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欧洲落叶松引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引种驯化在林区新的发展形势下尤为重要,它不但可以为林区发展商品林提供新的选择,而且为丰富林区的树种组成、开展遗传育种等林学工作提供了新的种质材料。欧洲落叶松生长快、抗性强、耐干旱瘠薄、耐高寒,是国内外松属植物引种工作中较为成功的一例。本文实录了欧洲落叶松引种驯化情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林区林木引种驯化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菲  王峰  高永文 《防护林科技》2001,1(1):27-27,43
本文在回顾大兴安岭林区林木引种驯化工作的基础上 ,列出了长白落叶松、红松等引种驯化已获成功的树种 2 1个 ,引种未成功的树种文冠果、花旗松等 10个 ,并对进一步做好大兴安岭林区林木引种驯化工作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杂交育种及F_1代性状遗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落叶松由于种的不同,其生长,抗性等亦有差异。日本落叶松(Larix leptolepis Gordon)早期引种在辽宁东部山区,优点是速生、抗早期落叶病,但材质稍差,树干基部多有弯曲;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是辽宁东部山区生长较好的乡土树种,优点是生长快,树干通直,材质坚硬,但不抗早期落叶病。为培育速生、抗病的新品种,自1972年至1976年开展了日本落叶松与长白落叶松杂交试验,共获得两批杂交种子,并已育苗、造林,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根据黑龙江省伊春林区森林资源现状,发展速生丰产林、原料林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多年来,该林区在引进的九种落叶松中,朝鲜落叶松Larix olgensis var.koreana.的适应性较好,其茎、高生长、材积生长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而且抗性强,病虫害少,适于在小兴安岭发展丰产林。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是我国北方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树高可达30余米,胸径可达60厘米以上。它的寿命长,生长快,材质好,适应性强。树皮、树脂是生产单宁、松节油、酒精、木栓等的化工原料。引种落叶松对于提高森林生产率,丰富造林树种,促进社会主义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省从1958年起,先后在黄龙山、桥山、秦岭、关山林区和长城沿线风沙区十多处进行了落叶松引种试验。树种有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近年还引进了日本落叶松、卜氏落叶松和西伯利亚落叶松。引种较早的4种落叶松已初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因素论述了甘肃省小陇山林区引种日本落叶松的可行性 ,并对引种 11年生幼树的生长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该地引种日本落叶松已初步获得成功 ,可进一步推广应用。同时介绍了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的营造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因素论述了甘肃省小陇山林区引种日本落叶松的可行性,并对引种11年生幼树的生长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引种日本落叶松已初步获得成功,可进一步推广应用。同时介绍了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的营造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Lamb)Carr]天然分布于日本岛富士山区(北纬33°20′~38°18′,东经136°45′~140°30′)。欧洲许多国家从19世纪中期开始引种造林。苏联自19世纪末开始引种。美国现在也重视了日本落叶松的引种工作。我国引种日本落叶松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北至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西南至四川高山地区,西北至新疆伊犁都有引种。东部大面积人工林分布于吉林省延边自治州境内。我省于1906年前后由日本引种于费县塔山林场,现存植株最大年龄为73年生。而大量引种日本落叶松是在建国以后。目前,从胶东半岛到鲁中南山地都有引种。主要  相似文献   

9.
长白落叶松(Larix o(?)gensis A.Henry)和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 Carr.)是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林区主要用材树种之一。由于二者林学特性相近并具有速生、树干通直等优点,因而被用来营造大面积人工用材林,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东北林区落叶松木材蓄积量占东北针叶材总蓄积量的39%。抚顺地区营造的落叶松人工林已发展到145000ha,占全区人工林总面积73%。对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林业事业的发展和木材市场供需情况的变化,人们对落叶松人工林的生态效益、木材利  相似文献   

10.
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Lamb.)carr.松科Pinaceae Lindl.落叶松属Larix Mill。为落叶针叶乔木,高达30 m。原产日本本州岛中部,1909年前后引入山东。目前我国已在很多省、市引种栽培,且表现良好,是适应范围最广,生长潜力最大的一种落叶松,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用材林速生树种之...  相似文献   

