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森林覆盖面积在总土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称为“森林覆被率”。如何计算森林覆被率,国家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其公式是:(有林地面积 灌木林地面积)/(总土地面积)×100这里的有林地和灌木林地是有特定含义的。有林地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天然林须是郁闭度在0.3以上的林子;人工林须是生长稳定(我国北方地区一般阔叶树造林后三年,针叶树造林后五年)、林木保存率为合理造林株数的70%以上或郁闭度在0.4以上  相似文献   

2.
《热带林业》2011,(4):60
保亭县现有森林面积149.12万亩,其中天然林面积70.39万亩;全县区划界定的重点公益林面积69.1万亩,其中国家级重点公益林面积44.67万亩,省级重点公益林面积24.4万亩;25°坡划线封山面积95.79万亩,主要颁布在9个乡镇的偏远山区。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81.5%增长至目前的85.2%,位列全省前三。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马尾松不同类型林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季节变化,对三峡库区云阳县马尾松近熟龄天然林、中龄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地土壤可培养细菌、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和真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微生物优势种群种类和数量因不同森林类型林地和季节有所差异。中龄天然林的细菌数量显著高于近熟龄天然林和人工林,其四季变化也最大,而近熟龄天然林和人工林则相对平缓。林地土壤细菌优势种群主要是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尤以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居多,在四季中冬季细菌的优势种群数量所占比例最高(近熟龄天然林>人工林>中龄天然林),优势种群近熟龄天然林为芽孢杆菌,占39.74%;人工林为假单胞菌,占37.26%;中龄天然林为蜡状芽孢杆菌,占24.91%。三种林地类型土壤的芽孢杆菌在不同季节都以蜡状芽孢杆菌(占20% - 49%)和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一种(种名未定)为优势种群。三种林地类型土壤真菌优势种群在秋季所占比例最高,且人工林>近熟龄天然林>中龄天然林;优势种群数量及所占比例人工林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33.08%,近熟龄天然林为核盘菌, 31.7%,中龄天然林为瓦克青霉(Penicillium waksmanii), 25.15%。  相似文献   

4.
对龙泉市生态公益林136个监测样地2004年和2011年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阔叶树株数平均每年增加50.115株/hm2,占增加总株数的85.28%;公益林平均年生长率10.14%,分树种趋势为杉木>阔叶树>松木>灌木;公益林年均总生长量为4.8 m3/hm2,分林分趋势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阔叶林的面积和蓄积达到了双增加,存在针叶林的比例(面积与蓄积分别占53.7%和61.79%)过高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据“十一五”森林资源清查:双峰县共有油茶面积4543公顷,占经济林总面积的34.64%。集中分布在印塘、甘棠、井字、红山、永丰、荷叶、增桥等8个乡镇,占69%。其余各地都呈零星分布。油茶面积万亩以上的乡1个,千亩以上的村23个。在长期的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全县油茶林相不断变化,油茶在荒山播种或栽植后,马尾松、阔叶树先后侵入,逐步变为混交林,  相似文献   

6.
江苏虞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根据样地调查研究,将虞山国家森林公园约占山地面积为74.8%的天然林依群落优势种划分14类群系,为7类植被型.虞山天然林以马尾松林和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为主,山麓有落叶阔叶林和小面积的常绿、落叶阔叶林.论述虞山天然植被的组成、结构、演替和多样性指数,分析虞山天然林顺向演替的稳定性群落.结果表明:依立地环境可分3种不同类型.从演替规律来研究分析虞山植被,从而提出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该森林公园植被的建议,并从旅游观光角度提出虞山部分森林类型改造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西南桦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土壤种子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萌发法对云南热区的西南桦人工林与天然林下0~10 cm深度的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储量及其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西南桦人工林有活力种子储量为2 027粒/m2,天然林有活力种子储量为3 043粒/m2;②西南桦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由21科38属的42种植物组成,其中乔木4种,占全部种类的0.69%;灌木16种,占7.70%;多年生草本10种,占14.90%;1 a生草本9种,占73.36%;藤本3种,占3.35%。西南桦天然林土壤种子库由24科43属的49种植物组成,其中乔木6种,占全部种类的10.56%;灌木15种,占18.31%;多年生草本14种,占4.38%;1 a生草本10种,占65.06%;藤本4种,占1.69%;③乔木、灌木的植物数量占总数的比例为天然林>人工林,而草本和藤本为天然林<人工林;④西南桦人工林与天然林土壤种子库有活力种子密度自上而下都呈现下降趋势,0~5 cm种子数量较5~10 cm多。  相似文献   

