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精准预报核桃始花期,可为提前做好核桃花期冻害防御和采取有效的果园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尽可能减轻核桃因遭受花期冻害带来的损失。利用2006~2016年临城绿岭核桃始花期物候观测资料,结合临城县国家站地面观测气象数据,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花期前不同时段气象要素与始花期的相关性,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临城县绿岭核桃雌花始花期预报模型。研究表明:模型预测基本准确率、准确率和绝对准确率分别达到了81.8%、72.7%和54.5%,均方根误差为2.15 d。核桃始花期预报模型能为核桃花期预测提供依据,可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核桃气象服务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以宁波仗锡樱花基地引种的15个樱类品种为试材,研究其在宁波地区的开花物候期和观赏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在宁波露地栽植条件下,多数品种的始花期集中在3月下旬—4月中旬,各品种单株花期12~21 d不等,总花期维持20~35 d之间。始花期以东京樱最早,虎尾樱最晚,红叶樱、冈目、关山较晚;花期以关山最长,八重红大岛次之,虎尾樱最短。重瓣品种中白菊樱、关山、八重红大岛和普贤象花大、色艳、花型美丽、花量大、植株健壮;单瓣品种中一叶樱、染井吉野和东京樱花量大、开花时间早、生长势好,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日本樱花Prunus yedoensis Mats花期的基本规律,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樱花园内的日本樱花进行了连续7 a(2007~2013年)的花期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日本樱花始花日平均日序数是13.9,对应日期是3月14日,落花日平均日序数是29.9,对应日期是3月30日,盛花期平均日序数是20.0~28.9,对应日期是3月20日~3月29日,盛花期持续时间平均为9.9 d;始花日与3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和1~2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1~3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利用开花前期1~2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建立始花日线性关系模型,线性拟合结果表明,1~2月的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开花日期提前2.4 d,利用该模型对近7年的始花日进行了预报检验,平均误差为2.9 d。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测了从日本引进的5个垂枝樱花品种在武汉2014年和2015年两年间的部分生物学性状变化,包括对成活率、成枝力、生长势、落叶期、叶芽萌动期、展叶期、抽梢期、花芽萌动期、初花期、盛花期和落花期等指标的观测结果。研究表明:重瓣品种‘八重红枝垂’成活率最高,‘枝垂樱’和‘红枝垂’两个单瓣品种花期较早,‘枝垂樱’与‘菊枝垂’一起搭配应用于园林工程,可使垂枝樱花的赏花期持续达40多天。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樱花Cerasussp.不同品种在杭州地区的开花物候及适应性,以23个樱花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观测其在杭州地区的花部形态和开花物候,分析各无性系的物候因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花径、花瓣长宽、萼筒长等花部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以松月樱C. serrulata‘Superba’的花径最大,为55.77mm,安徽野樱C.‘Anhui’的最小;思川樱C.×subhirtella‘Omoigawa’花朵的萼筒最短,红粉佳人樱C.‘Pinklady’的最长,呈长钟形。(2)无性系间的开花物候存在差异,以椿寒樱C.‘Introrsa’开花物候的每个时期均为最早,普贤象樱C. serrulata‘Albo-rosea’的均为最迟;各无性系花期持续4~16 d,无性系间变异系数达36.93%。(3)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5个花部形态指标和4个花期物候指标综合为2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3.47%,将23个无性系分为3类,分别为早花型、中花型和晚花型。(4)开花物候与温度、气压的关系最为密切,呈显著相关;初花期与初花期前30 d的温度、气压累计值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985,0.973。因此,今后可根据多年观测建立初花期预测模型,提早预测最佳观赏期,为樱花花期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引种日本晚樱、广州樱、中国红3个樱花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发现生长在温带的日本晚樱对本地气候适应性差,成活率偏低和夏季树叶稀疏,生长状况欠佳。而广州樱、中国红两个品种都生长良好。引种后的樱花能普遍开花,但花期不够整齐。  相似文献   

