继代增殖、生根培养的试验,确定了尾赤桉无性系DH201组培生产的关键技术:(1)芽诱导:改良MS 6-BA 0.5 mg/L为最有效配方,出芽率高,成本低;(2)继代增殖:改良MS 6-BA 0.5 mg/L KT 0.2 mg/L NAA 0.05 mg/L为最佳配方,增殖倍数高;(3)生根培养:1/2改良MS ABT1 1.0mg/L 蔗糖2%为效果最优配方,生根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9.
以茎尖为外殖体进行文心兰组织培养,研究表明:文心兰茎尖在MS+6-BA5mg/L+NAA0.2mg/L培养基上培养40d后,茎尖分化形成原球茎;原球茎在MS+6-BA2.0mg/L+6-BA5mg/L+NAA0.1-0.2mg/L培养基上增殖速度最快,增殖系数可达7.25;分化的文心兰幼苗在1/2MS+NAA0.5mg/L生根效果最好。水草为文心兰组培苗驯化栽培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10.
沙柳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1年生沙柳春季萌发嫩枝,经脱毒处理后,选取健壮的带芽茎段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适宜的分化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0.05mg/L;继代培养基为MS 6-BA 0.2 mg/L KT0.2mg/L NAA0.1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薛松  李志荣  倪翠萍 《防护林科技》2004,(Z1):92-93,105
在原有种植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树种和模式对洪泽湖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更新。在充分考虑防护功能的同时 ,注重堤防美化、生态保护和投资效益 ,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牡丹江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林业的核心,我国林业应走可持续经营带动多目标、多功能经营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策略,以加快中国林业与国际林业同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差分析是林业工作中广泛应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尽管目前可以用各种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计算,但是,在基层工作中,绝大多数统计工作还是用便于携带的计算器进行计算。传统的方差分析方法需要记录每个原始数据,并且在计算时需要重复输入每个原始数据,计算比较繁琐。经...  相似文献   

17.
4种忍冬属植物花粉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长白山4种忍冬属植物长白忍冬(Lonicera ruprechtiana)、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Rupr.)Maxim.)、黄花忍冬(Lonicera chrysantha)、蓝靛果忍冬(Lonicea caerulea L.)的花粉形态结构,并对有关分类学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沙生植物是沙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沙地基质流动性对沙生植物的生长与分布有重要影响。而沙生植物也形成了对其特殊的生态适应对策。文章从4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沙生植物的生长对沙地基质流动性响应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分歧,并分析了沙生植物的生长与沙地紧实度及相关的主要生态因子之间的互馈关系,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及内容,旨在为干旱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中防风固沙植物种选择、合理配置、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20.
赵锁泽 《绿色科技》2013,(8):311-314
指出了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采用要素分析的方法全面解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进而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