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林森 《新疆林业》2001,(4):24-24
“叠石作小山 ,埋瓷成小潭 ,旁为负薪径 ,中开钓鱼庵 ;谷声应钟鼓 ,波影成松楠 ,借问此何许 ?恐是庐山南”,这是陆游写盆景的诗 :高山碧潭 ,隐现着樵夫出入的踪迹 ,渔翁垂钓的芳亭 ;谷声波影 ,回响着钟鼓声声 ,松涛阵阵 ,好一幅山川胜景图。这里介绍山石盆景与树桩盆景。山石盆景以其“缩龙成寸”、“寓大于小”的艺术手法 ,再现大自然的风貌 ,所谓“一勺水涵江湖胜 ,咫尺山藏天地秋”。因此 ,制作山石盆景 ,首先要注意选景 ,“搜尽奇峰打草稿”,从大自然吸取营养 ,才可能达到“搜妙创真”的艺术境界。制作时 ,一般要做到山高耸秀 ,林密不乱…  相似文献   

2.
郑日鸿 《广东园林》1993,(2):43-44,41
广东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属温暖多湿亚热带地区,植物资源丰富,适合制作树桩盆景材料极多,如:九里香、雀梅、紫薇、紫藤、细叶榕、忍冬(金银花)、山稔、石榴、两面针、水杨梅、相思(朴树)、杨桃、荔枝、黄杨、红杨、桅子、杜鹃、榆树、山格木、南天竺、枫香、鸟不宿、山桔、冬青、松、柏类、凤尾竹、四方竹、佛肚竹、人面竹、黄金间碧竹,以及各种梅、杏、桃等近百余种。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树桩盆景是园林艺术中的奇葩,具有秀丽、幽雅、古朴、自然美的独特风格,能给人们以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经济价值。笔者于1983年对皖东丘陵的树种资源和能制作盆景的树桩资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勘查。现就该地区的自然  相似文献   

4.
5.
欧阳广 《广东园林》1998,(3):10-11,13
近年来广西的盆景展览会上,出现了一种少见的巨型树桩盆景,树形硕大,气势雄伟,神韵古雅,为观赏者赞叹,为盆景界瞩目。 树桩盆景,古代也称“些子景”,以小型为佳。广西盆景爱好者,受苏州“雀梅王”的启示,不墨守古训,走艺术当随时代之路。当今是改革开放的时代,一切都处在不断变革之中,公路越走越宽,楼房越住越大,生活越过越好,审美情势越来越广,中小型盆景已满足不了新的需求,适应不了新的气派,机关、院校、公司、公园的大门,不但要陈设巨型石狮,还要摆设巨型桩景。盆景界的有  相似文献   

6.
杨荣泉 《广东园林》1993,(3):30-32,38
一 树桩盆景艺术独特的美 我国古老的盆景艺术,源于汉晋,成于唐宋,盛于明清,迄今一千数百年的历史。所以要想从历史上去寻找盆景艺术属何种艺术,尚不可能,只有靠现代的盆景艺术家从实践和理论研究中,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个认识论的法则,才能把盆景艺术科学的客观的把它规定出属何种艺术。现在我国的盆景界,对树桩盆景艺术属何种艺术,各抒己见,一曰盆景艺术是人工生态的艺术,二曰盆景艺术是观赏艺术,,三曰盆景艺术是视觉艺术,四曰盆景艺术是造型艺术,或曰线条造型艺术,五曰  相似文献   

7.
榆树盆景古拙耐看榆树,是塑造树桩盆景的好材料。用它培育成的树桩盆景,树干苍劲古朴,枝叶清秀潇洒,很是惹人喜爱。榆树为榆科落叶乔木。在我国分布极广,尤其是在江南一带,可谓"有村必有榆"。辽宁山区有野生分布,家栽也极为普遍。榆树叶互生,椭圆形,先端尖,叶...  相似文献   

8.
岭南树桩盆景艺术,从诞生到逐步成长,发展非常迅速,成果十分显著。形势是相当喜人的。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下,现在可以说,岭南盆景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期。但在艺术水准上要不断有新的突破,再上新台阶,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研究创新发展途径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不继承传统,创新就没有基础;如果不创新,也难于继承、难于发展。创新就是发展,就是希望。发展到今天的岭南树桩盆景艺术性很高,耐人寻味,而且造型技艺,已逐步渗透到各省各流派的盆景艺术中去。但也存在许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林业》2001,(9):30-30
树桩盆景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比一般盆栽花卉植物高。阳台养树桩盆景越冬不是难事,只要做到注意保温,把塑料薄膜覆盖包扎在树桩上和盆的四周即可;控制水分,盆土要长期保持偏干状态,切忌过量浇水,否则会烂根死桩;勤洗枝叶,冬季光照弱,晴天中午用喷雾器喷水洗掉枝叶上的灰尘,以增强树桩盆景枝叶的光合作用;不施肥料,冬季施肥肥料转化慢,难以被树桩盆景吸收利用,稍不小心,会造成“烧”根现象。能注意到这些,就可以了。 阳台养树桩盆景越冬妙法  相似文献   