7.
为划分福建山樱花无系性花期物候,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茫荡镇北山村对42个福建山樱花嫁接无性系进行为期2 a的花期观测。结果表明,无性系间花期物候差异极显著,花芽膨大期、花芽开放期、花蕾出现期、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的重复力分别为0.8799、0.8800、0.8386、0.8961、0.8923和0.8679。依据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对无性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42个无性系可分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3类,无性系花期平均时长17 d。以盛花期为目标性状,分别从早花型、中花型和晚花型中各筛选1个无性系,分别为fy49、zx3、fy56,可作为构建长花期福建山樱花观花景观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8.
《湖北林业科技》2021,50(1):25-28
樱花是重要的早春观花树木,在城市园林绿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研究以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园林绿地为调查范围,对武汉市的46个不同类型的绿地,运用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的方法,对武汉市的樱花品种资源数量、分布、类型、来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市有樱花品种资源89个,按照花期早晚进行分类:早樱品种29个,阳春樱品种31个,晚春樱品种31个,一年多次开花品种2个;按照花色分类红色系品种31个,白色系品种41个,紫色系品种13个,粉色系品种6个,黄色系品种1个,绿色系品种1个,发现新优品种15个,筛选出20个品种进行搭配应用可以实现70 d内次第开花,能够延长樱花樱花园或者樱花景区的的整体观赏期。  相似文献   

9.
2006~2010年对单性木兰开花物候与主要气象因子进行同步观测研究,分析其开花物候的变化规律及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单性木兰的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年度差异显著;(2)单性木兰开花物候与气温及前期积温呈显著负相关,当前1月、3月平均气温每升高1℃,其始花期就提前1.3~2.4天;(3)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对花期物候具有延缓作用;(4)始花期分别与开花数和座果数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对濒危植物单性木兰的就地与迁地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油松无性系开花物候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河南卢氏油松种子园对46个无性系结实初期和结实盛期开花物候作了观测,结果表明,一般雌球花可授期比授期比雄球花散粉期来得早,持续时间长,散粉期含在可授期内,散粉期和可授期同步性较好;在不同年份开花始期前后相差2-3d,开花始期早晚与当年≥10℃的活动积温有关,由于受花期温度和降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年份花期长短可相差10d左右,但不存在花期不遇,不同无性系在开花物候上存在很大差异,但在不同年份各无性系在始花时间上序次则相对稳定,无性系内分株间开花物候仅有1-2d的差异,位于树冠北向的雌雄球花各日期在开花频率上与其它3个方位有较大差异。始花期推后1d左右,此外,还研究了开花物候对同步指数的影响,以及不同物候类型授粉效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2007~2009年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昌黎校区内对3科40种(品种)园林树木连续3年进行定位物候观测,结合当地气象资料,较系统地研究了河北昌黎地区园林树木始花期、花期天数年份间的变化,以及有效积温与始花期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蔷薇科、忍冬科树木始花期有效积温存在极显著差异,木犀科树木差异不明显;同一科内不同种(品种)间始花期有效积温差异显著;蔷薇科、木犀科树木的花期天数在不同年份间没有显著差异,忍冬科树木花期天数不同年份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科的树木始花期对年份间生态因子变化的敏感程度有差异,木犀科树木始花期年份间的变化较蔷薇科、忍冬科树木相对稳定。同一科内不同种(品种)间始花期性状变异幅度较大。不同科的树木花期天数年份间的稳定性有差异,蔷薇科、木犀科树木花期天数年份间的变化较忍冬科树木相对稳定。用有效积温预测园林树木进入始花期的早晚,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研究气象因子对芳香植物始花期的影响情况,根据始花期的早迟对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2003—2014年芳香植物的始花期与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芳香植物的始花期与温度关系最密切,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对始花期的影响不太大。文中还以所测数据建立了芳香植物始花期的预测模型,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早春和冬季平均最高气温、冬末初春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及平均气温每升高1℃,广玉兰、白玉兰、二乔玉兰、含笑和香樟的始花期分别推迟1.8、5.5、1.4、2.3和2.8 d;冬季平均气温每升高1℃,阴香的始花期推迟4.5 d;开花前5周的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腊梅的始花期推迟2.2 d;晚春平均最低气温、开花前5周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二乔玉兰、女贞、含笑始花期分别提早5.0、3.3、1.0和2.0 d。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遵义县龙坑镇金鼓实验区的松褐天牛迁飞期2007年至2009年三年的实际观测,以及利用天气预报的预测方法,表明实验林区内的松褐天牛初迁期始算温度为11.7℃,越冬幼虫发育至迁飞期的有效积温为302℃±4.5℃,同时也表明可以利用天气预报来大概预测松褐天牛的迁飞期。  相似文献   

14.
西洋杜鹃花期调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有特色花、叶且市场潜力大的3种西洋杜鹃与比利时杜鹃进行花期调控比较,探索不同温度、光强度、药物处理对它们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料薄膜保温防霜有利促花,与不保温处理花期有明显差异,可提高1个月;遮光可推迟开花时间;用质量分数1 000×10-6"九二○"+0.1%叶面宝促花效果明显,花径可增加15%~20%。  相似文献   

