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利用云南省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数据,依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程度、基岩裸露度和植被综合盖度对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型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石漠化乔灌林地治理潜力最大,石漠化其他林地、石漠化草地及石漠化耕地有一定治理潜力,石漠化未利用地治理潜力较小。提出石漠化乔灌林地治理以提升植被综合盖度为主;石漠化其他林地治理以提高地类等级与提升植被综合盖度相结合;石漠化草地治理应提升草地植被综合盖度,同时积极探索林草融合综合治理;石漠化耕地有梯土化潜力;石漠化未利用地应加强封山管护,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为基础,分省(市)、石漠化程度、土地利用状况、二级流域、植被类型、岩溶地貌、植被盖度级等分析长江经济带石漠化土地现状,总结石漠化在生态区位、分布范围及石漠化程度、水土流失、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及人地矛盾等方面的分布特点,表明长江上中游地区石漠化问题仍是制约着长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须持续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以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系统性地对岩溶土地、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从空间布局、岩溶地貌、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及石漠化程度等进行了详尽介绍,全面展现了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数据,为监测成果数据共享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4.
结合湖南省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对岩溶土地、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从行政区划、空间布局、岩溶地貌、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及石漠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部分揭示了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分布规律及特点,为下一步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对潜在石漠化土地的现状,以及省、流域、岩溶地貌和植被状况等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在坡度、基岩裸露度和土层厚度等土地质量状况方面针对潜在石漠化土地进行了评价,并根据其土地利用类型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2005—2016年石漠化监测数据为基础,分2005—2011年和2011—2016年两个阶段,从石漠化土地面积、程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综合盖度、石漠化土地演变状况、石漠化敏感性与发生率等指标,论述长江经济带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状况与主要特点,以期为长江经济带石漠化防治与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工程持续推进、石漠化地区人口压力下降、农村能源结构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自然气候条件平稳等是石漠化土地朝良性向好演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洱海东部面山是岩溶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山区之一。分析石漠化现状、植被类型及其基本特征,提出洱海东部面山石漠化植物治理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贵州岩溶土地石漠化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发改委和林业部门的岩溶土地石漠化分类系统都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由于分类标准的不同,导致石漠化监测面积差异较大。针对这两种分类系统存在的问题,建议充分考虑不同岩性的石漠化现状、石漠化土地的生产力水平,取消地类和植被类型在石漠化分类中的应用,调整和完善石漠化分类标准,以利于指导石漠化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段的植被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贵州的喀斯特不同生态区域70多个地点的105个样地调查,喀斯特石漠化地形区常见有53个植被群落类型,常见植物种类有70科110属345种;用总植被覆盖度的高低不能完全反映石漠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更科学系统地评价喀斯特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土壤效应,揭示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演变趋势,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黔中喀斯特区杠寨小流域为例,于2009年、2012年和2018年分别对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各工程治理措施、植被类型以及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的水分-物理性状进行了长期、持续的动态监测。【结果】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水分-物理性状以非石漠化的最佳,潜在石漠化的次之,中度和重度石漠化的居中,轻度石漠化的最差,且非石漠化与轻度石漠化间差异显著;随着石漠化治理年限的增加,流域内土壤容重的变化不明显,但土壤总孔隙度、持水量和渗滤率则均呈增加趋势,土壤质量总体得到了一定提升;土壤水分-物理性状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基本上呈降低趋势;不同工程治理措施,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改善程度较大,而退耕还林的则恢复较慢;不同植被恢复模式,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状其改善程度均要高于阔叶林和经果林。对区域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解释程度依次为土层深度(39.10%)>坡度(26.32%)>监测年限(18.05%)>石漠化程度(11.65%)>工程措施(3.20%)>植被类型(1.69%)。【结论】喀斯特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要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采取适宜的工程治理措施,最终达到恢复生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作为苹果主产地之一,每年为市场提供大量优质苹果.苹果的栽培生产受许多条件的影响,其中很关键的一个条件就是受病虫害侵害的程度.长期实践证明,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苹果优质丰产的前提和保证.下面就东北地区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普遍、危害比较严重的一些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方法作如下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兰旗北部五个不同沙地类型封育区的封育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沙地封育的生态经济效益较为明显,流动沙地经过五年的围栏封育,植被盖度增加近26倍,生物量提高18倍左右,固定平缓沙地通过5年的封育,植物盖度增长14%,生物量增加2.6倍,丘间低地经过1年的封育,植物盖度增长20%,生物量增加4倍以上。沙地生长的灌木树种通过保护,生长量及株丛数量大量增加。沙地封育不但能够起到防护效益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而且见效快,便于经营,因此围栏封育是浑善达克沙地生产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着重栽植轻管理的现象,尤其对病虫害的防治重视不够,通过城市园林存在的问题及其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提出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进行生物防治及其新技术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及成熟期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表征及成熟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种子的长宽比与印楝素含量相关,并且认为它是能反映印楝素含量的主要表征,得出种子长宽比(X)与印楝素含量(Y)的关系为:Y=0.295 0.134X-0.028X2.种子长宽比接近2.39时,种仁的印楝素含量出现峰值,可将印楝种子的形态表征作为初步估测印楝素含量的指示参数,而种子的成熟期与印楝素含量无关.在印楝原料林良种优良母树筛选中应尽量选择各个种源中生长良好、结实量大、种子饱满且长宽比接近2.39的植株.  相似文献   

15.
科研推广并重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科研地域性强、保密性差、受自然条件与人为因素的限制,其成果转化难。新时期,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可从利用政府资金引导、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林区县经济发展、以及科研面向生产与企业联合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五统筹发展”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森林这一关系全球生态状况,关系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992年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呼吁,在人类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中,“没有任何问题比林业更重要了”,在可持续发展中,应“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加快林业发展,推进生态建设,党和政府审时度势,2003年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  相似文献   

17.
18.
19.
针对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后果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果树将是退耕还林后的主导产业.为了确保果树的丰产优质,生产绿色果品,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该区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抓好果树区划,加强科技宣传与推广,抗御自然灾害,组织果农协会等.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调查法和调研法,对嘉陵江中上游的码头景观资源进行研究与调查,发现在嘉陵江中上游码头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码头功能丧失、码头景观单一、码头文化在城市形象建设中占比较低、古城镇旅游区尚未将老码头纳入重点景区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自然和人文区位优势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以下促进嘉陵江中上游码头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1)恢复和重建码头景观;(2)将码头文化融合于城镇形象建设中;(3)恢复码头功能,重现码头活力。通过以上措施,能充分开发并提升嘉陵江中上游码头景观的旅游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