8.
关帝山林区是省直林区最大的一个林区 ,横跨 8个县 (市 )、2 9个乡镇。全区经营总面积为 2 7.57万 hm2 ,活立木蓄积 1414万 m3,其中有林地 15.4 7万 hm2 ,疏林地2 .68万 hm2 ,灌木林地 3.87万 hm2 ,有林地中天然林面积 13.33万 hm2 ,占全省天然林总面积的 18.1% ,占省直林区的 2 8.2 % ;蓄积量 1372万 m3,占全省的30 .1% ,占省直林区的 36.7%。由此可见 ,保护好关帝山林区这片天然林 ,在全省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1998年 9月 2 2日 ,省政府关于停止天然林采伐、实施天然林保护通告发布之后 ,关帝林局在管护经费严重不足、天然林保护工程没有…  相似文献   

9.
延庆县森林资源时空动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延庆县为研究对象,以1999年和2004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持,分析和评价了5年间该场森林资源的数量、种类及其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林地面积比例由71.39%上升至75.38%,增长了4%,在林地内部,有林地面积增长较明显,增加了约14%。总蓄积量增长了43.6万m^3,达158.24万m^3,增长了38.1%。延庆县全境以栎类林为代表的次生的天然林占主体地位,蓄积也占绝对优势。受人工造林的影响,导致整体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减少,也使得侧柏、落叶松、油松等树种分布扩大。全县林分五个林龄组的面积构成呈倒J型分布。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12—2013年顺昌县大历镇阔叶树保留木资源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径阶阔叶树保留木的株数分布整体上呈"L"形,每个径阶阔叶树保留木达200株以上的主要分布于径阶为6~14cm之间,共有1 499株,占总数的73.37%;径阶16cm以上保留的株数仅占总数的26.63%。阔叶树保留木中间层中径木,共有1 978株,占总数的96.82%;上层大树仅65株,仅占总数的3.18%。不同径阶的阔叶树保留木蓄积量分布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径阶5~14cm阔叶树保留木蓄积量为63.82m~3,占总保留木阔叶树蓄积量187.29m~3的34.08%;径阶16cm以上的阔叶树保留木蓄积量为123.47m~3,占总保留木阔叶树蓄积量的65.92%,是径阶5~14cm阔叶树保留木蓄积量1.93倍。阔叶树中间层中径木蓄积量为146.08m~3,占总蓄积量的78%;上层大树蓄积量为41.21m~3,蓄积量占总数的22%。阔叶树保留木胸径5~14.9cm共需补偿3 191元,胸径15cm以上需补偿12 347.00元,大历镇阔叶树保留木共需补偿15 538.00元。阔叶树保留株数平均值为138.6株?hm~(-2),阔叶树蓄积量保留平均值为12.75m~3?hm~(-2),阔叶树保留木不炼山造林成本从造林至郁闭前需投资27 000元?hm~(-2)。  相似文献   

11.
近自然森林经营发源于德国巴伐利亚州,是当今国际公认的一种先进的森林经营方法。以德国巴伐利亚州4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为依据,从森林结构、枯木状况、森林近自然度、森林蓄积量4个方面对近自然森林经营成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971—2012年的41年间,巴伐利亚州阔叶树种占比由22%提高到35.7%,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已占乔木林面积的64.1%,复层林已占乔木林面积的77.4%,森林年龄结构基本实现了均衡分布;林内枯木数量达22 m3/hm2,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营养来源;自然林和近自然林已占乔木林面积的42.6%,比德国全境高6.8个百分点;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396 m3/hm2,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建议我国在营造林工程项目中加大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推广应用力度,建好示范样板,并进一步探索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阿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19年森林资源监测数据,从土地利用类型、林地结构、土地权属、森林起源、优势树种组成、龄组等方面分析了保护区森林资源现状特点,结果表明:保护区土地利用率高,类型较为丰富,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2.36%;保护区森林资源极其丰富,有林地占国土面积的86.13%,天然起源的森林占森林面积的97.38%,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6.35%;保护区森林组成树种较为丰富,其中面积占比较高的优势树种分别为栎类(55.09%)、其他阔叶类(24.76%)和云南松(15.86%);森林生产力较高,平均每公顷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104 m3;保护区中龄林面积占46.50%,幼龄林仅占3.69%,整体上树龄开始老龄化。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级黄桑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建立天然阔叶林采种基地,基地面积733.5hm2,目的采种树种有27种。文章介绍了该基地的自然条件、基地树种资源、种源区建设、配套设施以及基地经营措施等。  相似文献   

