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森林土壤研究几个方面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章从森林土壤组成,结构与功能一致性这个原理出发,论述了森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化学活性以及森林土壤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人类在有限的,可供利用的土地上维护和提高森林土壤生产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基于历史资料分析结合野外土壤调查,归纳了幕阜山土壤形成环境与主要成土因素;按土壤地理发生分类原则和湖南省土壤分类系统标准,初步总结了幕阜山土壤类型(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的垂直带分布规律;通过室内测定幕阜山表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土壤养分与肥力状况。结果表明:幕阜山土壤发育较浅薄;质地较粗,以砂壤土、壤土为主;土壤酸性(pH值为4.67~5.96),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偏低,土壤养分和肥力水平较低。幕阜山土壤生态环境脆弱,应注重土壤保护,减少开发利用强度,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3.
贵州林业土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贵州林业土壤的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成土过程,土壤分类,土壤地理分布规律,主要林业土壤的剖在形态,理化性质和宜林性状,林业土壤资源和主要造林树种及经济林的适生土壤。  相似文献   

4.
土壤水分包括土壤含水率、土壤蒸发、土壤渗漏3个方面的内容,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本次研究力求验证这3方面与土壤含水量的一种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陕西土壤有机质与全氮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表明,陕西省9类主要农林土壤有机质与全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两者间的回归方程及换算系数均可用于由有机质含量来较准确地估测全氮量。  相似文献   

6.
滨海盐碱地枣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微生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垦利县黄河口镇枣园的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下降。脲酶与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943;脲酶与多酚氧化酶相关性不大,相关系数为0.377;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酶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1;多酚氧化酶与其他3种酶的相关性不大。土壤酶与土壤养分、pH值、土壤微生物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脲酶与土壤养分、pH值和固氮菌、真菌、细菌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在0.444以上;多酚氧化酶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相关系数较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pH值、纤维素分解菌和真菌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在0.451以上。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分析方法对黄淮学院新校区绿地土壤物理化学性状调查测定,结果表明:各绿地土壤紧实度高,含水量低,这是由于高紧实度阻碍了水分向土壤渗入;大部分绿地土壤pH值在弱酸性到弱碱性范围内,但有两块绿地土壤pH值呈碱性,这是残留的建筑遗弃物造成的;各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但速效养分含量低.依据上述结果提出对黄淮学院绿地土壤进行管理及改良的一些措施,并为新建绿地土壤是否改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 3种类型黑松混交林及纯林的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及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各土壤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的活性均表现出差异 ,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纯林 ,尤以黑松×刺槐、黑松×麻栎混交林显著 ;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栽植代数、不同发育时期杉林土壤腐殖质的化学特性、微生物和酶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栽后杉林土壤有机碳可能会有增加,但胡敏酸含量和腐殖化度一般都趋于降低,即连栽后土壤腐殖化度减弱,腐殖质的分子量变小,复杂程度降低,腐殖质品种降低。连栽后杉林土壤有机碳可能会有增加,但胡敏酸含量和腐殖化度一般都趋于降低,即连栽后土壤腐殖化度减弱,腐殖质的分子量变小,复杂程度降低,腐 殖质品质降低。连栽后,杉林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尿酶趋于降低,削弱了土壤中碳素和氮素的营养循环。对杉林土壤肥力的维持和提高不利。连栽后,杉木中龄林,成熟林土壤微生物数量降低,但幼林却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山东滨海地区盐碱地土壤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滨海的海浸盐渍区,根据地表植被的种类,分布,生长情况和土壤返盐情况,分别在轻,中,重度盐地和作物能正常生长的农耕地采集土样,样品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盐碱地的土壤电导度过大,平均高出农耕地2-4倍,具明显的上轻下重特征;土壤pH(H2O)平均在9.3~9.7之间,碱性过强,盐基Mg^2+含量与农耕地差别不大,Ca^2+,以农耕地为多,但Na^+,K^+含量显著高于农耕地,钠盐危害和离子平衡关系失  相似文献   