11.
朝鲜落叶松(Larix koreana Nakai.)是一种寿命长,生长快,材质好,适应性较强的针叶树。引种落叶松在提高森林生产率,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林业日益增长的要求上具有一定的意义。1961年原陕西省林业厅种子站向我系发来一些朝鲜落叶松种子,我们用这些种子在我院宁陕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进行了引种试验。  相似文献   

12.
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利用日本落叶松(Larix leptolepis)原产地日本本州、我国南方早期引种成功之湖北长岭岗林场适生区的主要气象因子和川东地区巫山山脉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分析研究了研究地区引种发展日本落叶松的适宜海拔范围在1300~2000m之间,最适区域为海拔1600~1700m.  相似文献   

13.
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Carr)在我省从1970年起,相继在川西北引种成功.王坝楚林区,位于东经104°17′,北纬32°07′,系四川盆地西北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结合地带,海拔1200—3100m,以棕褐色森林土和山地黄壤为主,微酸性反应,年平均气温7.6℃,极端高温29.5℃,极端低温-16.5℃,年平均相对湿度72.7%,年平均降雨量709.5mm,森林以云、冷杉林为主.1973年开始引种日本落叶松,种子来源于我国东北.  相似文献   

14.
根据小陇山林区20多a引种试验和大面积营造速生丰产林的实践表明: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生长快、材质好,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是营造短周期用材林的优良树种。如在省内适生区更大范围推广应用,对加速培育森林资源,发展甘肃林业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过16年引种驯化和2年种源试验,华北落叶松已在祁连山(北坡)林区引种初获成功,其生长初期比青海云杉快1—2倍,是祁连山林区海拔2000—3000m范围内阴坡和半阴坡生长大有希望的速生树种。  相似文献   

16.
树木引种驯化在林业发展中,始终具有较强的魅力。这是由于一个优良的树种,理性地引入一个地区后,所带来的良性变化决定的。从80年代即开始了国内外松属植物的引种工作,其中,长白松是较为成功的一例。长白松生长快、抗性强、耐干旱瘠薄、耐高寒。重点介绍20余年长白松引种驯化情况,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落叶松(Larix SPP.)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针叶用材林树种之一,我国落叶松遗传改良工作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已经开始,随着林木育种工作的进行,在遗传变异、生长性状、木材性状、分子方向及遗传测定方向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通过对落叶松遗传改良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提出落叶松发展方向和建议,为落叶松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树木引种驯化在林业发展中,始终具有较强的魅力。这是由于一个优良的树种,理性地引入一个地区后,所带来的良性变化决定的。欧洲赤松生长快、抗性强、耐干旱瘠薄、耐高寒。我们从80代即开始了国内外松属植物的引种工作,其中欧洲赤松(pinusdensiflorasieb·etzucc)是较为成功的一例。本文实录了20余年赤松引种驯化情况,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吕梁山林区引种日本落叶松林分的生长规律,更好地为合理经营该地区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提供依据,对吕梁山林区引种30年的日本落叶松进行了样地调查及树干解析,并以华北落叶松为对照,建立起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模型,分析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同林龄下日本落叶松的胸径、树高、材积均比华北落叶松大。(2)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在吕梁山区的初始间伐期应在第10年左右。(3)日本落叶松的胸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13~14年相交,而华北落叶松则相交于17年。(4)日本落叶松的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约在7年相交,而华北落叶松则相交于19年。(5)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还处于材积生长期,没有到达数量成熟期。  相似文献   

20.
南江县焦家河林区属于大巴山,位于米仓山南麓,雨量充沛,土壤及空气湿度大,是我国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温带落叶阔叶林的过度地带。我场于1973年至1976年在海拔1400~1700米的鸡母塘、沙河坝开展了日本落叶松引种育苗和驯化造林试验。1978年后,又在大坝林区魏家坝、盘龙湾、白坝沟、麦子坪等4个作业区继续进行引种育苗和大面积应用推广造林试验。现将情况总结于下: 1.育苗试验 日本落叶松育苗,1年生苗高、地径生长较慢,与华山松、油松同龄苗差异不明显。育苗当年极易感病(立枯病、根腐病),当年生苗高平均为13厘米,地径0.2厘米。本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