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对唐山市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唐山地貌特征、资源分布现状及城市发展趋势,提出了"两核、一带、二区、七极、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同时,根据生态城市的建设内容,从"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文化"3个方面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2.
南京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阐述林业生态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以及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对于南京体现其国际人文绿都内涵、促进城乡居民素质提升、助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南京林业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了南京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对策;在明确主要建设内容的基础上,构建出由百里生态文化走廊、都市自然文化教育园、名花文化创意园三大载体组成的南京林业生态文化建设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森林建设布局及其建设重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武汉城市森林发展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了武汉城市森林发展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在城市森林建设理念上,根据武汉自然环境特点,确立了"水乡林城,生态武汉"的建设理念。在空间布局上,分析武汉地貌特征、森林资源分布现状、城市发展趋势,提出了"二轴二带,三环六楔,多廊多核"的城乡一体森林建设总体布局,并按照城市森林的建设圈层结构,将武汉城市森林建设划分为低山丘陵生态圈、平原湿地产业圈和城近郊区景观圈三个生态圈层,对每个圈层建设进行了具体布局规划。同时,根据城市森林的建设内容,从"生态林、文化林、产业林"3个方面提出了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4.
以无锡市城市森林总体规划为例,探讨因地制宜的特色城市森林规划建设战略;以创建特色森林城市为目标,以无锡市自然、文化和城市发展3方面为重要内容,提出依水建林、森林生态建设、森林生态网络建设和森林生态文化景观区建设4大规划战略。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向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迈进。    相似文献   

6.
文中通过剖析唐山利用特有山、水等自然环境和工业文化遗产等人文环境资源,构建以城市生态恢复、工业文化主题公园营造、防护型绿地建设为主要特色的唐山市绿地系统结构与内涵,探讨以生态系统安全为基础的资源型工业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构建特色。    相似文献   

7.
广安市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广安市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意义、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广安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实践,提出建设具有广安特色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追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崇高目标,也是建设林业生态、发展现代林业的方向和最终目标。近年来,宝鸡市把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水青山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积极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绿色宝鸡建设为主要抓手,林业建设实施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9.
临安市森林城市建设实践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理论及临安市山地森林资源状况,结合城市现代发展战略,提出了临安市"建设山水绿色名城,构筑吴越生态家园"的理念,明确了建设森林城市的规划目标与规划布局,创建具有吴越文化特色、生物种类多样、可持续发展的森林城市,从而有效地改善本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城市建设发展趋势是建设生态城市,乐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旅游城市,更应该注意城市的旅游生态性和城市生态的和谐发展。文章分析了乐山市中区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区域特征分析的方法开展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在对湖北省咸宁市的生态格局、林业产业格局和森林文化特色等区域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咸宁市森林城市建设"一心、五翼、二廊、三带、三区、多点"的总体布局,并构建森林生态体系、森林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支撑体系四大工程框架。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使规划更加贴近实际,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等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对区域生态区位、生产力级数、林业产业、非木材林业资源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存在问题和发展优势,针对性地提出了林种、林业产业、非木材林业资源和生态文化产品的区域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3.
余志飞 《林业调查规划》2020,45(2):153-157,163
依据《云南省森林城市、县城、城镇申报与评选考核办法》要求,分析大姚县创建省级森林县城的利弊条件,与省级森林县城评选考核办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逐项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姚县考核内容涉及的5个大类37项中,达标29项,不达标8项。以提升生态文化内涵,建成宜居、宜业、美丽大姚为建设总体思路,重点以“一城、二带、三圈、四河”建设构筑起生态安全体系,以发展“四大”重点林产业促进林农增收,以“五园”为基础创建生态文化,引领大姚森林县城建设。并从森林网络建设、促进森林健康度、林业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建设、森林管理建设几方面阐述大姚县省级森林县城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4.
On Effects of Ecological Culture on Institu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aper analyzed theoretically the rela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institution,the effect of culture on the formation of institution and the effects of institution on culture practice.It also expounded the role of ecological culture in ancient ecological management,modern strategic decision and international ecological politics.Based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 economy and society,the basic direction towards ecological institution innovation was proposed in terms of development strategy,legal system,market mechanism,administrative capacity,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是培植生态文明的根基,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对推动广东林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文章分析了广东省发展林业生态文化的发展条件和存在问题,提出从载体平台建设、产业体系建设、传 播体系建设、传承与创新体系建设和支撑体系建设五个维度来建设广东林业生态文化,为全国林业生态 文化建设提供参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云南民族竹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化构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丰富多彩的竹类多样性孕育了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竹文化,是一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生态文化资源。民族竹文化多样性是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资源开发作为案例,根据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和开发潜力,提出了以少数民族竹文化为背景的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构建方案:"建立2种体系、实施1个工程",即建立生态竹林景观体系和民族文化景观体系,实施"12345工程"。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初,贵州省作出“生态立省”的重大战略举措,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全面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生态立省”建设中要注重和培养新发展意识的文明观——生态文明观,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和生态制度。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史上的一种新的文明形式,是当代环境与发展形势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生态化形式。  相似文献   

18.
论城市生态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是一类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体。城市生态管理是基于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自整合、自适应过程,旨在促进城乡及区域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活化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演变。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分析三峡地域性生态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分别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构建森林景观文化、培育森林休闲文化和挖掘森林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总结,以期形成完整的三峡地域性森林生态文化产业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