14.
15.
湘乡市林地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湘乡市林地的森林碳储量、碳密度及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得出:①在各优势树种组中,中生阔叶树组的碳储量和碳密度都是最大的,碳储量排序依次为:中生阔叶树组>马尾松组>杉木组>竹木组>国外松组>经济林组〉慢生阔叶树组>灌木组>速生阔叶树组,碳密度排序依次为:中生阔叶树组>国外松组>竹木组>马尾松组〉慢生阔叶树组>杉木组>经济林组>速生阔叶树组〉灌木组;②除马尾松组和中生阔叶树组外,各优势树种小班的碳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0~100t的区域内,且与人类活动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塞罕坝地区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塞罕坝地区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利用针阔混交林径级分布与空间结构相关指数对林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中阔叶树种生长速度要比针叶快,而且占优势,白桦、山杨径级比例分布趋势接近正态分布;华北落叶松、山杨,属于随机分布,分布的比较均匀,白桦、五角枫与蒙古栎分布不均匀,处于聚集分布的状态;华北落叶松、白桦与山杨处于优势地位,五角枫与蒙古栎大部分都是处于劣势地位,生长空间很小;华北落叶松、白桦、山杨混交程度不高,处于中度混交状态,五角枫与蒙古栎数量少,并且分布的较散,因此多为强度混交。  相似文献   

17.
利用莲都区2004年界定的3.5万hm2重点公益林于2001年和2011年的规划调查和监测复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针叶林面积以每年2.5%速度向其它森林类型转变,面积比重由77%调整到58%;单位面积蓄积量年均净增率针叶林6.1%阔叶林3.5%针阔混交林2.4%;郁闭度≥0.5的林分面积由67.3%提高到92.6%,成过熟林的面积由9.1%提高到30.9%,提高幅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基于分析出的动态变化特征,为公益林下步按森林类型分类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与平衡中具有极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森林面积806.37万hm2,森林覆盖率80.20%。丰富的碳汇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蓄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以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的碳汇价值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森林蓄积换算因子法,推算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碳汇价值:1986年碳汇价值10.110 3亿美元,1990年碳汇价值10.630 1亿美元,1995年碳汇价值10.266 3亿美元,2000年碳汇价值8.980 1亿美元。研究还表明,阔叶林和针叶林是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重要碳库树种,为发展森工林区林业碳汇将起到重要作用。在开采利用天然林资源的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保持和发挥现有天然林的生态效益,才能达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泸西县为云南省石漠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之一,属喀斯特地貌。为了掌握泸西县林地及天然林资源特征,以泸西县2019年森林资源监测数据为基础,从土地利用、林地类型、优势树种及林地管理属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该区域森林资源保护、监测及相关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泸西县林地面积占比较低,仅占国土面积的47.16%,森林覆盖率偏低,仅为39.52%;在天然起源林地中,灌木林地面积占比达51.59%,其次为乔木林地,面积占48.09%;天然起源的乔木林以云南松为主(22.41%),其次为栎类(12.45%),但总体上乔木林林地生产力偏低;集体林面积占绝对优势(96.10%),水土保持林面积占43.08%,公益林面积占62.90%,商品林面积占37.10%。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掌握龙王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的林分结构特征,设置了3个100m×100m样地,对其中的6个30m×30m样方,进行群落和林分调查。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龙王山落叶阔叶林中树种种类多,优势树种为小叶白辛树和锐齿槲栎,林分树种组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林分株数密度平均为1511株/hm2,林分样地间差异不明显。胸径分布呈典型的倒"J"型;树高主要集中在4-9m的树高级,分布则呈偏左的正态分布。林分结构总体上具有多树种复层异龄的基本特征,具有良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