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沙拐枣属的植物均为荒漠地带固沙造林的先锋树种,植苗造林较易成活,扦插造林只限于少数种。据国内有关文献介绍,头状沙拐枣、乔木状沙拐枣、红果沙拐枣等扦插较易成活,成活率最高可达54%;在冬灌风蚀平沙地上,扦插成活率一般为60%左右,而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苗圃中,成活率高达80—90%。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砂铁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将5种锦鸡儿属植物种子播撒于新疆青河县砂铁矿废弃地的平地和阳坡,并对出苗、幼苗存活和生长情况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春季在平地上荒漠锦鸡儿(Caragana roborovskyi)出苗率最高(44%),阳坡的树锦鸡儿(C.arborescens)出苗率最高(51%),说明荒漠锦鸡儿和树锦鸡儿在春季温度回升时,可利用春季融雪水萌发出苗。(2)平地的白皮锦鸡儿(C.leucophloea)和荒漠锦鸡儿幼苗存活率较高(90%~93%),阳坡的柠条锦鸡儿(C.korshinskii)、树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幼苗存活率较高(96%~100%),说明这4种锦鸡儿幼苗耐干旱,在经历夏季高温和干旱后,仍可存活。(3)5种锦鸡儿属植物幼苗在平地上的株高为2~4 cm,柠条锦鸡儿幼苗在阳坡的株高达11 cm,其他4种野生锦鸡儿属植物生长极慢,不适宜在该采矿废弃地植被恢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新疆林科院刘光宗等1983年在石河子莫索湾防护林体系科研推广基地,对梭梭、红果沙拐枣、白皮沙拐枣、多枝柽柳、柠条、沙打旺、骆驼剌七种旱生灌、草植物的嫩枝叶进行了营养、饲料价值的分析,从分析结果看,七种植物除含有粗纤维、糖分和淀粉外还含有较丰富的脂肪和粗蛋白。其脂肪、粗  相似文献   

4.
不同控制条件对沙生植物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3种固沙荒漠植物,研究不同沙埋深度和不同水分控制环境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梭梭、花棒、沙拐枣发芽的最佳沙埋深度分别为0.5~1cm、2cm和3~5cm。花棒的各个水分处理发芽率及出苗率都最高;沙拐枣发芽速率和发芽率都最低;花棒种子和沙拐枣种子发芽率与水分含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黑河中游地区4种沙生植物梭梭、柽柳、花棒和柠条作为研究对象,在干旱条件下对光合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柽柳和花棒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有"午睡"现象,而梭梭和柠条呈单峰型,无"午睡"现象出现。在水分利用方面,梭梭和柽柳有较高的利用效率,花棒和柠条则对水分的利用效率较低。柠条的蒸腾速率在4种植物中处于较高水平,其他3种都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区绿洲内的沙地、风蚀地和沙漠的许多地区,生长着大面积由藜科、麻黄科、柽柳科和蓼科为主体的旱生、沙生或盐生的灌木草类组成的荒漠森林植被。代表性植物种是梭梭、麻黄、沙拐枣、铃铛刺、枇杷柴、盐穗木、假木贼等。河谷地还生长着胡杨、灰杨、沙枣、红柳等。这些荒漠森林植被对有40.4万平方公里沙漠的我区来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荒漠资源,而且是防风固沙,改造沙漠的能工巧匠。它们的盛衰直接关系着我区良性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改善,影响到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东疆沙拐枣红皮沙拐枣引种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种13种沙拐枣植物。成功8种:头状、乔木状、网状、红皮、东疆、白皮、密刺、泡果,其中,红皮沙拐枣、东疆沙拐枣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及时地把握公益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及其利用状况,更加有效地指导相关部门加强公益林的建设与保护,采用固定样地法对额济纳旗国家公益林进行了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1)额济纳旗国家级公益林胡杨和柽柳群落盖度平均增加2.69%、梭梭降低1.89%、白刺降低0.30%、沙拐枣降低0.42%。(2)胡杨、柽柳和白刺群落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平均生物量增加4.26kg;梭梭和沙拐枣群落生物量均有所减少,其中梭梭减少2.26kg,沙拐枣减少2.77kg。(3)额济纳旗7种主要植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2014年介于0.251 9~1.701 5之间,平均值为0.963 0,相比2010年的0~1.8的值区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主要物种均有增加。Simpson优势度指数沙拐枣有减小趋势,减幅均接近于0.03。其余植物群落均有增加。Pielou均匀度指数大多物种均呈增加趋势,尤以白刺增幅最大。(4)额济纳旗胡杨和柽柳群落中离子含量较2010年均有所减少,且二者均是SO_4~(2-)减幅最大,分别为1.755g·kg~(-1)和2.688g·kg~(-1);梭梭群落阴离子含量呈增加趋势。(5)额济纳旗国家公益林综合效益增长19.04亿元,年均增长3.81亿元。  相似文献   

