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河北林业》2012,(1):28
蔚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市南端,总面积3220平方公里,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经常性稽查重点联系县。"十一五"期间该县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林业建设27.8万亩。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1平方公里;完成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天津惟一的山区县,蓟县自2003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至今,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多平方公里,减少水土流失量310万吨,造林54万多亩,现有林地面积达100万亩,林木覆盖率约为45%,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阿荣旗南部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和危害 ,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实施灭荒造林工程、建设草牧场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等十项水土保持对策。这些对策的实施将会从根本上遏制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 ,从而改善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杨帆 《中国林业》2010,(21):36-36
<正>山西省五寨县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境内沟壑纵横,地形破碎,这里曾经一派荒凉,水土流失严重,为此,国家在这里投资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县川河流域五寨项目区是经黄委会审批立项的以地县为项目区的大型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工程。该项目于2000年启动实施,建设期限为5年。一、水土流失治理措施1.梯田工程。梯田建设是县川河项目区坡耕地治理的主体工程,选择离村较近、土质良好、土层深厚、坡度在20°以下的  相似文献   

5.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甘肃省正宁县按照"全社会办绿,科技兴绿,多方活绿,依法治绿"的指导思想,突出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以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建设秀美山川为目标,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城乡运动,使全县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统计显示,全县启动实施"三北"、天保、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10多个,累计完成各类荒山工程造林53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落实森林资源管护面积80.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平方公里,使全县有林地面积累计达到34.9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我国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不仅有效治理了土地沙化问题,也缓解了水土流失的现状。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认定标准不一、政策性投资标准低、部门间缺乏沟通协作、集约化程度低等。提出合理确定可退耕地范围、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完善责任机制,实现协调联动等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目前,国家已经把保护环境,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严禁毁林开垦,治理水土流失摆上重要位置。有的地区虽然开展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但没有编制科学的流域治理规划,存在一定盲目性。因此,要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必须编好流域治理规划。  相似文献   

8.
《云南林业》2012,(5):18-18
昭通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原则,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定位,以陡坡地生态治理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昭通市位于云南东北部、金沙江下游右岸,地处滇川黔结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昭通有陡坡地600万亩,总体上看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较差。自"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陡坡地生态治理277万亩,对提高森林覆盖率的贡献达到4.7个百分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0平方公里,使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下  相似文献   

9.
针对内蒙古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区治理这一大型生态工程,在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集中连片,连续治理,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田间工程与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落实承包责任制,加强管护,坚持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期性,提高治理成功率和保存率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业生态重点工程的实施,使敖汉旗在水土流失治理、遏制土地荒漠化,改变生态环境建设上取得了可喜成绩。文章就最新资源数据分析了敖汉旗林业建设现状和今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南岭山地是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但其土壤保持功能较弱。本文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为例,分析气候、土壤、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保持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区域兼有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大东山花岗岩风化的南岭土壤易受流水侵蚀;山体高差较大、坡度较陡且水系发育,导致水流冲刷能力极强;因此该地非常容易诱发水土流失。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已对局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保护区森林植被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保存了原本易受侵蚀的南岭土壤,实现了南岭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因此,南岭的森林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土壤保持功能最核心的因子。  相似文献   

12.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面积为15310.6hm^2,森林覆盖率为87.28%;分析了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特点,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及主要的生态功能作用,从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养护土壤肥力、粮食增产和净化空气等5个功能指标,估算出该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的年价值为12742.4万元,为其立木经济价值的8.67倍。  相似文献   

13.
以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为单元 ,针对不同立地类型及土地利用现状 ,建立相应的林业综合治理模式 ,通过对库区高效水土保持林、沿江库岸生态景观林带和坡耕地退耕还林生态经济型林农复合经营模式营建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库区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现状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侵蚀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全球约有1 965.0万km2的面积受到各种形式土壤退化的影响,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水土流失尤为严重,根据最新第2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表明,全国现有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56.0万km2。轻度水蚀区主要分布在东中部,中度水蚀区绝大部分在中西部,强度及以上的水蚀区主要在西部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剧土地资源危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论述异龙湖流域森林植被、水土流失、社会经济及水环境等现状的基础上,对全流域的环境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主要的点源污染有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面源污染主要有农村生活污水、渔业生产废水,化肥农药流失和农村固体废弃物.藉此提出了开展防护林体系建设、湖泊生态修复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滇池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流域水体污染严重,水质总体劣于V类.实施滇池流域生态修复,有效控制和防治滇池流域的水土流失,对把昆明市建成最适合人类居住和国际旅游观光城市意义重大.文中针对流域内林业用地现状,提出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采区植被恢复,合理选择造林树种以及加强森林管护等生态修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与森林生态环境控制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省水土流失集中分布于鄱阳湖水系的"五河"及其支流流域,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分别是坡耕地、工业生产建设废弃物,尤其以林业用地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森林资源年龄结构比例失调,林地逆转流失严重,森林利用与恢复方式单一,致使水土流失控制所需要的森林生态防护功能供给不足。为了遏止水土流失,必须调整人工林单一树种结构,重建防护功能较高的复合型森林生态系统,同时调整和改革现行不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变革坡耕地土地利用方式,实施全流域坡耕地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工程。  相似文献   

18.
东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营建技术及效应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物营养、土壤科学和恢复生态学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东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的营建技术,并对其效应及演变进行了监测,取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选择出适应于该区的先锋、速生和伴生树种,其主要代表种为肯氏相思、红胶木和红锥。(2)严重水土流失区侵蚀土壤不仅缺乏大量元素,也缺乏微量元素,B的缺乏特别典型,显著地影响尾叶桉的生长。(3)种植模式显著影响水土保持的效果,以乔灌草模式效果好。(4)组装配套技术营建的水土保持示范林,使“烂头山”当年植被覆盖率提高40%以上。既能在短期内减少水土流失,又能改善林地环境条件让慢生树种生长,最终形成多树种混交和稳定有效的水源涵养林,可望逐渐向地带性植被群落演变。  相似文献   

19.
运用水土流失的新指标水流失率、水土流失率来考察城市降水水流失率和水土流失率。并对北京、伦敦的城市森林和河南长江流域山区水土保持林的水流失率进行了计算比较。得出水流失率、水土流失率是考察城市森林水土流失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温州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水源区森林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温州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水域区的自然环境、水土流失、森林资源、优化水源区森林生态效益的对策、生态效益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对其森林生态效益进行全面评估计算,特别是通过等效益物替代和货币置换法计量森林生态效益,在衡量生态效益方面作出了新的尝试,为今后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