15.
以长春市建植小叶女贞庭院绿篱为研究材料,观测群体花期、单株花期、单花序与单花花期,收集5月份有关气温数据,分析其对花期性状表现是否构成影响及程度。结果表明:2014—2016年小叶女贞开花时间为6月2日至25日之间,3 a群体花期平均为21.3 d,各年度相差在1 d之内,盛花期为12~13 d;单株开花时间最短植株为16 d,最长者为19 d,平均为17.5 d;单花序为8~12 d,单花为4~5 d。小叶女贞为夏初开花树种,此时气温等气象因子稳定,花期基本不受天气微小变化影响,开花时间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内作物干物质积累预测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有效结合神经网络和作物生长模型预测目光温室内作物干物质积累的方法,该方法既解决了经验模型的解释性和广适性差的缺点,又解决了机理模型难以理解和使用、输入多而输出欠稳定的不足。以有效光照积累和有效积温作为输入参数,以作物的干物质积累作为输出参数建立神经网络,利用大量实测数据对神经网络结构进行训练,建立作物干物质积累与有效光照累积和有效积温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干物质积累进行预测。并以目光温室内黄瓜为例,采用此方法对其进行干物质积累的预测,与实际测量结果相比较,误差率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17.
以磐石市江南林场施业区内生长的东北山梅花为对象,观测其开花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2016年气候条件下,群体花期为31 d,平均单株花期为27 d,平均盛花期为14 d;单花序着生小花4~19枚,以8~10枚者居多,单花序开放时间为12~14 d,单花开放时间为8~9 d;花白色纯正,散发淡雅花香。花期前≥10℃的有效积温为631℃,开花期间为586℃;开花期间共有雨天24 d。  相似文献   

18.
广西人心果开花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西人心果开花习性、花粉萌发和传粉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心果1年可开多次花,不同的年份开花期有所变动,花期长。由结果母枝的顶芽形成混合花芽抽生结果枝,两性花,腋生,雌雄同熬,雌蕊和雄蕊在花瓣未展开前已成熟。花在白天开放,结果枝下部的花先开放,再由下到上逐渐开放。花粉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其萌发率低,柱头未分泌粘液前和花开放后期花粉萌发率为0.0%,成熟期的花粉萌发率可达5.2%,花刚开放时花粉萌发率最高达10.1%。人心果的传粉方式有2种,一是昆虫传粉,发现花蓟马是主要的传粉媒介;二是靠风的机械作用振落花粉而授粉。花量大,每结果枝平均着花为8朵,但平均落花率高达82.7%。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翠竹(Pleioblastus pygmaeus)花期生物学特性、花粉形态等,完善竹子开花生物学相关研究及其理论体系。[方法]在开花翠竹林中选取样方进行连续观察记录,结合形态观察及扫描电镜等方法,探究翠竹花序生长规律,对花粉进行解剖观察,综合评估翠竹开花不同时期的群体与个体变化。[结果]翠竹属于成片开花类型,开花后部分竹秆死亡,在开花翠竹中,从笋芽到老竹均有可能开花,花芽在10月下旬开始分化,盛花期为次年3月下旬至4月初,一天之中上午时间段开花最多,开花顺序为一个小穗内由基向顶依次开花;小花为颖花,雌雄同熟,内、外稃各1,雄蕊3,浆片3,雌蕊1,果实为颖果;翠竹花粉粒外形近球形,外壁纹饰大多为细颗粒状,单个萌发孔。[结论]翠竹作为混生地被竹种,具有明显的成片开花特性,成花转变前期发育速度较慢,次年温度回暖后开花过程加快,成片开花后竹林趋于衰败,可结实且种子可育,具有一定的自然复壮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5—2015 年广东省森林覆盖率的原始数据,选取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年日照时数、有 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林业产值、造林面积及育苗面积8 个指标对森林覆盖率的影响要素进行灰色关 联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关联度最大的3 项因素依次是:有林地面积0.993 4、年平均气温0.992 1、年 降水量0.973 2。为验证森林覆盖率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的适用性性,根据2005—2010 年的森林覆盖率数据, 分别建立GM(1,1) 模型、多项式回归模型和Logistic 回归模型,对2011—2016 年的森林覆盖率进行预测, 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3 个模型的预测相对误差平均值依次是0.69%、1.08%、1.28%。结果表明在获取的 年份数据较少时,采用灰色系统森林覆盖率预测模型精度高于多项式回归模型和Logistic 回归模型,预测 适用性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