9.
5种沙生植物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腾格里沙漠南缘特殊的地理环境,以红柳、沙拐枣、梭梭、沙枣和胡杨等5种常见沙生植物为实验材料,运用ABP生根粉侵泡和沙藏法进行了扦插育苗。结果表明:ABP生根粉对沙拐枣扦插苗发芽有明显促进作用,红柳扦插苗新生根生物量最大,胡杨扦插苗成活率较低,梭梭、沙枣扦插苗可以发芽但生根困难。5种沙生植物中,红柳新梢生长速度最快,沙拐枣则表现出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沙拐枣     
沙拐枣是新疆荒漠植物中的重要种类,又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植物。它是生长在荒漠中的一种灌木,共有36种及11个变种,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我国有25种,产于西北地区,其中新疆最多,达22种。沙拐枣是梦科沙拐枣属植物的总称,生长在沙丘、沙地,枝条拐曲有关节,因而起名沙拐枣。沙拐枣的老枝呈灰褐色,嫩枝灰绿色,为适应干旱环境,减少蒸发,叶片退化成了鳞片状。不同种类的沙拐枣高度不同,如乔木沙拐枣和头状沙拐枣可达4米,而若羌沙拐枣和吉木乃沙拐枣仅有0.5米高。沙拐枣的果实是瘦果,果皮呈木质化并有4茶果助,的上生长着翅状或刺毛…  相似文献   

11.
战斗在风沙第一线的吐鲁番县红旗公社治沙站,在县林业工作站和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生物沙漠土壤研究所的林业科技工作者密切协作与具体指导下,自1972年以来,经过深入研究,多次栽培、反复对比试验,从80种沙、旱生植物中,选出乔状、头状、红皮及艾比湖沙拐枣,老鼠瓜,梭梭和白梭梭,多枝、山川柽柳等优良固沙灌木作为主要造林树种,在干旱缺水大  相似文献   

12.
试验地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东西长约40km,南北宽约15~40km,海拔500~630m之间。气候属大陆温带干旱气候型,特别是干旱多风,年降雨104~14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极端最高温度40℃,最低温度-42.6℃。植被以半荒漠蒿属为主要成份,伴生有优若黎、白梭梭、银沙槐、沙拐枣、三芒草、铃铛刺、骆驼刺、沙苔草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额济纳旗国家公益林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1)额济纳旗国家级公益林胡杨和柽柳群落盖度平均增加2.69%、梭梭降低1.89%、白刺降低0.30%、沙拐枣降低0.42%。(2)胡杨、柽柳和白刺群落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生物量增加2.13 g·m~(-2);梭梭和沙拐枣群落生物量均有所减少。(3)额济纳旗7种主要植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0.963,有较大幅度的增加,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主要物种均有增加。Simpson's优势度指数沙拐枣有减小趋势,减幅均接近于0.03,其余植物群落均有增加。Pielou均匀度指数大多物种均呈增加趋势,尤以白刺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扫描图像与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结合的方法研究柽柳、柠条、红砂和珍珠的叶片投影面积与叶干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柽柳、柠条和红砂叶投影面积与叶干质量呈线性相关;红砂、柽柳、柠条在生长季单位叶面积所积累的叶干质量分别为(0.0840±0.0031)、(0.0610±0.0011)、(0.0366±0.0007)g/cm2,红砂和柽柳分别是柠条的2.30和1.67倍;珍珠的叶片是多浆汁叶,形状极不规则,不能利用日前的扫描仪计算出它的投影面积;柽柳在不同环境下生长时的叶片投影面积与叶干质量的关系均为线性相关且差异不显著,表明这种线形关系不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以用叶干质量代替叶面积来研究这些荒漠植物的光合作用特性。  相似文献   