10.
晓力 《湖南林业》2002,(5):35-35
  相似文献   

11.
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盆艺者运用创作技巧,在各种各样的盆中培育出具有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经艺术加工的各种山石,使之构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并超越山野原状的理想立体画面。盆景艺术在历史的沿革过程中,形成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树木盆景以木本植物为主要素材,是活的生命体,其制作技术较为复杂,大致有挖掘、种植、整形、攀扎、修剪、上盆、养护等步骤。艺术上则要求具有老_T虬枝,清奇古雅,生机勃勃,意韵深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罗列 《广东园林》1993,(2):28-31
一、从审美实践创造了盆景艺术 从盆景艺术发展过程来看,我们祖先在长期劳动生产中、开始认识了花草树木的自然之美,并把他作为审美对象,有悠久历史。在不断的审美生活过程,早已利用美的规律对自然树木进行改造,来适应人们的审美要求,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这种行为突出在创造了盆景艺术,说明人的审美意识,始终和他本来的自然属性分不开的。自魏晋以来,社会上出现了回归自然,表现自然,  相似文献   

13.
广西树桩盆景与岭南树桩盆景艺术同源,其造型特色和艺术手法,都源于岭南,广西盆景艺术界大都公认自己师法岭南。 近几年来,广西树桩盆景发展很快,其主要表现有五个方面:一是广西城乡盆协纷纷建立;二是盆景市场异常活跃;三是大批文人及离退休老干部加入树桩盆景艺术创作行列;四是广西出版社出版了一批盆景栽培和欣赏的图书;五是出现了探索广西盆景风格的风气。特别是第五个方面的表现,值得重视。因为这一风气的出现,标志了广西树桩盆景艺术活动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4.
15.
树桩盆景是我国六大类盆景之一,丛林式是树桩盆景中的一种造型手法,一些地方也称之为合植或寄植盆景。它是作者模拟自然界,以木本植物为主体,仿照丛林神貌,经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丛林神貌的艺术品。其形态多变,姿态万千,宛如原野山间簇生的丛丛山林,给人以“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雾”的艺术享受,深得人们的喜爱。 制作丛林式盆景,在布局上十分讲究突出主树,使盆景在画面上产生高低参差、疏密有序,协调和谐、彼此呼应的艺术效果。如果在立意上选择三植合成,则第一株主树应为最高、最粗,第二株副树则应…  相似文献   

16.
在制作树桩盆景时 ,除选用植株矮小的品种外 ,对较高大的品种必须进行矮化。其主要矮化措施有 :一、进行摘心、截顶处理  用手摘去嫩梢顶部 ,称摘心 ;用锯子或剪刀截除已木质化的枝梢顶部 ,称截顶。摘心和截顶的主要作用是除去树木的顶端优势 ,促进侧芽生长 ,以达到矮化植株的目的。摘心、截顶大多在春末至秋初之间进行 ,因为在这段时间 ,植物代谢作用强 ,营养吸收快。在其它时间也要不断地进行修剪 ,使桩景优美。二、施用矮化剂  即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株起矮化作用的常用生长调节剂有矮壮素、多效唑和比久等。树种不同其适用的矮…  相似文献   

17.
盆景,分中之景,它是我国传统的园林艺术珍品。盆景取材于植物、山石,配以素雅的盆座,经过艺术构思和技术造型,能在咫尺之内展现旷野林木之美,再呈奇峰异石之趣。盆景艺术的最大特点是运用“小中见大”、“缩龙成寸”的艺术手法,可以把大自然的优美景色浓缩于咫尺之中,聚名山大川的花果幽草于一盆,  相似文献   

18.
浅谈树桩盆景的养护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盆景艺术逐渐走向千家万户,走入绿化树种选择行列,为提高盆景观赏质量和效果,盆景的浇水、施肥、盆土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搁置场所及防寒等养护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苏铁的造景方式 用于造景的苏铁桩通常要在 30cm以上 ,多在春天进行。1.卧干式 将干高与茎粗比达 4:1以上的苏铁剪去顶叶及部分根系 ,保留造型要用的子球 ,横栽于盆中。在裸露的根系及苏铁基部覆盖泥团。泥团用 1%的多菌灵水和成。苏铁生长 2~3年后 ,主干弯曲。盆面上覆盖土在当年 9月 2 2日以后逐次浇水冲去。2 .斜干式 将苏铁与水平面成 45°夹角斜栽于盆中。经 2~ 4月 ,干上生芽后选留 2~ 3个 ,当年可发叶并形成具 3~ 4个层次的斜干式盆景。3.探崖式 将干高 15cm的苏铁多余小根剪去 ,留下的粗壮主根直栽入小而深的筒盆中生长…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中的树木 ,千姿百态 ,尤其是自然风景区及古代庙宇中的古树名木 ,更是奇姿异态变化无穷。树桩盆景就是这些古树名木在方寸盆中的缩影。它使用艺术表现手法和特殊的栽培技术 ,不仅把树木的神态浓缩于盆中 ,使其既有优美的画境 ,又有深刻的意境 ;同时 ,将其勃勃生机也移植于盆中 ,所以说它是生命的艺术品。现将桩景造型要点介绍于后。1 自然桩景造型要师法自然 ,来不得半点的娇揉造作。通过布局剪栽 ,使树木的自然形态 ,再现于盆中。首先 ,树干从基部至顶梢 ,应是渐渐变细 ;其次 ,侧枝应是下边的粗 ,上边的细 ;树冠应是下边的大 ,上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