11.
福建柏檫木混交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福建柏檫木混交林与福建柏纯林的土壤酶活性、凋落物及土壤养分、土壤孔隙组成、土壤团粒组成等对比分析,认为福建柏檫木混交林具有较好的培肥能力,能降低多代经营造成的地力衰退,同时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是值得推广的针阔混交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杨芳  徐秋芳 《浙江林业科技》2002,22(6):39-41,55
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性质及土壤功能的关系、土地利用及管理方式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退化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来阐述目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北京西山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林地土壤密度为1.20~1.45Mg·m^-3,总孔隙度为45%~58%,非毛管孔隙度为6%~10%,通气性略差。应用压力膜仪测定和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符合Gardner提出的经验方程θv=AS^-B。林地土层厚80cm,土壤总持水量为418.77mm,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为348.53mm,土壤在凋萎湿度时的持水量为34.01mm。土壤有效水范围为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与土壤的凋萎湿度持水量之差,为314.52mm。土壤贮水量变化在60~180mm,远远低于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从4月下旬到6月上旬土壤的平均容积含水量为最小,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接近10%,为土壤的旱季;土壤在7月至9月上旬为最高含水量时期,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为15%~20%。其他时段的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在10%~15%。  相似文献   

14.
湖南天然林生物因子与土壤养分、物理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天然林林地土壤资源及特性的调查,采样,化验分析,获得了64个森林类型306个天然林标准地林地土壤资料,分析测试土壤样品1465个,测定理化指标26780项次,对天然林土壤剖面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出天然林生物因子与其土壤理化因子相关紧密,总结出天然林林地土壤粗腐殖质,有机质,氮,磷的全量及速效量的含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与水文特性均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实现人工林养分的精确调控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柳州沙塘林场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为1987年营造的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以未造林灌草地为对照,分层(0~15、15~30、30~50、50~70、70~100 cm)测定14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结合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同种林分内,随土层加深,土壤密度递增,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全N、碱解N、有效P含量递减。不同林分间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5种林地的土壤pH值变幅为3.94~5.12;土壤有机碳、全N、碱解N、有效P含量以及化学计量特征C:N、C:P、N:P比值均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灌草地;杉木林土壤的全P含量在所有林分中最低,杉木林生长可能消耗更多的磷元素;与对照灌草地相比,营造这4种人工林后使土壤全K含量明显减少,速效K(除米老排林外)也有相似规律,这种变化规律暗示了人工林对K元素的消耗量大;木荷林和杉木林土壤的p H值、全K、速效K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明显低...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主要植被下土壤对降雨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祁连山主要植被类型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理性质、渗透率、渗流速度及其地表径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物理性质决定着土壤对降雨的分配情况,有林地将降雨全部分配成入渗水,而牧坡草地根据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将降雨按不同的比例分配成入渗水和地表径流水2部分,不同植被的土壤蓄水量也各不相同。林地土壤100cm土层蓄水量为320.2~509.7mm,比牧坡草地高5.4%~60.47%,灌丛云杉和高山灌丛土壤蓄水量最高;轻度放牧的草地土壤蓄水量比强度放牧的高33.48%。  相似文献   

17.
张霞  张媛 《森林工程》2001,17(3):20-21
本从土壤压实、水土流失及沙漠化等5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森林作业对林地土壤的不利影响。 指出采取适当的森林作业方式和合理的森林作业技术是减轻其对林地不利影响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桂西北秃杉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时空互换法,于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选取不同林龄(9、14、20 a)的秃杉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年龄土壤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8、14、20 a秃杉人工林表层土壤(0 20 cm)土壤密度分别为0.978、0.914、0.890 g·cm-3,总孔隙度分别为63.10%、65.53 %、66.40%,土壤最大持水量分别为64.55%、71.70%、74.58%。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各化学和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不尽相同,但林分年龄到20年生时,多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指标都有所升高,土壤肥力状况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土壤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土壤的研究,认为该保护区土壤包括3个土纲,5个土类,6个亚类。土类垂直地带性明显,赤红壤:800-1300m;红壤:1300-2200m;黄壤:2100-2400m;黄棕壤:2400-3000m;亚高山草甸土:3000~3429m。除亚高山草甸土外,其余土类土层深厚。保护区土壤质地大多为中壤、重壤土,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表层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十分丰富。淀积层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大,红壤、黄壤淀积层养分含量少,但黄棕壤、亚高山草甸土淀积层养分含量较丰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