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农用林研究中心(ICRAF)2006年8月29日消息:科学家可能已经找到了一种减缓毁林的方法。速生的竹子可以很快填充林间空隙。人们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以木材作为燃料和开发更多的土地用于耕作,全世界的森林都在逐渐萎缩。据华盛顿的世界观察研究报道,在过去的5年中,全世界已丧失了1%的林地。  相似文献   

2.
世界农用林业中心(ICRAF)在东非的科学家最近开始关注利用竹子进行生态恢复和增加收入。在20世纪80年代,肯尼亚林业研究所引进了30个亚洲的竹种,在全国进行栽培,以便促进竹子的商品化生产。竹子是否能取代耗水的桉树?当地农民有恐惧心理,因为桉树会使水源枯竭,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国际农用林业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Research in Agroforestry(ICRAF))”设立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该中心成立于1977年,是一个集研究、培洲、推广和信息服务于一身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独立的、非盈利的研究机构。资助组织和  相似文献   

4.
由国际林联和印度林学会联合召开的国际农用林业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举行。有16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对有关农用林业的10个主题进行了讨论。中国林科院竺肇华副研究员和南林大熊文俞教授在会上分别作了“中国农用林业发展概况”和“中国沼泽地区的农用林业系统”的报告,受到与会代表和有关国际组织的重视。 从会议看出,发展农用林业(我国有农林间作、混农林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立体林业、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等多种名称),已成为一种先进的耕作和土地利用制度,引起了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印度科学家为了满足国内对薪材的需求,试建了高密度能源林种植场,并出乎意料地取得了成功,开辟了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途径。高密度能源林是一种在农用地上培育的人工林。这种人工林的造林密度极高,选用桉树、柚木和亚相思树,按2500株/hm2植苗,是常规...  相似文献   

6.
傅军 《世界林业研究》1992,5(1):49-49,73
英国农用林(Agro-forestry) 的系统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为了推动农用林的研究及发展, 英国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组织, 称为英国"农用林研究讨论会", 以协同全国的农用林研究工作。该会下设若干小组, 从事各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印度林业部门的工作重点在过去150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森林经营工作的重心偏向于以获取木材为目标的商业性采伐。在20世纪70年代,社会林业受到高度重视。90年代,联合森林管理开始受到足够的重视。自1991年,印度经济进入自由化时代,私有部门对实现森林经营的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的贡献潜力成倍增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出现了促进私有林(尤其是农用林业)发展的政策计划。  相似文献   

8.
世界农用林业中心(ICRAF)在东非的科学家最近开始关注利用竹子进行生态恢复和增加收入。竹子是世界上生长力最强、生长速度最快的一种木本植物。然而,在非洲,由于对它缺乏认识,竹子还是一种待开发的资源。近年,全球以竹代木的产品贸易量激增,如竹地板、竹胶合板、竹家具和竹雕等,预计竹制品的年产值达20亿美元。在亚洲,竹子被大量用于筷子生产和建筑领域。在肯尼亚,竹子在取代阔叶材和针叶材用于雕刻方面具有很大潜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农用林业的意义,思路,措施,效益及其对长防林建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半干旱的伊盟达旗周围有井灌的条件,建立农业与林业复合的农用林生态经营体系具有高效、持续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 10 年来在试验区所进行的农林复合经营试验体系的建设表明:(1)农用林生态系统中,林粮间作比纯粮单作净收益增加 2090 元/hm 2 ·a,提高幅度达到 41.4% 。(2)林粮间作农用林系统与纯林单造相比,其净收益增加 5605.9 元/hm 2 ·a,提高了 8.63 倍之多。(3)利用综合评判,农用林复合生态系统间作类型经济效益以林粮间作 1.5m ×6m 密度型最佳,各种复合类型经济效益综合排序为:林粮间作 1.5m ×6m 型> 林粮间作 1m ×6m 型> 农林间作 2m ×6m 型> 农林间作 2m ×8m 型> 林草间作带式> 林草间作 1.5m ×10m 型> 纯粮单作(小麦)> 纯林单作。  相似文献   

11.
琴言 《国际木业》2009,(11):52-52
印度:印度政府对建筑业的支持在今年8月份已见到积极效果,预期木材加工业也将得到有力支持。印度的人造板以胶合板为主(占78%),其余为刨花板和MDF等工程板材。建筑内装修主要用胶合板和细木工板。家具出口很少,家具企业多为无组织的小厂,但现代和名牌家具已开始进入大公司用房。城乡对热带阔叶材的需求持续旺盛,印度一直用进口热带阔叶材做胶合板面板,芯板则用本国的人工林和农用林木材。政府和社区都在致力扩大森林覆盖率。长期目标为33%。  相似文献   