15.
乌兰布和沙漠5种灌木的水分利用策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测定乌兰布和沙漠黑沙蒿、沙冬青、白刺、柠条锦鸡儿和梭梭5种灌木枝条木质部和土壤各层水分的δD值,分析它们在不同季节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选择性利用;并通过测定灌木叶片(同化枝)的δ13C值,分析4种C3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白刺在夏初和秋末主要利用土壤浅层30~60cm的水分,而其他4种灌木则随着季节的变化选择性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白刺在夏初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秋末(P0.05),黑沙蒿、沙冬青和柠条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则比较稳定;沙冬青、白刺和柠条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黑沙蒿。  相似文献   

16.
以人工种植梭梭为研究对象,采用工程集水沟和坡面集水沟2种地形整治方式,研究不同措施对梭梭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粘土地梭梭造林种植穴换沙优于原状土回填;(2)工程集水沟和双坡面集水沟不同灌溉量下梭梭造林最优灌溉量均为60 L,工程集水沟梭梭造林优于双坡面造林;(3)应选择半径为25cm、深度为60 cm的种植穴进行梭梭造林;(4)粘土地种植穴换沙后添加保水剂抑制梭梭生长;(5)地形改造后梭梭造林成活率为89.4%。  相似文献   

17.
《林业资源管理》2015,(1):112-117
艾比湖流域是有代表性的荒漠区,不仅是中亚植物区系和蒙古植物区系的交错区域,而且是指征准噶尔盆地荒漠环境变化的关键地区。研究选取该流域为试验区,采用Ava Field-3便携式高光谱地物波谱仪分别对柽柳、白刺、锦鸡儿、梭梭等典型荒漠植被反射光谱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原始光谱分析、一阶导数红边分析,包络线去除分析,发现荒漠植物红边位置靠近长波方向趋势明显并且在800~1 000nm反射率低于一般植被;另外荒漠植物反射率大小在490~510nm,540~560nm,670~690nm,680~750nm,1 100~1 140nm差别显著,可作为识别各种荒漠植物特征波段。  相似文献   

18.
新疆林科院张纯等为探求荒漠地区灌草带小气候效应,多年来在莫索湾防护林带体系科研基地的大型基干防沙林带外围,开沟营造以梭梭为主、兼有少量红柳、沙拐枣、柠条等组成的灌草带近1000亩。共45条沟,沟距为5、8、10米,灌草株距为2米、4米,灌草带长为2000米。观测点设在基干防沙林带前部,由东向西的5、10、20、30和40沟的两沟间隙地上。灌草带前沿约200米  相似文献   

19.
建平半干旱地区石质山地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植物在石质山地的造林成活率、土壤化学性质随造林年限的变化和造林措施对土壤化学性质和植物胸径、树高年净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在石质山地的成活率在21%~85%之间,其中白榆和沙打旺的成活率分别为81%和85%,而小叶杨、刺槐、栾树的成活率均在70%左右;植被能明显提高石质山地不同土层的有机质、全N、P2O5含量,但提高程度随土层深度、养分种类和造林年限的不同而不同;在同一土层,生物复合肥料、菌剂和保水剂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p〈0.01)并显著降低土壤P2O5含量(p〈0.01);只有保水剂可引起土壤全K含量的明显升高;生物复合肥料、菌剂和保水剂均显著提高白榆、小叶杨、刺槐、栾树树高和胸径的年净生长量,但保水剂的提高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20.
乌兰布和沙区5种沙生植物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乌兰布和沙区梭梭、沙冬青、花棒、沙木蓼、白刺等5种沙生植物进行硬枝扦插与嫩枝扦插试验结果表明:(1)硬枝扦插,除沙冬青外,均可成活,但成活率差异较大;其中沙木蓼和白刺成活率最高,分别达93%和83.3%,梭梭与花棒则较低。(2)嫩枝扦插,除沙冬青外其余均可成活,但成活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