12.
Agroforestry是国际国内的热门课题。中国是国际公认的Agroforestry的大国,但国内中译名十分混乱,有译成农林业、混农林业,农区林业、农林复合经营体系等。讨论并统一Agroforestry的中译名,不仅是一个学术名词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学术概念与学习内涵的统一,也关系到农、林混作地区林业事业的长期稳定和林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国际农林业研究会(ICRAF)对Agroforestry作了这样的定义:“Agroforestry是一种土地利用技术和系统制度的复合体系,是有目的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业、牧业用于同一土地经营单位,并采取时空排列或短期相同的经营方式,在复合系统的不同组成之间存在着生态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相互作用。”这个权威定义,主要是两方面的内容:(1)这是一种有目的地使农业与林业、牧业在同一块土地经营的种植制度,(2)在这种种植制度的不同组成之间存在着生态学与经济学方面的关系。 1989年秋季,在林业部委托中国林科院举办的黄淮海开发林业技术研讨会上,一些专家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主张把Agroforestry中译名译成“农用林业”,与此同时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的学术刊物《泡桐》已更名为《泡桐与农用林》。对此,我们提出不同看法,与同行专家商榷。我们认为这个译名是不妥的,主要理由是: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的兴起南京林业大学姜志林1什么叫农林复合经营农林复合经营又称混农林业、农用林业、林农间作等。农林复合经营是将林业和农业或牧业或渔业等结合在一起进行复合经营的一种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而不是单一经营林业或农业或牧业等。由于农林复合经营的对象是把林业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故又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农林复合经营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各家理解不一。现在为多数人接受的是国际农林复合经营研究委员会(ICRAF)下的定义:“农林复合经营是在同一土地经营单元上,将在生态和经济上存在相互联…  相似文献   

14.
四川发林新型塑料(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现有资产1900万元,占地21亩,职工100余人,2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主要产品有新型农用地膜、可控双解农用膜、转光膜、光反射膜、漫反射膜、降解彩印袋等系列产品。该公司生产的五控双降解农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秋田县接受印度政府的请求,派出2名林业技术人员从事印度“奥里萨州森林开发事业”的调查,帮助印度完成关于防灾林营造的林业合作项目立项工作。该项目位于印度奥里萨州,其目的是营造海岸林,防止自然灾害,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将70~80km范围内栽植的木麻黄林的林带宽度由现在的150m扩大到1km。这是由国际协力银行提供日元贷款的项目,力争在2005年的年度之内签约。  相似文献   

16.
印度全国土地面积3.288亿hm^2,其中森林面积6770万hm^2,森林覆被率为20.6%。林业在改善国家和未来粮食安全方面有着巨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农用林业在印度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印度林学家Tejwani是国际热带林学家协会副主席,2003年12月发表意见,论述恢复、扩大印度森林的途径。据估算印度现有森林7700万hm^2,其中3500万hm^2为衰退林。国家规定的目标,印度应有森林1.09亿hm^2,需要新增3200万hm^2森林。印度还有3300万hm^2非农业废地需要造林。  相似文献   

18.
遏止原始林的继续衰退,是印度林业当前最关心的事情,其次是逆转衰退过程,促使消失了的森林重现。政府与人民群众进行积极的努力,使森林康复,把所有稀疏林转变为郁闭林。现有2550万hm^2稀疏林,有相当一部分能实现这种转化。  相似文献   

19.
应世界混农林业中心(ICRAF)的邀请,本人于2012年9月3—12日到肯尼亚,参加世界混农林业中心2012年度科技周活动,并实地考察了肯尼亚的猴面包树和辣木两个树种,同时,还川页便了解了肯尼亚的部分经济树种。现将考察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技术与市场》2002,(8):6-6
现代的农用塑料已远远超出最初的单一农业中的农用地膜、农用灌溉管材的范围,正在向广义的农、林、牧、副、渔业多方面扩展,延伸到农副产品的保鲜贮存和包装运输,实现牧渔业高产,农副产品丰产丰收等各个领域。现仅就农用塑料覆盖材料、节水灌溉器材、塑料育苗容器,对塑料需求情况概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